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快乐王子》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7 15:31: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快乐王子》教学设计
武汉市东西湖实验小学
张幕轩
一、教材简析
《快乐王子》是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故事。文章借助王子的眼睛展现了人民的苦难生活。他有着一颗悲悯的心,他不忍心看着裁缝的儿子遭受疾病的煎熬;他怜惜有为的年轻人;他担心穷苦孩子的命运……于是,快乐王子求小燕子,让小燕子帮他把红宝石、两颗蓝宝石眼睛以及身上的金片送给城市里的穷苦民众。最后小燕子在寒冷的冬天,精疲力竭,死在王子的脚下,王子的心也随着小燕子的死裂开了。市长命令人把快乐王子的雕像拆掉,而上帝却认为快乐王子的心和小燕子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快乐王子的那一颗真诚、善良的心让我深深感动。他的那种牺牲自我帮助别人的精神震撼了我的心灵,激活了我们对真诚和善良的向往之心。
课文虽对原文进行了删减,但篇幅还是较长。如何实现长文短教,低耗高效?这是本课教学难题。我将对文本进行取舍,从核心句段着力,以树立快乐王子形象为主线,展开教学,辐射其他目标,达成本课教学总体目标。
二、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快乐王子的善良之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这个城市的丑恶和穷苦,感受王子的不快乐。
难点:从王子帮助穷苦人的过程中,感受王子的真诚和善良。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切入主题
1.介绍作者,读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一篇著名童话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
2.介绍快乐王子,切入主题。
从前,王子住在无愁宫里,悲哀进不去,所以大家都称他为————再读课题。
他死后,他的雕像被高高耸立在城市上空。看,这就是快乐王子的雕像。他满身金片,有一对蓝宝石眼睛,还有一颗大红宝石嵌在剑柄上,灿烂发光。他拥有这么高贵,华丽的外表,可他现在还快乐吗?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浏览课文,划出相关语句。
(二)浏览课文,感受王子的不快乐
1.生浏览课文。
2.生找关键句子,交流。
(三)理解这个城市的丑恶和穷苦,进一步感受王子的不快乐
1.默读课文5-19自然段,思考:王子看到了这个城市的哪些丑恶和穷苦,让他忍不住要哭?边读边用横线划出相关句子。
2.学生汇报,交流。
女裁缝(详讲)
(1)生交流句子,教师倾听。
(2)教师板书“女裁缝”,课件呈现句子:“王子说有一个女裁缝,人很瘦,脸带病容,手指头上尽是针眼。她正在给一个宫女做跳舞裙,她的小孩正在发烧,嚷着要吃橙子,母亲没钱,只能给他喝凉水。”
(3)体会穷苦
①自由读句子,体会穷苦。
师:大家自由读一读。看看,从哪些关键的词句能读出这个城市的穷苦呢?
②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谈感受。
③师小结:一个 “瘦”, 一个“病”, 一个“尽”, 一个“只能”,生动地刻画出女裁缝的穷苦和可怜啊!你们理解得这么好,相信你们也一定能读好?谁来读一读?
④指导朗读。
(4)总结“穷苦”,过渡到“丑恶”。
师:看,这就是那位可怜的女裁缝!让人同情,让人心酸!她是多么辛劳!可她如此辛劳,却不能满足孩子吃橙子的这一小小愿望,她如此辛劳,却不能换来最基本的生活!这,就是王子眼中的丑恶!
(5)回扣悲伤句子
①课件出示:我看到这个城市的丑恶和穷苦,我忍不住要哭。
②回扣悲伤句子,把学生带入情景,激发学生情感。
③全班齐读。
年轻人、小女孩、小孩(略讲)
3.教师小结回扣王子悲伤句子。
1)课件呈现女裁缝、年轻人、小女孩以及小孩受苦图片;音乐起。
2教师小结:这么多人都生活在苦难中,生活在不幸里,这就是这个城市的丑恶和穷苦,王子看到了多少丑恶和穷苦,他的心里就有多少的痛苦!所以他忍不住要哭。全班同学一起读!
3)学生回读悲伤原因句子。
(四)整体感知王子的“求”和“帮”,感受王子形象
1.默读课文,思考:王子是怎样求燕子的呢?又用什么去帮助这些穷苦人的?勾划相关句子。
2. 学生交流“求”。
(1)师:王子是怎样求燕子的?
