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大也应当为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做点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13 07:25: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大也应当为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做点事
作者:温儒敏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问:据悉,北京大学最近成立语文教育研究所,要涉足中小学语文教学。这项工作过去主要是师范院校做的,北大是综合性大学,为什么也要关心这个领域?
答:语文教育是各个层次教学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面对社会转型与时代的需求,中小学语文教学正围绕新的课程标准推行变革,特别是语文高考内容方式的改革正在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大学语文和成人教育语文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北京大学是现代语文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历来在语文教育方面发挥领军的作用。北大中文系有许多老师直接参与大学中学的语文教学活动,如参加每年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和阅卷,参加大学和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等等;系里每年有十多位教师主讲全校性必修课大学语文。中文系还曾经为北京市教育部门举办过中学教师本科班。最近,由温儒敏主编、全国十多所大学合作编写的新型大学语文教科书《高等语文》已经出版;另有一套新课标“高中语文”(袁行霈主编,北大中文系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和一套中小学语文(蒋绍愚主编,与北京出版社合作)正在编写。钱理群参加主编的《新语文读本》也已经出版。这几年有些老师用比较多的精力做语文教育方面的研究,他们指导的有些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也涉及语文教育的课题。北大中文系早就介入了各种层次的语文教学,中文系的教学科研始终有一部分是直接和语文教学的改革紧密相连的,社会上许多语文教育单位也希望北京大学能够有相应的机构,投入语文教育改革。所以现在成立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应当说是顺理成章,是题中应有之义。
问:北大介入中小学语文教育,有什么优势和不足?
答: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的建立,将使北大的语文教育研究提升到一个更自觉、更有实力、也更有影响的阶段。我们利用研究所这个平台,可以更有效地组合校内外相关的研究力量,充分发挥综合大学在语文教学改革方面的作用。研究所的成立,也将进一步加强北大人文学科与社会的联系,为社会服务,同时为北大传统文科注入更多的活力,拓展学科的生长点。北大是综合性大学,有多学科的优势,而且中文系各学科本来就与语文教育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在大学和中学语文教育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语文教育研究所挂靠在北大中文系,中文系也打算和研究所结合,增设语文教育研究的课程与研究生、博士生培养方向。语文教育改革是一个大工程,需要更多的学者和第一线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合作。成立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的一个设想,就是打破大学与中学、教育界的隔绝状态,推进在语文教育改革方面多学科的通力合作。在语文教育界内部,也要加强一线教师与语文专业研究学者的合作。说实在的,我们也意识到北大中文系有不足,在语文教育的学科理论上,我们显然比不上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学校那样专业,在教学实践上,又可能比不上一线教师的经验丰富。所以研究所的成立也是想争取更多向兄弟院校学习的机会。研究所的体制应当是开放式的,既是北大的研究所,也是所有关心大学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学者的研究所,大家都可以利用这样一个平台,各种关于语文教学的不同的学术研究观点,都可以在这里探讨、试验与发表。研究所真切希望能够加强与兄弟院校特别是师范院校的学术交流协作。
问:前一段社会上包括传媒对中学语文教学和高考有许多批评,引发了不同观点的讨论。您能谈谈对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意见吗?
答:这正是研究所今后要探讨的问题。语文教育,特别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其极端重要性正在被多数人所认识,从教育部领导到普通教师,从学校到社会,前一段都在关心和议论这方面的改革。中学语文“新课标”的出台,将改革思路具体化了,语文教学改革推进到实质性阶段。但语文教学改革的复杂与艰难的程度,可能远远大于其他学科和课程的改革。最近我集中看来一些关于中学语文和高考问题的讨论,包括“新课标”出来后报刊上发表的某些讨论文章,更是意识到这场教改的难度。应当说,在必须改革这一点上,大家意见是统一的,但具体到怎么改,各种看法就可能很不一样,甚至总是针锋相对,各有各的道理,可以互相颠覆。所以我想重要的迫切的不是再去争论,而是让一部分学者和一线的教师专家坐下来,认真做一些调查研究,真正是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而不只是在印象的、情绪的层面提出批评与设想。我总感到多年来,在我们教育界、学术界,破坏性、批判性、颠覆性的思维比较行时,建设性的补台的前瞻性的思维缺少。比如高考的确有问题,痛快的批判和颠覆都容易,但如果充分考虑到国情,考虑到应试教育问题存在的复杂性,考虑到在高考目前还不可能废除,我们必须还在这种状态下逐步推进改革,那就会比较审慎从事,就会注意如何在研究的层面而不是批判性的层面细腻地做积累性的工作。在当下浮躁的风气里,尤其应当提倡建设性的实事求是的思维。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主张成立这样一个研究所,坐下来认真研究一些问题,做点细致的调查,充当语文教育改革负责任的智囊团。
问:除了中小学语文,大学语文是否也在研究所关心的范围。
答:当然也应当关心和研究。目前各个大学开设这门课的情况不尽相同,但都有共同的困扰,那就是这门课的定位不够明确,教学方式与教材还不能很好适应目前大学本科教育格局的调整变化,如何使大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有兴趣,能够引起同学们对中国语言文学的兴趣,如何使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衔接,又能够溶入大学的素质教育,这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课题。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也希望能在这一方面有所作为。
问:北大语文所成立后打算做那些事?
答:设想主要做好这几个方面工作,包括组合校内外研究力量,申报和承担语文教育的研究课题,组织编写大学和中学语文教材,邀请语文教育专家和中学特级教师带课题来所研究,培训大学和中学语文的骨干教师,拓展语文教育学科领域,培养语文教育方向的硕士生与博士生。
问:我想许多中学教师对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会有期望。如果他们也有机会到北大进修或者研究,就太好了。
答:研究所应当是开放的,除了本校的教师,也欢迎校外的人员进来研究。我们打算邀请那些在中学教学一线、确实对语文教学有研究的特级教师,带着课题到研究所来合作研究。研究所有幸能聘请林焘先生、袁行霈先生、徐中玉先生和刘中树先生为学术顾问,还有王宁、巢宗祺、蒋绍愚、钱理群等有名的学者加盟,他们中不少就是校外的专家。我们采取比较灵活的开放式办所方式,争取把这个所建成一个语文教育研究的平台,和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学术中心与决策咨询中心。 (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于200412月成立,笔者受聘为语文所所长。此为成立会后接受记者采访的记录稿。《光明日报》2004年月日曾就北大语文所成立发表报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4 04:34 , Processed in 0.18402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