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陪同熊楚/轩平先生考察香港特殊教育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07:11:56 | 只看该作者
世界及香港聋童教育的发展日期:2009-06-05

  香港英华渔人协会副主席/鲍瑞美  
    (甲)世界聋教育的发展(略)(乙)香港听觉受损儿童教育的发展(乙一)缘起

  一真铎启喑学校之建立

  香港听觉受损儿童教育有一段很长久之历史。真铎启喑学校为香港首间由基督教教会建立之聋人学校。源自一九三四年,当时全港尚无聋校之设,英国圣公会海外传道部两位英国圣公会传教士宝兴怿女士、龙福英女士及加拿大青年会派至本港成立女青年会之首任总干事黎理悦女士鉴于本港听觉受损儿童需离乡别井,出外求学,于是同心协力,筹划在本港创办聋校。首先派遣圣士提反女子中学高材生李绿华女士及陈丽芳女士前往中国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启喑学校学习教授听觉受损儿童之方法。

  一九三五年,香港基督教联会委任李求恩会吏长为真铎启喑学校校董会主席,十多位中西教会人士为校董,聘学成归来之李绿华女士为校长,陈丽芳女士为教师,借用本港巴丙顿道十五号香港大学堂女生宿舍两个房间开设港粤启喑学校,是为本港听觉受损儿童教育之开始。学生不分男女,不限年龄,学制包括小学预备班四年,初小两年,高小两年,合共八年课程;学科除了和普通小学相同外,注重手工,并教导听觉受损儿童读唇、发音及讲话。更以栽培学生有健全人格为宗旨。其后李绿华校长被送往英、美两国深造聋童教育。学成后返校初期使用贝氏字母,后期则使用李氏拼音法教导学生讲话。

  二真铎启喑学校校舍落成

  一九四九年迁校址至九龙钻石山斧山道,易名为真铎启喑学校。英国传教士宝兴怿女士为校董会主席,由政府拨地,英国圣公会及本港基督教教会资助,分期建设校舍,设可容纳入十名听觉受损儿童之宿位及学位,教会资助经费。新入职教师必须七天驻校全职教学,兼照顾聋童课余生活,李绿华校长亲自指导教学法两年,期间教师除由学校供食宿外并获每月津贴港币三十元。就读学生除三名收全费外,其余学生均获教会人士及社会福利署拨款资助。一九五七年再增设工艺室,开办工艺班培育听觉受损儿童能有一技之长以便谋生。一九六0年真铎启喑学校鲍瑞美老师被派往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深造,就读聋童教师训练班,一九六一年八月学成后返港出任真铎启喑学校教务主任。一九六一年校董会主席宝兴怿女士荣休,圣士提反女校校长白居雅博士继任,任内致力改善设备。一九九一年拆卸旧校舍,建立现代化校舍包括预备班、小学及中学。附设随班就读辅教服务及16名学生宿位。一九七九年白居雅博士荣休,校董会主席由高华文博士继任,2000年开始更兼任真铎启喑学校校监。现任校长为黎美霞女士。

  三启声学校之设立 

  鉴于香港听觉受损儿童日渐增多,香港东区扶轮社再于香港铜罗湾兴发街建立校舍,命名启声学校。邀请真铎启喑学校校董会主办,由李绿华校长兼任该校校长校监,本校老师杨著兰女士为该校主任;方秀娥、许志伦老师亦被调往该校负责教学。一九六0年正式开学。一九六八年白居雅博士出任校监,倪彦文女士为校长,开设听觉受损及多种弱能聋童班。实践个别及小组教育课程,发展每个学童的潜能。一九八九年,曹莉莉校长首创小学弱能学童辅导教学服务,辅导随班就读的新学生。现任校长为伦碧仪女士,校监为朱业桐先生。