(2)生交流,课件呈现句子。老师强化三个“求”的词语。
王子(
)它,因为裁缝的孩子渴太得厉害。
王子(
),燕子才取出王子的一只眼睛给年轻人送去。
王子(
)燕子,说:“你就照我的吩咐去做吧。”
(3)比较三次“求”的不同,感受王子态度的诚恳。
4)过渡:王子为什么求得一次比一次诚恳,情感一次比一次强烈呢?那我们要看看他是求燕子用什么去帮助这穷苦人的?
3.学生交流“帮”。
生交流王子拿什么去帮助这些穷苦中的人们的;教师相机板书:红宝石、蓝宝石(眼睛)、蓝宝石(眼睛)、金片。
4.
教师小结。
(五)学习王子“献眼睛”部分,感悟王子真诚善良的心
1.生自由读“献眼睛”的语段。
课件出示两次“献眼睛”语段:
“唉,我现在没有红宝石了,只剩下一对蓝宝石眼睛,你取出一颗给他送去,他能换钱买食物、买木柴,写完剧本。”
燕子哭了起来,不肯啄他的眼睛。王子再三央求,燕子才取出王子的一只眼睛给年轻人送去。年轻人很高兴,因为他可以写完剧本了。

王子连声央求燕子,说:“你就照我的吩咐去做吧。”
燕子取下王子的另一只眼睛,飞到广场上,把宝石轻轻放在女孩的手掌心里。“好漂亮!”小女孩笑着跑回家去。
2.生围绕王子献眼睛所付出的代价交流感受,感悟王子真诚、善良的心。
(1)失去光明。
(2)承受剧烈的疼痛。
3.生补白王子央求燕子的话语。
4.师生配合读两次“献眼睛”语段,升华情感。
(六)总结全文
1.课件出示王子石像图。
2.教师总结:当王子没有宝石时,他就让小燕子啄下身上的一片片纯金片去送给穷人。王子的雕像变成了一尊灰暗难看的石像。为了帮助这些苦难中的人们,王子倾尽了自己的所有,竭尽了自己的全力!
(七)留疑
王子做出了那么多的牺牲,承受了那么大的痛苦,可课题为什么仍然是 “快乐王子”呢?
燕子——王子忠实的朋友,在陪伴王子的过程中,它,又有什么变化呢?
六、板书
19 快乐王子






女裁缝

红宝石

年轻人

蓝宝石(眼睛)
小女孩


蓝宝石(眼睛)







教学实录
(一)简介作者,切入主题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一篇著名童话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从前,王子住在无愁宫里,悲哀进不去,所以大家都称他为——再读课题。
生再读课题。
(稍作停顿)
师:他死后,他的雕像被高高耸立在城市上空。看,这就是快乐王子的雕像。他满身金片,有一对蓝宝石眼睛,还有一颗大红宝石嵌在剑柄上,灿烂发光。他拥有这么高贵,华丽的外表,可他现在还快乐吗?刚才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读了课文,现在请大家再带着这个问题浏览课文,划出相关语句。
生浏览课文,勾画相关句子
(二)浏览课文,感受王子的不快乐
师:王子现在还快乐吗?
生齐:不快乐!
师:大家都说他不快乐。能读一读书上相关句子吗?
师:你是这节课第一个发言的学生,真勇敢!请你读!
生:我死后,他们把我竖在这里,让我看到这个城市的丑恶和穷苦,我忍不住要哭。
课件出示这个句子。
师:哦,王子在哭,只见他眼泪汪汪,看来,他现在真的是很不快乐!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再读这个句子。
师:王子看到这个城市的丑恶和穷苦忍不住要哭。全班同学一起读。
全班同学一起读。
(三)理解这个城市的丑恶和穷苦,进一步感受王子的不快乐
(课件点红“丑恶”和“穷苦”)
师:王子看到了这个城市的哪些丑恶和穷苦,忍不住要哭?(板书:“看”)
让我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5—19自然段,用横线划出相关句子。
生默读课文5—19自然段,用横线勾画相关句子。
师:同学们刚才都读得很认真,让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吧!
