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着是幸福的
江西省上饶市第五小学 陈云静
时光飞逝,春去秋来,在十四年小学教学生涯中,我经历了应试教育的封闭狭隘,也接受了素质教育给学生带来的快乐。最让我惊喜的是新课标的到来,就像春风一般,吹遍了教学的每个角落,吹醒了老师……在学习新课标的过程中,我不断地摸索、反思、尝试,同时也有了一些新的感悟。我改变了许多,由原来的盲目追求,唯我独尊,到今天的以学论教,以学定教,蹲下来与学生平等对话……
选择个性摒弃表演在各级各类的培训中,我经常听到一些这样的话语:什么“小组合作学习”、什么“自主探究学习”、什么“教师主导、学生的主体”……面对汹涌而来的教学潮流,我有些手足无措,于是“机械”到每上一节公开课,非得有电脑媒体的出现,管它作用大不大;非得来一下小组合作学习,管它效果好不好;最后还非得来一下学生的创造性表演,目的是为了烘托课堂气氛。反正,什么时髦、什么流行,我就采用什么,一堂课已经不再属于学生了,完全是为了给听课者、领导者表演作秀,甚至还要求学生配合我把“秀”作好、作真、作自然。渐渐地,每一节公开课下来,我总是疲惫不堪,学生也出现厌倦之态。我困惑了:什么才是一节真正高水平的语文课?语文课是不是也可以朴实无华,不拘一格?
正当自己陷入“表演课”的怪圈无法自拔时,在一次教研活动中,聆听了一位教研室老师的讲座,讲座中老师强调,一定要认真学习新课标,真正懂得新课标中“学中做,做中学”的内涵,会使自己在新课程下更好发挥出自己的教学水平。当我带着迷惘与不解,重新的,认真地翻开新课标,我豁然了:它告诉我一节真正高水平的语文课是上给学生听的,只要学生是受益者,只要学生是真正的自主探究,只要学生从中学到新知识,有新感悟,有新发现……我告诫自己:远离功名利禄,远离虚伪浮躁,让自己和学生之间真实地互动,相信自己,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的教学方式,不要盲从,摒弃表演。
走近学生共同成长如果一节课是在表演作秀,那么学生在想些什么,干些什么,教师肯定无从得知。我庆幸自己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开始关注这个问题。记得有一次,我执教一节语文公开课《火烧圆明园》,整个课堂教学设计很完美,既有教师慷慨的话语,又有火烧圆明园的电影片的真实反映,还有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问题,引发出对历史的探讨和人物的剖析……总之,公开课得到了领导和听课者的一致好评。
课后,我又翻开新课标,看着看着,我陷入了反思:整个课堂教学设计完美到位,整个师生互动过程精彩动人,但作为教师自己始终是课堂的主宰者。我有没有关注每一位学生,我的微笑,我的动情,我的目光有没有公正地平等地或者更多地传达给差一点的学生?
反思过后,我满腹羞愧与歉意,是啊,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个体存在,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心灵沟通,精神的关注,智慧的唤醒……这一切我做到了多少呢?为此,我再一次地充分认识到,一个好的课堂,是充满仁爱,充满民主和谐,充满师生互动的阳光课堂,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关怀的爱心课堂,而在这个课堂中,教师要抛掉“师者为先”的包袱,与每一位学生平等相处。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在热烈的讨论声中,和学生一起学习,和学生一同成长。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是幸运的,感谢它的及时出现,为每一位教学工作者带来了光明,指引了方向。和它在一起,教育着是幸福的。
《中国教育报》2004年6月15日第11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