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广西特级教师有效教学工作坊实施方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9 23:57: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广西特级教师有效教学工作坊实施方案

An implementation plan to the effective teaching studio of Guangxi special grade teachers




主持人:何永红(高中英语)
Host He Yonghong( High School English)
一、指导思想Guiding ideas

根据《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实施方案》要求,特级教师有效教学工作坊将采用实体和虚拟相结合的学习平台。以教师的发展为本,并以此作为突破口,通过开展专题研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和研究水平的提升,不断改善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增大教育教学高效益,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通过城乡教师组合、优质资源最大限度共享,探讨教师学习研究的方式,促进所有教师的共同发展,形成良性的教师互动机制;最终实现教师教育现代化,推动城乡教育快速、健康、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为此,特制定工作坊方案。According to the demands of the implementation plan of the studio of guangxi special grade teachers, The effective teaching studio of Guangxi special grade teachers will use the real and virtual combined learning platform, which will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promoting their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levels and improving educators’ teaching behavior,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by conducting the study, and upgrading teachers’ teaching and research levels By the combination of teachers from both rural and urban areas, sharing of the resources, the teachers are learning to study ways to promote common development of all teachers, which will form a good teachers interactive mechanism and finally realize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both rural and urban areas with a rapid, healthy, balanced development,so as to promote fair of education.



二、工作目标Second, objectives

1. 造就一批百色市乃至广西有一定影响力的基础教育领域的领军人物。
2. 以制度化的方式促进团队成员的专业成长,发挥每一位成员的辐射作用,要求每一位队员都必须有自己的结对子对象、有专题研究内容等。
3. 通过打造有效教学的教师学习平台,发掘优质教育资源和营造良好的教师合作文化,探讨教师继续教育提升的基本模式,促进教师群体可持续发展。
4. 参加各项比赛获地级以上奖励。



三、组织建设III.Organizational construction

1. 工作坊主持人:广西特级教师:何永红
2. 指导者:(2人)
广西师范大学:
3. 帮扶者:(2人)
周从高广西特级教师(英语)
平果高中教研处主任
莫成则园丁工程A类人才(语文)     那坡中学教研处主任莫成则
4. 参与者:(10人)
4. the participants 10



四、工作内容、方式The contents and ways of work

1. 工作坊栏目内容大概如下:“通知通告”、“团队介绍”、“自主研修”、“优秀案例”、“教学切磋”、“专题研究”、“课程改革”、“成果交流”、“专家点评”等等。
2. 为了加快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我们采用实体和虚拟相结合的学习平台。
1)虚拟的网络学习平台突出不同学习主体的地位和作用,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开展自主研修,具体任务是自主研修,内容包括:“活动日志”、“教育随笔”、“教学反思”“教法集锦”、“课例评析”等。
2)实体的学习平台注重活动实效,突出活动的重心。主要采用同伴互助、主持人引领与专家指导相结合,以听课、评课、研课活动和定期组织专题讨论、总结反思、成果展演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专家指导则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课堂,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和指导工作坊形成个性化的教育教学理论。
3. 以课例为依托,以问题为核心开展相关研究,做到做前问诊、做中现场指导和做后交流提升;主持人以及帮扶者要定期组织专题讨论、总结反思、成果展演;团队成员要求深入课堂开展听课、评课、研课活动等。
4.主持人负责工作坊的全面工作,制定工作计划,指导各参与者开展工作;相关人员要做好每月的总结,在每月的最后一周提交以书面和电子高的形式汇报到主持人处。
五、预期成果:V.The expected results



1.
结题报告、论文集、成长日记、教育随笔集、教学后记、名言锦句、教法集锦等;
2.课例光盘、各级比赛奖励等。



六、研究重、难点:Key points and difficult points

重点是主持人如何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网络平台与实体实施有效备课和有效教学研究、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七、任务要求The tasks and demands