  四师资培训

  一九六八年李绿华校长荣休,由鲍瑞美接任校长。李校长在任期间(1935-1968),不仅领导本校及启声学校之校务,更亲自主持培训两校之教师。在一九三九年完成老师训练课程的真铎启喑学校毕业生张颖仪女士,于一九四六年前往广州创办私立启聪聋哑学校,亦即是现今广州市聋人学校的前身;另一名学生则往新加坡开设该地首间听觉受损儿童学校;而马来西亚槟城之首间听觉受损儿童学校(英联邦聋童教育协会主席谭宝丽夫人主持),均以本校为蓝本而设立者。故香港可说是战后南中国及东南亚听觉受损儿童教育发源地之一。

  一九六一年,教育署举办一项在职聋校教师训练课程,完成后聋童教师可获发特殊津贴。一九八一年由柏立基教育学院主办两年在职教师训练课程。一九九四年改由香港教育学院主办。另香港大学亦附设特殊教育学位课程。

  五助听仪器之使用 

  一九五九年因本校学生李万生荣获英联邦主办绘画比赛冠军,本校获英国伦敦华侨捐赠一座十套助听仪器,得以设立第一间组别发音室。其后美国妇女再捐赠个别助听仪器给予部分剩余听力较高之本校学生,使有机会借先进科技的助听器,进一步发展聋童听觉潜能,学习聆听和发展讲话能力。

  

  (乙二)发展过程

  一政府设立特殊教育组

  一九六0年香港政府、教育署设立特殊教育组。1961年教育署举办一年制在职教师聋童教育训练班,每星期上课三次。训练在职教师进行听力评估;同年真铎启喑学校正式注册为政府津贴学校,学制包括预备班两年,小学六年,工艺三年。

  本校聘任之教师均须接受教育署举办之在职教师训练课程一年或两年,完成后始获特殊津贴。

  一九六三年,根据联合国教育组织顾问费思纳博士之提倡,香港教育署建立学前语言及听觉中心,亦即是香港特殊教育服务中心之前身,为学前及学龄听觉受损儿童提供听觉测试、诊断、辅导、康复服务、教育辅导服务及学位。特别注重早期介入及幼童辅导。每名学童均获分配一个助听仪器,由教育署免费供给。每五年更换助听仪器一次,以加强口语法之教学。

  1早期评估之重要性

  香港教育署特殊教育组负责听觉评估——(1)香港依照日内瓦WHO 1980听力损失程度而定鉴定听力标准,层次如下:0-25分贝听力损失可作为正常或无显著问题26-40分贝听力损失可作为轻度障碍41-55分贝听力损失可作为中度障碍56-70分贝听力损失可作为相当重度障碍71-90分贝听力损失可作为严重障碍91以上分贝听力损失可作为极度障碍

  按照联合国特殊教育第四项报告书,从教育方面鉴定听觉障碍程度如下:1未有自发语言能力之聋人。2已有语言能力后才发生听觉障碍之聋人。香港从教育方面鉴定听觉障碍者:1聋童:有听觉障碍及没有自发语言能力而需要特别教育之儿童。2弱听:虽有听觉障碍但只需特别之安排措施而不需要运用一切教育方法之儿童。1982年教育署特殊教育组加设两辆听觉服务车,为全港小一至小三学生作听觉测试。服务车上的隔音设备提高了测试的准确度及工作速度。测试后之学生如有听觉问题可获跟进复康服务如配戴助听器或转介入特殊学校。

