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0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之友网》关注名师动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2 17:38: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学人:2001-2010国内基础教育领域影响力人物大系(100人) .




说明:本次名单来自2001-2010年间的200个教育事件的“公开课”和“主题报告”主讲人的数据统计,共涉及1889人次,1036人,根据出现次数数量的大小,确定100个在国内基础教育领域活跃人物大名单,之后再根据拼音顺序公布最后的人选。本次活动的技术支持为“北京语通学人教育科技中心”。
柏继明(北京;小学数学);贲友林(江苏;小学数学);蔡明(江苏;中学语文);陈金明(北京;中语会);陈军(上海;中学语文):陈钟梁(上海;中学语文);程红兵(上海;中学语文);程少堂(广东;中学语文);程翔(北京;中学语文);褚树荣(浙江;中学语文);戴建荣(上海;小学语文);邓彤(上海;中学语文);丁慈矿(上海;小学语文);窦桂梅(北京;小学语文);范新林(浙江;小学数学);方素珍(台湾;小学语文);傅国亮(北京;人民教育);干国祥(新教育);顾之川(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郭初阳(浙江;中学语文);韩军(北京;中学语文);何文胜(香港教育学院);胡明道(湖北;中学语文);华应龙(北京;小学数学);黄爱华(广东;小学数学);黄厚江(江苏;中学语文);吉春亚(北京;小学语文);贾志敏(上海;小学语文);李白坚(上海大学);李海林(上海;中学语文);李卫东(北京;中学语文);李卫东(天津;小学语文);李庾南(江苏;中学数学);李哲峰(河北;中学语文);李振村(上海;小学语文教师);李镇西(四川;中学语文);刘德武(北京;小学数学);刘松(浙江;小学数学);刘远(山西;语文教学通讯);马骉(上海;中学语文);倪文锦(上海;语文);潘小明(上海;小学数学);钱金铎(浙江;小学数学);钱梦龙(上海;中学语文);钱守旺(北京;小学数学);盛新凤(浙江;小学语文);史绍典(湖北;中学语文);苏立康(北京;中学语文);孙建峰(广东;小学语文);孙双金(江苏;中学语文);唐江澎(江苏;中学语文);王君(北京;中学语文);王雷英(浙江;小学语文);王荣生(上海;中学语文);王崧舟(浙江;小学语文);王文丽(北京;小学语文);魏书生(辽宁;中学语文);吴琳(北京;小学语文);吴正宪(北京;小学数学);吴忠豪(上海师范大学);武凤霞(江苏;小学语文);肖川(北京师范大学);肖家芸(上海;中学语文);徐斌(江苏;小学数学);徐长青(天津;小学数学);许淑一(北京;小学数学);宣沫(安徽;中学语文);薛法根(江苏;小学语文);薛瑞萍(安徽;小学语文);闫学(浙江;小学语文);尤立增(河北;中学语文);于漪(上海;中学语文);于永正(江苏;小学语文);余映潮(湖北;中学语文);虞大明(浙江;小学语文);张定远(北京;中学语文);张康桥(江苏;小学语文);张齐华(江苏;小学数学);张文娣(北京;中学数学);张祖庆(浙江;小学语文);赵谦翔(北京;中学语文);赵志祥(广东;小学语文);郑桂华(上海;中学语文);郑国民(北京师范大学);郑毓信(江苏南京大学);支玉恒(山东;小学语文);周益民(江苏;小学语文);朱芒芒(江苏;中学语文);朱则光(山东;中学语文);朱震国(上海;中学语文)。
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 17:41:39 | 只看该作者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师[2004]第1号. 教育部. 部门规章. 2004-02-0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根据我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部署和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目标要求,为了促进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就进一步加强新课程教师培训工
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做好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教师是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主力军,师资培训是新课程实验推广的关键环节。今后几年,全国将有数百万中小学教师开始实施新课程。鉴于新课程师资培训涉及面广、人数众多、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将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要认真总结前两年新课程师资培训的经验,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加强和改进新课程师资培训,力求保质保量完成新课程师资培训任务。
  师范院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进一步树立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指导思想,贴近中小学,贴近新课程改革第一线,根据新课程改革对师资的要求,改革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办学质量。要注重加强综合课程师资的培养,努力为中小学输送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新型师资。积极承担并高质量地组织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
  二、统筹规划,精心组织,进一步提高新课程师资培训水平
  1、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新课程师资培训。各地要按照“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根据新课程实验推广的要求,统筹规划、分区推进、分步实施,分阶段、滚动式地展开新课程师资培训。2005年秋季开学之前,各地应基本完成对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教师新课程岗前培训任务。2007年秋季开学之前,基本完成对普通高中起始年级教师新课程岗前培训。
  各地要从新课程实验区师资培训入手,有步骤地组织管理者、培训者和教师的培训。首先,要高度重视新课程培训者培训。在相关师范院校、教师培训机构、教研室、教科研部门和中小学教师中遴选一批既具备先进教育理念、丰富经验的优秀教师,建设一支以本地区专家为主、数量充足、相对稳定、高素质专业化的新课程培训者队伍。我部将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新课程省级骨干培训者国家级研修,并组织师范院校学科教育学和教学法教师的新课程研修,为各地培养新课程培训骨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新课程骨干培训者和骨干教师培训,充分发挥骨干培训者和骨干教师在新课程培训和实施过程中的带头和辐射作用。促进各级新课程培训者,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参加课程改革实践,了解课程改革进展情况,不断提高培训水平。同时,要从拟进入新课程的教师培训抓起,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全员教师培训。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对拟进入新课程的教师,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式,进行不低于40学时的新课程岗前培训,未经新课程岗前培训的教师不能实施新课程。
  2、明确培训内容,突出培训重点,增强新课程培训的针对性。新课程师资培训,要坚持通识培训与具体学科培训相结合。首先进行通识培训和学科课程标准培训,然后开展教材培训。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帮助教师深入了解课程改革的背景,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措施等,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研究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重点学习课程目标、具体内容和评估要求等,使教师通过教学实践逐步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教学方法、手段和不同版本教材在设计思想、结构、内容和要求等方面的特点,胜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