1. 每学期主持人、专家必须至少1-2次到帮扶者、参与者所在学校进行现场指导,由帮扶者、参与者提供证明材料。
2. 每学期在帮扶者和参与者中至少选择一人举行1次公开课,主讲人撰写和提交教学案例1份,观摩者均提交1份观摩或交流心得,工作坊以文字和图像方式提交观摩、交流、展演活动支撑材料1份。
3. 主持人每学期作1次专题研讨会的中心发言,主持人提交发言稿1份,工作坊以文字和图像方式提交活动记录1份。
4. 工作坊的网站必须每月更新内容,成员每月要在网络上交流探讨。
5. 每位帮扶者和参与者每期至少有一项(篇)以上的教育教学成果参加地级以上的评比获奖。
6. 做到每学期一小结,每学年一总结,并把实验情况以文字的形式向工作坊汇报。.
7. 项目结题时,帮扶者、参与者需要提交富有成效和特色的行动研究成果材料。
八.活动日程安排Schedule

1. 20101010-20日,建立工作坊时期:主持人完成工作坊实施方案、成立工作坊团队等;参与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往河池市各县送教下乡活动。
2. 20101021-30日,方案审核期。一是修改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坊的任务与目的;二是初步构建网络学习平台,工作坊开始运转,;选派工作坊帮扶者、参与者参加“高考有效备考百色论坛”活动;进行10月份的作业检查、反馈.
3. 201011月,进入自主研修阶段,确定每位教师的研究专题;主持人到参与者所在学校指导,并上示范课。主持人与部分参与者到平果高中教学观摩学习。进行11月份的作业检查、反馈。
4. 201012月,邀请专家到学校开展工作坊相关内容培训,包括成果交流活动、整理工作坊资料等;做好中期评估准备;工作坊有关人员的有效教学论文交流。进行12月份的作业检查、反馈
5. 2011年元月,整理资料归档,迎接评估;

6. 2011
2月,自主研修;进行2月份的作业检查、反馈。
7. 20113月,召开新学期工作坊会议,明确工作重点、要点,开展工作;进行3月份的作业检查、反馈。
8. 20114月,以有效课堂教学为载体,开展课例“同课异构”活动(分高一、高二、高三年级以及初中),进行听课、评课、总结。进行4月份的作业检查、反馈。
9. 20115月,进行5月份的作业检查、反馈。成果展演交流;
2#
 楼主| 发表于 2013-6-9 23:58:49 | 只看该作者
96年度國小英語教學工作坊:

整合式英語文課程設計研習


English Instructional Workshop for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s:

A Workshop on Integrative English Curriculum Design

(Sponsor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2007)



計  畫  書

















主辦單位: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及國際文教處)
承辦單位: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協助單位:95年國小英語教師海外研習團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九月

教育部96年度暑期國小英語教學工作坊:

整合式英語文課程設計研習

English Instructional Workshop for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s:

A Workshop on Integrative English Curriculum Design

(Sponsor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2007)

—95年國小英語教師海外研習傳承分享—


一、 目的:
(一)因應知識經濟的興起,加強國小英語教師知識管理的能力。
(二)提供數位化學習環境,提高各級學校教師與學生資訊應用能力並且調整教育內容,培養創造力,培育人文與科學素養兼具之人才。
(三)透過教學者實務與理論並重之在職進修,強化教學者課程設計的能力,讓教學者學習到整合式的教學方法和能力。

二、主辦單位: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及國際文教處)

三、承辦單位: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南區)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北區)。

四、協助單位:95年國小英文教師海外研習團

五、活動日期:南區-96年10月1-2日。
             北區-96年10月4-5日。

六、參加人員:
(一)人數:本工作坊分南、北兩梯次辦理。
每梯次60人,2梯次合計120人。
北區:臺中以北、宜蘭、花蓮、金門、連江縣市為主。
南區:彰化以南(含南投)、臺東、澎湖縣市為主。
(二)對象:公私立國民國民小學編制內按月支領待遇及依法取得教師資格之現職英語教師。

七、報名方式:
    (一)名額分配:
各縣市政府(含北、高教育局)推薦國小英語教師6名。
(二)請各縣市政府承辦人彙整推薦名單後(表格如附件),於9月20日(星期四)前依分配之場次分別傳真至承辦學校,並請Email電子檔以便彙整。
(三)錄取方式:
1.本研習採各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推薦參加人員,由教育部組成審查小組審議核定錄取名單後另行通知辦理。
2.錄取人員請各校給予公差假課務排代。