生读:王子说有一个女裁缝,人很瘦,脸带病容,手指头上尽是针眼。她正在给一个宫女做跳舞裙,她的小孩正在发烧,嚷着要吃橙子,母亲没钱,只能给他喝凉水。
师:你说的是一位女裁缝(教师板书“女裁缝”,课件呈现这个句子)大家自由读一读。看看从哪些关键的词句能读出这个城市的穷苦呢?
生:“她正在给一个宫女做跳舞裙,她的小孩正在发烧,嚷着要吃橙子,母亲没钱,只能给他喝凉水。”我从这读出这个城市的穷苦。
师:大家看,这位同学真会读书,一下子抓住了关键的句子。你从这个句子中什么地方读出女裁缝的穷苦呢?
生:我从“母亲没钱”读出女裁缝的穷苦。
师:母亲没钱干什么?
生:母亲没钱给孩子买橙子吃。
师:小孩正在发烧,口中无味,渴得厉害,多么想吃那酸甜可口的橙子,可结果呢?
生:结果是“母亲没钱,只能给他喝凉水” 。
师:(课件点红“只能”)一个“只能”写出母亲是多么无奈啊!大家就像这样,抓住关键词语谈感受,还有哪些词语能读出女裁缝的穷苦?
生:“人很瘦,脸带病容,手指头上尽是针眼。”
师:从这个句子中什么地方体会出女裁缝的穷苦呢?
生:从这个“瘦”可以看出女裁缝吃不饱饭,经常挨饿,她很穷苦。
师:对,她经常忍饥挨饿,所以面黄肌瘦。女裁缝是多么穷苦可怜啊!
生:从“病”也可以读出女裁缝的穷苦,她生病了都没有钱去医治,还要不停做活。
生:“尽”说明了女裁缝做了很多件衣服。
师:是,为了生计,她要不停地做活。真是穷苦。
师:一个 “瘦”, 一个“病”, 一个“尽”, 一个“只能”,生动地刻画出女裁缝的穷苦和可怜!这就是这个城市的穷苦!你们理解得这么好,相信你们也一定能把这两句话读好。谁来读一读?
生读(学生没有读出女裁缝的穷苦和可怜)。
老师范读。
师:谁再来读?
生读。
师:我听到你很自然地强调了“瘦”,“病”,“尽”,“只能”。我听出你的心里充满了同情!
师:(点击课件,播放音乐)还有谁来读一读。
生在配乐中再读。
师:你的读仿佛让我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课件呈现穷苦女裁缝图)看,这就是那位可怜的女裁缝!让人同情,让人心酸!
她如此辛劳,却不能满足孩子吃橙子的这一小小愿望,她如此辛劳,却不能换来最基本的生活!这!就是王子眼中的丑恶!请全班同学一起读!
全班学生齐读女裁缝的句子。
课件转换,出示王子图片及句子:看到这个城市的丑恶和穷苦,我忍不住要哭。
师:看到了这瘦弱的,脸带病容的女裁缝还在日夜不停地操劳,听到了孩子那一声声地叫嚷,王子心里难受极了,他忍不住要哭!谁接着读?
生低沉读:看到这个城市的丑恶和穷苦,我忍不住要哭。
师:泪水溢满了他的眼眶,泪珠沿着他那金黄的脸颊一滴一滴地流下来。请大家一起读。
全班齐读。
师:王子看到这些,心里怎么快乐得起来呢?这个城市的丑恶和穷苦到处都是啊!谁接着来读你勾划的句子。
生:“快乐王子求燕子再陪他过一夜,说城那边有个年轻人住在顶楼上埋头写一个剧本,可他太冷,不能再写一个字,炉子里没有火,他又饿得头昏眼花。
师:这是一个饥寒交迫、穷困潦倒的年轻人。(板书:年轻人)
生:“小女孩把火柴掉在了沟里,如果她不带点钱回家,父亲会打她的。她没有鞋,没有袜,头上也没有帽子。
师:是啊,这是一个没有鞋,没有袜,头上也没有帽子,因为卖不出去火柴,还要常常挨打的小女孩!(板书:小女孩)
生:“最可怜的是两个饥饿的孩子躺在桥洞下,紧紧搂在一起,互相取暖。谁知看守来了,还是把他们赶到雨里去了。”
师:多可怜的小孩啊!他们无家可归,只好躲在桥洞下,搂在一起互相取暖,可还是被看守赶到雨里去了!(板书:小孩)
师:大家请看。
音乐起,课件逐一呈现女裁缝、年轻人、小女孩以及小孩受苦图片。
师:王子所看到的远远不止这些!这么多人都生活在苦难中,生活在不幸里,
这就是这个城市的丑恶和穷苦。王子看到了多少丑恶和穷苦,他的心里就有多少的痛苦!所以他忍不住要哭。请全班同学一起读!
