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外孩子假期哪里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22 09:13: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外孩子假期哪里去


 2010年07月20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又是一年暑假时,远在美国的一位华人母亲告诉记者,她女儿在放假时只从学校带回了两样东西,一个是读书俱乐部活动安排,另一个是社区溜冰场开业的通知。事实上,随着信息交流的发达,对于国外孩子轻松愉快的暑假生活,我们早已不陌生。然而,孩子会玩、爱玩的前提是有地方可玩。本期我们跟随我国驻外使领馆的工作人员,一起探访国外儿童的校外活动场所。——编者



  7月6日,埃及阿里什一家社区图书馆投入使用,当地儿童在馆内读书。埃及总统夫人苏珊·穆巴拉克强调埃及儿童享有读书的权利并倡导全民读书运动,这座社区图书馆正是这一运动的成果。图片来源:新华社  

  加拿大:

  孩子课外活动去处多

   ■郭炜 陈文申

  加拿大特殊的教育体制使不同地区的中小学采用不同学制,但在大多数城市,学校从6月下旬开始放暑假,一直到9月1日开学。

  学校

  免费组织多彩课外活动

  加拿大的中小学教育崇尚寓教于乐和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课业负担很轻。在学生的课余时间里,各学校会在校内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活动,如篮球、冰球、橄榄球、足球或乐团、合唱团等。辅导课外活动的教师一般由本校教师担任,学校不支付额外报酬,对学生也不收取任何费用,完全凭兴趣参加。

  由于加拿大中小学生课余时间较多,即使学生不愿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许多家长也会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外参加各类兴趣班。为了鼓励家长支持孩子参加课外活动,加拿大政府规定,从2007年起,父母用于16岁以下子女课外健身活动的费用可以用来抵税,每人每年最多500加元。由于加拿大没有类似我国城市设立的少年宫,除了各种私人办的培训学校或兴趣班外,此类服务主要由社区中心来提供。除此以外,各类博物馆、图书馆也是中小学生重要的校外活动场所。

   博物馆

  夏令营受家长欢迎

  据加拿大博物馆协会统计,目前加拿大拥有各类博物馆2500多家,仅安大略一省就有博物馆超过600家,而面积最小、仅有不到14万人口的爱德华王子岛省也有30家博物馆。在加拿大,博物馆的定义很宽泛,其范围包括科技馆、艺术展览馆、植物园、海洋水族馆、历史档案馆等。加拿大博物馆业每年吸引国内外参观者达5900万人次,其中中小学生750万人次。

  加拿大的博物馆非常重视中小学生这一参观群体,除免费的博物馆外,所有收费博物馆对中小学生均有优惠票价。很多博物馆,尤其是科技类博物馆根据中小学不同年级的课程,专门设计有针对性的学习、实验或体验项目。例如,安大略科学中心开发的针对不同年级中小学生的参观实验项目种类达50多种,而且目前还在不断更新和增加。

  每到暑假,很多博物馆都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夏令营活动。为吸引中小学生参加,有的博物馆将详细的计划书寄给学校和学生家长,欢迎他们把孩子送到博物馆来,这一举措受到了家长的欢迎。此外,有些博物馆还针对家庭举办各种活动,如加拿大科技博物馆举办的惊险夜宿科技馆、生日晚会、家庭天文观测站等,形式多样。绝大部分此类专门设计的参观项目均为收费项目,但价格相对比较便宜。

  由在校大学生、退休科技工作者等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是为学生组织活动和提供讲解的主力。据加拿大博物馆协会统计,每年到博物馆服务的志愿者多达55万人次,大大节约了博物馆的运营成本。

   公共图书馆

  理想的第二课堂

  加拿大的中小学教育特别强调让孩子自己动手、培养主动精神,很多作业都是开放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例如,渥太华市约克街公立小学每个月都会组织小学生去图书馆,指导孩子们怎样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源。而到了中学,学生的很多作业必须要去图书馆查找资料才能完成。因此,公共图书馆成了中小学生校外理想的第二课堂。暑假里,图书馆也是孩子们必去的场所之一。