八、各縣市主管教育行政機關遴選及推薦原則,以下列身分者優先:
(一)未曾參加海外研習進修之英語教師。
(二)各縣市教育局英語科輔導員。
(三)各縣市英語科中心學校之英語教師。
(四)英語教學相對弱勢學校或區域之英語教師。

九、研習費用:教育部全額補助(含學費、教材及食宿)。

十、研習課程:如下

96年度國小英語文整合式課程設計研習工作坊南區場次課程表

96年10月01日(星期一)

時 間

議  程/主持人/主講人

08:30 — 09:00

報          到 
09:00 — 09:20

開    幕    式
主持人: 中等教育司司長/國際文教處處長/高師大校長 戴嘉  
         南/英語系主任 蘇碧瓊

地點:小型劇場
09:20 — 10:20

主持人:蘇碧瓊教授

Workshop:
Picture Books and Readers’ Theatre
Lecturer: Ms Kathy Rushton
Assistant: 蘇淑英老師、何佳真老師

地點:小型劇場
10:20 — 10:40

休     息

10:40 — 12:10

主持人:張玉玲教授

Workshop:
Modelled and Guided Reading and Phonics in Context
Lecturer: Ms Kathy Rushton
Assistant:
蘇淑英老師、蔡孝穗老師

地點:小型劇場
12:10 — 13:30

午    餐

13:30 — 15:00

主持人:蘇怡華老師

Workshop:
Guided and Independent Writing and Grammar in Context
Lecturer: Ms Kathy Rushton
Assistant:
蘇淑英老師、丁鸝瑩老師

地點:小型劇場
15:00 — 15:20

休     息

15:20 — 16:50

主持人:洪佳雯老師

An Illustration of Group Presentation
(Teaching Model Presentation)
Lecturer: Ms Kathy Rushton
Assistant: 蘇淑英老師、蘇怡華老師

地點:小型劇場
16:50 — 18:00

晚    餐

18:00 — 19:30

Group Discussion (Lesson Plan)
主講人:洪瑄老師
各小組主持人:吳愫娟老師、蘇怡華老師、洪佳雯老師、何佳真老師、彭博裕老師、郭玟君老師、江怡香老師、簡琳純老師

地點:小型劇場
19:40 — 20:30

Group Discussion (Teaching Model Presentation)
主講人:洪瑄老師
各小組主持人:吳愫娟老師、蘇怡華老師、洪佳雯老師、何佳真老師、彭博裕老師、郭玟君老師、江怡香老師、簡琳純老師

地點:小型劇場















         96年10月02日(星期二) 地點:小型劇場

時 間

議  程/主持人/主講人

09:00 — 10:30

主持人:張玉玲教授

Workshop:
The Significance of Text in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in the Early
Years
Lecturer: Ms Kathy Rushton
Assistant: 郭玟君老師、蘇淑英老師

地點:小型劇場
10:30 — 10:40

休     息

10:40 — 12:10

主持人:蘇碧瓊教授
2006海外研習(澳洲雪梨大學)工作坊簡介
主講人:蘇怡華 老師

澳洲海外研習心得分享
助教主講人:彭博裕 老師

地點:小型劇場
12:10 — 13:30

午    餐

13:30 — 15:00

主持人:蘇淑英 老師

讀者劇場教學與實務分享
主講人:洪瑄老師
助教主講人: 洪佳雯老師

地點:小型劇場
15:00 — 15:20

休     息

15:20 — 16:50

主持人:郭玟君老師

Group Production and Presentation
Evaluator: Ms Kathy Rushton

蘇碧瓊教授
張玉玲教授

地點:小型劇場
17:00 — 17:50

頒獎 & 閉幕式

主持人:中等教育司司長/國際文教處處長/高師大校長 戴嘉
        南/英語系主任 蘇碧瓊

綜合座談:
與談人95年國小英文教師海外研習團/問卷調查

*學員心得回饋

地點:小型劇場


96年度國小英語文整合式課程設計研習工作坊北區場次課程表

96年10月04日(星期四)