学生齐读:看到这个城市的丑恶和穷苦,我忍不住要哭。
(四)整体感知王子的“求”和 “帮”,感受王子形象
师:这一切使王子不再快乐,他伤心极了!王子仅仅是伤心流泪吗?他还想尽办法去帮助这些苦难中的人们。可王子的双脚被固定在基座上,不能动弹。他只好求燕子来帮忙。
王子是怎样求燕子的呢?又用什么去帮助这些穷苦人的呢?(边说边板书“求”、“帮”)让我们沉下心来,再次默课文5—19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相关词句。
学生默读课文,划相关语句。
师:王子是怎样求燕子的?先看看,王子是怎样求燕子帮助女裁缝的?谁来把你找到的句子读一读?
生:王子再三求它,因为裁缝的孩子渴太得厉害。
课件呈现句子:
王子(
)它,因为裁缝的孩子渴太得厉害。
王子(
),燕子才取出王子的一只眼睛给年轻人送去。
王子(
)燕子,说:“你就照我的吩咐去做吧。”
师:大家请看,这一次是“再三求”(点击课件,“再三求”显示在第一句括号中)。还有哪些求的句子,谁接着读一读?
生:王子再三央求,燕子才取出王子的一只眼睛给年轻人送去。
师:这次是“再三央求”( 点击课件,“再三央求”显示在第二句括号中)。
生:王子连声央求燕子,说:“你就照我的吩咐去做吧。”
师: 这次是“连声央求” ( 点击课件,“连声央求”显示在第三句括号中)。
师:同学们,你们看一看,比一比,王子的这三次求有什么不同?
生:程度一次比一次加深。
生:王子求得越来越诚恳,越来越坚定。
师:王子为什么求得一次比一次诚恳,情感一次比一次强烈呢?那我们要看看他是求燕子用什么去帮助这些穷苦人的呀?
生:王子用红宝石去救助女裁缝,用蓝宝石眼睛去帮助年轻人,用另一只蓝宝石眼睛去帮助小女孩。最后用纯金片去帮助小孩以及众多的穷人。
教师板书:红宝石、蓝宝石(眼睛)、蓝宝石(眼睛)、金片
师:大家看,这红宝石是王子从剑柄上取下来,救助女裁缝的。那我们来看看这两颗蓝宝石,这可是王子的两只眼睛啊!拿自己的眼睛去帮助别人,这是多么让人————
生:感动!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王子两次献眼睛的语段,去体验王子带给我们的那一份感动。
(五)学习王子“献眼睛”部分,感悟王子真诚善良的心
课件出示语段:
“唉,我现在没有红宝石了,只剩下一对蓝宝石眼睛,你取出一颗给他送去,他能换钱买食物、买木柴,写完剧本。”
燕子哭了起来,不肯啄他的眼睛。王子再三央求,燕子才取出王子的一只眼睛给年轻人送去。年轻人很高兴,因为他可以写完剧本了。

王子连声央求燕子,说:“你就照我的吩咐去做吧。”
燕子取下王子的另一只眼睛,飞到广场上,把宝石轻轻放在女孩的手掌心里。“好漂亮!”小女孩笑着跑回家去。
师:自由读一读,看看王子怎么感动了你!
学生自由读。
师:王子怎么感动了你?
生:“唉,我现在没有红宝石了,只剩下一对蓝宝石眼睛,你取出一颗给他送去,他能换钱买食物、买木柴,写完剧本。”王子把眼睛献给年轻人让我感动。
师:王子还把一只眼睛送给了小女孩。王子两次取出自己的眼睛,会怎样?
