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乡村小学教师(组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19 12:39: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乡村小学教师(组诗]

   李鸿根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村小学教师》(组诗)



        

乡村小学教师



就像种地的农民,你

把种子

种在书本上,种在黑板上

种在普通话上,种在自己的身上

书本和黑板就成了泥土

乡村小学教师也成了泥土



又不像种地的农民,你

不管泥土贫瘠还是肥沃

一概播种,一概耕耘

从不算计收成

褪色的上衣沾满粉笔灰

那是阳光落下的影子

卷起的裤腿沾满泥巴

那是雨露留下的足迹



牛在田埂上啃草,然后下地拉犁

你在讲台上不知疲倦地反刍

然而

命运还会扬起细长的竹鞭

抽打你那低处的生活



只有讲台,这方寸之地

你是种子的太阳

同样照亮着自己沧桑的脸

只有40分钟,这短暂的时光

你是幼苗的雨露

同时滋润着自己苦涩的内心





    一株兰草



它在阴暗的角落里散发着淡雅的清香

它在杂乱的荒草丛中寂寞地生长

当寂寞钻进我的血管,我就想起了那株兰草



那是一株受过伤的兰草

在一次山洪暴发中折断了腰身

半身不遂,就用另一半身体活着



它每天都在仰望高处

穿过云层从丛林中漏下来的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8a32ae0100jliz.html) - 诗选刊五月月评:李鸿根《乡村小学教师》(组诗)_隽土_新浪博客
星星点点的阳光



它把疼痛加工成叶绿素

在低气压中,小心切开二氧化碳的毒

再从肺里抽出一缕一缕的细叶



当我把青春和爱情交给“山村小学教师”

这个既带着光环又带着悲凉的名词

这株兰草,就生长在我的命运里



光线缓慢地移来移去

在巨大的静寂中,倾听松涛一起一伏

一只蚂蚁在山村小学安顿一颗不肯平静的心



一群狼跑上山又跑下山

阴霾笼罩着遍地的荒草

如今冬令已到,一岁一枯荣



然而,我看见这株疼痛的兰草

开着一朵又一朵花,就像张开嘴巴

低低地说着内心的芬芳





   不是龙,是蚯蚓



一个山村小学教师在报刊上发表了诗歌

在《诗刊》上发表了诗歌

有人就夸他是一条龙

一条“藏龙卧虎”龙

然而,二十年尘土飞扬

二十年心坐禅房,他已经

将“山村小学教师”这个名词

修炼成一条蚯蚓的真身



蚯蚓

习惯了在黑暗的泥土里走弯曲的路

如果冷不防被截断了身子

就分作两条半条命的蚯蚓

继续在黑暗的泥土里走弯曲的路

流出一滴血,是红的

疼痛,自己知道





   童声合唱



童声合唱,天籁之音

涧水绕过鹅卵石,飞鸟穿过山林。

我没有奢求,忘记贫穷

船只启航,我们唱祝福的歌

太阳初升,我们唱赞美的歌

幼苗发芽,我们唱欢快的歌

如果还有忧伤的歌

就到别处唱去,独自唱去,夜里唱去

乡村小学,一群闪闪的星星

跟着我唱歌

童声飘过我的青春,飘过

除尽杂草的操场,飘过

最高的国旗和灰色的屋顶

飘过连绵叠翠的山岗……

几个最响亮的音符直往上窜

我想它们一定能够搭上

那朵飘飞的白云
2#
 楼主| 发表于 2011-2-19 14:23:48 | 只看该作者
被春天流放的诗:



在乡下教书的那些日子


《铃声》



十八年,在乡下学校
一个人会被铃声钉得很紧
比如我,形状方正,没有多少枝节
并保持足够的亮度
我习惯骨头被一遍遍敲打
后来,在机关办公室
我总想弄出一点声音
没有铃,我自己响



《政治学习班》



我需要继续矫准自己
拔出身体里的灰色线头
以适合蜡烛、春蚕的比喻
校长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我必须蓄满一桶水,且无杂质
那天上午,我被深刻洗濯
呈现清晰的蜡烛样子
并不断落着灰烬



《办公室》



我是烛光,照亮一堆作业本
我是春蚕,把丝吐到教案里去
有时,我还必须是一场春雨
要让犯错的学生重新长出嫩芽来
或许,我只是佝偻着身子的那个人
阴雨天气,从办公室走出来
关节不住地疼



《教室漏雨》

知识在雨水中发芽
孩子们身体可能出现裂缝
他们都是泥土做的,手感很粗糙
我坚持在黑板上画翅膀
并重复讲解使用方法
我想做示范,转动一下身体
却发现自己原来不会飞
望望漏雨的地方
我想告诉孩子们,有时阴天
人是不能飞翔的

