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的力量来自于细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18 01:02: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的力量来自于细节

李振村

   到上海万航渡路小学采访,听张雪龙校长讲了一个做法:让老师们定期“找细节”。

    找什么细节呢?张校长说,找最不起眼的细节,找过去从来没有注意过的细节,找特别容易忽略的细节……譬如,“教师的微笑”,你会对着学生真诚地微笑吗?你的哪一次微笑让学生感动?再譬如,“教师的服饰”,教师应该怎样穿着打扮?现在的孩子喜欢教师怎样打扮?教师的服饰打扮和教育效果有直接的关系吗?

  张校长说,过去,很多老师没有意识到这些细节。现在大家找出这些细节,七嘴八舌一议论,结果发现他们对孩子的影响力还真的不小。于是,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教育孩子必须从细节入手,因为细节最能打动心灵。

  听完张校长的介绍,不由十分感慨。

  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品德教育,从来都是立意宏大、主旨深远,从来都是高屋建瓴、浓墨重彩,从来都是口号震天响,用宏大而空泛的概念来灌输学生的头脑。而对于上述那些细节从来都是不屑一顾。结果是什么呢?我们的孩子,道德概念口头上说起来一套一套的,而日常生活中却常常连最基本的文明规范都难以保持。

  回想起自己的中小学时代,老师当时反复灌输的各种道德概念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而时常涌上脑海的都是一些当年未加注意的细节。这里略述几则——

  上小学五年级时,有一次老师让我“爬黑板”算一道数学题,谁知怎么也算不出来了,一时间热汗直流。这时一直站在一边耐心等待的老师忽然说有事情,竟然转身走了。老师一离开,马上有同学指点迷津,于是我赶紧写出结果,跑回座位。老师很快就回来了,笑眯眯地用红色粉笔在答案上打了个大大的对号,什么也没说便开始继续上课。那一堂课,我心里热乎乎的,听得特别带劲。

  上初中时,我们这所山村学校没有专职的体育老师,跑步都是东倒西歪,乱跑一气。有一天,学校调来一位右派京剧演员教我们语文,他跑步的姿势格外讲究:双臂半屈,胸部微挺,目视前方,脚的前部先着地,步伐细碎,腿上像装了弹簧一样,富有弹性。我们顿时迷上了他的跑步方法,大家自觉不自觉地都这样跑起来。而今我已人过中年,仍习惯这样轻快地跑步……

  读高中时,有一位数学老师,讲课讲到高兴处来不及用黑板擦擦黑板,就直接用手擦,有时候甚至就直接用袖子来擦。于是,我们班里的值日生擦黑板也就“不拘一格”:有时候用板擦,有时候用拖把,有时候就找一张旧报纸乱擦一气……

  有一位班主任老师,写得一手很漂亮的行书,被同学生称为“×氏行书”,大家都以模仿他的字为荣。有一天,在校园里我与另外一位老师交谈时,不小心直呼了这位班主任的名字,结果第二天全校皆知我狂妄自大竟然敢直呼老师的名字,于是这位班主任对我冷嘲热讽,让我无地自容,自此坚决不写“×氏行书”……

  高中时的班主任姓靳,热心助人。有一天,靳老师喊我,“我今天包子买多了,实在吃不下了,来帮我消灭了。”来到他的宿舍,果然看到三个胖嘟嘟的肉包子安卧饭盆里,在那个每日就着咸菜吃粗粮的日子里,这三个包子的魅力实在是太大了,没用推辞,三口并作两口,我就把包子吞了下去。直到靳老师去世以后,与老同学聊起来,这才知道,我们班的很多同学都这样“帮过靳老师的忙”……

  这些细节虽然微不足道,但它却深深刻进了我的心灵深处,让我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爱,学会了很多教科书上不曾教过的东西。

  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10 04:01 , Processed in 0.12525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