生:取出眼睛会失去光明。
师:你真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你想到了王子失去双眼的严重后果!
生:没有眼睛,王子将看不见这美丽的世界。
师:你在为王子担忧啊!
生:没有眼睛,会感觉很孤单,很害怕!
生:没有眼睛会很痛苦。
师:对,王子眼前一片黑暗,再也看不到那火红的太阳,那蓝蓝的天,那五颜六色的花朵!他将永远在黑暗里渡过,这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啊!为了帮助别人,王子宁愿失去珍贵的双眼,变成一个瞎子!
师:还有哪些地方深深感动了你?
生不语。
师:你看,“燕子哭了起来,不肯啄他的眼睛。”(课件点红“啄”,然后出示燕子图片,以及“啄”在字典里的解释:鸟类用嘴取食物。)燕子用那坚硬的嘴巴啄下去,那是什么感觉?
生:疼痛
师:燕子用那尖硬的嘴,活生生地扎到王子眼眶里,把眼珠啄下来,那是怎样的疼痛?
生:非常疼痛。
生:痛不欲生的疼痛!
师:是啊,那是剧烈疼痛!是撕心裂肺般的疼痛!
师:燕子怎么舍得去啄他,怎么愿意去啄他?所以王子得再三央求,他得———
生齐:连声央求。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王子的内心,你就是那位王子,你会怎样央求燕子呢?拿起笔,在最后一页空白地方写一写。
课件播放音乐。生补白王子央求的话语。
生: “燕子,求求你了,求求你了!你就帮我把这蓝宝石送给年轻人吧!他已经饿得快不行了!”
师:你求的是那么深切,那么诚挚!
生:挖眼睛虽然痛,但是看到穷人的痛,比挖我的眼睛还要难受啊!你就帮帮我吧!
生:“我虽失去了眼睛,但能让更多人幸福,这种失去是值得的。”
生:“为帮助别人,我愿倾尽所有,竭尽所能,承受所有的痛苦。”
师:他求得如此强烈,可他帮得却是那么平静。这一幕幕真是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来,把我们的感动融进我们的读中去吧!请大家读红色字体的部分,老师读黑色字体部分。
师生配合读“献眼睛”语段。
七、总结,留疑
师:当王子没有宝石时,他就让小燕子啄下身上的一片片纯金片去送给穷人。王子的雕像变成了一尊灰暗难看的石像。(老师停顿,音乐渐停)
为了帮助这些苦难中的人们,王子倾尽了自己的所有,竭尽了自己的全力!
同学们,他做出了那么多的牺牲,承受了那么大的痛苦,可课题为什么仍然是 “快乐王子”呢?
燕子,王子忠实的朋友,在陪伴王子的过程中,他,又有什么变化呢?下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教学反思
(一)取舍之道,彰显智慧
  曾经看过一个舍得酒的广告,其广告词令我很是难忘:“取舍之间,彰显智慧”。人生就是在不断选择与放弃,取舍之间,有取必舍。人生如此,我想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应如此!