《辍学的孩子》



你有很小的蓓蕾
一定能绽放成红艳艳的样子
再说,贫穷也是财富
你的初三课本已经垒成很长的阶梯了
为什么要走呢
你不作声,落下几片叶子
多年后,你只剩下一个名字
掉进南方机器阴森森的牙齿里
一直没有发出回声



《上网的孩子》



把你从网吧里捞出来,夜已经很深了
你身上的杂草,一丛一丛的
你还能恢复成一道数学题吗
就像从前,你画彩虹
甜蜜地长羽毛
忍着疼,我要拔出你身上的荆刺
那一夜,我亮了很久
咯了一摊血



《留守的孩子》



他抖动着,叶子有些泛黄
我担心他会掉下去
他爸爸在城市里飘
一直没能落到一个固定的地址上
他多么冷啊
我想让风小一点
张开手臂,尽量像一只鸟



《家访》



她从麻将里挣出来
确认我不是她需要的牌
恼怒地说,“这孩子
不好好学习,就回来打牛腿”
我解释说,孩子需要足够的雨水
还需要一点肥
她急于重新变成麻将,抖出更多冷空气
我局部急剧降温



《工资拖欠》



那时我是臭老九,或者教瘪子
缩着身子在低处行走
背着穷且益坚的座右铭
数月不曾降雨,我有严重旱情
我不能让自己焦黄
在讲台上,要做好一条蚕
把一些丝,尽力吐出来



《破房屋》



破房屋对抗不住冬天
风里的刀子穿透一摞书
径直逼来,我冷,且无法回避
雨天,我用盆罐对准漏处
雨脚还是不断溅进生活
看着妻儿瑟缩的样子,愧疚地说
“我火焰太小,无法烘干潮湿的日子”



《新教学楼》



阳光大片照进来
孩子们张扬鹅黄的芽
欣欣然长成春天的样子
我认真栽种桃李
提前闻到果子的香味
那天,在新教学楼
一只蜜蜂一直在我心中闹着
3#
发表于 2011-2-20 20:13:43 | 只看该作者
在真正具有教育品格的《教师之友网》 书写乡村教师的生活!

童年趣事六篇

作者:文俊风清

童年,是快乐的,温馨的,浪漫的,难忘的……每个人对自己的童年可能都有不同的感受,如果说童年快乐而温馨估计一般人都能理解,但我却说童年更是“浪漫”的!因为我在童年时小脑瓜里总有很多浪漫的想法……比如长大了上一所自己喜欢的好大学,成就功名,然后衣锦还乡;比如长大了周游世界,去自己曾经想去的地方旅游;比如长大了做一个像李白那样的大诗人,写很多很多的好诗……我估计很多人小时候都曾经有过类似的想法吧!每个人在童年时期一定都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发生,我也不例外,现在我回忆一下我的童年趣事,但愿能给读者带来一点点的快乐……

一、迷路
我不知道别人的记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我是从6岁开始记事的,在这之前发生的事情基本上都没有印象了,都是长大后从爸爸妈妈和姑妈等长辈口里得知的。

1983年夏天,爸爸带着我们全家五个人去四川重庆(那时重庆还不是直辖市,隶属四川管辖)外婆家去,那年哥哥9岁,我6岁,弟弟才4岁。那时交通不像现在这么方便,从湖北孝感去重庆丰都外婆家,不远千里,我想爸爸妈妈当时一定下了很大的决心吧,因为我知道那时我家并不富裕。那时爸爸在一所乡村小学当校长,妈妈在家里照顾我们弟兄三个。家里还种了很多田,因为爸爸微薄的工资收入很难养活全家!在家庭并不富裕的情况下爸爸决定带我们全家去千里之外的的外婆家也确实很不容易的!

从我们家去外婆家要先坐汽车到宜昌,再乘船去万州,然后再从万州坐汽车去丰都外婆家。想来出发前爸爸一定做了很多准备吧!其他的我都不记得了,只记得有很多好吃的!上车就开始吃东西,然后睡大觉,反正有爸爸在旁边看着呢!后来到了宜昌,要准备坐轮船了,别提多高兴啦!因为轮船这东西我那时只在图片上见过,现在就要看到真正的轮船啦,能不满心欢喜吗?听爸爸说三岁时就教我们看图识字了,汽车、火车、轮船、飞机这些词语应该念过无数次了吧!别说这些简单的图片,就是复杂的唐诗我在五、六岁时就已经能背诵很多首了。“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这些优美的诗句从那时起就已经在我的脑袋里安家了!

