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1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师当学魏书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30 09:27: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师当学魏书生
                                    --- 魏书生教育实践评介
                                                                               韩玉琦
  10余年没批改过一篇学生作文;10余年学生作业都是自己留;10余年都是学生自己出题考试、评卷;从不印复习题纲;一人兼两个班的班主任和语文课,在外讲学10年不用别人代课或代理班主任,而学生却照常能按部就班上课并取得好成绩;无论天南地北的学生,一会儿便和他成了老朋友似的,课便上得特别顺利……这些都让同行的教师们不可思议!这既是魏书生.据悉,辽宁省1998年专门成立了“魏书生教育教学思想研究专业委员会”,其研究成果笔者尚未看到,但仅就笔者个人的孤陋寡闻而言.魏书生教育思想体系的真谛和教育实践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五字真言”、“两种能力”.   
五字真言可以概括魏书生的教育思想体系,那便是“民主与科学”。
魏老师还以忧国忧民的角度来看待对学生进行民主教育的重要性的。他经常对学生讲:“咱们国家的种种弊端,最深刻的弊端是什么?就是民主的层次太低,不仅体现在有些领导者缺少民主意识,想当‘民王'还出现在相当多的人民群众民主的观念也比较淡薄.他们把希望寄托在清官身上,寄托在救星身上,把自己的命运对托在某个人身上。”他教育学生,长大要是当了官,千万不能当“民王”,要真心实意当公仆;不当官也要有主人翁责任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为人民、民族、国家多做实实在在的事.
    魏老师经常用民主的方式进行教学和管理,并对学生进行民主思想的教育和灌输.他常用的话是“商量商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交、教学重点、课时安排到教学方法,从班组话动的安排到各项具体的规章制度乃至对犯错同学的“处罚”方式.魏书生都要和学生商量,向大家发表意见甚至举手表决。如果大家否决了他的意见,那就按大家的意见办.这样,大家对形成的决议便都乐意实行.参加各项活动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发挥.而民主的程度越高,规章制度便越明确具体,自己也越严格,不管老师在不在场,大家也心甘情愿地去遵守.其班里各种各样的规矩之多.包容之广泛,样式之新颖.令人惊叹:高效学习日、高招学习周、治病救人周、每周一歌、写病历、写说明书、写个人法院审判程序、选座右铭等等,花样层出、见仁见智,使人看到了充分民主带来的巨大活力和丰富果实.而民主的实践.培养了学生的民主思想和习惯.使大家懂得:“民主决不意味着无政府,更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而意味着更严格地按照科学的法律、制度去工作、学习和生活.”(魏书生语)
    民主的沃土最适宜于科学的生长.魏书生将教育教学工作植根于民主的土壤之中.而他又是以对待科学的无比虔诚之心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他热衷于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探索.力求教育教学目标、内容体系、方式方法的科学性、高效性.
    初中毕业后他再也没有进过正规学校的魏书生,通过刻苦自学具备了本科生和研究生也难与之相比的创造性教育教学能力和知识功底.那150份申请当教师的报告,2O年如一日写下的30本100万字的日记,近百篇教育科研论文,16本教育专著和那足迹遍及全国、难以计数的报告和公开课等等,都充分说明了魏书生对教育工作的执著追求及其教育改革实践的科学性和丰富性.依笔者管窥之见,魏书生的成功在于他培养出了学生的两种较强的能力,即自我教育的能力和自学的能力.在认识上,他相信,每个学生(不论多么笨)脑子里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其中当然也包括潜在的这两种能力.比如学生许多玩的本领和弃恶扬善的举动,就都是通过自学和自我教育后具有的.他认为;“学生,包括成人在内,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每个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其头脑中真善美与假恶丑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一名教师,每天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张张学生的睑,而应当看到学生的心灵,看到他心灵的组合方式,看到他心灵的变化过程及变化的原因.”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魏老师针对学生接受信息广泛,但意志比较薄弱的特点.重点训练学生的自控能力.他要求每个学生每天把座右铭放在自己的课桌上,其内客包括三方面:一是自己最崇拜的人的名字或照片.二是在本班自己要追赶的同学的名字,三是针对自己的思想弱点的一句医治性的格言.以此鼓励学生正视自己的思想斗争,用新我战胜旧我.他把写日记称之为道德长跑,要求每个学生每天都要写日记,字数多少不限,一本公开定期检查.一本由自己保存,写不愿公开的事情.他经常为学生出题目让学生写,以引导学生通过日记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分析认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学会处理自己与别人、与社会的关系.他从不大声训斥和惩罚学生,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他常用的方式是让学生唱一支歌,做一件好事,写一份心理活动说明书.错误大的,则两种方式并用.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魏老师用了7年的时间进行实验.试验期间,不用每个学生完成25万字练习、24万字日记、104篇作文,读75本课外书;全班记了860天班级日记,积累德智体美方面的数据6000多个,在全县30所中学的听说读写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参加实验的学生都是学校平均分配的普通班学生.语文成绩等于全县的平均分,但毕业升学考试时平均成绩却比全县按2:1选择出来的学生还高12.5分,升学率为98.8%。在实验的基础上,魏老师写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再探》两篇文章,在“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这个世界教育科研普遍关注的课目上,积累了非常有益的经验.
    从魏书生的教育实践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走进了学生心灵的人.最令人赞叹的是,他能将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的位置,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灵.在自己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既传递知识能力又传递情感的宽阔的桥,因而能体察学生心灵深处的奥秘,能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做到育人先知人,并善于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掀起学生心灵深处最美好的、善良向上的、光明真诚的激流,去不断地战胜阴暗和丑恶.
    我们要推行素质教育,就应该向魏书生学习.因为他所推行的教育.乃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素质教育.他是素质教育的楷模!
为师当学魏书生!
2#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11:24:43 | 只看该作者
网上资源共享。