《快乐王子》是英国作家王尔德的得意之作,也是近百年来世界公认的优秀童话之一。课文虽对原文进行了删减,但篇幅还是较长。如何40分钟的一节课里,实现长文短教,低耗高效?这是本课教学难题。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方法那就是“取舍”。
1.对课文主题及内容的取舍
19世纪80—90年代,唯美主义运动在英国的发展达到高潮,王尔德是主要代表人物。“美、爱、快乐”是唯美主义的永恒主题。小小一篇童话,却把唯美主义的主题诠释得淋漓尽致。如,什么是美?王子最后虽然是难看的,但他的心灵是美丽的。什么是快乐?在他的帮助下,穷人们得到了快乐,他也是快乐的。快乐是给予。快乐是痛苦的减轻……还有“爱”,王子的博爱之心的在文章里是处处可见的。最初,我很想在这一节课里把这些主题都揭示出来,可短短一节课里,时间不允许,所以,我对以上主题做了取舍,以感悟王子形象为主,将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文章的5—19自然段,也就是王子看到女裁缝、年轻人、小女孩以及小孩受苦难过,于是求燕子,并竭尽全力去帮助他们这几件事情上。通过这几件事情,让学生感悟王子的那一颗悲悯之心、真诚之心、善良之心,让王子的形象扎根于学生的心灵深处。
2.对人物的取舍
课文出现了好几个角色:王子、燕子、市长、上帝等等。燕子是文章中一个
重要角色,作者匠心独运,以小燕子送宝石为线索,展开了曲折生动的描写,最开始试教时,我将燕子也作为一条线,放在了教学中,如课文里有“小燕子不肯,还说她不喜欢小孩,小孩们常常丢石头打它”这句话,我让学生对小燕子拒绝王子的话语进行想象补白,甚至,在最初备课时,还提出了燕子有什么变化这一问题,想从侧面去衬托王子。但是试教结果表明:课时容量有限,教学时间上有困难,并且加进了燕子,对王子的形象的感悟与理解有所冲淡。所以我在教学中仅取“王子”这一主要人物,舍弃其他。倾全力“一点”上突破。
3.具体教学环节中的取舍
教学“丑恶”和“穷苦”时,多次试教的过程中,学生对穷苦很容易感受到,但是对丑恶很难感受到。于是我就设计了许多引导。也很成功。但是,在丑恶处也进行浓墨重彩,给人一种对社会进行批判的感觉。这篇美丽的童话的重点应该是感受人性的善良。于是我就对“丑恶”进行压缩,对其进行稍加点拨,融合在了小结语言里面。我想这“取”和”舍”,也体现在教学内容“深”和”浅”的把握上,教学中,我们不仅想到的是教什么,怎么教,还要想到教到什么程度。
说到丑恶和穷苦,我想到了有一段时间,我的整个教学以丑恶和穷苦为重点。四个场景上下来,一节课也结束了。听课老师说是像中年级的课,教学内容也显得很单薄。我就对四个场景进行压缩,进行了1+1+2的模式教学,可这样上下来,也得花很多时间,后面的重点内容无法展开,于是我改为重点讲一个,其他三个略讲。这样腾出时间来学习另一个重点即王子的“求”和“帮”。
对“求”和“帮”也有取舍。
记得初试教时候,我把王子怎么求燕子,怎么帮助燕子的几次事情,全部一一花时间学习、感悟。可这样一节课下来,感觉很无味,处处用力,味同嚼蜡,收效很差。于是我就把“求”和“帮”重点放在两次献眼睛的语段上。
这样在“丑恶”和“穷苦”,在“求”和“帮”的教学上,都采取了以点带面的方法。这样做既简化了教学内容,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我想,实现长文短教,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取舍。取舍之道也就是智慧之道。
(二)扣住语言,感悟人物形象
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我喜欢那种在语文课上推敲文字的感觉,从语言,逐渐进入到人物的内心,达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1.扣住“哭”,感受王子的悲天悯人。
王子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我忍不住要哭”中的“哭”这个字最能体现这点。于丹教授说过这样的话:“我喜欢他(成龙),他脸上种悲天悯人的情怀。”
人总是有悲悯的色彩,王子也有。但是他的悲天悯人的程度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初读课文,读到“看到这个城市的丑恶和穷苦,我忍不住要哭”的时候,我心中就有一种感动,有一种哽咽的感觉。我被王子的正直和善良所感动。被他那一种悲悯之心,仁慈之心所感动。
王子的眼中看不得别人受半点苦难,见到别人受难,心里就很痛苦。并且哭得是那么伤心:只见他眼泪汪汪,泪珠沿着金黄的脸颊流下来。
于是教学中我就抓住这个“哭”字,以及哭的原因的关键句子“我死后,他们把我竖在这里,让我看到这个城市的丑恶和穷苦,我忍不住要哭”,反复回扣到王子的“哭”。并抓住“丑恶”和“穷苦”两个关键词语,进一步体会王子哭的原因。在体会女裁缝的穷苦时,我又抓了“瘦”、“病”、“尽”和“只能”。通过这语言文字,让王子的悲天悯人形象扎根在学生心里。
2. 扣住“求”感受王子的真诚与善良。
