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孝感民间思想家文选

[复制链接]
37#
发表于 2011-5-19 12:53:29 | 只看该作者
摸一摸医学的“温度”
作者 孝昌县白沙镇政府 刘少峰

“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前不久逝世了,他的仁爱之心令人景仰。他说:“医学不是一门完美的科学,但必须要有人的温度。”这句话意味深长,颇值得我们深思。
  众所周知,医学是以维护人的生命健康为目的的科学,具有技术和人道双重属性。我国先哲很早就认识到医学的人文性质,提出了“医本仁术”、“大医精诚”等口号。近几年来,一些医生受金钱和技术崇拜等因素的影响,冷漠地对待病人,让医学的人文光辉黯然失色。因此,裘老强调,“医学必须要有人的温度”,这是针对医学发展中的弊端开出的“一剂良方”,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医学发展中技术因素和人道因素失衡的问题。
“医学必须要有人的温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裘老常说:“医生在技术上有高低之分,但医德上必须高尚。一个好的医生,应该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他毕生实践着自己的信念,用爱心和智慧拯救了无数生命,也温暖了无数患者。为了诊断病情,他趴在病床边,观察病人的小便流量。这个“趴”的细节让人感到分外温暖。就在他去世前半个月,他得知有四川地震灾区伤员转移到同济医院治疗的消息后,就拄着拐杖,亲自参加病情会诊,并到病房慰问伤员。这是一个94岁高龄医生的平凡举动,然而,我们从他的平凡举动中感受到了崇高。
“医学不是一门完美的科学”。这是裘老针对医学发展的局限性说的。因为人类对医学的探索没有止境,时有回天乏力的尴尬。当医学的发展不能完全满足人类需要时,医学的“不完美”之处显而易见,于是,人类就留下了许多遗憾。而弥补人类遗憾的办法之一就是给医学以“人的温度”,让人道主义的阳光温暖人们的心,从而增强人们战胜疾病和灾难的信心和勇气。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医生们正进行着几十台手术,他们本能地趴在病人身上,护住手术台,没有一个人离开病人。彭州市妇幼保健院的医生们在频频余震中,为一名产妇进行了剖宫产手术,确保了母婴安全。在大灾之中,医学的人文价值熠熠生辉。由此可见,医学不是一项冷冰冰的自然工程技术,而是一项有着“人的温度”的伟大事业。
长期以来,一些人受片面科学观的影响,使医学发展走入了死胡同,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和医疗纠纷剧增。因此,深刻领会裘老这句话中的含义,充分挖掘医学事业中的人文价值,这对于促进医院和谐和社会和谐都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这正是裘老生前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36#
发表于 2011-5-19 12:52:36 | 只看该作者
让网评的“名”和“姓”更有草根特色



文/ 楚王后裔



   “网评”,作为随着网络发展的一种新兴事物,作为区别于其他文字和语言的一种特有文化符号,它有不有“名”和“姓”?
    网评因传统时评和网络媒体相结合而衍生,它有它最独特、最显目的文化名片:时评属性,网络属性。时评属性主要是基于网络评论的内容而言的,而网络属性主要是基于它的形式载体而言的。我个人觉得,如果我们赋予网评以文化符号的名称,那么不妨把时评属性作为它的“姓”,而把网络属性作为它的“名”。姓是根本、延续性的,所有的网评必须具有时评的相关要素,才成其为评论。在文化文学和新闻传媒的大家族中,它是有“传承血脉”的内在“血缘关系”的。另一方面,名是个性化的、独特的,如同血脉传承中的新生代的孩子。所有的网评因为有了网络的独特属性,才具备了传播快、影响广影响大、平民化民间化等网评最独特最重要的特点。
    正是由于网评有了这样的姓和名的符号归属,所以我们在撰写网评的时候,如何让自己“孩子的姓名”更有特色?
  如同我们在生活中一样,以“姓”作为文化符号识别的基本依据,但更主要的还是要注重“名”的独特个性,比如有及时主动的第一时效性,应该事实清楚、观点主流、有影响力,应该具有平民化和个人化的草根属性,以及其他特征。
  如此说来,我们就不难理解被主流声音和草根阶层认同的网评,常常都不是我们看到的传统时评那种论证严密、用词缜密的“一本正经”的老面孔了。互联网从诞生之初,就有草根属性,就带有强烈的逆传统心理。在写作立意上,广受关注的网络言论往往带有个人体验和情感在里面,写的文字不高高在上,观点也平易近人,更重要的是带有个人观点,这样的往往能受到网民的关注和热捧。另外,在写作手法上,它必须突破传统媒体的文字风格与技巧,在用词上贴近网民用语,幽默诙谐、自由随意。网民在看的过程中,慢慢接受作者的观点,这样的网评就能起到积极引导舆论的作用。   
  难怪有人说,网评,尤其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正面的、积极的网评,是民主时代的民间新贵,是大众文化的最新出口,是草根阶层的主流声音。因为,草根历来是中国社会的主体,也是官方和民间最为关注、最以之为依赖的砥柱。
  为了草根,为了我们社会的主流,写好网评,负责任地用心写好网评--写好他们内心真正主流的声音。

   
  
    (2008.9 首发于槐荫)
35#
发表于 2011-5-19 12:51:21 | 只看该作者
推行素质教育,难在哪里?