時 間

議  程/主持人/主講人

08:30 — 09:00

報          到 
09:00 — 09:20

開    幕    式
主持人:中等教育司司長/國際文教處處長/台灣師大郭校長義雄/陳主任瓊花/張武昌教授/莊坤良教授/陳秋蘭教授/進修推廣部 黃執行長鴻程

地點:進修推廣部大樓
09:20 — 10:20

主持人:張武昌 教授

Workshop:
Picture Books and Readers’ Theatre
Lecturer: Ms Kathy Rushton
Assistant: 蘇淑英老師、蘇怡華老師

地點:進修推廣部大樓
10:20 — 10:40

休     息

10:40 — 12:10

主持人:陳秋蘭 教授

Workshop:
Modelled and Guided Reading and Phonics in Context
Lecturer: Ms Kathy Rushton
Assistant:
蘇淑英老師、洪佳雯老師

地點:進修推廣部大樓
12:10 — 13:30

午    餐

13:30 — 15:00

主持人:蔡惟任 老師

Workshop:
Guided and Independent Writing and Grammar in Context
Lecturer: Ms Kathy Rushton
Assistant: 蘇淑英老師、蘇怡華老師

地點:進修推廣部大樓
15:00 — 15:20

休     息

15:20 — 16:50

主持人:洪佳雯老師

An Illustration of Group Presentation
(Teaching Model Presentation)

Lecturer: Ms Kathy Rushton
Assistant: 蘇淑英老師、林妙津老師

地點:進修推廣部大樓
16:50 — 18:00

晚    餐

18:00 — 19:30

Group Discussion (Lesson Plan)
主講人:邱子寧 老師
各小組主持人:洪佳雯老師、蘇怡華老師、丁鸝瑩老師、蘇淑英老師、吳愫娟老師、林妙津老師、洪瑄老師、彭博裕老師、何佳真老師、蔡惟任老師

地點:進修推廣部大樓
19:40 — 20:30

Group Discussion (Teaching Model Presentation)
主講人:邱子寧老師
各小組主持人:洪佳雯老師、蘇怡華老師、丁鸝瑩老師、蘇淑英老師、吳愫娟老師、林妙津老師、洪瑄老師、彭博裕老師、何佳真老師、蔡惟任老師

地點:進修推廣部大樓














         96年10月05日(星期五) 地點:進修推廣部大樓

時 間

議  程/主持人/主講人

09:00 — 10:30

主持人:張武昌教授

Workshop:
The Significance of Text in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in the Early
Years
Lecturer: Ms Kathy Rushton
Assistant:
蘇淑英老師、彭博裕老師

地點:進修推廣部大樓
10:30 — 10:40

休     息

10:40 — 12:10

主持人:邱子寧 老師
2006海外研習(澳洲雪梨大學)工作坊簡介
主講人:蘇怡華 老師

澳洲海外研習心得分享
助教主講人:彭博裕老師

地點:進修推廣部大樓
12:10 — 13:30

午    餐

13:30 — 15:00

主持人:吳愫娟 老師

讀者劇場教學與實務分享
主講人:洪瑄老師
助教: 洪佳雯老師

地點:進修推廣部大樓
15:00 — 15:20

休     息

15:20 — 16:10

主持人:丁鸝瑩老師

Group Production and Presentation
Evaluator: Ms Kathy Rushton

張武昌教授
陳秋蘭教授

地點:進修推廣部大樓
17:00 — 17:50

頒獎 & 閉幕式

主持人:中等教育司司長/國際文教處處長/台灣師大郭校長義雄/院長 張武昌教授/進修推廣部 黃執行長鴻程

綜合座談:
與談人95年國小英文教師海外研習團/問卷調查

*學員心得回饋

地點:進修推廣部大樓

十一、參加學員注意事項:
(一)請與會學員儘量自備筆記型電腦。
(二)參與本研習之學員完成研習後,應配合推薦單位提供各該縣市必要之英語教學經驗分享及推廣事項。
(三)全程參與本研習並表現優異之教師得優先推薦參加主辦單位所舉辦之海外研習。

