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管季超07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些[文化人物]您知道吗???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4:41:47 | 只看该作者
小香玉,女 1965年出生 汉族 中共党员 研究生学历 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优秀专家政府津贴 出生艺术世家,是豫剧大师常香玉的孙女。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联谊会会员 中国慈善总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 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山西省青联特邀常委 山西省第八届第九届政协委员。 代表剧目有《红娘》《花木兰》《白蛇传》《破洪州》等常派名剧 电影故事片《鸡犬不宁》电视连续剧《常香玉》《贞姐》综艺作品戏歌《中华祖训》 《中国鼓》《戏比天大》戏曲小品《狗娃与黑妞》豫剧音乐剧《抢妈妈》《俺请老师吃年饭》等作品,连续参加十几届春晚并多次荣获观众最喜爱的春晚节目一二三等奖。
  她多次把我们的民族艺术带出国门,在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巴西 委内瑞拉 印度尼西亚、加拿大、越南、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演出交流中,验证了她与国际接轨的理念。她在日本数月的文化交流成果显著;更是在新西兰举办的亚洲国际艺术节上荣获《艺术节最佳表演奖 》;2006年中国文化澳洲行的主要活动之一,《梨园飞歌》大型戏曲晚会,经历一年多地排练,终于登上了悉尼歌剧院的音乐殿堂。小香玉表演的豫剧《花木兰》选段震撼了全场观众,演出获得圆满成功;在巴西以及委内瑞拉的演出获得了空前的成功。积极推动和参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各国朋友关注和学习中国文化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我们事业发展的需要。
  同时她还培养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人才,1994年创办中国第一所全免费的招收山里娃和孤儿的“小香玉希望艺术学校” 2000年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小香玉艺术工作室有限公司”2001年成立“北京朝阳小香玉艺术培训学校”2005年推出全免费培养农民工子女艺术教育的“小香玉农民工子女艺术培训计划”。是一位在戏曲 艺术教育 电视电影 歌曲 小品等方面一专多能,在社会公益慈善方面有突出贡献的青年表演艺术家。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4:42:25 | 只看该作者
张继钢,1958年生,祖籍阳泉市郊区杨家庄乡的张家洼,生于榆次粮店街(与中华汉易文化创始人何厚锡先生家对门)十二岁开始从事舞蹈艺术,在山西省歌剧院曾任演员、主要演员、舞蹈编导、舞蹈队队长等职。1990年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后留校任教,任中国民间舞蹈系二级编导。1992年调入总政歌舞团工作,历任总政歌舞团副团长、团长、总政宣传部副部长。2008年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2008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国家一级导演;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残奥会开闭幕式执行总导演;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总导演。
      张继钢是我国具有国际国内广泛影响的艺术家,其作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堪称当代中国的佼佼者,他的作品大思大情,大书大说,影响持久,气度宏达。他创作的舞蹈作品360多部,其中大部分作品曾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演。许多作品被海内外移植上演,共九次获得国际最高奖。分别是国际大奖一次、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一次、好莱坞最佳导演奖一次、国际金奖三次、国际金小丑奖三次。获国内大奖、金奖、一等奖四十多次。被海内外众多学者称为“舞界奇才”。 在中国,他的作品演遍了大江南北,几乎每到一处都能欣赏到他的作品。他的作品题材多样、构思奇巧、风格独特、气象万千,在中国艺术界具有突出的地位,对于当代中国舞蹈影响巨大而深远,被海内外公认为“张继钢现象”。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4:43:09 | 只看该作者
陈丹青(1953年-),中国画家,文艺评论家。祖籍广东台山,1953年出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并自习绘画。1978年他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文革后首届研究生班,198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留任油画系第一工作室。早在1980年,陈丹青便以油画《西藏组画》蜚声海内外,成为中国油画界的巅峰人物。陈丹青于80年代初曾被国中同仁认为是当时最具才华的油画家,甚至直至今日,油画圈仍存在着“陈丹青情结”。“西藏组画”被公认为文革后划时代的现实主义经典油画作品,在美术界及文艺界引起很大轰动,持续获得广泛的关注、评论、研究与影响。《西藏组画》对当时长期盛行并严重教条化的主题性创作模式发生冲击,被认为是中国写实油画自前苏联影响转向溯源欧洲传统的转折点。而他对写实能力的熟练把握,对欧洲古典油画语言的深刻理解,令沉醉于油画传统手法的观众佩服不已。1982年,陈丹青以自由画家身份移居纽约,2000年回国后作为清华大学特聘教授之一,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主持“陈丹青工作室”的工作。 2004年末提交了辞去清华美院教授职务的辞职报告。