  一九八三年教育署成立小组,督导聋校的沟通方法,其中包括统一标准手语,并设立耳模实验室。为了学前儿童就读聋童学校前取得耳模。

  二聋人福利促进会成立,积极提倡听觉受损儿童家长辅导及幼儿教育

  一九六八年本港耳鼻喉专家蔡永善医生、社会福利署顾杨彦慈太平绅士美国路德会牧师谢士柏博士创立香港聋人福利促进会,聘鲍瑞美校长为义务秘书。其中一项事工是冯庆麟夫人所提倡,出版多种小册子介绍听觉受损儿童家长如何与其子女沟通,从而有效进行适当之幼儿教育。该会在主席冯庆麟先生(1968-1976)及李国贤先生(1979-1991年出任主席,1991年出任会长至今)领导下,获得社会福利署拨款,社会人士捐助,分别成立香港狮子会聋人服务中心(1976年)及九聋狮子会聋人中心(1979年),开办两所全日制特殊幼儿中心进行学前训练及服务,于1979年开办聋人成人教育课程。1986年主办第一届亚太区聋人教育会议。1987年开办约翰赛斯中心听觉受损儿童家长函授课程,大力推广听觉受损幼儿及家长之辅导服务。

  1977年创立嘉格理纪念奖学金,1994年创立李国贤聋人教育基金,1995年创立李志雄聋人教育基金,使中学毕业听觉受损儿童能于美国加路达大学或其他专上学院进修大学课程。于1995年开办“听觉受损人士中五复修课程”提供更多机会与中学毕业同学继续在香港进修专上教育。该会现任总干事黄何洁玉女士。主席王日侨医生更首次为学童进行人工耳蜗手术,使极度听觉受损儿童聆听声音,进一步去进行训练听觉及语言训练。后期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Van Hasselt教授、唐志辉医生及伊利沙伯医院许由医生、玛丽医院余协祖医生等都致力推行儿童人工耳蜗手术,配合教育机构康复教育,效果良好。

  三、路德会启聋学校〖HT〗

  1938年基督教路德会创办“路德会望觉启聋学校”借用路德会救会学校一间课室上课,只开办一班,由谢士柏博士任校监,寇蒂丝为首任校长。70年9月初曾借用中华基督教会铭基中学四个课室上课,1970年12月迁入樱桃街沙仑小学五楼开办小学部,实践暗示性发音教学。1974年租用九龙又一村路德会协同中学部分院舍上课,1975年由吴国华校长领导开设中学部,1976年开设多种弱能之弱听儿童特别班。1990年新校舍落成于葵涌兴盛路改校名为“路德会启聋学校”提供全面性小学预备班及中学聋童教育服务。1992年开设小学弱听儿童辅导服务班协助普通小学就读之听觉受损学童。现任校长为陈国权先生。

  四明爱达言学校之创立

  嘉诺撒仁爱会于一九七三年九月创办嘉诺撒达言学校,首任校监为施崇慧修女,校长詹秀琏修女。初期开设四班,学生廿多名,教师五名,校工一名,一九九一年正式附属于明爱特殊教育及职业训练服务,改名为“明爱达言学校”,设有宿舍及校车服务。詹秀琏校长廿多年来力倡口语法,启发听觉受损学童之潜能,提高自信增强自尊,使其能在常人社会上立足。于1994年推行弱听学童辅导教学服务(中学组)。早于1986年已开始与中国特殊教育同工交流。

  七宣美聋童语言训练中心 本港宣美聋童语言训练中心创办于一九八一年。早于一九八0年,美孚新村宣道堂主任谭天佑牧师及该堂属下之宣美幼稚园校董,支持由庞刘湘文女士建议之学前聋童混合教育计划,委任该女士为幼稚园校长,授权筹划及实践此香港首创之混合教育计划。该园提供测验听觉受损儿童听觉及语言能力之服务。辅助听觉受损儿童进入幼稚园及普通学校就读。一九八三年该园被接纳为公益金会员。

  八驻校听觉学家服务 

  1987年,听觉学家开始定期巡回访问聋校及部分听障学童特别班,向教师、听觉技术员、学生及家长讲解助听器及扩音设备的使用,并观察听障学童入学情况。

  九弱听学童班之设立 

  1970年,教育署于政府官立小学及官立中学附设弱听学术班。收六名弱听学童入读小学一直至中三级。完成中三课程后经初中教育评核试而升读高中,或升读聋童学校或入工业学院接受职业训练。