十二、南區工作坊承辦單位連絡方式:
電話:(07)717-2930轉2653  歐小姐
     傳真:(07)711-1800
e-mail:uc@nknucc.nknu.edu.tw
北區工作坊承辦單位連絡方式:
電話:(02)2321-0281轉239 顏小姐
     傳真:(02)2393-5711
e-mail:albee_yen@ntnu.edu.tw



96年度教育部辦理國小英語文整合式課程設計研習工作坊報名彙整表

縣市別:                                  本表請於9月20日(星期四)前依分配之場次分別傳真至承辦學校
並請E-mail電子檔以便彙整
參加教師姓名

出生日期

身分證

字  號

服務學校

職稱

通訊方式

葷/素

電話

手機

e-mail

1






(O)
(H)



2






(O)
(H)



3






(O)
(H)



4






(O)
(H)



5






(O)
(H)



6






(O)
(H)



機關首長:                                      承辦人:


                                                 TEL:                    FAX:

附註:本工作坊調訓、研習時間如下:
區別

所屬縣市別

研習時間

招生對象

遴選及推薦原則

聯絡電話

南區

彰化以南(含南投)、臺東、澎湖等縣市
96.10.1

|

96.10.2

公私立國民國民小學編制內按月支領待遇及依法取得教師資格之現職英語科合格專任教師
(一)未曾參加海外研習進修之英語教師。
(二)各縣市教育局英語科輔導員。
(三)各縣市英語科中心學校之英語教師。
(四)英語教學相對弱勢學校或區域之英語科教師。
Tel:07-717-2930*2653
Fax:07-711-1800
e-mail:uc@nknucc.nknu.edu.tw
歐小姐
北區

臺中以北、宜蘭、花蓮、金門、連江等縣市
96.10.4

|

96.10.5

Tel:02-23210281*239
Fax:(02)23935711
e-mail:albee_yen@ntnu.edu.tw
顏小姐
3#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00:00:10 | 只看该作者
臺北市99年度國民小學「創意教學-教案設計工作坊」實施計畫

一、依據
(一)教育部精進課堂教學能力補助要點。
(二)教育部創造力教育白皮書。
(三)臺北市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推動工作計畫。
   (四)臺北市99年度國民小學精進課堂教學能力實施計畫。
二、目的
   (一)透過理論建構與實作分享,提升教師創意教學知能。
   (二)激發教師創意教學新思維,提昇多元創新教學能力。
   (三)提倡具創造力的教學風氣,增進學生創造力之發展。
三、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四、承辦單位:臺北市內湖區明湖國民小學。
五、研習時間:99528日(週五)、67日(週一)及618日(週五)
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4時,共計18小時。
六、研習地點:臺北市內湖區明湖國民小學。
七、參加對象:各校推薦對創意教學有探究意願之教師45人,依報名先後順序
              錄取,額滿截止。(因人數有限,參加教師須全程參與)
八、報名方式:請參加人員於99525日前逕至教師研習電子護照網站報名,經學校薦派後始完成報名手續。
九、研習時數:全程參與研習之教師,核予研習時數18小時。
十、課程表:

名  稱

運用創造思考方法於教學創新

課程內容

5/28(週五)

6/7(週一)

6/18(週五)

900

|

1200

創意的教學內容
1. 全美教師獎與英國創意伙伴計畫創意教學影片欣賞與討論
開發師生的創造力
創造力教學實務
創意的教與學(二)
創意教學案例分享
講    座

林偉文教授

游建弘老師

陳振威老師

午餐時間

休息一下

休息一下

報到

1300

|

1600

創意的教學內容
2.發現生活中的創意教
學素材

創意的教與學(一)
融入創造思考方法進行教學設計
創意教學教案分享
1.運用「世界咖啡館」分享教學設計與回饋
2.引導參與台北市創意教學教案甄選
講    座

林偉文教授

林偉文教授

林偉文教授

十一、講座: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暨創新與評鑑研究所林教授偉文。
      講座:臺北縣建安國小陳振威老師。