    评价:
    陈丹青是80年代在画坛产生较大影响的青年油画家。1980年他创作的《西藏组画》较早开始摆脱俄罗斯—苏联油画对中国油画展的影响,追求用传统西欧油画的写实手法来表达对现代生活、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的真实感受。陈丹青具有较强的造型能力,画风细腻,感情真挚,思维敏锐,有着一种稳定和深沉的力量。
                                                                                                                                                ——摘自《中国油画展280年》画集
  陈丹青的画令人爱看,耐人寻味,是用他的高超的写实手法,真实地表现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达到令人百看不厌的境地。
                                                                                                                                               ——冯法祀(中央美术学院 油画教授)

      人道情感和人格力量是陈丹青艺术中主要的艺术底蕴,这是他本人情感品格的自然体现,浸透了他的自身经历,包含着他对底层人民的深切理解、怜悯和尊重。这种人道情感个人格力量赋予他的作品以辉煌和崇高的意义。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4:43:50 | 只看该作者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高位截瘫。(也有人说是小儿麻痹症)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家中自学完成中学课程。15岁时,张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了老师。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和德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4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2002年,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问世。《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并连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文学创作和翻译。
  2008年11月13日,中国残联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张海迪为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
  2010年03月31日,人民网消息称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已报名学车,有望成为国内首批拿到驾照的双下肢残疾人。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4:44:33 | 只看该作者
王蒙,著名作家。1940年入北京师范学校附属小学。1945年入私立平民中学学习,上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地下党员。1950年从事青年团区委工作。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9月7日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十多年。期间学会的维吾尔语。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1979年平反。1983至1986年任《人民文学》主编。1986年当选中共中央委员,任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同年6月任文化部部长,1990年卸任。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中共中央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第十二届和第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和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人民文学》主编等职。现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2002年4月至今任中国海洋大学顾问、教授、文新学院院长等职。
  有《暗杀—3322》《季节四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青狐》《尴尬风流》,中篇小说《布礼》《蝴蝶》《杂色》《相见时难》《名医梁有志传奇》《在伊犁》系列小说,小说集有《冬雨》、《坚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诗集《旋转的秋千》,作品集《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王蒙中篇小说集》、《王蒙选集》、《王蒙集》,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文艺论集《当你拿起笔……》、《文学的诱惑》《风格散记》《王蒙谈创作》《王蒙、王干对话录》,专著《红楼启示录》《王蒙评点红楼梦》《王蒙话说红楼梦》《王蒙讲稿》《王蒙新世纪讲稿》,自选集《琴弦与手指》以及10卷本《王蒙文集》、23卷《王蒙文存》(2003年)等,2006-2008年出版了三部自传《半生多事》、《大块文章》、《九命七羊》。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成就及荣誉