在上船之前,我清楚的记得碰见一个漂亮的阿姨和我们同行,她还帮爸爸拿东西呢!我想她肯定看到爸爸妈妈行李太多,又带着三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所以才帮忙的吧!我问爸爸:“这个人是谁啊”?爸爸说:“你得叫阿姨,知道吗?”我还叫过她,还记得她甜蜜而模糊的笑容,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个阿姨到底长得什么样子,我现在想不起来了,只是感觉很漂亮……

轮船的汽笛声很远就传来了,我们很快上船了,并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座位。我四处张望,哇!这就是轮船啊??好大啊!有五六层呢!比我家的房子大多啦!真好玩啊!我很好奇,想四处看看,但爸爸不让我去,他让我呆着别动,我很不乐意,心想干嘛不让我到处看看呢!哼,坏爸爸!但爸爸的话却不敢违抗!

在船上呆坐了半个小时左右,我想这样下去可不行啊!我得想个办法出去玩啊!这时我看到有个小朋友在喝汽水(那时饮料品种不是很多,好像只有汽水吧!)我就对爸爸说我也要喝汽水,爸爸同意了,说:“你就和哥哥弟弟跟着妈妈在这里坐着,我去给你们买水喝,不要到处乱跑哦!”我说:“没关系,您快去买吧,我都渴坏啦!”爸爸走了,可妈妈却还是盯着我,我只好乖乖的坐着不动,趁妈妈一不留神,我快速跑过去跟着爸爸,无论妈妈怎么叫我我也不回去了,因为我知道妈妈还要看着哥哥和弟弟,不会追上来的!我听见
妈妈在后面大声说:“那你就跟着爸爸,不要走丢了!”

   我紧跟在爸爸身后,不让他发现我,便不时向四周张望,就这样跟着爸爸转了几圈,忽然爸爸不见了,不知道走哪儿去了?开始还有点害怕,后来想不就是在这条船上吗?怕啥啊?实在找不到爸爸再沿原路返回去不就行啦!呵呵!干脆我自己玩去,于是四处瞎逛,这里看看,那里看看!也不知道这样过了多久,玩累了,想回去了,可怎么也找不到回去的路了,这条船实在是太大了。这时我才发现自己迷路了!这回
我真的开始害怕了,心想这下完了,惹麻烦啦!

正在这时忽然上船时碰到的那个阿姨出现了,我赶紧跑过去拉着阿姨的衣服,说:“阿姨,您知道我爸爸妈妈在哪里吗?”阿姨愣了一下,很快记起来我就是上船时的遇见的那个小男孩,说:“哎呀!这个我还真不知道啊?”我急得哭起来,说我不知道爸爸妈妈在哪里啊?阿姨笑着说:“没关系,我帮你找爸爸妈妈,好吗?不要哭啦!”说完她牵着我的手转了几圈,上了几级台阶,来到一个播音室里,对着喇叭喊起来:“旅客们,大家好,有一个6岁的小男孩现在船上播音室里,请他的爸爸妈妈听到播音后来把他带回去吧!祝大家旅途愉快!谢谢!”原来她就是这条船上的播音员!我记得她连喊了三遍,然后坐下来和我说话,具体说什么我现在忘记了,好像是问问我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吧!

没过多久,爸爸就急匆匆的跑来了。我担心爸爸会打我,怪我不听他的话!可爸爸却没有打我,还紧紧地抱起我然后和那个阿姨说了几句感谢的话就把我带回船舱啦!回到船舱,我惊魂未定,很久才平静下来……

现在回想起来,那是的我真是既天真可爱,又淘气顽皮!如果上船时没有遇见那个阿姨后果会是怎样呢?如果我真的走失了,弄丢了又会是什么后果呢?想想也真可怕啊!也许我再也找不到爸爸妈妈,被路人带走,成了别人的孩子;也许被“人贩子”盯上被贩卖啦;也许从此流浪街头成为流浪儿……也许……我不敢再想下去了!哎!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但对我是记忆犹新,仿佛就是昨天发生的事情……

我一直在想,如果能再找到那个阿姨,当面再说一声感谢多好啊!可惜当时只是萍水相逢,也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也不知道她姓甚名谁?就连她的模样也不记得了,很难再找到她了!她那时也就二十多岁,现在年龄应该在40多岁了吧!我想她应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因为我相信好人一定有好报的!哎!世事变迁,人事无常,也不知道她现在何处?过得怎么样了?如果某一天我们能再相见,当年那个淘气而顽皮的小男孩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她也一定会很欣慰的!也许她早就忘记了这件事,也不记得当年在船上迷路的小男孩了,可我这辈子不会忘记这位好心的阿姨的!永远不会忘记!我想对她说:“阿姨,您好!如果您还记得当年的小男孩,如果您碰巧看到这篇文章,请一定要联系我啊!因为我要郑重的对您道一声谢谢!在此,我只能祝您身体健康,全家幸福,一切都好了!”