  3、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提高新课程培训的实效性。各地要以显著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为出发点,认识和指导新课程师资培训,引导和帮助广大教师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要积极采取参与式等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进行新课程培训。要坚持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坚持短期面授和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坚持集中培训和校本研修相结合。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挖掘和运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有关案例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要广泛发动和组织师范院校、教师培训机构、教研和教育科研等部门的专业研究人员和培训者,深入中小学进行调研,针对广大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反映的具体问题,平等对话,相互讨论,与教师共同研究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困惑和疑难问题。
  三、建立健全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保障体系
  1、理顺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管理体制。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是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省级师资培训主管部门要在本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积极会同基础教育主管部门,统筹规划,组织实施新课程师资培训。要有效协调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培训机构,教研、电教、教科研等相关教育机构,发挥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新课程师资培训。充分发挥师范院校和其他举办教师教育的高校在新课程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2、完善新课程师资培训管理制度。各地要将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的情况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系,建立学分管理档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参照国家新课程培训有关标准和要求,制定本地培训标准,并对师资培训机构进行资质认定。要采用项目招标的方式,遴选了解新课程、参与课程改革实践、具备新课程师资培训资源和条件的机构承担新课程师资培训任务。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在新课程培训过程中以赢利为目的乱办班、乱收费和重复办班现象的发生。要对新课程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3、建立新课程优质培训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加强新课程培训资源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建立严格规范的新课程培训资源建设、遴选和评审机制,坚持“编审分开,公开招标,专家评审,严格把关”的原则,确保将优质资源应用于教师培训;研究开发体现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多样化的培训资源,以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学习需求;建立优质培训资源建设的有效机制。“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负责组织规划、评审和推荐供全国范围内使用的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定期举办“全国教师教育优质课程教材资源征集、遴选、展示活动”,发布优质教师教育资源。今后凡未经“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审查通过的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不能推荐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省级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负责指导和评审本地教师培训资源建设和遴选工作,并选择适合本地区需要的新课程教师培训资源。未经省级专家委员会审查通过的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不能推荐在本地区范围内使用;要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开发优质中小学教师培训资源;防止和杜绝地方保护主义以及硬性摊派等不良做法,切实保证资源质量,并维护广大教师的合法权益。
  4、建设资源共享,优质高效的教师培训体系。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指导意见》。积极支持和大力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实施,逐步构建集“天网、地网、人网”有机结合,共建共享优质培训资源的教师培训网络体系,充分利用卫星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力求高水平、高效益地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要大力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认真贯彻《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积极整合县级教师培训、教研、电教等相关部门资源,优化教师培训资源配置,构建上挂高等学校,下连中小学校的现代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使之成为教师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联系纽带,成为“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的基础支撑机构,成为农村教师远程教育的工作站和教学点,为广大教师就近参加研修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服务。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校本研修,学习推广教师发展学校的经验。要加强对教师校本研修工作的研究和指导,提高校本研修的质量和效益。
  5、切实保证培训经费,保障新课程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是政府行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重点保证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经费。国家“十五”期间实施的“第二期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所安排的培训经费,应首先保证用于项目县的新课程师资培训。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新课程师资培训的顺利开展。同时,进一步探索新时期教师培训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模式,不断完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和制度,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率先建设教师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组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作出新的贡献。
二○○四年二月一日
3#
 楼主| 发表于 2012-5-2 17:51:58 | 只看该作者
该读点什么了——读名师讲语文有感[零]