講座:臺北市士東國小游建弘老師。
十二、預期成效:
    (一)激發教師對創意教學熱忱,提倡具創造力之創新教學風氣。
    (二)引發學生想像力及創造力,增進學生多元學習強化競爭力。
十三、研習經費:由教育部補助臺北市之精進教學計畫經費及教育局相關經費
                項下支應。
十四、本計畫陳 教育局核可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4#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00:01:42 | 只看该作者
高级写作工作坊
        本课程全名“语文高级写作研修”。这是一门针对年级里具有较好写作基础而又有进一步提升需要的同学开设的校本选修课程,主要目标是培养年级群体里有特长的写作尖子,形成热爱写作的风气,推动年级班级集体写作进步。这里“高级”是相比较一般课堂学习来说的,既是指学习内容的深化,也是指培养目标的提高。
        写作素养是语文素养的核心,是一个人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语文素养的基本评价标准。目前必修阶段写作教学定位于一般学生水平,无法满足有写作特长同学多样的个性需求。本校本选修课程通过全新的教学形式和过程,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反复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认识、思考和写作能力,使写作成为部分同学的特长,为他们今后人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基础。
一、课程目标
1、通过9次集中研修的写作讲座,拓展读写视野,增加文化底蕴,培养写作个性,提高写作素养;
2、研讨多种文体的写作方法与策略,突出写作材料、对话和创新的意识,反复实践,使之具备超越一般学生的写作能力;
3、完成规定的4次写作练习,采用教师示范同伴互助小组探讨等方式,反复修改,使之达到可以发表或竞赛获奖的水平。
二、课程开设时间及形式
        本选修课以每一届高一高二学生为对象,每学期开一次;教学时间18学时,每周一次,两课时;采用学生自主选修、学生自主研讨、教师辅助的形式。选修活动地点安排在“特长写作中心”。
        评价方式:9次研修讲座与讨论;4次写作练习;最后提交作品1篇。采用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价本选修课学生成绩等第。
三、课程内容

第一讲
写作重塑人生的大尺度
第二讲
有真情实感,才能下笔有神
第三讲
叙述的速度与角度
第四讲
讲故事不如讲细节
第五讲
记叙、议论与抒情的“穿越”
第六讲
你有“writer,s notebook”吗
第七讲
用读者的眼光去写
第八讲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第九讲
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

四、选课对象
高一、高二学生
五、主讲教师
曹勇军  王传军等
六、指导专家
     汪政   晓华(省作协评论家)
5#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00:04:21 | 只看该作者
开放自由的港大校内工作坊引领教学新模式
2012年07月09日