文/海晏河清


        素质教育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已经走过了近十年的历程,但在实践中,素质教育的推行仍然步履维艰。一方面,社会各界对素质教育大唱赞歌,另一方面学校对应试教育毫不动摇,有句话叫“轰轰烈烈抓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在教育问题上,我们再次陷于知行分裂,说一套、做一套的怪圈。
        归责素质教育推行难,社会诟病最多的有两点:一是现行的考试评价制度制约,二是学校和老师墨守陈规。而事实上,有学习就会有考试评价,中国如此,美国亦然;只是我们的考试和分数承担了太多的选拔和淘汰的功能,使考试发生了异化,但异化的根本原因不是考试本身。至于学校和老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型诚然有一个学习、理解、接受的过程,但作为长期应试教育弊端的亲历者和受害者之一,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拥护素质教育、欢呼素质教育的,而且通过学习和培训,他们也是有能力操作好素质教育的!
        依笔者所见,在当前的社会现实条件下(特别强调这点),素质教育的主要阻力来自家庭。素质教育不可能是学校的单相思,必须有来自家庭的理解和支持。家长的观念不转变,必然对学校的做法进行抵制,从而出现诸如学校“减负”,家长“增负”,学校给学生放假,家长给孩子补习的悖逆现象。
        我们一部分家长深感作为普通劳动者的艰辛与卑微,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步自己的后尘;而另一部分家长工作生活舒适安逸,幸福指数高,则希望孩子青出于蓝,尤其不能容忍一代不如一代,沦为普通的劳动者。于是,各类家长都千方百计在孩子的身上雕琢自己的梦想。为了孩子考上好的高中、好的大学,进入精英阶层,不惜时间、金钱、精力甚至使用暴力,使孩子从小就失去了选择、自由和欢乐,放弃了娱乐、游戏和实践。孩子从小就被不断强化要出人头地,成为人上人;在层层优胜劣汰的机制下,没有更好,只有最好,必须站在金字塔的塔尖之上。一家美国电台选读了一个华人女孩的作文。她说:“我曾经想当个园丁,我喜欢在室外工作,泥土的感觉比那些语词串在一起有趣得多。但是我不可能成为一个园丁,我所做的一切通向‘律师’,我们家全力支持我当个律师。”由此不难看出,我们的家长怎么能够理解、支持、配合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呢?
        客观的讲,国家不可能也不必要让每个公民都上大学,都成为社会精英,即使是发达国家也不是这样。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更多的还是需要具备一定素质、适应时代要求的普通劳动者。如果我们的家长有一颗平常心,只要孩子能够从学校教育中体会到乐趣,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就容忍他成为一个普通的劳动者,让他们在平凡的劳动中实现人生的价值,体会简单的幸福,也就不会孤注一掷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实际情况是,尽管我们很多家长从自己和他人的孩子身上看到,由于身陷无休止的学习、练习、考试之中,孩子的学习兴趣日趋下降,性格孤僻,健康恶化,他们也心疼,但是不到黄河不死心,在不断满足孩子物质上的要求的同时,学习要求毫不松懈,即使最后换来的还是失望!据一项令人震惊的调查结果显示:因为“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学生,小学生仅占8. 4%,初中生仅占10. 7%。有些孩子,一旦考不上大学,走上社会后,不仅自卑自弃,而且自理能力、谋生能力、处世能力极差,成为现代版的孔乙己。
          既然这样,为什么中国的家长对素质教育不买账呢?是中国的家长都缺乏智慧,不懂得疼爱孩子吗?问题的根子在什么地方呢?有人认为,从历史文化看,是等级观念,做人上人的思想,从现实看,是就业、生存的压力。但我以为,这些都是表象,不是根本。根本是中国历朝历代包括今天,社会制度严重歧视、漠视普通劳动者,普通劳动者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权利难以保障、实现。在中国,选择做一个普通的劳动者,也就选择了社会的底层,选择了劳累与奔波,选择了没有幸福感的生活。中国的父母也是希望孩子快乐幸福的,但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下,家长怎么会容允不谙世事的孩子因为追求眼前的快乐、兴趣而丧失终生的安宁、幸福呢?据悉,在德国,一个普通工人同他的经理的政治经济地位没多大差别,纯粹只是劳动分工不同,所以人们接受、享受做一个按自己的兴趣发展的普通劳动者,哪怕是一个园丁或车间的钳工,家长也不刻意逼迫孩子所谓“成才”。所以德国有高素质的普通工人,能够生产出宝马、奔驰,而我们能够做在图纸上,却不能在车间做出来。试想,如果我们的社会也能这样,等级观念会根深蒂固吗?就业生存还会这么难吗?中国的家长还会整天折腾孩子吗?素质教育的推行还会这么难吗?
          所以,在反省素质教育推行之难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只是就事论事,纠缠于表象,而应该跳出事外,冷静审视,才会豁然开朗。唯有我们的制度设计表达对普通劳动者足够的重视,建立真正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素质教育的春天才会到来!
34#
发表于 2011-5-19 12:50:22 | 只看该作者
从天紫湖到观音岩:漫议孝感的地名更改