相信我今后不会再“迷路”了,因为我知道我的路在何方……

二、马蜂窝

小时候,我们玩过很多游戏,比如“斗鸡”啊,“躲猫猫”啊,“摔泥巴”,“打枪”,“弹珠子”等等……这些游戏都不需要什么道具,简单易行。现在的孩子大多不会玩这些游戏了,一是父母不让他们玩,二是她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没有那么的多玩伴了!他们大多是一个人呆在家里写作业或者是看动画片等。节假日也被父母送去各种兴趣班学习,什么“书画班”啊、“钢琴班”、“围棋班”等等!他们的父母都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我们那时候只要学校放假了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就可以自由的和小伙伴们玩了!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兴趣班,补习班的。
儿时玩过的游戏实在是太多了,但我更喜欢玩那些带刺激的游戏,比如爬到树上掏鸟窝,收鸟蛋,很有成就感,就象现在很多人玩“农场”和“牧场”游戏一样!据说有的人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只要有空就惦记着“偷菜”呢!在这所有游戏中,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捅马蜂窝”,因为这很刺激,很有挑战性,人蜂大战,多好玩啊!捅马蜂窝的方法多种多样,视马蜂窝的位置和周围的环境而定,一般有如下四种方法,且听我慢慢道来!
最常用的方法是直接用石头对准马蜂窝猛砸。这种方法一般是在野外比较空旷的地方,路况较好,容易逃跑;马蜂窝所处的位置也很低,便于砸中,比如路边草丛和荆棘中。
第二种方法是找一根两三米长的竹竿,站在几米以外,凭借良好的视力和准性捅掉马蜂窝。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马蜂窝长在树上或者房檐下等高处不便于用石头砸的地方,但危险性也很强,一旦捅掉马蜂窝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逃走,如果跑得不够快的话,有可能被马蜂追上蛰几下,疼痛难忍,那就不划算啦!
第三种方法是“火攻”,先侦察马蜂窝的准确位子,然后和小伙伴们分头去找一切可燃物,比如柴草和废弃的薄膜(薄膜可以辅助燃烧并且燃烧时间较久)等,再点燃柴草和薄膜以最快的速度扔到马蜂窝附近,最后只要站在远处观望就行了。直到大火静静熄灭,此时再去查看,马蜂窝和马蜂都已经不见踪影了。据说三国时候诸葛亮和周瑜曾经用火攻把曹操杀得狼狈大败,落荒而逃,要不是关羽放他一马,连性命都得搭上啊!
最后一种办法是“水攻”。“水攻”分为“冷水攻”和“热水攻”两种。“冷水攻”需要提前准备很多水,小伙伴们各自回家带上小桶去附近池塘里提水,泼水时需要连续不断,一气呵成。马蜂被淋湿了翅膀,飞不起来了,小伙伴们抢着用脚把它们踩死。当然也有一些机灵的马蜂逃脱了,但即使是侥幸逃走,也是“窝毁蜂亡”了!想想我们那时也真够残忍的!呵呵!不过那时可不会想这么多了,只是觉得好玩而已!
热水攻只需要准备一瓶滚烫的开水就行了,蜂窝也很低。站在高处对着马蜂窝淋下去,只要淋准了,马蜂一个也逃不出来的!全部被活活烫死,纷纷掉在地上一动也不动了!这种方法一般是在自己家房前屋后低矮的草丛中,整个过程只需要一个人操作就行了,没有配合,也太残忍,所以一般是不用的!除非是哪个小伙伴吃了它们的亏被蛰过,为了“报仇”才会做的!
那时候只要哪个马蜂窝被我们发现了,一般是不会幸存的,并且很少失手,除非马蜂窝太高了,我们才会放弃。况且太高的马蜂窝对我们也不构成威胁,也不需要去对付它们!每次捅马蜂窝既要把窝“端掉”,还要保证小伙伴们都不被蛰到才算胜利。当然就像打仗一样,不是次次都能凯旋而归的!
记得有一次,我们在一个池塘边的荆棘中发现一个巨大的马蜂窝,本来可以相安无事互不侵犯的,但经常听到有钓鱼的小伙伴被马蜂蜇了,但都是忍气吞声,敢怒不敢捅马蜂窝。几个吃过亏的小伙伴找到我,商量如何除掉这个隐患,因为池塘离家有点远,也没有合适的工具,于是我吩咐伙伴们分头去找石头,决定直接用石头砸掉它,永除后患!由于这个马蜂窝太大,马蜂也很多,刚扔了几个石块,一大群马蜂嗡嗡的向我们飞来!我感觉情况不妙,赶紧大喊一声“快跑啊!”大家都拼命往前跑,其中一个小伙伴因为速度太慢,眼看就要被蜂群追上了,吓得哇哇大哭!我连忙回头拉上他,推了他一把,并迅速脱下上衣一阵猛挥,赶走蜂群!一不小心,右边太阳穴旁边还是被马蜂窝蛰了一下。我忍痛飞快的跑回家,找了一点清凉油抹了几下,疼痛虽然减轻了,但还是肿得很大。我的右眼都快睁不开了!疼痛倒是可以忍受,关键是不好意思见人啊!害得我躲在家里不敢出门,直到红肿全消才敢出去玩啦!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也真够莽撞的!但捅马蜂窝真的曾经带给我们很多的快乐和成就感,哪怕曾经让我们付出过惨痛的代价……