http://gaopeichen999.blog.163.com/blog/static/34466007201122191657591/

高培臣品读肖家芸——名师讲语文系列(一)http://gaopeichen999.blog.163.com/blog/static/344660072011216103235410/

高培臣品读尤立增——名师讲语文系列(二)http://gaopeichen999.blog.163.com/blog/static/3446600720112169109449/
高培臣品读胡明道——名师讲语文系列(三)http://gaopeichen999.blog.163.com/blog/static/34466007201121711356132/

高培臣品读李海林——名师讲语文系列(四)http://gaopeichen999.blog.163.com/blog/static/344660072011219821037/
高培臣品读邓
彤——名师讲语文系列(五)http://gaopeichen999.blog.163.com/blog/static/3446600720112218335468/

高培臣品读蔡
明——名师讲语文系列(六)http://gaopeichen999.blog.163.com/blog/static/34466007201122392839484/
高培臣品读褚树荣——名师讲语文系列(七)http://gaopeichen999.blog.163.com/blog/static/3446600720112247396933/
高培臣品读黄厚江——名师讲语文系列(八)http://gaopeichen999.blog.163.com/blog/static/34466007201122892028141/
高培臣品读李卫东——名师讲语文系列(九)http://gaopeichen999.blog.163.com/blog/static/34466007201122875854842/
高培臣品读余映潮——名师讲语文系列(十)http://gaopeichen999.blog.163.com/blog/static/3446600720113454916644/
高培臣品读程红兵——名师讲语文系列(十一)http://gaopeichen999.blog.163.com/blog/static/3446600720113533731903/
高培臣品读赵谦翔——名师讲语文系列(十二)http://gaopeichen999.blog.163.com/blog/static/3446600720113610448998/
高培臣品读董一菲——名师讲语文系列(十三)http://gaopeichen999.blog.163.com/blog/static/3446600720113951712487/
高培臣品读陈
军——名师讲语文系列(十四)http://gaopeichen999.blog.163.com/blog/static/34466007201131091849351/
高培臣品读严华银——名师讲语文系列(十五)http://gaopeichen999.blog.163.com/blog/static/34466007201131743834570/
高培臣品读李胜利——名师讲语文系列(十六)http://gaopeichen999.blog.163.com/blog/static/3446600720113198255499/
高培臣品读李
震——名师讲语文系列(十七)http://gaopeichen999.blog.163.com/blog/static/344660072011321103355210/
高培臣品读张玉新——名师讲语文系列(十八)http://gaopeichen999.blog.163.com/blog/static/3446600720113237204174/
高培臣品读王
君——名师讲语文系列(十九)http://gaopeichen999.blog.163.com/blog/static/34466007201132432531608/
高培臣品读程少堂——名师讲语文系列(二十)http://gaopeichen999.blog.163.com/blog/static/344660072011229112316462/