文/海晏河清


        不知从哪天起,一个陌生的地名频繁地出现在孝感街头和报纸电视上:天紫湖。在孝感生活三四十年了,自觉对各地的河流湖泊是比较熟悉的,怎么从没听说过这个湖呢?问了一些人,均言不知道。有人猜测,可能往武汉方向。今天在网上浏览,偶然看到一张帖子,帖主说驱车到天紫湖游泳去了,并说天紫湖在肖港镇,原名八汊洼水库。我不禁哑然:我小时候游过泳、划过船的八汊洼水库什么时候就摇身一变成天紫湖了呢?幸亏这之前我没有打车慕名而去,否则,送到水边我都会认为送错了地方。
      类似的情况还有一个观音湖。也是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我才知道:这个湖就是在那艰苦的岁月里,我的祖辈和父辈们勒紧裤带、起早贪黑、肩挑背扛修建的观音岩水库!我从小就听过修建它时的辛酸故事,也品尝过从它那里流出的清冽的渠水。想不到到了现在,我反而对它陌生了!
      近年,孝感好像时新改地名,一些深刻在印象中的地名换成了陌生的新名。稍加研究,不难发现,改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出于经济目地,变土为雅。八汊洼水库和观音岩水库的改名当属此类。用雅名包装后,招徕游客,发展旅游经济。这类改名主要是开发商主导的,(当然需要政府批准)。一种是出于政治文化目的,地名服从城市政治、文化定位的需要。滚子河改称槐荫河当属此类。近年,孝感打造孝文化特色城市,增添了许多带有孝文化特色的地名,如槐荫公园、槐荫广场、天仙路、董永桥等等。这些地名大多是新事物新名称,没有更改地名,无可非议,甚至十分必要;但槐荫河是改名而来,它就是名字也不雅致的滚子河!
      更改地名看起来是小事,实际上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历来都是谨慎从事。各级政府都设有相应的地名管理机构,就是为了防止乱用地名和乱改地名;不知以上地名的更改是不是我们的管理机构妥善研究的结果。不过在笔者看来,以上改名都是不严谨也不必要的。
      不错,八汊洼和观音岩的名字是土,但它有自己的历史,老百姓不嫌弃它土,甚至亲近它土,因为它的水滋润着他们的农田,养育了他们的儿女,与它有割不断的血脉联系!如果因为名字太土就不该存在,那武汉就没有傅家坡,北京就没有中关村,澳门就没有凼仔岛,香港就没有铜锣湾。即便是为了吸引游客,也大可不必如此费尽心机,游客更关心的是景点的风景和服务而不是名字;九寨沟、张家界不也土吗,不是照样名满天下?“水库”之名更能体现对劳动的尊重,因为水库是人工湖,是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三峡水库、十三陵水库都是黄金景点,不也都没改称湖泊吗?一个地名不是一张白纸,可以任意涂抹!
      历史上,中国的地名很复杂,有的城市名字一改再改,搞得今天学历史的孩子都头晕;而每一次的改名往往都与王朝更替,政治、思想、文化重新定位有关。很难说这样的改名是成功的、有生命力的。远的不说,当年蒋介石为纪念北伐胜利,改北京为北平,他可曾想到这个名字只用了20年就被改回去了;“大跃进”时期,我们孝感县不也曾改名东风县吗,维持了多久呢?地名的演变有其自身规律,而政治运动和思想、文化创建活动往往具有阶段性、时效性和不唯一性。如果我们今天大力弘扬孝文化,就要改滚子河为槐荫河,那么若干年以后,我们再有一个什么样的“创建”和“弘扬”,是不是就再改一次名呢?这样的做法不是很荒唐吗?且不说弘扬孝文化的关键不是进行地名的包装,而是建立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敬老社会,就是进行文化烘托,也不应该削足适履!当年,交通路修成的时候,命名为理丝路,极富地域文化特色,是个还很好的名字,如果与我们今天弘扬孝文化相联系的话,还具有前瞻性;可是,后来莫名其妙地改称交通路这个不咸不淡的名字。现在可就有些尴尬了:改回去吧,成本太大,面子上挂不住;不改吧,又有些悔不该当初。
      不是说地名完全不能更改,更改了就一定不成功,而是一定要充分研究,谨慎从事,经得起历史和文化的检验。我们不能犯荆州和沙市合并后改名荆沙,从而消灭自大禹治水,划分九州以来的荆州古地名这样的错误;但像武汉彭刘杨路、北京佟麟阁路和赵登禹路、吉林的靖宇县、山西的左权县,这样的改名就能够为人民和历史接受,因为它浸透了我们民族进步和民族抗争的血泪!
33#
发表于 2011-5-19 12:48:49 | 只看该作者
孝昌公交“沉浮录”!

文/山那边的男人


        今天在网上看到了有坛友发帖呼吁支持孝昌公交事业的帖子,我从心里感到高兴,公交车的起起落落见证了孝昌的历史。不管公交车这次还会不会继续短命夭折,看见久违的公交车在我们孝昌营运了,虽然早已没有往日的风光,但还是值得孝昌人民高兴的一件幸事!
      孝昌公交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波三折,从赚钱机器到烫手的山芋,经历了曾经的辉煌与没落,孝昌公交成就了一批人发家致富的梦想,也让一些人的美梦破灭!孝昌公交的起起落落,沉沉浮浮,停停摆摆无处不见金钱与利益的影子。
        曾几何时,我就孝昌公交现象作过浅薄的分析,孝昌的公交发展从开始就脱离了服务大众的公益性质,只是成了少数人利用垄断谋取财富的工具而以。公交发展初期,公交车红火的生意,就如一台赚钱的机器,早就激红了一些人的眼睛,有钱赚的时候,蜂拥而上,生意清淡的时候,纷纷停摆无人营运。有人说,这是市场经济规律下的必然结果,也有人说,咱们孝昌太小,孝昌的老百姓根本不需要公交车。
        事实真的如此吗?我想只有老百姓的感受最深,任何城市的交通都是优先发展公交事业的,一个城市公共交通代表了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只是咱们孝昌的公交在一开始就和服务大众这个宗旨背道而驰了。在某些人眼里,它只是一台赚钱的机器,只是一条通过垄断来获得利益的途径,而缺乏对孝昌公交发展的长远考量和谋划。公交赚钱时,众人争先恐后,跑关系、找门路,拚命都想挤进去分得一杯羹;公交没落时,就像一砣“臭狗屎”,无人敢问,无人敢闻,无人敢碰,最后是无人敢坐了。
        孝昌到底要不要公交车呢?其实,公交事业的发展,是政府服务民生体现公益的表现,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的标志之一,更是咱们普通老百姓的现实需要。
        孝昌公交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对孝昌整体公交市场的通盘考虑和谋划,离不开政府的调控和监管,更离不开孝昌人意识的提升。因此,要保证公交车能够不再停摆,只能是将公交、出租、短途客运班车、“麻木”进行整体规划,走公益与市场结合之路,来争取公交生存的空间。
        公交车的营运,说明了咱们孝昌一些智者的英明,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也是孝昌文明开放的开始,更是咱们政府关注民生,服务民生的切实举措。
        不管孝昌公交今后的路还能够走多远,我们还是感到高兴的。因为,毕竟孝昌“公交”现象,已经引起更多孝昌人的思考,通过公交现象让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检讨了得与失,从而昂首阔步迈向和谐的康庄大路!
32#
发表于 2011-5-18 20:19:20 | 只看该作者
一点小行动,一份真感动

文/蜀汉忠臣



        这几天心里一直颇不平静,只是为了身边的一些点滴小事有所触动。

        前两天的一个中午,我独自到银行去取钱。在取款机前不免东张西望,左顾右盼,戒备心理直线上涨。忽然就瞥见两个全副装束的警察在附近逡巡,不知为何心里就放松了许多,按部就班地取了钱,从警察身边走过时,竟平生第一次这么强烈地感觉到:有警察真好。

