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观点速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23 19:54: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观点速读
教师主体参与应是培训走向  刘丽群在《教育科学研究》2007年第4期《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如何转变的---兼论教师培训的应然取向》一文中指出,当前教师培训工作基本上遵循的是“先理论后实践”、“先转变观念再用观念指导行为”的思维模式,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之间存在一种单向的线性关系,教师培训工作着重于转变教师观念。这种思维模式反映了人们的错误认识,也是当前教师培训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文章强调,教师主体身份的介入、教师的实践和参与才是教师培训工作的应然走向。目前广泛采取的参与式培训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这一主旨和追求。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面临新困惑
  王成军在《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第2期《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传统支持力量与现实困惑的思考》一文中指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在学校层面,有一套传统的做法来支持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它们对教学经验的传承等问题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无法解决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现实困惑:(1)多维度发展需求与支持系统的单调;(2)自上而下的指导与自主发展的矛盾;(3)对教学经验的关注与对解决问题方法的忽视;(4)共性问题与个体式发展的分离。
  地方课程开发存在误区
  姜丽静、廖志强在《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第20期《地方课程开发:误读与反思》一文中指出,当前地方课程的开发中存在不少误区,阻碍了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误区一:只关注地方差异或特色性事物,而忽略地方实际状况及地方发展的真实需求。这样的做法容易将地方课程的现实开发引上一条为特色而特色,片面追求“标新立异”的道路,背离地方课程致力于当地人生存状态的优化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的真正宗旨。误区二:过分重视地方课程门类的设置和地方教材的编写,而对地方课程开发的过程及实质缺乏全面的领会和把握。这样的做法一方面容易导致各级地方层层加设课程,另一方面极易引发在地方课程开发的旗号下大行权力与利益争夺的事实,背离地方课程开发的初衷,破坏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误区三:一些地方在确定课程后实行“统一制”,要求所有学校开设统一的地方课程,使用统一编制的教材。这种做法有其现实合理性,但并不就意味着“小一统”将成为我国地方课程发展的未来趋势。
  课程论子学科群有待建立
  廖哲勋在《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第3期《论课程论学科建设的规律性》一文中指出,要发挥当代课程论在各级各类学校课程改革与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必须建立健全课程论的子学科群。首先,课程论学科必须具有宽广深厚的基础理论,需要包含课程概论与相关的专业提高学科;其次,课程论学科必须拥有求真务实的课程工程理论子学科群;再次,课程论学科还须具有科普性的课程应用理论子学科群。我们不能笼统地说课程论是一门理论性学科或是一门实践性学科,笼统的看法将有碍于正确进行课程论建设。(张滢 辑)
  《中国教育报》2007年5月25日第5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3 05:55 , Processed in 0.07617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