  加拿大有发达的公共图书馆系统,以首都渥太华为例,全市人口不到90万,但该市公共图书馆却有33个分馆和2个移动图书馆,藏书250多万册。在最大的城市多伦多,公共图书馆共有99所分馆,藏书量达1100万册。很多图书馆都设有少年儿童阅览专区,并定期举办针对这一群体的各种活动以吸引更多的中小学生读者,参与者不必缴纳任何费用。加拿大各市的公共图书馆经费来源于各级政府拨款,其中市政府拨款占主要部分。以渥太华市公共图书馆为例,每年经费约为2700万加元,其中2300多万来自市政府。

  社区中心

  孩子是兴趣活动主力军

  加拿大各城市有着完善的社区中心网络,每个社区至少有一个社区中心,在人口比较密集的社区还建有规模较大的康体娱乐中心。向社区居民提供康体娱乐、业余兴趣培训等活动,是加拿大社区中心最重要的一项服务功能。

  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市是加拿大第四大城市,分为86个社区,共有110多个社区中心。渥太华市政府专设有公园、康体娱乐和文化服务局,负责全市的康体娱乐活动。青少年及学龄前儿童是参与渥太华市社区中心各项康体活动及业余兴趣培训班的主力军,占参加活动总人数的72%。

  各地社区中心的规模各异,规模较小的仅有两三间活动室,而规模较大的社区中心则拥有健身房、室内游泳池、室内篮球、排球场等运动健身场地。按规定,其他社区的人也可以参加本社区的各项活动,但不是本社区的低收入家庭不能享受补贴。

  加拿大社区中心的运营管理模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市政府直接管理和经营,社区中心的场地和设施的产权和经营权均属市政府,社区中心经理为市政府公务员,其他工作人员包括教师、教练、维护维修人员均为兼职或志愿者。

  另一类由当地社区委员会或其他类型民间非营利组织来运营和管理。社区委员会与市政府是合作关系,并签订合同。其场地和设施等硬件的产权属市政府,由市政府免费提供,市政府还拨付一定比例的运营经费。除了市政府拨款和项目收费,有的社区委员会还举办各种筹款活动,以尽量降低其举办各类活动及兴趣培训班的收费标准。(作者单位:中国驻加拿大使馆教育处)
2#
 楼主| 发表于 2011-8-22 09:15:47 | 只看该作者
澳大利亚:

   13岁以下不能独自在家



培养爱心

  6月至8月,生活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儿童正在享受寒假时光,但是很少孩子能实现“小鬼当家”的愿望。

  澳大利亚法律规定,13岁以下儿童不能独自在家,家长上班时,孩子必须有人照看。在校期间,学校提供放学后的儿童照看服务,以使家长能安心上班。学校向家长收取照看费用,家长可以视收入水平从政府得到部分补贴。

  在假期中,澳大利亚的孩子则会去参加各种兴趣班和夏令营、冬令营活动。澳大利亚各州府所在地均设有较大规模的少年宫、科技馆、运动场、游泳池和博物馆等设施,投资建设及后期维护费用均由政府负担,也接受商业机构和个人捐款。各类场所基本采用收费制度,以补充日常运行费用。目前,澳大利亚政府正在进行社区基础设施的更新和建设,预计将新建一批青少年中心,供学生在课余时间使用。

  此外,商业机构或私人提供的课外活动构成了提供儿童看护、教育的另一支力量。最常见的是各种文艺体育活动、文化补习班等。比如,各个体育俱乐部都招收青少年会员,定期提供训练和比赛活动。这类活动的提供者以营利为目的,因此参加者需要付费。青少年课外活动提供者可以获得其他商业机构和个人的赞助,还可以获得政府的补贴和支持,例如,可以以相对低廉的价格租用学校教室、运动场、社区活动中心等政府公共设施。(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教育处供稿)
3#
 楼主| 发表于 2011-8-22 09:16:41 | 只看该作者
英国:

  博物馆遍布城市乡村



接近自然

  今年暑假,英国各地有850个新的儿童活动场所投入使用,这是英国《儿童计划》实施两年多来取得的成果之一。

  除社区室外活动场所外,博物馆和青少年中心是英国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两类。

  青少年中心与中国的少年宫类似,学生可以在这里参加各种形式的集体活动、学习乐器演奏和计算机技能等。青少年中心以慈善机构或志愿团体的形式建立,不受地方政府管理。全英国约有超过7000家青少年中心。学生参加青少年中心的活动完全根据兴趣自主选择,以个人的名义加入成为会员,并且只能利用放学和节假日时间参加活动。青少年中心经费的主要来源是企业及机构资助、社会及个人捐赠,对参加活动的青少年只收取每人每年2至3英镑的会费。