        晚上,从外面回家,夜已经很深了,街面上的行人已渐稀少,我心里不禁有点忐忑,赶紧加快了脚步。经过十字路口,看见一辆警车静静地停在那里,不觉就放慢了脚步,舒缓了心情,前面就是家了。

        我不想夸赞什么。因为,保护公共安全本来就是某些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我也曾耳闻目睹了有关警察的负面新闻。但是当我亲身经历了这点滴片段的时候,我还是禁不住有点欣喜,有点感动。

        我曾经在广场上见识过威武的警察大操练,曾经在电视里欣赏过无数的*****好形象,曾经听过报告,曾经看过材料,但是那些宏大的、正式的、堂皇的举措远不如这些点滴的、琐碎的小事给我触动,让我感动。

        为什么会这样?我不禁想起了三国时期刘备说过的一句名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这人半生戎马,没留下过什么哲言,惟独这句话一直流传至今,发人深省。确实,在街头进行治安巡逻,在深夜搞好安全值守,这些具体而微的小事杂事远不如大张旗鼓地演武、痛快淋漓地破案来得气势恢弘,来得成果斐然。可是它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具体生活、具体利益,每一个普通人的幸福生活,每一个普通人的人生大事,不就是由一个个鸡毛蒜皮组成的吗?

        同样,走进银行,过去需要排长队等待的烦恼减轻了,专门增添了叫号机,增设了舒适的座椅,虽然仍然需要等待,却再也无须拥挤地排队,自然也就更不必担心有人插队。小小的改进却体现了对顾客的关心。

        而前些时那些轰动一时的群体性事件,无不是从一桩桩小事、细事演变、发展而来的,如果一开始就能够多做些“善小”,少做些“恶小”,自然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否则,就象另一句名言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啊。

        当然,生活中的琐碎成千上万,难免如意,记得一位古人曾经说过:“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无法刻意求全。

        即如近日早起,骑车送孩子上学。每日洒水车准时于早八点辛勤地在路面上履行职责。如果在盛夏,肯定清爽宜人,我自然又该感动了。可是时下正是数九寒天,清晨正是温度低时,又正值八点钟大家纷纷扰扰,急急忙忙骑车或送小孩上学,或奔单位上班,水洒在路面上,遇到低温,不免潮湿凝滑,有的地方有的时候甚至凝结成霜,我就亲眼见到不止一次发生车倒人摔的现象,因而也就实在感动不起来。

        其实,我也不想批评谁,环卫人员一大早起来忙前忙后的,也都很不容易。但是,如果能够根据冬夏时令的不同,适当地稍作调整,事情虽小,会不会减小一些群众的不适,增加一些群众的感动呢?

        我们常说: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是的,每一个大的进步、大的变化,无一不是从小处开始的,所以哲学上才有质变量变的原理,所以*****涛同志才说“群众利益无小事”。如果我们每一个公共部门都能够多一点实际的小行动,多给群众一个小小的笑脸,多给群众一点小小的方便,我相信每一个群众也都必将和我一样,每天多一份真感动!
31#
发表于 2011-5-18 20:16:57 | 只看该作者
莫让“连坐”破坏社会和谐
作者 孝昌县白沙镇政府 刘少峰


最近,陕西榆林横山县两位老师被强令停课,原因竟然是让他们回家阻止亲属向上级反映当地煤矿私挖滥采的问题,若阻止不了亲属的行为,就不能回来上班。(7月20日中国广播网)这两位老师被强令停课,这是封建时代“连坐”现象的现代版,这种工作方式令人深思。
连坐是中国古代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的制度,这种制度对巩固封建统治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今,这种带有强烈人治色彩的工作方式却沉渣泛起,在现实生活中颇有市场。在2004年的湖南嘉禾拆迁事件中,县委县政府下文要求全县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做好珠泉商贸城拆迁对象中自己亲属的“四包”工作。“连坐”这一工作思路在这里实施,致使不少夫妻离婚,父子反目。教师李小春、李红梅两姐妹因没有完成“四包”任务而被暂停工作,最后被嘉禾县教育局从县城调往偏远乡镇。令人欣喜的是,制造嘉禾拆迁事件的相关责任人受到了应有的党纪政纪追究。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所以,实行领导包保责任制就成为一些地方维护社会稳定的“法宝”。可是,一些人曲解了“包保责任制”的内涵,将“包保责任制”简单异化为封建时代的“连坐”,这就有违现代的法治精神。马克思说过:“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说明人与人之间是可以相互影响的,但这种影响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框架里进行。横山县把无辜的老师和无辜的工作人员当作人质,让他们用辛辛苦苦得来的工作职位做“抵押”,去为政府遮掩丑事,这是对法律精神的践踏。试想,在横山县,政府的权力还可以将“连坐”对象进一步扩大化,这样,医生也可以被强令歇业,学生也可以被强令不上学。权力一旦脱出了法律的轨道,就必然让人感到面目可憎。
保障民意畅通是我们建设法治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时下,我们的一些地方领导片面地认为群众*****破坏了社会稳定,他们对民意缺少应有的敬畏心,对矛盾的化解也一“堵”了之,其结果必然导致社会乱象丛生。其实,根本原因是他们没有真正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实质。中国国际战略学会研究员胡联合认为,中国有很多机制来处理社会矛盾和不满情绪,而这些机制的改革步伐大大落后于社会矛盾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程度。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探讨科学的矛盾化解机制,而不应一“堵”了之。从这个角度看,横山县的“连坐”现象这一样本值得我们认真地剖析。
30#
发表于 2011-5-18 20:15:29 | 只看该作者
安陆是不是“李白故里”?