4#
 楼主| 发表于 2012-5-2 20:33:23 | 只看该作者
上海浦东模范中学  姜毅
上海松江二中  司保峰
上海大同中学  宋士广
浙江永嘉二中  陈智峰
浙江湖州二中  贾桂强
浙江温州市苍南县成人教育中心学校  朱伟
浙师大附中  伊有喜
浙江衢州二中  朱前珍
浙江宁波市惠贞书院  黄文杰
江苏无锡市南菁高中初中部  蔡成德
江苏西安交大苏州附属中学  陈兴才
江苏南通市通州区石港中学初中部  丁卫军
江苏扬州市扬大附中东部分校  季振连
江苏镇江市润州区教育局教研室  陆其勇
江苏淮安市教研室  宋明镜
江苏张家港外国语学校  王开东
江苏东台中学  胥照方
江苏丹阳市教师进修学校  申卫平
江西樟树市第二中学  易春保
江西新余市第四中学  钟国梁
安徽芜湖县教研室  范金豹
安徽蚌埠市中小学教师进修学校  邱志飞
安徽合肥一六八中学  夏杰祥
安徽巢湖市第二中学  朱冬民
安徽霍邱县第一中学  赵克明
山东莱芜第四中学  陈法强
山东枣庄市第三中学西校  时均琪
山东宁阳第一中学  王涛
山东青岛市城阳第一中学  崔志钢
山东平度第一中学  鉴伟
山东高青县实验中学  吕茂峰
山东济南市商河县教研室  孙迎辉
山东烟台第二十中学  孙贞锴
贵州沿河官舟中学  张小波
贵州安顺学院附属中学  陈明学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孔令元
陕西渭南市瑞泉中学  李朋涛
陕西汉中中学  李旭山
山西阳泉市第一中学  张一鹏
湖北武汉市汉南区第一中学  张大勇
湖北枝江一中  周新
湖北松滋一中  张兴武
湖南永州一中  吴春来
河北巨鹿中学  孟昭文
河北沧州市第十四中学  田文举
河北廊坊师院文学院  张红顺
河南安阳市文峰区教研室  柳文生
河南内乡县高级中学  孙晓
河南信阳高级中学  杨青山
重庆沙坪坝区教研室  姜恒权
重庆开县教师进修学校  李胜利
四川巴中中学  明戈利
四川宜宾市翠屏区教研室  牟玉均
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  王兴
甘肃康县第一中学  吕永海
甘肃金塔县中学  马振升
广东虎门中学  蒋芸云
深圳市南头中学  茹清平
广州市真光中学  赵香甜
广西师大附属外国语学校  张华峰
广西柳州市第一中学  梅培军
广西钦州市第二中学  易灿宇
福建将乐县第一中学  吴忠清
福建漳州实验中学  余航
黑龙江穆棱市逸夫学校  王建国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教育教学指导中心    赵春林






小学:窦桂梅薛法根李白坚曹永鸣熊生贵王崧舟武宏钧陈金才吴琳董耀红
刘云生宋运来闫学李卫东潘文彬孙双金武凤霞盛新凤祝禧魏星
高本大岳乃红张学伟黄亢美朱瑛滕衍平张敬义周学静方利民李建荣
卢谦王玲湘白金声商德远李伟忠李祥辉刘溥生李怀源马建明郭学萍
程惠萍何莹娟徐民慧王亚丽景洪春王琳王建刚张志欣
中学:于漪余映潮唐建新胡明道程红兵蒋念祖张悦群朱震国曹公奇丁卫军
刘湘玉顾之川张玉新董一菲李震曹津源程韶荣唐巨南李迪明冯为民
邓大林程一凡肖家芸吴泓朱昌元杨万欣池军华陈玲玲王鹏伟赵炳庭
范维胜胡涛海钟湘麟陈维贤李锦超吴同和纪勇任玲李春华王磊
黄礼先王大绩曾宪一魏本亚张宝童党红英严华银张俊峰朱则光尤立增
张银华陈胜全宋如郊郭惠宇唐金龙黄正瑶袁卫星曹兴戈袁菊吴华宝
陈绍兰张正耀卞东华刘菊春赵克明袁健陈永睿黄高才连中国汲安庆
谭金芸徐金国邓木辉尤屹峰崔国明李燕黄厚江陈一鸣陈岩袁源
曹勇军谭青峰龚志华胡家曙李前尚任海林刘建琼张国生关景双王帮阁
赵秋羽张水鱼赵福楼卢军良莫家泉朱文成黄滨李本华陈继英张斗和
王爱娣华义平陶年生杨东俊朱庆和李彬杨慧冯齐林董旭午李珍霞
刘丽霞郭志明张华清王尔楷陈成龙魏建宽石馨何金英黄荣华余志明
吕振中徐江刘春文袁向萍杨友红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4 18:17:23 | 只看该作者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16:27:39 | 只看该作者

杨九俊:于永正教学到底有哪些特点?
杨九俊
    二十多年前,我在中小学一线工作,有一段时间曾经关注并研究过语文教学的艺术,我最喜欢列举的案例是于永正的。我认为,于永正的教学艺术了不得,不得了。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仍然保留着这样的第一印象:于永正——语文教学艺术的大师。