三、抓鱼

我从小就喜欢鱼,因为鱼可以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玩,想游到哪里就游到哪里,逍遥自在,不受约束!我也喜欢吃鱼,因为鱼的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据说经常喝鱼头汤还能使人变聪明呢?我更喜欢抓鱼,记得小时候经常和伙伴们一起抓鱼,现在想起来那时真快乐啊!每次出去抓鱼都会带回几条鱼儿,或蒸或煮美餐一顿,吃着自己亲手抓的鱼,那味道真是美极了!湖北名菜中就有“清蒸武昌鱼”呢!
小时候抓鱼的方法很多,最常见的是在下过大雨之后,带上自制的捕鱼工具出去抓鱼,一般都不会空手而归的!捕鱼的工具是我们自制的,先用竹子围成一个圆框,然后再把买来的网子穿在圆框上,再用细绳子把网子固定在圆框上就可以捕鱼了。这个东西我们这里方言有称呼,但没有正式名字,也不知道该怎么叫了,我在这里就叫“渔网”吧!
我们湖北号称“千湖之省”,河流和湖泊众多。在农村,只要下过大雨,到处沟沟坎坎都是潺潺流水,有的直接流到大大小小的池塘里。这时候池塘里的鱼儿就会“逆流而上”游到上面的沟沟坎坎里,只要把我们的捕鱼工具放在下面拦起来,截断鱼儿的退路,再把上游的水源堵住,鱼儿就会迅速往下游,想再回到池塘里,可它们哪里知道一只网子已经等在那里专等他们自投罗网了!等鱼儿都游到网子里了,我们再把渔网口朝上端起来,可怜的鱼儿就全部落入网底了,用不了多久就被我们带回家沦为盘中美餐了!
有时甚至邀上几个伙伴,带上渔网,“蛇皮袋子”(我们这里方言,其实不是蛇皮做的,是塑料做成的)和铁锹去河里(我们塆上东南方和西南方各有一条河流,我们一般就叫“北头河”和“南头河”,两条小河最后汇合到一起向南流)一起抓鱼,用“蛇皮袋子”装上泥土把上游堵起来,再去下游抓鱼!这样收获往往很大的,等抓完鱼再去上游拆掉那些“蛇皮袋子”放水,让河水畅通,堵时很麻烦,费时也较多,拆掉就容易多了,因为那些“蛇皮袋子”是不再要的,直接推倒让河水冲走。农村里每年买肥料都会留下很多这样的袋子,平时一般用来装谷子和小麦等!我们把抓到的鱼全部倒在地上再一起分成几堆,然后用“拈阄”的办法决出先后顺序“分鱼”。这样每个人都会得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劳动成果,喜滋滋的带回家……
第二种方法是用“粘网”粘鱼。把粘网扔到水里,鱼儿游动时如果不小心撞上粘网就被丝线裹起来,很难逃脱了,偶尔也会有大鱼撞破粘网逃掉的,粘网上会留下一个大窟窿!我们一般买的都是专门粘小鱼的粘网,主要收获有“白条鱼”,“泥鳅”,“鲫鱼”和其他叫不出名字的小鱼!这种办法有点类似于“守株待兔”,一般收获不会很大,但很好玩!几个小伙伴一起去游泳,把“粘网”扔到水里然后尽情的去嬉戏打闹,等玩够了再去看看粘到多少鱼了,也不费什么力气!玩够了还会有所收获,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种常用的抓鱼方法是很多小朋友(有时也有大人参与)把一个将要干涸但湖底仍然还有少量存水的池塘“闹浑”,湖水浑浊了,鱼儿“呛”得难受就全部跑到水面上来张大嘴巴“吐气”,我们这里方言叫“浮头”!等鱼都浮到水面上来时我们再用“渔网”把它们捞起来!也有人直接在水里“摸鱼”,双手贴着湖底的淤泥凭经验搜索,只要鱼儿一不小心撞到手上就会被抓起来扔到岸上,小孩子们便赶紧捡起来装进事先准备好的小桶里!
记得我曾经用渔网捞到过一条五斤多的大鲤鱼呢!那时好像就是10岁左右吧!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我在岸上看到一个很大的“鱼头”在一张一合的吐水。我赶紧带上渔网悄悄地走到大鱼旁边,迅速地网起它。那条鱼拼命地挣扎,尾巴不停地摆动想挣脱束缚。我用渔网裹住大鱼双手紧紧地抱住它,大鱼在网子里头朝下,尾巴朝上。它的尾巴在我的脸上不停地拍击,就像被人扇耳光一样,疼得我直流眼泪!即便如此,我也丝毫不放松,抱到岸上去后我用力往地上一摔,想摔死它,怕它再蹦到水里去逃走了,可我那时力气还不够大,一连摔了几下,它照样蹦来蹦去的!这下我急了,抡起双拳对准大鱼的头部一阵猛打,不一会,大鱼就一动不动了。我高高兴兴的把我的“战利品”带回家,交给妈妈。妈妈正在忙着做饭,忽然看到我抱着这么大的一条鱼回家了,很是吃惊,问我是从哪里弄来的,我得意的说在外面池塘里抓到的。我本以为妈妈会夸我能干,聪明,不料妈妈不但没有表扬我,还板起脸狠狠的教训我:“以后不准再去池塘里抓鱼了!听到了吗?多危险啊!”我满脸委屈地说:“我和叔叔一起去的啊!那里有很多人呢!何况我还会游泳啊!怕什么啊?真是的!我已经长大啦!哼!以后您少管我!”现在想起来,我那时倒是很有点像武松在景阳冈上打老虎的感觉呢!呵呵!