  王蒙主要创作年表
  1955年: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短篇小说《小豆儿》。这是第一次正式发表作品。
  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春节》《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冬雨》。
  1957年:散文诗《新年》、长篇小说《青春万岁》在上海《文汇报》上连载。另有诗作《错误》、《洗礼》、《春风》等。
  1962年:发表短篇小说《眼睛》《夜雨》。
  1963年:发表散文《春满吐鲁番》。
  1978年:发表短篇小说《队长 书记 野猫和半截筷的故事》《最宝贵的》(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光明》;报告文学《火之歌》等。
  1979年:发表中篇小说《布礼》;短篇小说《歌神》《友人如姻》《悠悠寸草心》(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夜的眼》、《表姐》。出版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81年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最喜爱的十本书之一,并于1986年获人民文学奖)。
  1980年:发表中篇小说《蝴蝶》(获全国第一届1979一1980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说客盈门》、《买买提处长铁事》、《春之声》(获1980年全图优秀短篇小说奖)、《风筝飘带》(获短篇小说北京文学奖)、《海的梦》。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冬雨》。
  1981年:发表小说《杂色》《如歌的行板》《湖光》;短篇小说《深的湖》《温暖》《心的光》《最后的陶》;散文《浮光掠影记西德》、《别衣阿华》、《旅美花絮》等。出版评论集《当你拿起笔》、小说及评论集《“夜的眼”及其他》和《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同年日本出版中篇小说《蝴蝶》日文版。
  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相见时难》(获全国第二届1981-1982中篇小说奖)、《莫须有事件——荒唐的游戏》;短篇小说《惶惑》《春夜》《听海》;综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谈我国作家的非学者化》。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深的湖》、散文集《德美两国纪行》和《相见时难》单行本。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英、法文版。
  1983年:发表中篇小说《风息浪止》《淡灰色的眼珠》《虚掩的土屋小院》;短篇小说《青龙潭》《黄杨树根之死》《木箱深处的紫绸花服》《哦,穆罕默德·阿麦德》、《好汉子伊斯麻尔》、《葡萄的精灵》(获第一届1983-1984短篇小说百花奖);创作谈《漫话文学创作特性探讨中的一些思想方法问题》(获首届上海文学奖)。出版评论集《漫话小说创作》。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蝴蝶》英文版。
  1984年:发表中篇小说《逍遥游》《鹰谷》;短篇小说《爱弥拉姑娘的爱情》《边城华彩》;综论《对于现实生活的反映、反应和呼唤》(获《光明日报》优秀理论文章一等奖);散文《塔什干晨雨》、《访苏心潮》(获全国第三届1984-1985报告文学奖)。 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木箱深处的紫绸花服》、系列小说《淡灰色的眼珠——在伊犁》、散文集《橘黄色的梦》。牡丹江民族出版社出版《青春万岁》朝文版。匈牙利欧洲出版社出版短篇小说集《说客盈门》匈文版。罗马尼亚书籍出版社出版短篇小说集《深的湖》罗文版。
  1985年:发表短篇小说《高原的风》、《无言的树》、《冬天的话题》、《临街的窗》;诗作《柏林墙》等4首。出版《王蒙中篇小说集》、中短篇小说集《妙仙庵剪影》、评论集《王蒙谈创作》和《创作是一种燃烧》。墨西哥学院出版社出版《王蒙短篇小说集》西班牙文版。新疆青年出版社出版《相见时难》维吾尔文版。
  1986年:发表中篇小说《名医梁有志传奇》(获全国传奇文学奖,并被《中篇小说选刊》评为优秀中篇小说);“新大陆人”系列小说之一《轮下》、之二《海鸥》、之三《卡普琴诺》之四《画家“沙特”诗话》、之五《温柔》;短篇小说《致爱丽丝》、《失去又找到了月光园的故事》;诗作《诗的幽默》(11首)《纽约诗章》(3首)等32首。翻译并发表德国俳句专家萨比妮·梭模凯普所作《德语俳句十二首》(英译汉)。出版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报告文学散文集《访苏心潮》、中篇小说集《王蒙集》。出版《王蒙选集》。
  1987年:发表短篇小说《来劲》《庭院深深》;中篇小说《要字8679号——推理小说新作》《选择的历程》《虫影》,并发表一批诗作,累计62首。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加拿大的月亮》、评论集《文学的诱惑》。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蝴蝶》德文版。东京德间书店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淡灰色的眼珠——在伊犁》日文版。瑞士第三世界对话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夜的眼》德文版。意大利米兰赛维勒书局出版长诗单行本《西藏的遐思》意文版。