  第一,于永正的教学艺术体现了本体性。一位教师的教学达到了艺术的境界,主要不是指教师的教学方法技巧如何,而是其对学科本质有了独特的理解、发现和表达,于永正就是这样的教学艺术大师。于永正的贡献首先在于他对语文学科本体的独特理解、发现和表达,于永正的“五重”教学思想可以说是基于对母语教育规律的深刻把握。他把“重情趣”放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高度去认识,强调要坚持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要对学生有情,要对语文教学有情,要把课上得有趣,让学生乐此不疲。他的“重感悟”深得语文教学的真谛,他提出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语文学习的规律,以读为教语文和学语文的根本之法,让学生在读中悟其语、悟其义。他的“重积累”,不仅是语言的积累,还有生活的积累和情感的积累,这让我想到了同行提出的这样一句口号:积累大于方法。这是语文教学的一条基本规律。他的“重迁移”强调语文教学的应用性。他提出读的迁移就是由课内到课外,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他十分重视由读到写的迁移,一切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指导学生读写结合,适量适度。他的“重习惯”,提出要让学生在“时习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运用语言的习惯,培养学生受用一生的好习惯。

  第二,于永正的教学艺术体现了主体性。于永正具有鲜明的儿童立场,他百般呵护童心、童趣、童真,他的课堂体现自由、民主、平等,正是这种自由、平等、民主,使孩子们的灵性得到充分发挥,使课堂充满了活力。他非常重视学生的精神成长,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五重”更多地指向语文能力的培养,而他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与引导学生的精神成长融为一体的。他的“重情趣”首先强调对学生的爱,强调关爱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关爱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他认为,爱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对学生的尊重,力求理解并尽力满足每个学生的内在需求。他的 “重感悟”基于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读书、领会;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真正有个性地学习。他的 “重积累”强调要教出学生的灵性,他理解的“灵性”就是丰富的语言、经验、积累和创新能力。他的“重迁移”倡导让学生成为语言运用的主体,学会举一反三。他把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培养兴趣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让兴趣和习惯相互促进,共生共长。这些思想既包含了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要求,又处处渗透着对学生精神成长的关照。乌申斯基说,任何一种力求满足高度的道德要求和人的一般精神需要(即只属于人和构成人本性中的特征的那些需要)的实践活动,就已经是艺术了。就这个意义讲,教育当然就成了最高级的一种艺术,因为它力求满足人类最伟大的要求——人的本性的完善。于永正教学的主体意识还包括对教师自身的尊重,包括对自己童心的一种坚持。

  第三,于永正的语文教学艺术体现了创造性。克莱德·E·柯伦在《教学的美学》中说,教学达到了某些要求的创造性工作便是艺术。苏霍姆林斯基说,我熟悉几十种专业的工作人员,但是没有——我对此深信不疑——比教师更有求知精神,不满足现状,更充满创造思想的人。我认为,苏霍姆林斯基指的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就是于永正这样的教师。于永正的教学常常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实现了有规则的自由。于永正的教学尊重、遵循母语教育的基本规律,同时,又充满了属于他自己的灵性。他善于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学生能够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于永正的教学艺术还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也是我们经常讨论的:创造性可不可以教?答案是肯定的。于永正的教学充满着创造性和灵性,对学生就是一种创造精神的示范、创造方法的示范,使学生在老师的教和自己的学中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第四,于永正的教学艺术具有鲜明的审美性。在课堂上,教师应当是美的使者。首先,于永正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他能发现教材的美、孩子的美、生活的美。所以,在于永正的课堂上,他给孩子们打开的是一片美的天地。其次,于永正为教学内容找到了最好的表现形式,使内容和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再次,于永正还有很高的表演技巧,他实质上也是一位表演艺术家。比如他的京剧,我认为是在语文教育界唱得最好的,当然也是唱京剧的教语文教得最好的。他的眼神、形体,一举一动都惟妙惟肖。罗伯特·特拉弗斯曾说,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于其他任何表演艺术,这是由教师和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正是因为于永正的语文课是审美课堂,所以听于永正的课,是一种美的享受。

  第五,于永正的教学形成了卓异的风格。歌德曾说,风格是艺术家所能企及的最高境界。于永正的教学风格体现于厚重、大气、自然、精致。于永正曾说,要让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教学细节都经得起推敲。于永正的教学向我们展示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与生俱来的内在的精致。我曾用三句话来阐述风格的形成,第一,风格是时代的印记,不管什么人,他的风格有其所处时代的烙印。第二,风格有乡土的味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三,风格是心灵的音乐。首先是心灵的纯真,于永正全身心地爱着孩子,献身事业,怀有一颗赤子之心,这是心灵的底色;其次是心灵的相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心灵交流,达到融合,这是一种教学的化境!

(本文来源于网络,作者单位: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7#
 楼主| 发表于 2013-2-2 23:07: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08:18 , Processed in 0.27725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