  十·巡回教师之服务 1977年,教育署设立巡回教师服务制度,造访协助普通学校之听觉受损学童,克服其学习上及沟通上之困难。
    (一)混合教育

  混合教育是指聋童不用就读聋童班或聋童学校而可以接受由特殊教育组提供之巡回教师服务者。
    (二)融合教育学校

  近年来多个西方国家积极推行融合教育制度,于一九九四年,在西班牙举行的一次国际性特殊教育会议中,与会代表呼吁政府及非政府机构抗衡排斥弱能人士的态度,并促进弱能人士的融入及参与,极力倡导融合教育,并认为融合教育学校的效益是很明显的:“据多个国家的经验显示,把无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及青少年纳入为社会各类儿童而设的融合教育学校,可使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童,取得教育进度及融入社会的最佳成效。”一九九五年,香港康复发展委员会深入研究融合教育学校的概念,设立小组建议政府实践融合教育学校。教育署于本年九月邀请十间普通小学、六间普通中学实施融合教育学校的两年试验计划。聘请一位曾受聋童师资训练的资深普通学校教师专责六名听觉受损学童的辅导。而个别辅导服务时则包括家长的积极参与。另外,普通学校课室内设无线电助听系统及高影机,每天分派笔记及阅读材料,使极度性听觉受损学童了解教师所授内容。

  虽然融合教育目前已受到各国认同及实践,但对听觉受损学童来说并非全部都能有效地自第一阶段去接受融合教育的模式,有需要在聋校接受幼稚园、小学或中学的密集教育,(学校需实践普通学校课程及重视课余活动以发展其潜能)。然后,在第二阶段或第三阶段时才能到普通专上教育进行融合教育训练。如欲发挥有效的“融合教育”作用,仍需依赖听觉受损的正确测试、配戴适当的助听仪器或进行人工耳蜗手术,接受早期的密集听觉、语言及语文训练,家长在家中的延续教育,老师对各学科的有效辅导及经常评估及辅导解决听觉受损儿童学习上的困难。无论老师、同学都应提供支援去发展听觉受损学童的潜能以便他们能过健康快乐的学校生活。
    (三)专上教育(延续教育)

  聋童完成初中教育或中学阶段后,可升读工业教育及训练署管理之工业学院或弱能人士技能训练中心。亦可考入理工学院就读。此外,聋人福利促进会亦设有成人教育课程及复修教育课程。专上及工业学院接受聋人攻读之课程计有:基本设计,平面设计,基本文员,汽车修理,工学预科,制衣,木工,油漆装修及招牌绘制,资料处理,商务实务,电器装置,常服裁缝,毛衫缝合及印刷等。成人教育课程计有:中文班,英文班,中文打字班,唇读班,电脑班,书法班,初级簿记班,设计班,公民教育班,人际关系班,法律常识班,图画班等。就业方面,聋人可透过劳工处展能就业组介绍职业,设分文职及蓝领两方面—

  文职:学校助理文员,学校图书馆管理员,银行助理文员,电脑操作员,政府打字员,办公室助理员,邮务员,设计员等。蓝领:制衣,电子,玩具,包装,木工,皮革,皮草,牙模,厨师,冷气修理,染色,造鞋,珠宝装镶,印刷。

  (乙三)现行教育措施 

  一聋童教育工作者所需要之师资训练 

  1普通教师师资训练:

  香港教育学院为非学位教师提供普通教育(中、小学)课程,除有两年制、三年制日校课程外,亦有两年制在职教师课程。中文大学、香港大学则提供一年制教育学位课程及三年制在职教师教育学位课程。

  2聋童教师师资训练:目前香港教育学院为非学位教师提供两年在职教师特殊教育课程。第一年全时间学习理论,第二年返回原校实习。每星期一次学校自行主办长期性聋童教师训练研讨,使教师明白聋童心理,掌握课室管理及有效之教学技巧,配合聋童助听仪器系统之有效运作。此外,香港大学设有特殊教育学位及硕士课程。

