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神童列传---《教师之友网》辑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17:49:13 | 只看该作者
  在小学期间,侯雪健也曾经像大多数父母一样,让侯逸凡参加过奥数班,四年级的时候参加济南奥数比赛,拿了个二等奖。但这些,并不是侯逸凡的目标,而只是路上的漂亮风景。
  到了北京,侯逸凡已经是职业棋手了,在中国棋院的协调下,她进入人大附中借读,没法成为全日制学生,就每学期都到学校里找老师单独上课辅导,不需要考试,但一来侯逸凡很自觉,二来侯雪健夫妇也坚持一定要学文化,所以侯逸凡并没有在文化课上落后,相比于很多体育项目的学生,她在文化课上,要优秀太多。
  再过20多天,侯逸凡就将迎来自己18周岁的生日,而她的愿望就是,想在今年上大学。尽管有人认为近期她的国际象棋比赛成绩一直非常好,并处在上升趋势,一旦现在去读书可能会牵扯到一定的精力,影响成绩,但侯雪健夫妇和侯逸凡本人,都觉得可以找到平衡点:“我一直想去上大学,这个计划不会随着我的比赛成绩好与坏而产生变化,这两个方面不一定冲突。”
  侯雪健他们觉得,女儿可以学点金融类、管理类的科目,但并不强求,因为他们也认为并不需要去追求文凭,而是真的应该学点知识。侯逸凡本人也受到影响,她几次表示想念大学,但和一些退役运动员想混个文凭不同:“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体验过校园生活了,所以我非常期待。想去接触一些新的知识,一些新的朋友。至于棋,我觉得想提高水平的话可能也需要借助别的知识,提高一下思维能力。专业方面,我目前还没考虑好,但应该是偏文科一点——如果同学愿意和我下棋就更好了。”
  解答:“家庭条件太差会影响心态”
  家庭经济因素重要否?
  疑惑
  走职业棋手的道路,对一般家庭来说,经济利益是没法回避的一个话题,“高风险投资”那么久,一旦有差错,家庭的血本无归不说,孩子的前途也会是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非常现实,所以侯逸凡出去比赛,碰到一些棋童家长和我们交流时,我们也都说,再有天赋,要成才和家庭的经济条件还是有不小关系的,孩子毕竟还小,如果经济条件很差,指望着孩子赶紧成为职业棋手赚大钱改变命运,那期望值太高,肯定会影响到孩子下棋的心态。”侯雪健说。
  侯逸凡的家在江苏兴化县城,算是小康。父亲侯雪健在检察院工作,母亲王茜在医院工作,两人的收入“谈不上大富大贵,中等水平应该没问题”,所以,在侯逸凡表现出对国际象棋的兴趣之后,他们一开始想的也就是让孩子多个兴趣爱好,“有这个条件,就让她玩玩,并没有想着要她发展成怎样。即使在她还很小就展现出天赋、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时,我们也仍然是原先的态度,大不了回去再读书。”
  在陪侯逸凡到达济南时,母亲王茜从医院离职了,“县城里,人情味很浓,医院说给她停薪留职,如果侯逸凡不走下棋这条路回兴化了,那她还回医院上班。”而到了济南进入齐鲁棋院后,因为童渊铭觉得侯逸凡是个天才,她的学棋费用不仅全免,还拿到了一点补贴。2005年,国际象棋联赛创办,侯逸凡和另一名“国象神童”卜祥志一起代表齐鲁棋院参赛,还开始正式拿起了工资和奖金。去北京进入国家队后,叶江川给侯逸凡的母亲也安排了工作,经济上更是没有丝毫的担忧了。在这样的氛围中,侯逸凡从来没有受到太多的干扰,得以安心在自己的世界里琢磨棋艺,水平突飞猛进也是必然的。
  “侯逸凡到北京后不久,我也在我的单位办了长假,每半年回去补一次假条,也是停薪留职吧,后来侯逸凡下出了名气,县里也帮我解决实际问题,在驻京办按照国家规定撤销后,我正好在北京,就帮助县里做一些联络接待工作。”侯雪健说。如今,因为侯逸凡的关系,国际象棋成为了兴化的一张名片,每年全国个人赛放在这里举行,再打包上兴化“特产”菜花节,侯逸凡甚至带动了兴化的经济,当地2009年还给她在城区的市民公园里做了雕塑,她自己更是没有什么经济负担了。
  回头想想,侯雪健认为家庭经济条件和侯逸凡的成才有不小的关系。“也正是因为家里条件还过得去,所以我的长辈们尽管对我们把不错的工作都辞掉有点想不通,但也并没有多劝什么,我的兄弟姊妹们,也仅仅是表达了意外,说辞掉工作真是需要勇气。如果是在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家庭,这一点应该难以做到,所以我和棋童家长们聊天时也说,有条件最好,没条件的话,也别赶鸭子上架。”
22#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17:50:14 | 只看该作者
“神童”就是超常人才吗?

作者:贺淑曼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神童”就是超常人才吗?