王子形象还体现在他竭尽全力去帮助穷苦人的过程中,体现在他的几次“求”和“帮”上。我抓住“求”做文章,先比较三次“求”的不同,这样在训练语言的同时,也感受了王子态度的诚恳。然后从“求”过渡到“帮”,在献眼睛“帮”的过程教学中,我又扣住了一个“啄”字,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到献眼睛给王子带来的肉体上的剧痛。从而进一步感受到王子的善良和伟大。再从“帮”回归到“求”,王子那样去帮他,失去双眼,失去光明,还要忍受剧烈疼痛,但他还那样求燕子,求得那么诚恳!将“帮”和“求”形成一个强烈对比,在对比中让学生感受王子的善良和伟大。接着,我让学生补白“再三央求”、“连声央求”的内容,让学生走进王子的内心,去感受那一颗真诚而善良的心,从而被王子所深深感动。这一过程既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感悟了人物形象。
点评
长文短教的一次成功尝试
武汉市东西湖区教研室
周凌
《快乐王子》一文篇幅较长,如何实现长文短教,低耗高效?张幕轩老师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进行了大胆尝试,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紧扣题眼,选准切入口。
文章的题目是全文的中心体现,尤其是题眼,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张老师在开课时,由课题中的“快乐”一词切入,让学生带着“快乐王子现在还快乐吗”的问题浏览全文,找出王子现在不快乐的语句,紧扣“看到这个城市的丑恶和穷苦,我忍不住要哭”中的“丑恶”和“穷苦”两个关键词,探寻王子现在不快乐的原因,并在体会女裁缝等人的穷苦过程中反复回扣王子的不快乐。教者还在课的结尾处留疑:王子做出了那么多的牺牲,承受了那么大的痛苦,可课题为什么仍然是“快乐王子”呢?教者这种紧扣题眼来观照全篇设计教学的方式,对于把握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达到长文短教的目的,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
2、精心取舍,突出教学主线。
要实现长文短教的关键在于取舍之妙。《快乐王子》一课涉及的人物形象比较多,线索比较复杂。教者对文本进行恰当取舍,以感悟快乐王子的形象为主线,将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王子看到女裁缝、年轻人、小女孩、小孩等人的穷苦而忍不住哭,于是求燕子,并竭尽全力去帮助他们上,设计了两个主要的问题:①王子看到了这个城市的哪些丑恶和穷苦,让他忍不住要哭?王子是怎样求燕子的呢?又用什么去帮助这些穷苦人的?课堂上围绕这两个问题层层展开,无论是对王子“忍不住哭”的语句的反复回扣,还是对王子“再三央求”“连声央求”的补白,以及板书的“看”、“求”、“帮”,都使整节课的教学主线明晰,使王子悲天悯人的形象牢牢地树立在学生的心目中。
3、以点带面,落实语言训练。

无论课文有多长,无论有多少教学的“点”可以去选择和利用,但是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不能每个“点”都去挖掘使用,只能选择有效的少数的“点”来教学。《快乐王子》一课主要描述了王子看到的反映这个城市丑恶和穷苦的四个场景以及王子求燕子依次帮助这些穷苦人的过程,如果一一花时间学习、感悟,必然耗时长,学生感到乏味。因此教师选取了两个“点”精讲。一是精讲描述女裁缝的语句,指导学生抓住““瘦”、“病”、“尽”、“只能”等关键词感悟女裁缝的穷苦和可怜;二是精讲王子两次”献眼睛”的语段,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动之处,透过“燕子不肯啄王子的眼睛”中的“啄”字感受燕子的不忍和王子的坚持。教师抓住这两个“点”通过朗读、思考、体验、感悟、表达等多种活动,运用暗示、启发、煽情、评点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语言的“藕花深处”,让学生在品味文本语言的精妙过程中感受王子的真诚和善良,使学生在语言、思维、情感、认识等多方面获得发展,达到了“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的效果。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对于“长文”,只要找准切入点,训练点,就能抓住全文的“神经中枢”,纲举则目张。长文短教,老师“教”的时间压缩了,相应地,学生“学”的时间就增加了——他们在阅读时就有时间进行感受、进行理解、进行欣赏,进而真正感受学习语文是快乐的、幸福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4 20:11 , Processed in 0.14225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