  1988年:发表中篇小说《一嚏千娇》《球星奇遇记》;短篇小说《没情况儿》《夏天的肖像》《十字架上》《组接》;散文《苏州赋》;杂文《诬告有益论》;综论《文学:失却轰动效应以后》;诗作《访日俳句》(14首)、《阳朔行》(18首)等。出版诗集《旋转的秋千》。台湾远景出版实业公司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蝴蝶》。台湾新地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加拿大的月亮》。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王蒙小说集》俄文版。
  1989年:发表短篇小说《坚硬的稀粥》(获第四届1989—1990短篇小说百花奖)、《初春回旋曲》《神鸟》《纸海勾沉——尹薇薇》(获第四届1988—1990《十月》文学奖)《我又梦见了你》;评论《何必悲观:对一种文学批评逻辑的质疑》、《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刍议———个笔记式的提纲》;发表《王蒙、王干对话录》的主要内容;发表诗作《游》《雨天》《蓬莱》;散文诗《落叶、树及其他》;有关《红楼梦》的文章《蘑菇、宝玉与“我”的探求》《时间是多重的吗?》。新疆少年出版社出版系列小说集《淡灰色的眼珠》维吾尔文版。民族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心的光》维吾尔文版。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相见集》、
  《雪球集》(均为小说集)英文版。华盛顿大学出版社出版中篇小说《布礼》单行本英文版。巴黎人道报出版社出版中篇小说《布礼》单行本法文版。韩国中央日报社出版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朝文版。米兰加尔赞蒂书局出版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意文版。出版新诗集《旋转的秋千》。
  1990年:发表短篇小说《我又梦见了你》《现场直播》《阿眯的故事》《话、话、话》《济南》;关于《红楼梦》的文章《搜捡大观园评说》《贾宝玉论》《红楼梦二题》《天情的体验上——宝黛爱情散论》《变奏与狂想》;关于李商隐的文章《一篇〈锦瑟〉解人难》《再谈(锦瑟〉》《雨在义山》《通境与通情——也谈李商隐的无题七律》。翻译并发表了美国作家约翰·契弗的短篇小说《自我矫治》和《恋歌》;德国东方学家萨比妮·梭模凯的爱情组诗《短歌十二章》(俳句,英译汉)。出版中短篇小说集《球星奇遇记》。德国波鸿布洛克迈耶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工蒙小说集》德文版。民族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心的光》
  维吾尔文版。
  1991年:发表短篇小说《室内乐三章》《小说瘤》;中篇小说《蜘蛛》;微型小说《成语新编》系列;散文《海的颜色》《无花果》《宰牛》《我们大队的同事们》《我爱喝稀粥》等;杂文《作家书简与友谊》《话说这碗粥》等;关于《红楼梦》的文章《伟大的混沌》;关于李商隐的文章《对李商隐及其诗作的一些理解》《〈锦瑟〉的野狐裨》。翻译并发表了新西兰作家帕·格丽斯的短篇小说《天地之间》、詹·傅瑞姆的短篇小说《天鹅》、伊恩·夏普的短篇小说《白雪公主》和《天赐马》、弗朗西斯·庞德的短篇小说《简明三联画》和《八角形》、詹尼弗·康普顿的短篇小说《费伯镇》。出版关于《红楼梦》的专著《红楼启示录》、文学评论集《风格散记》、中短篇小说集《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王蒙集》、中短篇小说和翻译作品集《我又梦见了你》。
  1992年:出版长篇小说《恋爱的季节》,这是“季节”系列长篇小说的第一部。发表短篇小说、微型小说13篇;综论《漫话文艺效果》《再说文艺效果》《题材与作家》《建设与文艺》《为了民族的生机》《钗黛合一新论——兼论文学人物的评析角度》。出版随笔集《欲读书结》、中短篇小说集《坚硬的稀粥》、文艺评论集《王蒙、王干对话录》。东京白帝社出版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日文版。
  1993年: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出版《红楼梦启示录》中文繁体字版。成都出版社出版的听雨楼文丛第1辑《我的喝酒》中文版。
  1994年:出版《王蒙文集》(10卷,500万字)、长篇小说《失态的季节》、长篇小说《暗杀——3322》。台湾风云时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红楼梦启示录》中文繁体字版。台湾出版《淡灰色的眼珠》中文繁体字版。纽约出版《坚硬的稀粥及其他》英文版。
  1995年:出版长篇小说《踌躇的季节》、短篇小说《玫瑰大师及其他》。发表文章《我心目中的丁玲》。
  1996年:出版短篇小说《满涨的靓汤》《短篇小说之谜》;古典文学论集《双飞翼》《红楼梦评点本》;散文集《宽容的哲学》。
  1997年:出版中篇小说《春堤六桥》。发表文章《革命·世俗与精英诉求》。
  1998年:出版意大利文版小说集《不如酸辣汤及其他》、《坚硬的稀粥》。
  1999年:出版长篇小说《狂欢的季节》、论文集《王蒙说》。
  2000年:出版《王蒙旧体诗集》、《王蒙代表作》(该书被列入教育部2000年制订并通过的“高等学校中文系本科生专业阅读书目”)。出版散文集《王蒙散文》、中篇小说《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演讲集《王蒙讲稿》、新诗集《雨点集》。发表玄思小说《笑而不答》150则。
  2002年:出版散文系列《印度纪行》《访日散记》与《我爱非洲》;古典文学论集《心有灵犀》。
  2003年:出版《王蒙文存》(23卷,700万字),出版《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出版论文演讲集《接纳大千世界》。
  2004年:出版《青狐》。发表论文《语言的功能与陷阱》、《〈红楼梦〉中的政治》等。
  2006年:出版《苏联祭》
  2006-2008年:出版三部自传《半生多事》、《大块文章》、《九命七羊》。
  2008年:出版《老子的帮助》。