  与青少年中心不同,博物馆的教育活动通常要有组织地参加。目前,英国共有各类博物馆1033家,分布于英国各级城市、小镇和乡村。其中,以科技教育为主要目的的科技博物馆共有62家。博物馆分为国家博物馆、非国家并且非营利性博物馆、私人及家庭博物馆三类。博物馆在自己的官方网站或公共场所张贴广告,介绍自己开办的青少年学习活动和项目。学校一般需要至少提前两周向博物馆提出申请,预订活动内容和时间。

  英国政府对于学校组织校外活动的收费问题有明确的规定。下列情况学校不得对学生收取费用:1.公立学校在正常教学时间内组织的校外活动;2.与国家法定课程相关的校外活动;3.与宗教相关的校外活动;4.为准备国家统一考试而组织的校外活动。政府规定学校为组织校外活动的花费可以从学校的核心预算中全额或部分拨出。(中国驻英国使馆教育处供稿)
4#
 楼主| 发表于 2011-8-22 09:17:29 | 只看该作者
印度:

  著名景点学生票仅1块钱

   ■孙新泉

   7月初,印度暑假结束。据一位老师统计,她的班上共有44名学生,其中20人在暑假中外出旅游,10人参加了夏令营。她说,学校希望孩子在暑假远离学习,放松身心。

  正如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封闭的高速公路,在印度,也没有中国国内这种集文化、娱乐、教育为一体的少年宫或活动中心。但是,印度各界同样很重视青少年的智力开发、实践知识的增长以及健康的户外活动。

  在印度,每逢周末或节假日,你总能看到老师带着一大批中小学生,或排队进入博物馆,或流连于艺术展览厅,或在户外野餐。印度中小学的校外活动通常有到图书馆进行读书活动、娱乐旅行、参观博物馆、艺术课堂活动等,这些活动统称为“教育旅行”。通常,这些活动由学生所在学校的老师来组织。

  一般情况下,印度中小学校每学期组织两次参观科技馆、博物馆或历史古迹的活动。为了让青少年更多地了解历史和自然的知识,印度政府规定,学校组织相关活动,可免收门票费。即使是必须收门票的场所,有组织的学生参观最多也只收取成人票价的1/5左右。例如,位于阿格拉市的世界文化遗产泰姬陵对外国人收750卢比的门票费,对本国人收20卢比门票费,学生出示学生证只收取10卢比门票费(约合人民币1.45元);位于德里的国家博物馆对外国人收300卢比的门票费,对本国人收10卢比门票费,学生出示学生证只收取1卢比门票费。

  印度的博物馆、科技馆等文化教育机构由政府全额拨款,不能自己创收或接受民间赞助。然而,由于资金缺乏,印度的许多校外文化教育机构也面临着设备陈旧、疏于管理的问题。(作者单位:中国驻印度使馆教育组)

  《中国教育报》2010年7月20日第3版
5#
 楼主| 发表于 2011-8-22 09:35:32 | 只看该作者
调查显示青少年暑期依赖网络社交成“宅童”


2011年08月18日
中国青年报


  青少年暑期过度依赖网络社交成“宅童”

  南开大学调查显示,有15%的学生自暑假开始就从未走出过家门,一直“泡”在网上

 暑假已过大半,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本该是丰富多彩的暑期生活,却变得异常单调无趣。上海市12355青少年公共服务平台8月7日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六成以上中小学生,假期生活的一半时间是在家中度过。家长工作忙碌,学校“暂停营业”,使不少中小学生无奈成了“宅童”。

  调查显示,在网上种菜、养宠物,织“围脖”(即微博——编者注),玩网游,很多“宅童”将大量时间用在了互联网上。一名小学生家长发帖诉苦:“现在回家,孩子都只用QQ和我讲话了。”

