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名师”中寻找自我【张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18 09:34: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名师”中寻找自我【张伶】


    教师渴望成为名师,素质教育呼唤名师,如何塑造名师已成为当今十分重要的一个研究课题,董菊初教授的《名师成功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这本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把几百个认识信息组成九十八节,汇成二十八章,形成了四组清晰的画面:“名师成长论”、“名师教育思想论”、“名师教学艺术论”、“名师科研方法论”。多种信息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巨大的立体画,独具特色。诚如朱先生《序一》中所说:“丰富的信息资料、广阔的思维空间、深邃的学术思想,加上自身的直接体验,构成了本书的写作之源。”
  综合和个案统一。董教授根据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名师成长的过程,采用综合性的论证,而具体方法上则注意了个案性。第一篇“名师成长论”侧重于综合性的论证。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对名师的内涵、特点、功效及成长的模式、原则、素质及规律等方面加以研究、阐述、分析、论证、归纳,总结出名师成长的规律,使该书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后三篇对叶圣陶、张志公、于漪、钱梦龙、顾泠沅、魏书生等几代名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科研方法以典型个案的形式,作具体的阐释和评价,增强可行性。
  继承与创新同行。该书把研究置于新课程改革这一广阔背景之下,进行多视角、全方位的探究,渗透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成长的新的理念和新的要求。“新课程标准”“至于在教学的方式方面,提出教师的角色应该是新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研究者,教学中坚持启发,师生互动;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其实,就我国的优秀教师特别是特级教师来说,现在所谓新的‘教’的方式和新的‘学’的方式,也是他们长期探索和研究所期望并且达到了的目标,因为这是一切先进的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只是说法并不完全相同而已。”(《名师成功论》,第154页)一语道破了传统与继承的关系,辩证地阐明了“新”的含义,为我们的教师指明了方向,向名师学习,必须继承与创新同行,这是迈向成功的捷径。
  感性和理性并重。“很少见到本书这样比较系统全面的论述。不仅有名师成功规律的概述,同时从名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艺术、科研方法等方面寻找名师成功的轨迹。”(沈伟民《序》)该书以教育学、心理学、哲学、教学论、课程论、学习论等作为理论依据与基本框架,吸收了中外先进教育理念。同时又立足于本民族的教育,通过对我国名师的研究,在书中介绍了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
  同时,我们不难从书中极为丰富的教育思想内涵里看到了未来教育中的“自我”,我们只有对教育本身的丰富内涵有了充分的理解,对教师成功有深刻的认识,提高自主性研究意识,不断地明确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科学思想以指导教育实践,才能够成为名师。阅读本书,我对名师有了更多的了解,它不仅可以促使我们不断加深对教师的认识,同时帮助我们重新反思自己的人生历程,重新评价教育中的自我行为:随着学习的深入,它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的渴望,希望从他们那里学到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体现了很强的引导性。                               《中国教育报》2002年12月4日第8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3 19:03 , Processed in 0.07346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