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哎呀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18 12:15: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育人的技巧“哎呀嘞”
            衷祥
    星期一晚自习,俩女生怒气冲冲地找到我,互相指责对方“脸皮厚”。没等她俩互相揭短,我便上前一步,一言不发、煞有其事、分别打量着她俩的小脸。顿时,她俩安静下来,好奇地面面相觑,感到莫名其妙,试图揣摸出我的心理。一会儿,我平静地说:"经过我认真对比研究,你俩的脸皮不厚呀!还都很薄着呢!”话音未落,她俩破涕为笑,扭头就走。我耳边萦绕着她俩愉快而爽朗的笑声……
   我知道,平日里,成长中的孩子总爱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耿耿于怀,把细小的事当作很大的事,甚至闹别扭和发生口角。为了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产生不良后果,及时消除他们彼此之间的误会,培养他们开阔、豁达的胸怀,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我们老师要创新思路,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实事求是,小事就是小事,不必扩大化。不妨采取将计就计,或避实就虚等方式方法,让学生在笑声中得到感悟和启迪、自然而然地明白其中的道理。可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了。   
    文章开头的那一幕说明,有时,育人的道理,其实很简单,育人的技巧“哎呀嘞”!
2#
 楼主| 发表于 2011-8-18 12:16:42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11-8-18 12:17:29 | 只看该作者
4#
 楼主| 发表于 2011-8-18 12:18:25 | 只看该作者
5#
 楼主| 发表于 2011-8-18 12:32:44 | 只看该作者
6#
 楼主| 发表于 2011-8-19 09:22:06 | 只看该作者
教鞭,难忘的记忆
衷祥

    近日,几个小学同学约我去探望从前的老师。我们带着感激之情,与老师一道回忆起昔日校园那些点点滴滴的往事。同学们记忆最深刻的是,老师手中那根形影不离的教鞭——手指粗细的竹根,长约两尺,作用非凡。

    欢声笑语中,我们仿佛回到了从前的课堂。伴随着铃声,老师总会举起教鞭在讲台上用力一敲,“啪”地一声,同学们立即挺直腰杆,不敢吵闹,集中注意力。教鞭是戒尺,是醒木,更是指挥棒。每当读生字生词时,老师总会挥动着悠扬教鞭,打着节拍,让我们大声地反复朗读,我们非常带劲。

    教鞭是老师的化身,也是班干部的“尚方宝剑”。值日班干部手持教鞭,如同巡警,神采飞扬,总让同学们心惊肉跳,更让那些调皮的“闻风丧胆”,惟命是从,不敢越雷池一步。近年来,随着《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严格规定“不允许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教鞭在关爱声中逐渐走出了人们的视眼。如今,几乎再也看不到手持教鞭的了。其实,一个称职老师手中的教鞭与我们同学的皮肉之苦没有直接的联系。今天说起来,教室里能传出“啪”的声响,我们心里还觉得特别清脆悦耳,能看到手持教鞭的教师会感到特别亲切。

    不知不觉到分别时,老师起身拉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你已经接过了我手中的教鞭!”一席话,让我明白,在前辈教师心中,教鞭是一种爱和责任,显得庄严而神圣!

    时过境迁,守家望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亮开嗓子唱响精神的牧歌,更要在悠扬的牧歌声中,挥舞着长鞭驾驭活泼的牛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5 01:21 , Processed in 0.12084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