文/我亦爱飞



  2009年对安陆市来说,是一个热闹的年份。3月,“全国水墨漫画理论研讨会”在湖北安陆成功召开。11月18日,首届中国银杏节即将在安陆市举行,期间还要举行安陆市古银杏国家森林公园揭牌仪式。安陆市借势做了一个宣传安陆的电视宣传片,8月中旬开始在中央电视台四套滚动播放,里面有“李白故里,银杏之乡,湖北安陆欢迎您……”的字幕。谁知字幕中“李白故里”的关键词被一位江油网友看出了问题,19日中午1时多率先在百度江油吧发了标题为《江油遭受“李白故里”危机,央视4套是帮凶》的帖子。这位网友的帖子很快引发众多跟帖,甚至还有网友前往百度安陆贴吧发帖展开讨论。江油网友们的激烈讨论很快引起了江油市委、市政 府有关领导的重视与反应。21日下午,江油市委宣传部分别向央视和安陆市委宣传部发函,要求停播宣传片。江油重申“李白故里”为江油市政 府组织申请的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商标,并表示,若安陆继续播放宣传片就是侵权,将保留法律追究的权利。此事近日在《绵阳晚报》、《华西都市报》、《腾讯网》、《搜狐网》、《楚天都市报》等全国各大媒体都有报道。

  安陆在央视的宣传片中究竟能不能用“李白故里”,针对江油的说法,我觉得要从学理和法理上予以厘清。

  首先是学理的问题。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6月第一版《汉语大词典》(书号:ISBN 7-5432-0004-X/H.5)对“故里”的解释是:故乡;家乡。对“故乡”的解释是:家乡;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可见,长期居住过的地方也可以叫做“故里”。李白“酒隐安陆,蹉跎十年”,这点在学界已形成共识,江油对这方面也未予质疑。所以,对于李白居住生活过十年的安陆,称为“李白故里”是有道理的。

  再就是法理的问题。

  据安陆市工商局提供的资料,目前,“李白故里”作为商标,有三个法人、自然人在正常使用。一是四川沱牌曲酒有限公司申请的(注册号:3385294)酒饮料类“李白故里”商标;二是江油市文化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申请的(注册号:1953474)旅游类“李白故里”商标;三是刘光林申请的(注册号:3642723)旅馆餐饮类“李白故里”商标。可见不同类别或性质的商品可以用同一个字符商标。安陆市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是以政 府为主体的一个市域综合宣传片,是对安陆市一个整体的介绍或展示,“李白故里”在里面,更多的是一个学理的概念和词语上的斟酌。虽然宣传片会给安陆市的企业带来隐性的商机,但宣传片本身的商业动机不明晰。就象一个好客的人,向朋友介绍他家的情况,热情欢迎朋友到他家做客一样,他更多的是情感的沟通,而不是一个商业的运作。以一个政 府为代表的地域,是不能作为一个企业或商品的概念出现的,故而“李白故里”在央视的宣传片里,它不是以商标性质出现,更多的是从文学技巧的角度,对一个地域文化的介绍。它不是商品,也没有商标的性质,作为文学意义上的词汇,说它对商业上的侵权是没有意义的。

  安陆与江油因李白而互相了解,互相关注。记得在去年汶川地震时,安陆网友们对江油李白纪念馆十分关心,网友们在网上看到江油李白纪念馆因地震而受损严重的图片及文字,使安陆网友们十分痛心。这些图片及文字也被相应地转载到了安陆的各个网站上,安陆网民把江油的事情当成了自己的事情。汶川地震时,安陆第一时间向江油捐款50万元。从过去的一系列事情来看,安陆对江油是友好的(此前,安陆不知道“李白故里”是注册商标,对江油不存在主观上的冒犯),这种友好是因李白而缘起,作为安陆人,我也想这种友好因李白而继续维系。

  其实,短短几天,因安陆宣传片中“李白故里”而引起江油的争议以来,双方都得到了好处。正如广东记者程明盛在自己的博客里谈江油安陆李白之争时说:“如果不是湖北安陆与四川江油因央视广告的"李白故里"之争,不少人也许不知道江油拥有经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的"李白故里"专有权,可能不知道李白有生于四川江油一说(另一广泛流传的说法是生于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许多人也许不清楚李白最重要的10年岁月在安陆度过(在安路娶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为原配,生一子一女,创作《静夜思》、《蜀道难》、《行路难》等千古名篇)。”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更愿意把此事当成一个由安陆无意中发起的,江油积极合作的成功的公共策划事件。如果江油硬是宥于“李白故里”之争,而与安陆法庭相见,到时布帛成干戈,则也如记者程明盛所说“若江油在‘李白故里’之争中不依不饶,执意将争议变成排他性争斗,就会让世人看出一个偏狭的江油。”李白在天有灵,恐怕也是不愿吧!

  李白不是安陆的,也不是江油的,李白属于中华民族甚至属于全世界。李白因在安陆与江油所留下的特殊印迹,使两个城市都有了“李白故里”的属性(“李白故里”于两地都有其自然属性,但江油却有社会操作的因素),两地都滋养与成全过李白,从情感上,我更愿意两地把此次事件当成一段佳话与学术争论的因由,以此为机,加强合作与交流,资源共享,两强联姻,共同开展李白学术研讨。这样,共同发展、互相提高的事是几乎看得到的。江油的朋友,你们说好不好呢?
29#
发表于 2011-5-18 20:13:58 | 只看该作者
整合孝文化资源  提升旅游业品位
——对孝昌县打造孝文化旅游品牌的构想
作者 孝昌县白沙镇政府 刘少峰