  21 世纪的教育正处于革命性的发展阶段,网络教学、一对一授课等各种教学方式层出不穷,而香港大学 SPACE中国商业学院很快发现,传统单向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合时宜,尤其是对于拥有良好教育基础、丰富工作经验的终身学习者,书本上简单生硬地传输知识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如何推动学习者主动学习,创造学生和老师平等交流的平台,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将旧有的知识与新获得的知识融合成为自己的知识,并在工作中学以致用。于是,应对这样的需求,港大校内工作坊应运而出。
  港大校内工作坊在香港大学本部校园举行,将来自内地不同地区、来自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不同专业领域的学员汇聚在一起,在跨文化环境下学习沟通、领导力和战略思维,并在企业社会责任等议题上进行交流。工作坊的概念是“自由”,从形式到内容都具备很强的互动性,除了必不可少的专家讲座,还有同学们之间开放性的练习,如小组讨论、户外考察、口头报告,更有专家对谈,学生和老师之间由此展开深度互动 。
  在 6月 9日、 16日一连两个周末,香港大学 SPACE中国商业学院来自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近 400名同学来到香港大学校园本部,参加港大校内工作坊。在校方精心准备的“港大校内工作坊”发现、感悟、分享季系列微博互动活动中,他们积极参与,借助活动不断分享学习心得不断沉淀学习成果,涌现出了众多生动的、感人的、富有启示性的“我的港大求学记”作品。
  来自深圳【整合营销传播 IMC】班的孟同学在博文中记录,他主导过企业文化再造和传播工程,却深感企业文化难以真正深入员工心中。聆听 《高效领导的 8项原则》和《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 ,他突然找到了将企业愿景转化为员工动力的砝码,顿觉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心中有明确的愿景可以带来内心的投入、可以激发人的最大潜力,产生更大抗压能力,创造更多可能。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聚拢团队,尤其是顶尖人才的加入,因为他们更注重人生的意义。
  小组讨论、户外考察、口头报告的环节使原本陌生的同学们迅速打破界限,在小组作业中集思广益、分工合作,体会到了沟通和协作的重要性,也更深层次的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香港。一位来自深圳的女同学笑说,以前来香港是为购物,这个城市给她的感觉也不过是灯红酒绿、热闹繁华罢了。而这次的户外考察,她选到了《香港电车》的课题,在小组讨论会之后,她决定独自乘坐叮叮车夜游港岛,从起始站坚尼地城到筲基湾总站,再从总站坐回酒店,途中还采访了一名 60岁的维权者。在她的作品《夜雨叮叮港岛游》里,我们从香港电车看到了城市变迁的缩影,也感受到了香港老百姓的维权意识。
  我觉得学校组织的户外考察活动特别好,通过大家的眼、大家的嘴、大家的思考,更直观更立体的了解香港的建筑、市政、文化、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情况,加深对这个城市的文化理解。而给每个课题的添加关键词又让大家有了思考问题的方向和作业深度。我非常开心能够遇到这组朝气蓬勃、才华横溢的同学们,大家彼此尊重,主动分担,围绕主题的发言使讨论会进行的非常成功。”来自北京【整合营销传播 IMC】班的康同学在微博上如是说。
  北京【整合实效管理 IPM】的马同学在她的《港大精神在路上》里分享她从“专家对谈”环节里收获的点滴:针对同学们提到的关于港大学习、教育体制、文化差异、自由、创业、女性职场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三位老师给予了精彩解答;“ 在被问到港大希望培养我们的方向时,刘博士回答:希望大家成为有专业性知识和国际化视野的人才。张瑞霖先生向中国的创业家给出建议,要想度过 3年难关、更长久发展,需要“用最快的速度干掉自己”;要尽快建立专业化职业经理人团队,摆脱创始人一言堂风格。有同学问:内地学生在刘博士心里的印象?他说:内地学生很努力,学习很有规划性,但是相对「听」而言更喜欢说,如果大家能多聆听,多思考,这股力量的成长是难以想象的厉害。
  短短两天的校内工作坊匆匆结束,但有太多的同学用他们的热忱记录了这些精彩的时刻与感动的片段。
  北京【整合营销传播 IMC】班的孟同学奇思突现,一封《记致 50年后的自己》,在给未来的信里他说“短短两天的时间,真的没有突然悟到什么人生至理。但这两天校内工作坊最大的意义在于,它在我们的心中播下了一粒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的种子。我想我需要经过五十年之后才能答复你究竟学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因为那时的答案,才是践行历练、洗净铅华后的真正体悟。”
  在港大两天,所悟颇多,欣然不已。有满头白发的老大哥谦然共学,有风采倜傥各行业精英激荡澎湃。与师学,与友学,其乐甚焉。浮一大白!” @北京【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班的向同学
  ……
  此次校内工作坊仅仅只是一个开始,相信大家会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以更广阔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把企业道德作为重要的考量,一方面提升自我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帮助企业从战略高度去思考,且不受限于自我的专业,这就是港大 SPACE中国商业学院一直秉承的“ 专业深度决定未来高度” ,相信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带给学员的,除了专业知识和欢声笑语,更多的是未来超越自我的收获和感动。