魏书生思想研究室《教育与教学》讲座

地址:http://www.ying-cai.net/html/yingcaixiaoyuan/bxts/wssjysx/yjszl/7643.html

魏书生教育民主思想探究
地址:http://www.pjwys.com/xs.php?id=222
3#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19:47:28 | 只看该作者
1.《当代中学生用功术》———————魏书生 王学奇等编著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0年
  2.《智力引发与训练》————————魏书生 张一村主编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0年
  3.《语文教学探索》—————————魏书生著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0年
  4.《思维能力测验与引发》——————魏书生主编 辽宁民族出版社 1991年
  5. 《 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著 漓江出版社 1993年
  6.《初中生科学学习方法》——————魏书生编著 辽沈书社 1993年
  7.《语文自学导引》(共6册) ————魏书生主编 沈阳出版社 1994年
  8.《魏书生文选》(一、二卷)————魏书生著 漓江出版社 1995年
  9.《中国特级教师教案精选》—————魏书生编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年
  10. 《家教漫谈》——————————魏书生著 漓江出版社 1996年
  11. 《素质教育理论与教学模式》———魏书生 刘继才 孟庆欣主编 东北大学出版社 1997年
  12. 《中学生实用学习法》——————魏书生编著 沈阳出版社 1998年
  13. 《中学整体优化改革优秀成果汇编》魏书生主编 辽宁民族出版社 1998年
  14. 《初中生分类作文大全》—————魏书生主编 白山出版社 1999年
  15. 《初中生应试作文大全》—————魏书生主编 白山出版社 1999年
  16. 《初中生议论文写作大全》————魏书生主编 白山出版社 1999年
  17. 《初中生600字作文大全》————魏书生主编 白山出版社 1999年
  18. 《学生学习600法》———————魏书生主编 漓江出版社 2000年
  19. 《好学生 好学法》---------------------魏书生主编 漓江出版社 2005
4#
发表于 2010-5-1 09:40:08 | 只看该作者
教师要有点“懒惰”,学生才能够“勤奋”!——在他的课堂上,学生说他有点“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14:55 , Processed in 0.17514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