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用和和他的《诗选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2 21:02: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管用和和他的《诗选集》

2010-12-10
来源: 三峡晚报(武汉)



三峡晚报讯 李华章

管用和,1937年11月出生于湖北孝感县张旗杆湾。成名很早。19岁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漫画,20岁发表歌词,21岁考上美术学院,未能入学。1959年开始发表短诗,一发而不可收,已编辑成短诗集《欢乐的农村》。当时,我大学还未毕业。1960年,这部短诗集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要是认识他,非成为他的“粉丝”不可。

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出版诗集15部,二人合集3部,散文集1部。可谓诗花朵朵、硕果累累。可是,在前进的道路上也遇到曲折坎坷。1963年10月,《诗刊》发表贺兰批评《山寨水乡集》中《绕道》一诗。11月13日,《武汉晚报》发表两作者的反批评文章。同时,《武汉晚报》开辟 “笔谈 《绕道》”专栏,展开讨论,历时数月。最终弄了个 “文艺思想有问题”。次年,2月号《诗刊》发表黎之的带总结性的批判文章。在极左年代,“因人废文”的事屡见不鲜。此后,就难以发表作品了。但他欲罢不能,难发表,还是坚持写。

1963年3月号 《长江文艺》发表管用和组诗《麦箫曲》。1964年8月号《诗刊》发表丁力的评论《唱出了公社的春天》。同年,我也写了一篇评论 《火辣辣的生活》,《长江文艺》留用而未刊用。其中有两段被某诗评家所盗用,此文发于该刊。很长时间我还耿耿于怀。大约1973年,《长江日报》副刊约我写一篇评论,题名《我们需要进军号》,批评创作上“小桥流水”、“轻歌曼舞”的倾向(文中不点名地牵扯《绕道》);提倡涂怀章散文《站岗》的高昂格调。后来,有汉川两位作者写文反对。在《长江日报》上又掀起了一阵热烈讨论,发表文章100余篇,风波不小。几年后,我反思,并吸取历史教训。文学评论不能跟风、不能听风就是雨,不能绝对化,要有自主意识。直到我在文坛崭露头角后,才与管用和同志晤面,并在一起参加各种创作会议,彼此坦诚相见,亲热和谐,性格亦相近。

有一次,我们参加省作协会员代表会议,分配住同一个房间,彻夜长谈。他说:“创作一靠天赋,二靠勤奋。”他患有严重的痔疮病,常常不能坐凳子。一发病,就扑在床上写作。名人说“愤怒出诗人”;我却是“痛苦出诗歌”。他呵呵地笑,颇有几分幽默感。谈起那次作代会选举理事时,管用和同我两人所得票数最高,并列第一。他笑说:“这是好人得好报哩!”


2000年到2001年,他先后在省、市作协换届中退出主席、副主席职务。事隔三年,在众多诗友关照和支持下,才从发表的2000多首诗歌中,遴选出近300首,结集成《管用和诗选集》,由武汉崇文书局出版。不久,我收到他的签名本《管用和诗选集》。扉页上题写:“李华章兄指正。落款:管用和。”未署年月,钤印章一枚。

管用和先生的诗歌,清新质朴,优美生动,风格俊逸,情思高洁,生活气息浓郁。诗人不是单纯地寻找艺术性,而是对读者和社会有担当和责任感。当年,如果发展文艺的外部环境得到改善,诗人的艺术才华将会得到更充分的发挥。那么,诗歌的“春的声音”(管用和的一首诗名)会唱得更柔美、更悠扬!


(本文来源:荆楚网-三峡晚报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 17:33 , Processed in 0.11635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