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减负”的春天如期而至
——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状分析和策略
福建安溪县
马延灯
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形成的难以医治的顽症。这一顽症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多年来,我们一直把减轻小学生课业过重负担,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下面我就农村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状分析和采取策略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现状分析
1、练习作业偏多,家庭作业时间过长。
据调查发现:在农村小学,学生普遍反映,每天在家中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时间过长,布置作业门类多,难度较大,不少作业还需要家长参与。家长希望子女能有个好成绩,都很支持学生多买练习题来做。学生为了完成这些课外作业,不得不挤占课余体育锻炼和休息娱乐的时间。
2、师生沟通不多,分数加重心理负担。
不少农村学生不是因为智力差而厌烦某一学科的学习,往往是与这科教师产生心理距离,由不喜欢这一学科的任课教师到不喜欢这一学科的学习。据我所知,现在还有一些学校存在着按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名的现象,这样给学生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心理负担过重,严重危害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加强师德教育,要求教师平等、及时、有度地与学生沟通是相当重要的。
在农村学校,目前有部分教师素质较低,教学中不但不能运用新课改理念进行教学,而且脱离学生实际,课堂教学形式单调;教学内容上追求偏、难、多;教学中赶进度;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差,打持久战;随意布置以惩罚为目的的极量作业等。因此,低效率的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使学生课堂学得痛苦,造成课后补课的恶习,这样学生的体力和身心都感到很疲劳,负担很重。学生连完成作业都有困难,更谈不上开展其它活动。如此反复,恶性循环,造成学生的负担过重。
二、采取策略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认识水平和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得当,是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和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直接原因。当前教育体制改革,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与教师的发展密切相连,教师是实施优质教育的生力军,教师素质水平是学校生存的关键。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农村中心学校教育资源较为缺乏,教育信息相对闭塞。如何更好地让教师专业得以健康较快地成长?几年来,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让更多老师得到学习的机会。充分利用与县实验小学等多所名校教研协作片区的有利条件,让教师感受到名师的风采,同时把学习到的知识技能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参加中心校举办的各项现场竞赛获奖教师,中心学校则从经费中拨出资金,外派他们到浙江杭州、武夷山等名校去听课观摩,学习前沿的课改理论,同时要求他们把自己的学习心得以开讲座、上现场课方式来培训本校教师。这样通过平台的锻造、转移,促使学校教师专业素质不断提高。 学校领导也应转变观念,大力宣传新型教师的形象,按工作方法和工作效率等多方面来全面地评价一个教师的工作。 对一所学校,一位教师进行评价,必然会有评价的结果,这评价的结果会对学校、教师具有鉴定的功能。当评价一个教师时,如果仅以他所教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标准,那么没有一个教师会对分数不予重视,而对分数重视的结果是学生课业负担的日益加重。只要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标准、评价方法是科学的、全面的、客观的,那么评价的结论也必然是科学的、全面的、客观的。为了更好地给教师实行目标管理、量化考评,真正做到奖优罚劣,我们依据《安溪县小学常规管理暂行规定》和县局相关文件,结合地区实际,制定出《安溪县金谷中心学校教师量化考评表》,从师德、出勤、学校、班级、常规、师生竞赛等六个方面对教师学年工作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作为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的主要依据。这样不仅有效防止了“暗箱操作”的现象,更重要的是使全体教师口服心服,这也为“减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1)、调整课程设置。
①开发环境课程。美好的环境对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把重点放在校园文化建设与和谐人际关系建设上来,从班级到学校,办了墙报、画廊、板报。学校十分重视校风、学风、教风建设,提出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爱的雨露撒入学生的心田,努力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教育环境,为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启迪学生的创造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发挥了应有的作用。②落实活动课程。上好活动课是一项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重要措施。我们肯在这方面投入,不惜花人力、物力、财力。学校开设了美术、书法、器乐、英语、微机等12个课外兴趣小组,每周定期开展活动。这些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智慧,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优化教学结构。
学生从课间休息状态进入课堂学习状态,需要一个调节过程,而课堂时间是个定量,要保证课堂作业与反馈的时间,就必须尽快地完成课的始动调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充分利用一节课的前20分钟这一课堂教学最佳时间,把新授安排在最佳时间内,力争在最佳时间内完成新授任务。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尽可能地增加学生课堂独立活动的时间。采用最优的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的教学结构,能保证教学各环节的合理实施,有利整体功能的发挥。
(3)、重视课堂教学。
①抓备课指导。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师教得生动,学生学得主动,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巧妙构思教学的全过程。因为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而深入钻研教材又是备好课的基础。集体备课做到“三定”:定时间、定教材、定中心发言人。每位教师备课做到“四精心”:精心钻研课标、教材和分析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结构和方法;精心设计例题、习题和提问;精心设计板书、教具、学具。 ②抓课堂教学。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负担状况,同样的内容,教师教的方法不同,学生学习负担不同,效果也不同。教学得法,学生则学得轻松、有趣,学得活、学得好;教学不得法,学生则学得吃力,枯燥,师生负担都重。我们要求教师课堂做到:教学目标明确,传授知识正确;教学方法科学、高效、灵活;教学手段现代化、科学化,使学生始终处于受教育的最佳环境和接受教育的最佳精神状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③抓作业设计。作业设计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它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要提高作业的效率,就必须精心设计练习。新课程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崭新的舞台。要想用好新教材,充分发挥习题的功能,这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处理能力息息相关。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深挖教材,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一个自由的空间。布置课堂作业就应该要掌握适度的原则。也就是要有一定的量,但又不能超量。没有一定的量,就不可能有一定的反复与强化,达不到巩固、熟练的目的,不利于新知的“内化”与技能的形成。而超量的作业,反复次数过多,课堂作业时间不允许,学生完不成作业,就会影响当堂反馈。课堂作业的当堂完成与反馈,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显著的作用。只要我们做到这一点,就能在不增加师生负担的情况下,挖掘课堂教学的潜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
4、更新评价标准,改革考试方法。
(1)改革考试内容。考试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对教学起着导向和杠杆作用。过去只重视考查学生的“双基”,忽视智力、能力的考查;只重视语、数两科知识的考查,忽视德育、体育等考查。为克服这种片面性,在思想品德素质考查中,既考教材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又考学生思想认识水平和道德行为表现,对音、体、美、劳、科学等学科要同语、数学科一样认真组织考查。
(2)改革考试形式。在考试形式上,我们采取分散考查的办法。做到以下几个结合:平时和期末结合;知识与能力结合;口试和笔试结合;闭卷和开卷结合;单项和综合结合;动脑和动手结合;校内和校外结合。
(3)改革考评办法。为改革考评办法,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了综合评估标准,就是把学生的成绩评定分为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素质四个方面,变以分数排列名次的相对评价为教育目标达到程度和水平评价,变智育标准单项评价为德、智、体、美、劳全面评价等。
总之,学校是教学活动的主战地,也是“减负”活动的主阵地。作为一校之长,就应该本着为学生服务的原则,牢固树立“轻负担,重质量”这一思想,要求教师努力钻研,深挖教材,研究学生,精心备课,认真讲课,巧妙设计练习题,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减负”的春天就会如期而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