孝感因“孝”而得名,孝昌也因“孝”而得名,二者一脉相承,密不可分。1993年,国务院批准在花园镇建立新的孝昌县,使此地又回到了历史给她铸造的文化定势。孝文化是历史赐给孝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但如何利用孝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呢?,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    孝昌县拥有丰富的孝文化资源。
“孝昌”的县名是中华孝文化的历史积淀在域名上的反映。孝感的第一个县名叫“孝昌”。“孝昌”此地在汉属江夏郡,晋以后属安陆郡。安陆郡此地孝子昌盛,孝名远扬,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被、孟宗哭竹成笋等故事广为流传,影响很大。孝昌县因“孝行昌盛”而命名的,这里自古以来,孝子云集,民风淳朴。孟宗是三国时的大孝子,他是孝昌县人。他“哭竹成笋”的原因,在古人看来,是因为“至孝之所致感”。史载,元嘉三年(公元453年),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长子刘劭弑父篡位,改年号太初,文帝三子刘骏率部进行讨伐,讨“逆”成功,取得了皇位。刘骏为了巩固皇权,倡导孝行,改年号为“孝建”(公元454年),下令嘉奖有孝行的人,并在安陆县东部、郧县南境一带析置一新县,取名叫“孝昌”,以褒扬此地孝行之昌盛,同时也表明以孝治国的决心。当时的治所就在今孝昌县花园镇中胡村北(澴河边上)(据孝感历史专家姚震中考证)。南宋王象之的《舆地纪胜》认为,孝昌“因孝子董黯立名”。董黯,字叔通,东汉浙江句章(今慈溪市)人,他侍母至孝,曾长途跋涉弄回大隐溪水给母亲喝,终于治好了母亲的病,后来,他辞官不就,迁居原孝感县北吉阳(现广水市南有吉阳山)。由此看来,“孝昌”这一地名是因“孝”而得名的。五代后唐时期,庄宗李存勖为避其祖父李国昌的名讳,于同光二年(公元924年),改孝昌县为孝感县,意指孝亲之情感天动地。此为孝感得名之始。后来,孝感县的县治由北迁到如今的孝感城区。清初 ,孝感知县张耀士说:“孝感以永名,孝感之孝子非独永也。”这说明孝感孝子之多。可见,孝昌、孝感这些地名含有丰富的孝文化内涵。
孝昌的孝址遗迹是孝文化长期积淀下来的实证。张良皋先生(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孝感石棚——孝文化的一处源头标志》一文中介绍:“孝感观音湖水库岸边一处小丘上,有一座石棚,当地人称为“棺材石”,传说是秦始皇搬来的。石顶原有文字铭刻,但已漫漶难识,有待考定。据鄙见,在原始时代,石棚是一种生殖崇拜的象征;到文明肇启,石棚转化为“高禖”,是奉祀嗣续和婚姻之神的礼仪建筑。”他认为,石棚若是人工建造,其孝文化价值将不可估量。
双峰山是乾隆御赐节孝金匾的孝媳故地。大砦村头的两棵龙柏就是最好的印证。大砦村人多姓胡,但胡家子孙们却把一位邬姓女性奉为自己的开基先祖。相传明永乐年间,一位邬姓母亲带着几个胡姓孤儿逃难来到大砦村落户,含辛茹苦地将他们抚养成人。永乐二十三年,邬母去世,人们把她葬在村旁,并在坟头栽下两棵柏树表示纪念。大砦村人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着这两棵树。古老的龙柏向人们展示着孝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如今,此处已开发成双峰山著名景点。据民间传说,七仙女当年飞天回宫,是由孝感最高的双峰山某处的“百步天梯”上天的。可见,双峰山是孝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孝昌县周巷镇青山村青山口西南有个“哭竹港”,就是因孝子孟宗哭竹生笋而得名。这里有孟宗墓、孟宗泣笋台、寺庙、碑林等遗迹。又悉,孝昌县花园镇长胜村也有个哭竹港,在这个自然湾,人们还发现了一个神奇的岩洞。孟宗墓、哭竹港究竟在何处?这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的考证。武昌、鄂州、浙江湖州等地人说,孟宗哭竹的故事发生在他们那里,这情有可原,因为孟宗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已变成了一种精神符号、一种民族精神。这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这种资源是可以共享的。不过,笔者曾写过《孟宗故里源流考》和《再考孟宗故里源流》,在文中澄清了一些人的误传,用大量的事实证明“孝昌是孟宗的故里”。
孝昌县白沙铺原来名不见经传,在明朝初期,陈氏义门的一支迁到此地,子孙日益繁荣昌盛,陈氏家族就借用明朝著名理学家“陈白沙”的名字命名此地。陈白沙侍母至孝,被当时人们当作“活着的孟子”。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宋仁宗将《陈氏义门家法》收入国史馆,且赐王公大臣各一本,使知孝义之风。可见,陈氏义门家法当时在全国影响之大。陈氏家族以“白沙”命名此地,反映了他们对孝道的推崇。现在,白沙铺以陈氏人口最多,陈氏后人对旧家法进行了重新修编,让新家法成为人们治家的家训。正因为有这段历史,所以,白沙铺被载入了《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臧励和主编)。由此可见,白沙是一个具有浓郁孝文化内涵的地名。在孝昌县白沙镇还有一段王莽追刘秀的神奇传说,井因有“义”而救了刘秀。它的“义”是孝的拓展和升华,是一种“大孝”。
这些孝址遗迹是传播孝文化的良好载体,是孝昌孝文化源远流长的佐证。
孝昌的寺庙是传统孝道观在宗教层面上传播的载体。寺是供奉佛祖的地方,庙则是祭祀先灵的地方,二者都向人们传播了寻根意识和感恩意识。中国传统孝道观主要是由儒家孝道思想和佛教孝道思想以及先秦诸子的孝道思想所构成。儒家的入世之孝与佛教的出世之孝,都彰显了孝道的基本精神。佛制戒要求弟子出家前必须首先取得父母的同意。同时,佛孝的轮回、平等、慈悲以及自利利他思想,是佛教孝亲观超越于儒家孝亲观的根源所在。佛教要求子女践行孝道、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特别是《孝经》所提倡的孝道伦理是一致的。大悟山金顶“弥陀寺”是隋末名将伍云昭修建的,迄今1310余年。白沙镇的赵寺皇庙是宋太祖赵匡胤为感谢救了他性命的和尚而修建的,被列为省佛协107号景点。“九龙寺”乃明代布政史李道元所建,迄今800余年。白沙镇的五显庙因僧人“医身显德、医德显廉、医技显精、医理显高、医风显善”而得名,这表明了僧人具有医世济人的责任感,体现了劝人向善的孝道精神。此外,孝昌还有真君庙、项家庙、观山禅寺,牛迹山寺等寺庙。这些寺院既是景点,又是传播孝文化的场所。
孝昌县的名人资源是人们践行孝道的标本。高燮曾(1841-1917) 是孝感白沙铺高家湾人(当时属白沙铺,现属花西乡),他是第一个向光绪帝上疏举荐康有为的人。高燮曾热爱乡梓,曾捐俸在故里修建学堂,供家乡子弟就读,对家乡贫苦士民亦常尽力相助。他侍母极孝,当地人有“高孝子”之称。他的母亲病故,他守在灵枢前,忽闻惊雷,就恸哭不止,担心母亲受惊,大有古人“闻雷泣墓”之遗风。(出自高容《回忆我的祖父高燮曾》)令人痛心的是,高燮曾的墓地却很少有人前来凭吊。中国现代历史文化名人丽尼是白沙人,他在日寇的铁蹄践踏中国时,在《江南的记忆》中写道:“江南,美丽的土地,我们底”。巴金曾经深情地说:“江南,美丽的土地,我们的!这样响亮的声音,这样深厚的感情,我们永远忘记不了《江南的记忆》的作者。”在解放战争时期,他将国民党的重要军事情报转交给了党组织,对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了大功。令人遗憾的是,他的故居至今荡然无存。李文田是孝感白沙铺(今属孝昌县花西乡)栗林乡严李家湾人。他与“鉴湖女侠”秋瑾女士一同加入同盟会,受到孙中山先生的赞扬。他谢绝清政府的进士学位,在门楣上大书“痴农摒翰”。遗憾的是,这个匾额至今没有踪影。这些名人的爱国情怀是“移孝作忠”精神的具体体现。丰山镇妇女况孝蓉被中央五部委评为“全国敬老好儿女奖”,她的事迹还被录入地方小学课本教材《可爱的孝感》。周巷镇妇女刘青枝被省政府授予“湖北省十大敬老好儿女”荣誉称号。这些名人资源,其实是孝文化长期熏陶的结果。
孝俗是孝昌独具特色的孝文化资源。楚人素有“深固难徙”的情愫,楚辞中有“狐死必首丘”之说。孟宗“犯禁委官”,回家奔丧,庐墓三年,产生这种举动的原因之一是当地孝俗的感召所致。现在,一般人家堂屋里的中堂上都供有“天地君亲师位”的牌位,“亲”在第四位受到敬重供奉。民间还有“父母在,不远游”之说,可见父母在后人心中的位置之重要。在民俗中,只要父母在,子女岁数再大也不能称为“老人”,男人不能留胡须。父母亡后,直系亲属为“大孝”、“重孝”,送葬时要披麻戴孝,一般要颈围五尺长白布,全身着白服,脚上穿白鞋。丧礼结束后,头七未满不得上他家串门,还要守孝三年,供饭三年,守孝期间不得穿红戴绿。对于丧户,春节贴春联颇有讲究。长辈死的第一年为白色对联,第二年贴黄色,第三年贴绿色,第四年才贴红色。从孝昌年俗、婚俗、丧俗中,我们都可以看出此地孝文化之浓郁。
二、    打造孝昌孝文化旅游品牌的可行性