    家有“神童”怎么办?他就是超常人才吗?“顺其自然”和经常“曝光”对孩子成长是利是弊?
    【案例1】若干年前,《北京教育报》曾报道过一个4岁3个月的小神童名叫小晨,他天生爱学习,看见字就随时拉着人问,而且过目不忘,什么书拿起来都能像播音员一样朗读。家住郊区,父亲是工人,母亲下岗了,他认的字比父母都多,父母因不懂教育很少主动教他什么,一切顺其自然。热心的记者找到了我,希望我能见见这个孩子和家长……
    几天后家长领着小晨来了,经过我的观察和询问,这个孩子有非凡的专注力和记忆力,很多书他虽然能读,但并不理解,我给了他父母一些建议,并送了孩子几本儿童读物,还答应义务帮助他们。回去后我给他们主动打过几次电话,而他父亲总说:“顺其自然吧,他该成什么,自然就会成为什么……”就这样我也不勉强他们了。没想到,三年后他父亲突然来电话说:“我的儿子没学上,只好请你帮帮忙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附近一个小学,校长说他儿子是左撇子,他们不收,非得改成右撇子才可以,一时改不过来,只好待在家里改造了。于是我教了他一招:请您找校长“理论”一下,首先请问他“不收左撇子”的规定在哪里?然后再说,您咨询过一个大学教授,说左撇子的人特别聪明,如:爱因斯坦、卓别林、克林顿等名人都是左撇子……此法还真见效,校长什么也没说就收下了他的儿子。
    又过了三年,中央电视台要做一个关于超常儿童教育的节目,想追踪一下这个孩子,便到这所小学去询问小晨的表现,班主任说,小晨学习还可以,上课不好好听讲,总在下面玩什么东西,没什么超常之处。校长接着说:“我校没有什么超常儿童!”。小晨自己说,学习成绩总在前几名,但老师不喜欢他,排座位不是边上就是后排。他从未坐过中间及前几排……我和他聊了一会儿并对他作了一些很简单的心理测试,结果很不理想……
    【案例2】几年前某出版社打电话对我说,“有一个广东人,他写了一本书叫《我的儿子十岁》,这个孩子天文地理、诗琴书画等等无所不会,读了很多书,知识面很广,是当地有名的‘神童’,他父亲认为自己的教育是成功的,办了一个培育家长的什么公司,已有几百个会员,想拿这本书当教材,请您给我们把把关,以免误导家长。”几分钟后我收到了这本书的内容简介,半个小时后这位家长从广东打电话来,问我的看法是什么?我的回答是:“看了简介,有几个问题我没搞明白:1.您的孩子的确很聪明、很出众,您的教育方法我没看到,反正已有几百个家长都在跟您学,您的这些方法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呢?2.您的孩子尚未对社会做出什么创造性贡献,还不是人才,已有这么多人把他当楷模学习了,他没有压力吗?这对他的成长有利吗?3.孩子还没成才,你已成为超常教育专家了,并开始赚钱,这究竟是为了满足家长的名利需求,还是真正想培养儿子成才?至于这本书是否能出版,请您和出版社商量……”
    【点评】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案例,前者是小晨天生对文字感兴趣,在“顺其自然”下被扼杀了。后者是那位十岁的“神童”成了父亲名利的资本。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
    所谓“神童”是具有一定天赋的孩子,后天人为加工的是“早慧儿童”。孩子的成长就像一棵小树,从不修枝、施肥、浇水及除病虫害,一切“顺其自然”,它能长成参天大树吗?
    孩子是向着表扬方向发展的,所以对孩子要多表扬和鼓励,但如若过多地炫耀和曝光,将适得其反。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已有沉痛的教训,媒体过度的关注,反而害了孩子。另一方面适当的批评不可少,因为教育不可能没有干预,但过多干预也会伤害孩子。
    可见,家长和老师可以发现和培养一个天才,同时也可以扼杀一个天才!
