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许锡良:中国教育需要真正的教育评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7 13:00: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许锡良:中国教育需要真正的教育评论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整了,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验在“文革”后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这自然是好事,确实出不少真正有见解,有开拓性的教育思想理论。这些东西与它们的首倡者都将载入史册,名垂千古,值得世代人来纪念。但是,三十年来,各种教育理论,各种教育实验,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台,令人眼花缭乱,可是,结果常常只是除了骗走名与利之外,其实给中国的基础教育并没有留下多少值得后人流传与学习的可贵的东西。许多坑蒙拐骗的虚假理论,及虚假研究,虚假实验,得不到有效地梳理。整个教育界可谓是鱼目混珠,穷教育成了新的名利场。出现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中国教育研究缺乏真正的教育评论。几十年来,以“教育评论”为名的教育期刊倒是有一份,但是那是名不副实的,甚至可以说简直毫无半点“教育评论”色彩。近几年来,华东师大的丁钢先生以书代刊,也出过一些名为“中国教育评论”的连续出版物,但是,我翻阅了几册后也大胆断定,这同样是名不副实的,虽然上面有不少教育论文质量还是很高的。但是,同样与真正的“教育评论”无关。据我所知,文学是有相当成熟的文学批评,历史也有历史评论,教育,应该更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百年之大计,反倒没有真正像样的教育学术批评,没有真正的教育评论,岂不是咄咄怪事?
   正因为中国真正的教育评论的缺失,因此,好的教育理论与思想得不到应有的舞台,常常被各种名利场遮蔽了,而一些假冒伪劣的东西借着权力之手或者利益之门,或者干脆二者联手,反得以大行其道。全国的教育研究长期以来只是在一片互相吹嘘与恭维之声中混世。中国的教育多么痛苦,而中国的教育研究反倒是那么幸福和谐。左一个教育创新,右一个新X教育。但是中国教育现实仍然只是一些老货色,创新的只是教育名词而已。有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拿着一个教育名词,一年时间里在一个地方卖出了一百万的天价。但是,这个地方的教育实际上仍然是原来的那样。中国的教育据说是世界上最穷的教育之一,因为规模最大,学生最多,但是教育经费却只占到国民收入中的很少的一部分,是世界倒数。但是,这并不妨碍一些人采用巧取豪夺的方式,与权力结合捞取巨额利益。教育并不必然要穷,教育研究者也并不是说必然要穷,人有经济利益的一面,这是应该承认的,没有理由让教育工作者们都是“武训”式的乞丐,尤其是在现在的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但是,每一个利益后面必须得货真价实才行,也就是说,你的东西确实要为中国的教育出点力,确实要用来解决一点实际问题才行,你的所为要能够“对得起”你的所得,但是,放眼整个中国教育界,这种能够对起得的情况确实非常不妙,甚至不得不说这是非常悲哀的事情,这不仅是教育的悲哀,而且也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悲哀。
   一定要有人来做点这方面的工作。胆大是死,胆小也是死,何不死得有点动静?要有人来潜心把中国教育界的“名人大腕”,一个个拎出来,让他们是驴子是马都拉出来蹓蹓。这个拉出来的最好办法,就是将这些人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一网打尽,他们出的书,一本一本去认真阅读、研究、梳理,他们所写过的文章,一篇一篇拿来亮相。是精华,就必须虚心向他们学习。遇到是抄袭的,也不客气,要一一指出,是变相抄袭的,要一一对照。是说糊话混话与昏话的,就让他们在光天白日之下再说一次。用宏大的人类思想文化作为背景,用国际视野来审视审视,用学者的良知来衡量衡量,用思想智慧去透视透视,要对这堆乱糟糟的东西进行一翻必要的整理。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做这个工作并不是十分困难。运用搜索引擎一搜索,基本上差不了多少,然后就是把书买来认真阅读与研究。在这里先把他们的耀眼的光环全部消除,把他们华丽的外衣全部剥尽,完全露出与猴子一样的光屁股,看看他们耀眼的光环下面究竟有些什么货色。把那些长期以来的混吃混喝的南郭先生挑选出来,也把那些真正潜心做学问,搞研究,有学术思想功底的人重新挖掘出来。形成一个客观、公正、理性、平等探讨的教育学术研究的氛围。让南郭先生们闻之胆寒。
  中国教育如此难受,如此多灾多难,而教育研究工作者们却那么舒服,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真是太荒谬了。不行的,一定也要来一点别样的痛苦。要将一点让他们不舒服的东西放在那些整天洋洋自得的“权威”教育学者们面前。让他们低下头去看看正在苦难中的中国基础教育。这使我想起了丹麦那个旷世奇才哲学家郭尔凯廓尔,他曾经说过,世界上的哲学家们都在考虑将世界的事情变得容易,不行的,必须让世界的事情重新变得更为艰难一些。因为世界本来就是艰难复杂的,必须还回它的本来面目。我想教育何尝不是这样呢?教育研究这个东西,之所以被一些研究者搞得那样简单轻松快乐,听其报告读其书常常甚至类似看小品,听笑话一样,其实教育原本没有这样轻松与简单的。但是,一些人为了制造教育神话,为了挣些轻松快乐的钱,得到一些轻松快乐的名誉地位,因此他们把教育的本来面目给遮蔽了,甚至故意给扭曲了。使许多人对教育产生了这样或者那样的蠢蠢欲动的痴心妄想。这种遮蔽必须给予揭开,还原。
   做这种工作的人是需要有一点牺牲精神的,但是这种牺牲也绝对不会像布鲁诺那样被烧死在什么什么鲜花广场上,甚至也不必像林昭那样付出青春,甚至生命的代价,甚至也不必付出工作岗位的代价,只需要牺牲一点点同流合污的机会就足以完成。时间都会流逝的,生命也总有消耗殆尽的时候,一个人只要他站在天地人之间,就没有他不敢说的话。
                                2008年1月6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15 15:33 , Processed in 0.10180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