四、花生情



小时候我很喜欢吃零食,但那时不像现在的小孩子这么幸福,有很多好吃的东西供他们选择!我们那时零食很少,学校商店里品种也不多,加之那时候很多家庭都不太富裕,日子都过得很紧的,大人们需要精打细算,给孩子们的零花钱也不多。爸爸给我的零花钱我一般都买了笔和本子等学习用品,所以在商店里买零食极少!但“好吃”是孩子们的天性,我也不例外!幸好小时候菜地里食物很多,如菜瓜,香瓜,西瓜,黄瓜,番茄等到处都是,小孩子偶尔摘一点吃,大大人们一般是不会说的!
我喜欢吃豆类食品,如“蚕豆”(我们这里方言这样称呼,在鲁迅的小说里里叫“罗汉豆”),经常和小伙伴们去地里偷蚕豆在野外煮着吃,找几块砖头三面一围,留下一边添柴草,一个简易“灶台”就搭好了!我们分头行动,猫着身子摘蚕豆,然后把蚕豆洗干净放在一个铁碗里,再加点水,搁在“灶台”上,烧火煮豆子吃。不一会就会冒出香喷喷的气味来,一碗“水煮蚕豆”就做好了,大家一起吃,别提多高兴啦!有时候也在铁碗里炒着吃,折几个树棍洗干净就可以代替锅铲和筷子了!当然出发前我们会带上一点盐调味的!但我最喜欢吃的还是花生,用同样的方法煮着吃,现在很多夜市上还有“水煮花生”呢?但我们那时是不花钱的,并且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一直吃到肚子饱了为止!

每年到六月份,就要开始播种花生了,到八月底就可以收获了。花生的外表很普通,其貌不扬,长得也不是很漂亮,青茎绿叶,再普通不过了!不像其他植物花枝招展的,五颜六色,有着漂亮的外表!我小时候总在想,为什么这么普通的植物竟然能长出如此美味的花生来!种植花生也很简单,找一块空地,稍微整理一下,除去杂草,就可以播种了,只需要找一个小铲插入土里撬开一个缝来把花生扔进缝隙里再盖上土就行了。我小时候有时也帮妈妈种花生,觉得蛮好玩的, 但往往不会种很久,因为种花生虽然简单,却很枯燥。小孩子不可能坚持很久的!用不了几个星期,花生就会发芽了,它的嫩芽碧绿透明,像碧玉一般好看,让人感觉弱不禁风的!等到花生长高一点,有时也需要除草,以免杂草丛生,影响产量!我记得那时经常帮妈妈除草,觉得拔草很好玩的!
  