  二聋童教育的基本设备:

  1正确评估聋童:听觉学家利用(1)分散注意力测试(2)合作方式测试(3)跟随指示测试(4)纯音听力测试,评估听觉受损程度为—轻度、中度、严重及极度,了解听觉受损之时间类别,即先天性学语前,抑或后天性学语。亦同时评估其智力、语言、情绪、社交发展、及家长的支持后,考虑提供适合聋童的教育方式。

  2聋童需配戴适当助听仪器或进行人工耳蜗手术。借别助听仪器〓〓语言训练机〓〓人工耳蜗手术

  3普通学校:(1)无线调频助听系统〓〓(2)环线感应系统

  4聋童学校:(1)组别助听仪器〓〓(2)无线调频助听系统(3)红外线助听系统

  三发挥聋童潜能的教育对策——全面性教育 

  1透过学习活动及经验,以发展聋童听觉潜能为基础,以发展聋童基本认识为核心,以发展全人教育为目标。应有发展聋童听觉潜能之信念。在过去整个聋童教育历史上,从未有过像今天如此有效途径使聋童发展其听觉潜能,靠先进科技发明的助听器及人工耳蜗内植,我们知道大多数聋童都有听觉之能及学习聆听和发展讲话之能力。但我们必须认识科技及医学上之发明只能为聋童提供聆听之途径,至于他们能否学习使用这医学辅助,则靠所接受的教育。换句话说,只要聋童有最少量的扩大后之剩余听力,亦可教导他们使用这些潜能去学习聆听、学习讲话、学习语文,及各种知识。

  2早期教育

  3家长教育

  4资讯科技教育

  四香港聋童教育政策 

  提倡全面参与均等机会,让聋童发挥他们的天赋及才能。(1)聋童可在普通学校或聋童学校接受教育。(2)聋童可获最少14年(预备班2年,小学6年,中学6年)免费强迫及普通教育(普通学校9年免费教育,小学6年,初中三年),应协助聋童尽量发挥所长,顾虑到聋童在学习上所遇困难,他们应有权接受较长时间教育及获得提供适合之课程。(3)及早为聋童提供教育,即提供学前教育和训练。(由生下九个月开始)(4)因应聋童之需要提供工业、职业先修及技术训练机会,此种实用技能乃是协助他们过独立生活及参与社会的先决条件。(5)应享有接受成人教育之平等机会,在人生过程中他们应有继续接受教育之机会。(6)若聋童具备资格,应有权接受高等教育。

  聋童教育策略和方法能否成功应用,与教师家长教育思想的配合、改善及更新教育观念有重大关系。多项研究指出:唯有热爱学生及深入了解学生两者合而为一,才具备真正有效教育的前提。如欲有效发挥聋童之潜能,必须建立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学新观念。

  五聋童教育课程之目标 

  一般儿童的需要基本上相同。因此有聋童教育需要的儿童不应被视为有别于一般儿童,基于此,聋童教育课程主流课程应有相同目标,两者皆应重视发展儿童之潜能。为要达致目标,应让聋童获得与一般儿童相同的学习经验、技能、概念、正确的价值观等;并且要利用特别设施。不过因可能所采用方法不同而所需时间亦会根据个别儿童能力而异。聋童教育课程应著重下列几点:1提供聋童学习经验,使能充分发展潜能。2鼓励聋童利用剩余听力学习语言,使掌握足够沟通技巧,使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3训练聋童自立和能与别人相处,以便融入社会。4帮助聋童建立正确之价值观,明白身为市民之权利与义务。

  六全面实施弱听学童辅导服务  

  香港四所聋校分别设有弱听学童辅导教学服务,辅导在主流学校就读之弱能学童,此服务由1989开始,启声学校首创此服务继而扩展至其他三校,每所聋校设两班,分别收中小学听障受损之儿童。