  2009年:出版《老子十八讲》。
  2010年:出版《庄子的享受》。
  王蒙200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青春万岁》被改编为电影。
社会评价
  王蒙在国内首开新时期国内意识流小说创作先河,倡导作家学者化、学者作家化,掀起人文精神大讨论,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现代写作技巧的开拓者。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4:45:23 | 只看该作者
铁凝,当代著名女作家。
      1975年高中毕业,因酷爱文学,放弃留城、参军,自愿赴河北博野县农村插队。同年《会飞的镰刀》被收入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儿童文学集。该小说是铁凝高中时的一篇作文,后被认为是其小说处女作。
  1975年至1978年在农村务农4年,此间写出《夜路》《丧事》《蕊子的队伍》等短篇小说,发表于《上海文艺》《河北文艺》等文学期刊。
  1979年调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冬,参加全国儿童文学创作座谈会,会议期间拜望茅盾、张天翼等前辈。
  1980年参加河北省文学讲习班。同年,短篇小说《灶火的故事》在孙犁主办的《天津日报》“文艺增刊”发表,《小说月报》转载,并引起争鸣。第一本小说集《夜路》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1982年夏,参加《青年文学》编辑部在青岛举办的笔会,会间写出短篇小说《哦,香雪》(发表于当年第9期《青年文学》)。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3年《哦,香雪》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第一部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在《十月》发表。
  1984年短篇小说《六月的话题》发表于《山花》,并被改编为电视短剧。同年由保定地区文联调河北省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并于当年召开的河北省第四次文代会上当选为河北省文联副主席。1985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和《六月的话题》分别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根据《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改编的电影《红衣少女》获本年度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年初,在中国作家协会第4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成为该协会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一位理事。5月,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之邀,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美国,其间在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及国际笔会中心美国会所与美国作家、学者座谈、交流中美当代文学现状。
  1986年应邀赴挪威参加第二届国际女作家书展,在该书展专为中国作家举办的“中国作家报告日”做“中国女作家与当代文学”的演讲。同年中篇小说《麦秸垛》在《收获》发表,河北省文联召开铁凝作品研讨会。
  1987年应霍英东先生之邀,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香港、澳门。中篇小说《村路带我回家》改编为同名电影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
  1988年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在作家出版社大型刊物《文学四季》创刊号以头条位置发表,次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台湾版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由台北新地出版社出版。英文版小说集《麦秸垛》由中国文学出版社出版。西班牙文《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单行本在西班牙马德里教育出版社出版。
  1989年2月,《文艺报》、作家出版社、河北省文联在北京联合召开《玫瑰门》研讨会。同年,中篇小说《棉花垛》在《人民文学》发表。
  1990年至1991年,写出《孕妇和牛》《马路动作》《砸骨头》《埋人》等小说,将《哦,香雪》改编成同名电影,由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拍摄,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为首批国管专家,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两年间积极协助当地政府为开发野三坡旅游风景区立项和申请资金。
  1992年出版两本散文集《草戒指》(百花文艺出版社)、《女人的白夜》(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3年,发表中篇小说《对面》。获得该年度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庄重文文学奖”。
  1994年,长篇小说《无雨之城》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连续4个月列为上海、深圳、北京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铁凝认为此书并非为了畅销而写。被《女友》杂志评为“中国十佳作家”。