唐朝诗人刘禹锡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句话阐明了文化与旅游的辨证关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不仅是民族思想文化的宝藏和精神家园,而且也是一种战略资源和生产力要素,其中蕴藏着巨大的现代旅游经济潜能;而新兴现代文化则是旅游资源的重要补充和生力军。四川省历史文化古镇孝泉是中国“涌泉跃鲤”、“安安送米”的故里,这里打造的孝文化旅游品牌很有影响力。浙江湖州举办了“孝文化”生态(乡村)旅游节,进而开发了“银发市场”。  植根于中国文化的百度,在推出“社区搜索”理念之时,从孝文化中发现了商机,推出了“百度全家游”活动。这些地方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旅游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提高到一定水平后人们自觉的、必然的文化需求和精神追求,是一种积极、健康、科学的娱乐身心、修身养性、提高素养的高尚生活方式,是一种获取审美享受、心理满足,增长见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完善自我,使自我人格得到全面提升和发展的高级精神活动。由此可见,文化是旅游的生命,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无力的。若将文化与旅游割裂开来,那么,文化将成为无本之木,而旅游也只能在低层次上徘徊不前。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相得益彰。
文化是旅游经济竞争的核心。旅游业的竞争本质上是文化的竞争,文化因素已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物质方面的需求是较低级的需求,其最终目标是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而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差异性往往为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所独有,这是很难模仿和复制的。因此,突出旅游文化特色,形成区域间的文化特质,这是培植旅游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随着旅游开发逐渐向深度发展,文化越来越像一只无形的手支配着旅游经济活动。因此,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文化创新,才能保持旅游经济基业永葆青春。
    孝文化是孝感的特色文化,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董墓春云”之所以成为孝感八景之一,其原因就是因为有孝文化与景点的有机结合。双峰山景区建立了孝文化公园,吸引了不少游人前来品味孝文化的无穷魅力。孟宗文化是孝昌县的特色文化,是孝昌县的“名片”。随着时代的变迁,孟宗文化的影响也在不断地扩大,其内涵也不断被充实。孟宗“哭竹生笋”故事的影响已超越了事件本身的意义,而被人们积淀为一种思想、一种传统美德。《宋史•348萧畸传》载:“调望江令,治以教化为本。访古迹得王祥卧冰池、孟宗泣笋台,皆为筑亭……俾民知所向”。孟宗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留下了不少遗迹,人们通过“孟宗泣笋台”等遗址来缅怀这位先贤。现在武昌、鄂城等地依托孟宗文化打造旅游品牌,这就是孟宗文化广泛传播影响的结果。孟宗的故事传入日本后,日本人民遂把能在冬季长出竹笋的毛竹,叫做“孟宗竹”。日本祗园有孟宗山,山上有孟宗像,其文化影响引起了世界瞩目。相比而言,孝昌县开发孟宗文化就略显滞后,令人遗憾的是“孟宗笋”的商标已被福建省抢注了,“孟宗哭竹”这一文化资源被很多地方移植了,这让人感到十分惋惜。可喜的是,人们已开始重视对孝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周巷镇青山村每年举行的“三月三孟宗文化会”,就吸引了上万群众前来观看,并引起了省内外的关注。目前,观音湖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孝昌县熊畈村也成为全省旅游名村的候选者。这些工作是令人兴奋的,给我们打造孝文化旅游品牌增强了信心。总之,孟宗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是人们了解孝昌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开发和利用好这一文化资源,打造孝昌孝文化旅游品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对打造孝昌孝文化旅游品牌的构想
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以“孝”闻名的孝感市的特色文化。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孝文化是孝感市的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将孝文化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可带来广泛而重要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这对促进地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文化旅游业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是一个地区的名片。文化旅游业的繁荣发展,是一个地区整体形象和综合实力的体现。发展文化旅游业有利于塑造和改善城镇整体形象,有利于提高城镇知名度,有利于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对于增强群众的开放意识,营造开放氛围,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鉴于此,笔者特提出如下构想:
1、以观音湖这个国家级的4A景区为龙头,将孝文化资源与孝昌八景、孝感八景等自然人文景观结合起来,让景点插上“孝文化”的翅膀,变得更有灵性。
2、将自然景观、名人资源、佛教资源、民俗资源融为一体,从而产生强烈的孝文化聚集效应,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客商前来旅游观光、投资创业。
3、在孝昌城区国道转盘中央塑造好孟宗像,命名一批富有孝文化内涵的街道、村落、产品等,让人们一走进孝昌,就知道孝昌人的精神追求。
4、将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将弘扬孝文化与展示孝昌形象融为一体,通过大力宣传、普及孝文化知识,规范人们的行为规范,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城市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促进家庭和谐、邻里和谐、社会和谐。
5、利用自然生态和“孝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开发老年旅游产品、大力开拓老年旅游市场。
6、科学地构建孝文化旅游网络。将孟宗文化景点、历史遗址、名人故居、佛教场所等串联起来,构成孝昌县孝文化旅游线路,让人们在旅游中感受到孝文化的无穷魅力。同时,将孝昌的孝文化旅游网络与云梦的黄香墓、应城的欧阳修守孝三年遗址等连接起来,打造孝感孝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7、抓紧修建李文田、丽尼、张瓒等名人故居,让游人在观光中提高对孝文化的认识。要大力保护好义井、高燮曾墓地,加大对这些具有历史意义地点的宣传力度。
8、以全省旅游名村的评选活动为契机,推出一些以青山村、熊畈村等为代表的乡村孝文化生态旅游品牌,从而扩大对外影响,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9、加大对“孟宗哭竹”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力度,迅速注册“孟宗”商标,防止这一文化资源被闲置,或被人占用和掠夺。
10、成立研究机构和领导协调机构,科学制定孝昌县打造孝文化旅游品牌的远景规划和近期目标,积极稳妥地做好孝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工作。
当前,重视文化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世界性现象。国际旅游发展的经验显示,旅游业的收益越来越不依靠人数的增加,而来自于多元文化含量的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服务。实践证明,旅游与文化交流结合程度愈高,旅游文化因素越多,旅游经济就越发达。因此,打造孝昌孝文化旅游品牌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脚踏实地做好这一课题。
28#
发表于 2011-5-18 20:11:28 | 只看该作者
多点“回复式”点评如何?