  (乙四)香港聋童教育的发展端赖良好制度与各项服务的协调:

  一政府设立康复专员,负责制定各项康复服务政策,及统筹所有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团体在这方面的策划及执行事宜。康复专员须向卫生福利局局长负责。康复咨询委员会则是卫生福利局长的咨询机构,委员会辖下五小组分别处理通道、康乐及交通、教育及就业、资讯科技及康复服务公众教育,由非官方人士出任委员会主席。每项康复政策均刊载于康复服务工作计划书内,每年作出检讨。

  (1)医疗方面:A设立儿童体智测验中心,让儿童能及早发现其弱能;B进行听力测试;C免费给予聋童进行人工耳蜗手术及进行康复教育工作。

  (2)福利方面:甲弱能人士按照其弱能种类及程度领取伤残津贴,目前极度聋疾人士每月可获港币1260元。乙弱能人士可免费获得一个助听器。丙聋人家庭通过房屋署可获优先取得恩恤安置,亦可申请综合社会保障授助。丁设立“残疾歧视条例”,平等机会委员会为弱能人士提供法律依据,协助争取平等等机会及替他们解决遭受歧视和骚扰的问题。戊运输署规定,各类交通须有清晰文字指示上落车地点或地区。己设立登记证,伤残人士可享受各种文娱康乐活动优惠。

  (3)教育方面:甲推动福利署主办混合教育乙推动职员训练局设计适合聋童的职业及工业训练课程丙推动教育署资助社工服务丁推动主流学校举办融合教育讲座

  (二)政府设立教育统筹及教育委员会(特殊教育小组)制定改革政策落实执行

  (1)主流教育:落实融合政策,加强师资训练,提供主流学校助听器等种种设备

  (2)聋校教育:甲改革人事编制与管理政府全力资助教师、技师、社工、语言治疗师、教育心理学家、驻校听觉学家的人事编制与分工管理乙提供基本设施政府供给学校一切课室需要的助听器设备丙课程改革成立课程发展委员会整理聋校课程指引丁提供电脑、资讯教育资源聋校向按照主流学校学生需要获分配戊实施聋校主办的随班就读辅导教学服务己实施在主流学校分配聋校学生就读的方案推行聋童教育改革,有很多问题须解决。如立法、培训、人事编制、管理、课程、家长、随班就读等。

  今次,本人很高兴五所实验聋校:

  1北京一聋校;2南京聋校;3武汉第二聋校;4上海闵行启音学校;广州聋人学校,经过两年努力实践,能有机会作一次总汇报,希望与会者籍此研讨会议互相交流切磋,同心合力将聋童教育办好,让聋童能接受优良教育,继续过愉快的学习生活。

  鸣谢1感谢世界传道会/那打素基金,赞助英华渔人协会,实践五所实验聋校的培训及在国内设立培训中心,积极实践聋校教师培训工作。2感谢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策划实验聋校的事工。特别鸣谢李宏泰秘书长、赵永平副理事长,全心全力的推行,程益基处长主办这个会议。3感谢五所实验聋校校长、老师、学生的积极参与,各省市教委的支持与合作。4感谢港方多个聋童教育及有关机构协助培训五所聋校工作人员,及今次参加会议的各代表。5感谢今次赞助部分聋校教师手册费用及南京会议的三家仪器公司:唯听、峰力及澳洲人工耳蜗公司,与及参展的仪器公司。6最后感谢来参与这次会议的各界专业人士,祝愿廿一世纪中国聋童教育有更优良的发展。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07:16:09 | 只看该作者
1、专售港台特殊教育书籍的店子:http://shop60773858.taobao.com/
2、专售大陆特殊教育书籍的店子:http://shop61976461.taobao.com/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07:41:23 | 只看该作者
http://xnjyw.5d6d.com/thread-45897-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45897-1-1.html

现在,请你们转机赴美继续考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01:19 , Processed in 0.09336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