23#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17:51:54 | 只看该作者
美国“神童”著书论学
2012年02月16日




新华社今晨专电 美国少年摩西·凯·卡夫林8岁入读大学,9岁收获第一个副学士学位。如今,刚满14岁的他即将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毕业。谈及成功经验,他在出版的新书中写道:勤奋胜于天赋。
卡夫林出生在一个移民家庭,母亲来自中国台湾。14日,卡夫林度过14岁生日,他打算,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数学专业学士学位后,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卡夫林说,人们总爱形容他为天才,“这个问题让我困扰。你需要知道,你不必是天才,只需要勤奋付出,就能做到一切”。
在不久前出版的英文版《我们能够做到》一书中,卡夫林告诉同龄人,他们可以取得同样成绩,只要对事专注,全心投入,不畏挑战,切忌半途而废。
卡夫林坦言身边会有“诱惑”。比如,他爱看成龙电影,但会控制自己,每个星期看电视时间不超过4小时。
另外,卡夫林钟爱美式足球和武术,曾参加同龄少年武术比赛,拿下冠军奖杯。卡夫林说,今天的成绩只是一小步,以后他将探索更多。
24#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17:53:25 | 只看该作者
全球最令人惊叹的“神童”






    核心提示:美国4岁音乐神童指挥交响乐团技惊四座 美国一名4岁音乐神童,指挥一队交响乐团演奏,人虽年幼却充分掌握名曲节拍,用身体语言带领演奏,技惊四座。
  
英1岁半神童坐球桌上打乒乓父亲是前国手
  你一岁半的时候能干什么呢?2012年2月,一段婴儿打乒乓球的视频在网上大热。视频中一名年仅18个月的英国婴儿坐在乒乓球球案上,一颗一颗地回击父亲从对面打过来的球。该段视频在发布到网上后,短短四天内已经吸引了逾63万次点击。据悉,在这段时长90秒的视频中,来自英国普利茅斯市的婴儿杰米,正稳稳地坐在正规尺寸的乒乓球桌上,等待着父亲从对面的来球。令人惊叹的是,这个还不会说话的婴儿竟然展现了惊人的回球率。
25#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17:54:03 | 只看该作者
5岁女神童成空手道黑带一脚撂倒1.8米壮汉
  2009年10月,场地的一边,站着身高1.8米的记者洛威;另一边站着身高不到1米、只有5岁的印度女孩瓦尔莎。只见瓦尔莎飞起一脚,洛威应声倒地……要知道瓦尔莎两岁就拜老爸为师学空手道,她练习三年后就系上了柔道的黑带,把世界纪录“提前两岁”,成为了最年轻的空手道黑带。
26#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17:54:34 | 只看该作者
英国12岁天才摄影师拍野生动物
  英国少年萨姆·凯耶虽然只有12岁,但却拥有令人叹服的摄影才华。凭借一幅幅精彩的摄影作品,凯耶获得摄影界的肯定,成为英国皇家摄影学会最年轻的会员。在南非,这位天才摄影师拍摄了一系列野生动物照片,乍一看,好似出自一位经验丰富的野生动物摄影师之手。凯耶家住英国赫特福德郡拉德莱特,6岁便开始走上摄影之路。2011年10月,他最终打败来自世界各地摄影师的数百幅作品,获得皇家摄影学会的会员资格。
27#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17:55:11 | 只看该作者
曼联签约5岁神童
  2011年11月,英超豪门曼联队签下了一名只有5岁的足球神童。这名神童名叫查理·杰克逊,曼联球探早在他只有3岁的时候就发现了他难以置信的足球天赋,并在苦等2年之后,也就是他5岁时将其签下。
28#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17:55:45 | 只看该作者
美国4岁音乐神童指挥交响乐团技惊四座
  美国一名4岁音乐神童,指挥一队交响乐团演奏,人虽年幼却充分掌握名曲节拍,用身体语言带领演奏,技惊四座。强纳生钟爱古典音乐,妈妈说他19个月大时首次看到管弦乐团演奏,以后“不管手边有什么,都拿来当成小提琴玩”。父母让他学拉小提琴,钱德勒交响乐团更义务教他做指挥。2010年,强纳生穿上燕尾服登上指挥台,带领近30名比他最少大20岁的音乐家,演奏《电闪雷鸣波尔卡》。强纳生节奏感十足,绝非乱指。奏到激荡处更摇头晃脑,赢尽掌声。他的表演短片在网络上点击率直逼700万。
29#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17:56:17 | 只看该作者
巴基斯坦女孩9岁成微软认证工程师 16岁早逝
  巴基斯坦女孩阿尔法·卡里姆·拉德哈瓦9岁时就在微软谋得职位,成为微软认证工程师(MCP)。然而天妒英才,2012年1月,这名年仅16岁的神童因心肌梗塞不幸去世。2004年,在拉德哈瓦9岁时,她就成为全球年龄最小的微软认证工程师,被称为电脑奇才。2005年,巴基斯坦总理曾授予拉德哈瓦法蒂玛·真纳金质勋章,表彰她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2006年,拉德哈瓦曾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微软Tech-Ed开发者大会上发表过主题演讲。比尔·盖茨甚至亲自邀请拉德哈瓦参观微软总部。
30#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17:56:55 | 只看该作者
扳倒世界冠军 5岁飞镖神童视频走红英国网站
  小男孩名字叫纳森·布拉德利,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他从不看《天线宝宝》,只看大人玩的飞镖比赛。从看电视迷上扔飞镖,到现在成为英国最有名的飞镖神童。2006年,纳森迷上飞镖时只有3岁。爸爸妈妈给他买了一套软式飞镖和电子飞镖盘,纳森马上玩上了。2008年1月,纳森“击败”了世界冠军。这场一对一PK在世锦赛选手休息室进行,纳森的对手是个性“飞镖之王”、BBC飞镖节目评论员博比·乔治。比赛是一镖定胜负,用了纳森随身带的一副飞镖盘,放在椅子上进行。纳森先投,一下命中红心,而“飞镖之王”随后没能命中。“太不可思议了,所有选手都停下来看了比赛,他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纳森的爸爸詹姆斯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 23:10 , Processed in 0.07293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