  1995年春,应美国政府之邀,参加“国际访问者计划”访问美国13个州,并接受俄克拉何马州“名誉副州长”之证书。夏,应高雄文艺家协会之邀,随内地作家代表团访问台湾,在台北拜会林海音先生。9月,在北京参加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非政府论坛。日本东京近代文艺社出版铁凝小说集《给我礼拜八》,译者池泽实芳。电视剧《遭遇礼拜八》(上下集)播出。
  1996年10月,河北省作家协会从河北省文联中独立分设,铁凝当选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同年年底,在中国作家协会第5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铁凝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同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5卷本《铁凝文集》。
  1997年秋,应美国国务院邀请,随中国国务院知识产权考察团访问美国。短篇小说《安德烈的晚上》在《青年文学》发表,多家刊物转载,获《小说选刊》年度奖。之后据此改编的同名电影由青年电影制片厂拍摄。被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聘为客座教授。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
  1998年2月,赴香港参加香港作家协会成立10周年庆祝活动。3月,应以色列希伯莱作家协会邀请,率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以色列。5月,应韩国亚洲美术馆邀请,陪同父亲访问韩国。在河北省第七届文艺振兴奖评选中,获该奖项中的最高奖“关汉卿奖”,即“个人终生成就奖”。被《萌芽》杂志社聘为“新概念作文大赛评委”。主编10人卷《女作家影记》,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9年初,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在《十月》发表。5月,在北京参加挪威中国文学研讨会,做题为“无法逃避的好运”的专题发言。9月,河北文学馆及河北省作家协会新址落成。年底长篇小说《大浴女》脱稿。
  2000年初,长篇小说《大浴女》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同时该作品讨论会在北京召开。9月,参加由中国社科院土办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作品讨论会。
  2001年春,由小说《安德烈的晚上》改编的同名电影由青年电影制片厂拍摄并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
  2001年4月,应日本日中文化交流协会邀请率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日本。8月,担任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评选委员会主任委员。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此篇同时亦获首届“老舍文学奖”,《十月》文学奖,《小说选刊》年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北京市文学创作奖等。年末,在中国作家协会第6次代表大会上,再次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2002年初,被上海大学文学院和河北大学人文学院聘为客座教授。7月,应加拿大世界华文写作协会邀请,参加“华人文学——海外与中国第6届研讨会”。在“文学中的文明与暴力”的主题研讨中,做题为“从梦想出发”的专题演讲。
  8月,在河北省作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再次当选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艺术随笔集《遥远的完美》脱稿。日本东京近代文艺社出版铁凝小说集《红衣少女》,译者池泽实芳。法文版《大浴女》即由法国比基耶出版社出版。由《永远有多远》改编的15集同名电视连续剧在国内40余家电视台播出。
  5种小说和散文集《谁能让我害羞》《第十二夜》《回到欢乐》等分别由新世界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等出版。
  2003年,《遥远的完美》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应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之邀,主编5卷本《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选》。
  应新加坡教育部邀请,赴新加坡“写作营”授课。
  日文版小说集《麦秸垛》由东京现代文艺社出版。
      2006年11月12日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委会主席,成为中国作协主席,接替已故作家巴金先生。
      被评为“中国最成功女作家”之一。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4:46:01 | 只看该作者