文/被逼梁山




  
  前些时,笔者阅读中国工商报《时代广告》专刊刊登的一篇介绍江苏省兴化工商局创新思路,不断延伸广告监管触角,使广告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视野和领域的消息后,写下《广告监管为啥总盯着那“一亩三分地”》的言论,投到了专刊设置的公共邮箱里,当即收到了自动回复。不久,笔者又收到了责任编辑喻山澜老师的回复,他在回复中写道:“此稿比较有见地,胆大,但不宜公开见报。不过你的观点也有不太对的地方,因为食品、药品等等都是国家确定的广告整治重点,事关人民生命健康,所以这一亩三分地是一定要盯紧的。”
  此稿虽然未能见诸报端,笔者和喻山澜也素未谋面,但说心里话,收到这个“短短”的回复,笔者心里的那份感动由然而生,分明体会到了报社对通讯员的拳拳责任感,编辑对通讯员的无私关爱心,不禁为之击节叫好。
  “回复式”点评,彰显了编辑的责任心。“回复式点评”,变居高临下为平起平坐,是编辑对通讯员辛勤劳动的一种尊重和“再创造”。令编辑眼前一亮的好稿,赞扬几句,更能点燃通讯员写作欲望;稿件较差,指出不足,以利通讯员改进。此“滴水见阳光”之举,拉进了报社与通讯员的距离,彰显了报社培养通讯员、服务通讯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回复式”点评,弘扬了编辑的奉献精神。编辑每天面对大量来稿,工作十分繁忙,做好“回复式”点评工作又人为增加了一项繁重的劳动,点评虽短,但毕竟要花费一定的精力,没有扎实顽强的工作作风是不行的。可以说,“回复式”点评,简约而不简单,是直接的“新闻面授”,如果心里没有时刻装着通讯员的胸怀,行动上就难以保持特别奉献于通讯员的精神。
  “回复式”点评,提高了通讯员的新闻实践能力。新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需到生活的海洋中撷取五光十色的贝壳。无庸讳言,编辑每天收到的大量新闻稿件中不乏闪闪发光的“金子”,但大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不能见诸报端的“残次品”。残在何处,次在哪里,通讯员不知道,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不及时开出药方会诊,通讯员在新闻采写上的病根一时难以割除;若能及时进行“回复点评”,就使其迅速找到病因,在今后的写作中就会注意和避免毛病再次反弹。
  诚然,举办通讯员培训班是提高通讯员写作能力的常态式的好办法,但不可否认,培训班重新闻理论学习,轻新闻实践应用,对于一个刚刚捉刀码字的写作者来说,仍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而“回复式点评”则不同,是对通讯员来稿的具体点拨,是对“下水游泳”、“潜水捉鱼”的具体指导,更有利于通讯员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有时还会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
  盼“回复式”点评如一缕缕新风吹散开来,成为架起媒体和通讯员互动双赢的“连心桥”,不断强化媒体责任力、打造媒体社会公信力的“倍增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3 17:09 , Processed in 0.19130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