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副刊“副”些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4 09:25: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副刊“副”些什么?

云南省丽江市文化局 马霁鸿  




  这两年,报纸副刊,特别是都市报晚报的副刊眼见得越办越红火,或扩版,或增容,或套色(彩色),创意频频推出,花样屡屡翻新,令人目不暇接。但不少副刊的品位,实在让人不大好找词儿恭维,恐怕也是许多读者的共识了。

  留意一下这些副刊文学,可概略指出其中的三种基本特色:曰腻,曰酸,曰小。明明是虎背
熊腰的五尺须眉,却偏得借些“姨妈气”过来,捏了嗓子,哼哼出一股又一股嗲嗲调,娘娘腔。明明是成熟得有些发软了的人之妻、儿之母,却常要扭扭腰肢歪歪头,作出些三岁小丫的娇憨状纯情状。芝麻粒上跳芭蕾,螺蛳壳里做道场。我妻子给我斟了一杯酒,醉意在眉毛上飞舞了三天。我先生表扬了我亲自做的晚餐,激动得我双颊滚烫一夜无眠。早上吃多了一个汤圆,傍晚还在打嗝。到舞厅了才发现裙摆上沾着一朵油花,好不遗憾!早上买了一只小花猫,中午歼灭三匹大苍蝇……面对这样的作品,面对这样一些鸡零狗碎的小情调,小情感,小感觉,稍有点文化意识的读者都会喉痒鼻涩的。无奈它们每日里充斥着多少版面!而不少编者则以编发此类大作而悠然自得,而倍感荣耀,而神采飞扬,说是贴近生活反映真实,可读性强哩,读者面宽哩,经济效益颇佳哩。

  经济效益可以理解。但办报纸,办副刊,并不全是为着“经济效益”,怎可像小婢一般仰人鼻息,看人脸色,向那些不太正常的口味敬献一片虔诚。如果一味地迎合他们,自己就不可能找到更不可能保持高格调,而且只会越迎合越低俗不堪。

  问题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一些作者为适应副刊的“用稿标准”,使自己的心血不致被屡屡“枪毙”,只得时时惦记着“画眉深浅入时无”,将那副刊上所发表的作品的样式细细套裁下来,度经量纬,纵横揣摩,尔后搜索配料,如法炮制,“为赋新词强说愁”。这样,编者视痂腥为佳肴,作者窥其好而投之,副刊作品越来越小器,越来越猥琐,坠入恶性循环的怪圈,也就在所难免了。

  报纸副刊覆盖面大,读者面广,因此,有着较大的影响力,从而也就不可推卸地担负着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更大责任。面对着紧张繁忙的现代读者,考虑娱乐性、消遣性并不是毫无必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读者在有限的阅读时间里,尤其需要得到高格调的精神享受,汲纳高品位的精神营养,以陶冶情操,涵养气韵,滋补骨力,不断修正价值观,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来源:《中华读书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1 21:45 , Processed in 0.10073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