  近日,南开大学(微博)社会学系联合天津市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对天津市大中小学近500名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68%的学生在暑假期间通过QQ、微博、网站等方式进行社交活动,每日上网时间超过6小时。甚至有15%的学生,自暑假开始就从未走出过家门,一直“泡”在网上。

  一名“70后”白领回忆自己当年的暑假:“一放假,我们的心都‘飞’了。整天就呼朋引伴去公园或郊外玩。一个暑假下来,人晒黑了,可也交了好多新朋友。现在的孩子一放假只会‘宅’在家,沉浸在虚拟世界里,缺少实际的社交。事实上,真正的快乐和幸福,一定是来自真实世界的体验。”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于2010年进行的第三次“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显示,网络已成为少年儿童与朋友交流、联系的普遍平台,是他们人际关系建构的重要途径。经常和有时在网上跟同学朋友等熟人聊天的少年儿童占全体少年儿童的50.9%。

  刚参加完中考的中学生小董给记者讲述了他的暑假一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登上QQ和校内网,看看好友动态,给他们留留言;然后玩游戏、聊天,一天很快就过去了……小董也想出去玩一玩,可总嫌天太热,又找不到同行的伙伴,只好继续这样“宅”着。

  39健康网2010年8月发布的“2010年中国网民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近半数网民热衷于社交网站。18岁以下的受访者中,有57.4%的人曾半夜起来上开心网、QQ农场等社区网站“偷菜”,相比其他年龄层的受访人群都要多。

  报告指出,18岁以下的网民,都是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大部分心智尚未成熟,自控能力比较差,容易沉迷娱乐而无法自拔,是“虚拟社交依赖症”的主要群体之一。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谢新洲曾撰文指出,社会交往是构成和维系社会人际关系的基础。健康、完善的社会交往机制,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网络社交中,交往双方不再需要面对面的交流,而是借助各种网络工具,以一种“身体缺席”的方式进行互动。这种“身体缺席”式的沟通互动,正冲击着传统社会人际关系的基础。

  据《光明日报》报道,谢新洲等人曾进行了一项关于互联网问题的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已有18.3%的网民因上网而减少了与父母的日常交往时间,28.8%的网民因上网而减少了与亲戚、邻居的日常交往时间。与欧美国家近年出现的情形相似,网络社交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加剧了某些方面的社会疏离。

  中新网8月10日转引外媒报道,美国一项研究表明,经常上“脸谱”(即“Facebook”,著名社交网站——编者注)或其他社交网站的青少年在学校的成绩大多偏低,并会引起心理问题和自恋趋势。研究者调查了学生们在15分钟内的注意力集中状况,结果令他们大吃一惊,学生们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刷新他们的“脸谱”网页。“大约没过三分钟他们就不能集中注意力了。”心理学家拉里·罗森说,“上社交网站越多,越不能集中精神。这也就导致了他们成绩下降。”13岁以下青少年如过度使用社交网络,会更加焦虑、情绪低落,还会引起失眠和肠胃疾病。

  上海市12355青少年公共服务平台心理咨询师茆玉书认为,父母由于生活、工作压力大,简单地让孩子“宅”在家里,忽略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容易导致他们出现自闭情绪和极端行为。孩子长期待在家里对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都很不利,多为孩子安排户外活动,一方面能挤掉孩子在家的时间,另一方面也能培养他们的自信与能力。

  上海市教科院家庭教育专家乐善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待社交网站仅用“堵”的方法并不合适。现在不少儿童社交网站都引入了“防沉迷”设置,规定:晚上24点~早上6点关闭服务器;设定每个孩子的连续上网时限为45分钟,定时提醒运动一下;孩子们每天连续在线超过两小时,就不能获得“摩尔豆”(一种虚拟的奖励),游戏速度也会变慢。

  他建议,家长可每周规定一定的上网时间,超过这个时间限制孩子要受到处罚,以此建立起“上网需节制”意识,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

  茆玉书建议,可以由居民小区或街道组织一些免费的夏令营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在社区找到玩伴,还可以打消家长们对于安全的担忧。南开大学实习基地指导老师王虹翔也建议,家长可以将孩子的暑假生活安排得丰富些,弹钢琴、画画、郊游、社区活动都是不错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还这些“宅童”一个真正的童年。(记者:韩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6 03:33 , Processed in 0.27922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