杨丽萍,著名舞蹈家。身高1.60米,42公斤。生活在父母离异的家庭,和两个妹妹一个弟弟跟母亲过。在杨丽萍的童年记忆里,大都与贫穷与歧视有关,但她有一份大多数人少有的快乐态度,从小酷爱舞蹈的她,没有进过任何舞蹈学校,然而她凭借着惊人的舞蹈天赋,在1971年从村寨进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1980年后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以“孔雀舞”闻名,被誉为继毛相、刀美兰之后的“中国第二代孔雀王”,是国内第一个举办个人舞蹈晚会的青年舞蹈家。1987年被聘1986年她创作并表演了独舞《雀之灵》,一举成名。1988年被《北京日报》评为当年十大新闻人物之一。1989年电视片《杨丽萍的舞蹈艺术》面世。多年来她出访世界很多国家进行艺术交流,相继在菲律宾、新加坡、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台湾、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举行专场舞蹈晚会。多才多艺的她还自编自导自演了电影《太阳鸟》,并在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荣获评委会大奖。
1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4:46:58 | 只看该作者
范曾,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书画家、诗人,1938年生,江苏南通人,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文学院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55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1957年转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半年后转入中国画系,1962年毕业,分配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随沈从文编绘中国历代服饰资料,并临摹优秀绘画作品多件。1978年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1984年调天津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任系主任。曾捐款400多万元人民币建设该系。 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中国人物画,兼长诗文、书法。《灵道歌啸图》等藏于日本冈山范曾美术馆,《八仙图》等藏于中国美术馆,《秋声赋》等藏于美国伯明翰博物馆。出版有《鲁迅小说插图集》《范曾书画集》《范曾画集》《范曾吟草》《范曾书画集》《范曾怀抱》《范曾自述》等。1979年他首访日本,被日本誉为“近代中国十大画家之一”。1982年获日中文化交流功劳纪念杯。
个人贡献
  人们只知道他的画,却鲜有人知道他的善行。作为一代书画大家,范曾大隐于世,却心挂世人。千金散尽,独享平淡生活,收放之间,尽显大家风范。范曾先生作为文化人群体的代表,和企业家们一同行善,更能让中国财富上长出精神来,在中国知识阶层中有标杆的意义。
   2009年,71岁的范曾老先生不仅外貌慈善,其对公益事业贡献更让人敬仰。 范曾作画主张用石涛“一画论”之精义,力追天籁之境,精于白描,尤喜写意人物。1979年他首访日本,被日本誉为“近代中国十大画家之一”。他先后于香港、日本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1993年北京正式展开书画拍卖活动后,他的画也成为拍卖场的在世画家的中心。1993年12月北京拍卖出的一幅《华陀望断图》,起价8万,最后以12万成交。三年后回国,范曾更潜心于绘画,行笔更加沉稳,更加注重表现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荣宝拍卖公司在近二年的拍卖活动中,范曾的《苏子吟啸图》成交价是23.1万元、《钟馗神威》以55万元拍出。范曾先生与荣宝拍卖公司有良好的互动关系,曾创下范曾先生半年内仅在荣宝斋交国税157万元的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2003年4月30日,南开大学接到了第一笔用于抗击“非典”的捐款。这就是范曾向母校抗击“非典”工作捐助的50万元人民币。当时他身在外地,当得知天津出现“非典”疫情时,心急如焚。考虑到学校在抗击“非典”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他捐赠人民币50万元,并题字一幅“战胜非典,匹夫有责”,与全校师生员工共勉。南开大学副校长陈洪代表学校接受了这笔捐款,对范曾先生“战胜非典、匹夫有责”的义举表示赞赏,并说学校一定按照范曾先生的意愿用好这笔捐款。
  2004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在中华文学基金会的倡议下,季羡林、张锲、王蒙等55位著名作家学者向全国文学爱好者和社会各界发出倡议,募捐建立“育才图书室”,以使更多贫困地区孩子能享受到阅读的快乐。范曾为此捐助100万元,成为最高额度的个人捐款。2004年8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捐赠仪式,工程办公室接受这笔最高额度的个人捐款时,范曾先生平淡地说:“我是一介书生,这是我力所能及为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教育尽一份心而已。”今年4月6日范曾又专门为新近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作画。17幅与教材选篇内容相关的人物肖像画,为这套教材增添了亮点。
  范曾用纳税的方式支持国家建设,算是其人生独具一格的表达方式。 2005年4月9日上午,北京市地税局局长王纪平亲自到荣宝斋为著名书画家范曾先生颁发了《2004年个人所得税完税凭证》。这张金额高达198万元的完税凭证是市地税局颁出金额最高的一张个税税单。宣武地税局局长邢军介绍,今年一季度,范曾又出售字画36件,缴纳了个人所得税231万元。
  但谈到自己的人生感悟时,范曾不能忘记与杨振宁、陈省身的生死之交。
  当年,陈省身获得邵逸夫数学科学奖的消息传来不久,奖金高达一百万美元。他和杨振宁正在一起谈如何处置这笔钱。因为陈先生是美籍华人,他要按照美国的法律交纳个人所得税,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可陈先生个人不要这笔钱,他要全部捐献给他工作过的地方,捐献给美国、英国的数学研究所、南开大学数学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