等到三个月后,花生成熟了,开始收获了。我们全家出动,妈妈和哥哥还有我一起用手拔花生(弟弟当时还太小,只能坐在田埂上“观工”了)。爸爸先帮我们拔花生,然后用绳子把花生捆起来挑回家!爸爸事情多,把花生挑回家然就去忙别的事情了。我们弟兄三个就在家里摘花生,一摘就是两三天,摘完后把花生平铺在自家的道场上晒干,经过两三天弄进弄出的,花生上残留的泥巴也弄掉了,变得很干净了!爸爸卖掉其中的一部分花生换点钱贴补家用,再留下一部分花生自己吃,当然还要留下一部分做“种子”了!有时也把花生拿去榨油,花生油卖掉一部分,留下一部分自己吃!花生油炒菜可好吃啦,特别香!花生营养丰富,吃法很多,可以生吃,也可以炒来吃,还可以做成“盐水花生”等!花生仁还可以加工成各种食品!在农村,好客的农民把花生洗干净晒干后再放进锅里炒熟,装进坛坛罐罐里储存起来,到春节时再拿出来让客人们品尝!就连花生留下的茎也可以当柴火烧呢!那时农村里缺少煤炭,也没有煤气灶,更没有电饭煲和微波炉等!做饭是很麻烦的,只能烧柴草!
那时我家经济不太宽裕,甚至可以说很是贫穷的!但我觉得一家人都很快乐,爸爸妈妈看着我们一天天长大,心里很高兴,我们弟兄三个也对未来充满幻想!记得在1987年我家还盖了新房子(就是用“红砖”做的屋子),在这之前农村都是住在土砖做的房子里。哪家如果盖了新房子是件很光彩的事情!现在经济宽裕了,哥哥在武汉搞建筑施工也赚了不少钱,有房有车了;弟弟大学毕业在一家民营企业干得很出色,也在南昌买了车子和房子了;我虽然没有发大财但也买了自己的房子,日子还算过得去!但老感觉没有儿时那么快乐,哥哥和弟弟一年上头在外奔波,只有春节才能回家团聚! 为了各自的事业,我们都在努力奋斗!我多想再和哥哥弟弟一起吃点花生喝点小酒一起回味童年啊……这个愿望只能等到春节啦!
我喜欢吃花生,但我更喜欢花生朴实无华的精神!花生深埋地下,不爱张扬,外表平凡,不求回报,默默奉献,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花生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五、捕蝉

夏天是炎热的,喧嚣的,但也是快乐的,……也许每个人对夏天的感受都不一样吧!我想夏天应该是是女人和孩子们最喜欢的季节吧!女人可以穿上各种美丽的服饰,尽情展示自己的“美”;孩子们可以游泳,吃冰镇西瓜……我也喜欢夏天,因为夏天不用上班,可以呆在家里读书习字或者悠闲地看电视看报纸等,晚上还可以坐在凉台上“赏月观星”……遥望夜空,儿时的一幕幕出现在眼前……儿时有太多美好的回忆,几声蝉鸣把我带回童年……
也许蝉在人们眼中不是一个受欢迎的角色,因为在炎炎夏日,蝉的叫声会让人越发烦躁不安……但在我们,蝉却曾经带给我们很多的快乐和兴奋!小时候,我们经常三五成群的去捕蝉!蝉是很机灵的小动物,它们经常停留在高高的大树上面,要想抓住它们,谈何容易!我们那时候都是“爬树”的高手,在树上“掏鸟窝”,“捡鸟蛋”,“逮小鸟”那是经常的事情!大鸟可以飞走,但鸟窝和鸟蛋是不会移动的,小鸟还不会飞,只能“束手待擒”!但直接爬到树上捕蝉难度是很大的,成功率太低,因为它们太聪明,只要稍有动静,就会长鸣一声,飞走了……我们那时候很喜欢把蝉装在笼子里,静静地观看它们的飞行表演!于是,我们就要制作捕蝉工具。其实我们的捕蝉工具很简单,就是先买一个小网子,然后穿上细铁丝支撑起一个“圆圆的口”,再找一根长长的竹竿把网子绑在竿顶,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这样我们的捕蝉工具就算完成了,可以去捕蝉啦!


小伙伴们带上各自的工具出发啦!我们每两人一组,分头行动,首先“侦查”蝉在树上的准确位置,然后小心翼翼的将网子伸向它们,等到距离很近时迅速的网住它们,再把网子口朝下收回来(蝉被网住后就拼命往上飞,最后就停留在网子的顶部了,要是往下飞就可以钻出去了,但它们的本能是往上飞),另外一个小伙伴马上把蝉从网子里取出来喜滋滋的装进事先准备好的小笼子里!如果你的动作不够迅速,或者不小心撞到树枝就会把蝉惊动了,逃走了,所以捕蝉是要很用心的!我记得那时候蝉很多,每棵大树上都有很多蝉停留在上面,有的一动不动,有的“知了知了”的叫个不停!因为它们的叫声清脆单一,所以我们这里方言也叫蝉为“知了”!那时候蝉很多,也不存在争抢蝉的事情了,各显神通,各尽所能!看看哪个组捕的蝉最多最大,然后带回家把它们关在笼子里,看它们“飞行表演”,看它们“打架”!比比谁捕的蝉最厉害……
捕到蝉固然会很快乐,但捕蝉的过程更有趣……
实现理想是美好的,但追求理想的过程也许更有意义吧!