(来源:重庆晚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00:09:09 | 只看该作者
“瑞典-中国-瑞士三国影视教学交流工作坊”顺利举行 2011-11-09
20111019日,这是此次“瑞典-中国-瑞士三国影视教学交流工作坊”行程的最后一天。凌晨,剪辑室依旧灯火通明,同学们在做着影片的最后修改。每一个镜头的颜色是否准确、镜头衔接的逻辑顺序如何排列更加清晰合理、影片的最后片名、字幕的呈现方式……同学们在电脑前激烈的讨论着每一个细节问题。此时的他们,心中只有眼前的这个共同的作品,忘记了国别,忽略了语言差异,制造着火花的碰撞,灵感的交汇和文化的融合。
下午6点,“瑞典-中国-瑞士三国影视教学交流工作坊”的公共展映会(public presentation)在苏黎世艺术大学media campus媒体工作室里正式举行。参加此次公共展映会的有: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黄昌勇,上海戏剧学院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处副处长彭勇文,上海戏剧学院电视艺术学院党支部书记姚扣根、电视艺术学院张小鸥老师,苏黎世艺术大学Lucie Bader Egloff教授、Barbara Weber教授,瑞典斯德哥尔摩戏剧电影学院Marianne Persson教授等多位老师,以及一大批瑞士著名纪录片专家、影视音乐作曲家、影院经理等。同时,在影片中有精彩演出的演员们也被邀请到了展映会的现场。
此次公共展映会展映的四部影片均以“城市”为主题展开创作。影片的主创人员由中国和瑞士两个国家的学生混合组成。在每部影片展映前后,他们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心得也回答了在场观众的一些问题。现场的气氛活跃、开放,同学们畅所欲言,积极表达着各自的想法。
故事片《Talk with me》,讲述了两个在苏黎世以扮演玩偶为生的残疾人相识、相爱的爱情故事。影片风格浪漫、幽默,也不乏对城市多元化生活的深刻思考。主创人员分别由苏黎世艺术大学老师宋云龙、学生Tom
keller
以及上海戏剧学院学生陈玮组成。三人分工明确,合作的十分融洽。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所有音乐都是由瑞士著名作曲家量身定做的,而影片的女主角更是瑞士小姐第二名的获得者。可谓阵容强大。



纪录片《Citywalk》采用“跟拍主人公”的形式向大家呈现出了苏黎世这个城市在游客眼中的风貌。影片以一个西班牙摄影师为主角,以他的主观视角展现了苏黎世的方方面面。该片的主创人员由上戏学生钟文和苏黎世艺术大学学生Mirjam Zimmermann组合而成。



纪录片《Zurich behind the scene》为大家呈现出了一个不一样的苏黎世。他们的构思来源于组内的文化冲突。该片的主创人员由上戏学生慕泽汉、周密思和苏黎世艺术大学学生Adarin Perez组成。由于两个中国同学是第一次来到苏黎世,而Adrain对苏黎世早已熟悉,所以他们对于苏黎世的理解和观察角度是完全不同的。而也正是因为这种不同,让他们确定了最终的主题——“明信片”背后真正的苏黎世。影片放弃了苏黎世繁华与美丽的景观,着眼于那些平实、普通甚至贫穷、恶劣的角落,为大家呈现出了一个游客们所不为知的苏黎世。




故事片《Meeting》(另有法文名字)则是一部诙谐的搞笑短片。影片节奏明快,风格诙谐幽默,内容戏剧性十足。而影片结合剧情,通过男主角在城市街道中的奔跑侧面地向大家展示了苏黎世的风貌,形式新颖别致。影片的主创人员由上戏学生窦德伟,苏黎世艺术大学学生Melisa Muhtari, Jovana Vujovic, Jerome Furrer四位同学组成。



公共展映会在欢快的氛围中结束了,各界人士、老师分别对同学们表示出了一致的好评。尤其对中国学生开阔、活跃的思维以及较高的英语沟通能力提出了肯定。也对四组成功的跨国团队合作提出了表扬。同学们在谈论自己的创作心得时也纷纷表达了在彼此的身上都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和收获了新的感悟。(文:周密思   图:慕泽汉   编辑:榕树)


苏黎世艺术大学电影系主任Lucie教授为大家介绍学生创作情况及此次工作坊的目的和意义

国际影视教学交流工作坊三国的校领导和教师代表合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3 15:38 , Processed in 0.30886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