  2008年5月12号,中国四川省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在这国家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关头,范老毅然捐出1000万人民币赈灾。
  2010年4月20日在中宣部、民政部、广电总局、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联合主办、中央电视台承办《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特别节目, 范曾老师个人为青海省玉树(7.1级)地震灾区捐款1000万人民币,做为赈灾款。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4:47:39 | 只看该作者
一位大家熟悉而又感觉神秘的公众人物,熟悉是因为他是一名演员,在银幕和舞台上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神秘却来自于他的名字与艾滋病,与少妇杀手联系在了一起。他大胆施爱,担当预防艾滋病宣传员。濮存昕给予这些艾滋病患者的不仅是物质金钱,而是一种精神关爱。这种关爱一直延续在他担任艾滋病义务宣传员两年多的时间里。这两年多来,他看望了100多位艾滋病患者,参与宣传预防爱滋病的公益活动近百次。在这两年多时间里濮存昕用爱在扮演这个角色。人们钦佩他,人们赞扬他。然而濮存昕却认为在舞台上扮演一个角色靠的是阅历和演技。但在舞台以外,在做艾滋病义务宣传宣传员这项公益事业时,光靠自己的爱心是不够的,靠的是社会各界的支持靠的是人们鼓励的话语和肯定的掌声。这是他感恩的心! 2001年,濮存昕通过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建立全国第一个以个人名义命名的爱心基金。前后注入资金60余万元,不仅资助200多名艾滋病患者子女上学,还帮助西藏、重庆、山西、北京等地的教育事业。
濮存昕的书法功底很深,所以他“拉慈善赞助”的手段更加多元化,有的时候挥毫泼墨也能拍卖个不错的价钱.早期的濮老师,身体力行地帮助过很多人,是值得圈内艺人学习的楷模,因为担任“宣传艾滋病形象大使”而成为感动中国的十大杰出青年之一,作为内地最高发起慈善呼声的演员濮存昕,其名下的“濮存昕爱心公益基金”已经帮助不少贫困的艾滋病家庭以及贫困地区的孩子解决了教育和生活问题。
2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4:48:53 | 只看该作者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出生,双鱼座 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美文》杂志主编。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
  他从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目前已出版的作品版本达300余种。著有长篇小说《商州》、《妊娠》、《逛山》、《油月亮》、《浮躁》、《废都》、《白夜》、《土门》、《病相报告》、《怀念狼》、《秦腔》、《高兴》等;中短篇小说集《山地笔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黒氏》、《美穴地》、《饺子馆》、《艺术家韩起祥》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走山东》、《商州三录》、《说话》、《坐佛》等;诗集《空白》以及《平凹文论集》等。 
  贾平凹的作品主要以独特的视角准确而深刻地表现了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在三十年来的现代化进程中痛苦而悲壮的社会转型,不仅完整地复原和再现了现实生活中芸芸众生的生存本相,而且在一种原生态叙事中,深入当代中国人的心灵世界,突现了中华民族在现代化的全球语境中所遭遇的空前尴尬。他以中国传统美的表现方式,真实地表达了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与情绪,为中国文学的民族化和走向世界做出了突出贡献。
  贾平凹的文学作品极富想象力,通俗中有真情,平淡中见悲悯,寄托深远,笔力丰富,不仅在我国拥有广大的读者群,而且还超越了国界,得到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的广泛认同。特别是在文学语言的民族化方面,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开创了新的传统,在新汉语写作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贾平凹的作品被翻译成英语、法语、德语、俄语、越语、日语、韩语等多种语言在世界二十多个国家传播。国际上获得的大奖主要有,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浮躁》1987)、法国费米娜文学奖(《废都》1997)、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2003)等;国内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满月儿》1978)、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腊月正月》1984)、第一届全国优秀散文(集)奖(《爱的踪迹》1989)、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贾平凹长篇散文精选》2005)以及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5)、世界华文长篇小说红楼梦奖(《秦腔》2006)、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秦腔》2008)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22:58 , Processed in 0.09198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