六、钓鱼


钓鱼是一项很普遍也很高雅的活动,并且不受年龄的限制,上至八十岁的耋耄老人,下至年方几岁的蓬头稚子,都可以参与。
记得小时候我也很喜欢钓鱼的,几个小伙伴一起带上自制的钓具来到池塘边一呆就是几个小时。现在的钓具都很贵的,动辄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就连蚯蚓也得掏钱买。我们小时候的钓具都是自己亲手制作的。我们去商店买一根白色的尼龙线,一个鱼钩和几颗“镇子”(我们这里的方言,就是几颗中间有小孔的金属球,作用是使鱼钩沉入水中),再去砍一根长长的竹竿就可以动手制作钓具了。我们先把鱼钩系在尼龙线的一端,然后把“镇子”固定在离鱼钩几寸的地方,因为太近了会影响鱼咬钩,再系上“浮子”(“浮子”是活动的,可以根据水深自由调节),最后把尼龙线的另一端牢牢地固定在竹竿上面,这样我们的钓鱼竿就算制作好了!自己动手制作钓鱼竿的乐趣现在很多人都是无法体会的。他们只要去专门的渔具商店购买就行了。钓具制作完毕,我们带上“小铲子”到房前屋后阴暗潮湿的地方掘蚯蚓,不一会就可以掘到很多蚯蚓了。
几个小伙伴带上自制的钓竿出发了,来到离村子不远的池塘或小河边开始垂钓啦!我们那时候钓鱼可认真啦,每次钓完鱼都要评比的,看谁钓的鱼最多、最大!因为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也没有成就感!记得古代一位大诗人曾经写过一首诗: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写得太好了,真是把小孩子们钓鱼的那股认真劲刻画得惟妙惟肖啊!真不愧为大诗人啊!
记得有一次和小伙伴们在村旁一个小池塘里钓鱼,老半天也不见鱼咬钩,几个小时过去了,小伙伴们都有收获了,可我还是一条鱼也没有钓到。我心里很着急,因为我钓的鱼最少,要被小伙伴们奚落了!我都有点泄气了,心想今天真倒霉啊!我就认栽算啦!管他呢!于是找来一个石块把鱼竿压起来,沿着池塘转了一圈,去看看小伙伴们的收获如何?我看到大家基本上都有收获了,有的伙伴甚至已经掉了很多鱼了!我越想越不是滋味,心想今天运气不好,干脆收拾东西回家写作业算了!等我回到自己的位置一看,发现“浮子”都不见了,心里琢磨着这是咋回事啊?不会是给鱼儿拖到水里去了吧!我连忙搬开石块扯起钓竿,感觉挺沉的,凭经验我断定只有两种情况:一是鱼钩挂住了池底的水草和其他障碍物,二是钓到大鱼了!我小心翼翼的把钓竿收起来一看,我的天啊,竟然是一条一斤多的大鲫鱼!我喜滋滋的从鱼钩上取下“大鱼”装进事先准备好的网子里……
那次我虽然只钓了一条鱼,但却是所有小伙伴们钓的鱼中最大的一条,我别提多高兴啦!更重要的是通过那次钓鱼的经历,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事情都不要强求!一切都要顺其自然,该是你的就一定是你的,不是你的注定就不是你的,强求不得!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说的也都是这个道理吧……

后记:这几天我们这里持续高温,天气异常炎热,我一大清早就赶回家去想看看爸爸妈妈和不到一岁的小侄女(三弟的小女儿,一对大眼睛,胖胖的,很可爱)。我正在香樟树下边看报纸边乘凉,忽然一个老婆婆送来一条5斤多的“胖头鱼”说是刚钓上来的,自己家里鱼很多,也吃不完,希望我买下来,我毫不犹豫的买下来拿回家了!(这个老婆婆和老伴在附近承包一个水库养鱼)
香樟树下清风拂面,思绪随风轻舞,让我想起童年时那次钓鱼的经历,于是用手机短信写下这篇文章,晚上再用电脑敲出来,以博大家一笑,愿我的文章能在这个炎热的夏季给大家带来丝丝凉意!

2010年8月作于孝感
4#
发表于 2011-2-20 20:19:28 | 只看该作者
教师颂

皱纹
一道干涸的河床,流尽清泉,浇出一个金灿灿的季节。

白发
是因为太多的风霜而漂白青丝,还是因为付出的心血太多太多而呈现苍白?

眼睛
一束束目光,一根根牵索,牵着一只只的小船驶向广阔的海洋。

讲台
站在讲台,站成一尊高耸的玉雕,耸立于亿万颗幼小的心田;站在讲台,站在生命之巅。

办公室
是设计院还是建设局?精心构思一幅幅宏伟的蓝图。看,一匝匝作业本如大厦高耸,一本本课本不正是通向大厦的石级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 20:56 , Processed in 0.08654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