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期间,很多人有写日记的习惯,原因是雷锋叔叔的日记曾经红遍全国,那可是经典的红色独白,再加上见义勇为的王杰、欧阳海都写过日记,见贤思齐,其他人纷纷仿效就不足为怪了。
有那么一段时间,写日记又忽然被称为“资产阶级情调”,大概是有人在日记里发现了一些人的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吧。因此,我姐姐在我读初中的时候就叮嘱过我:“不要写日记,免得被人抓住了什么把柄。”
现在,时代的车轮把过去的恶梦碾得粉粹,我们寻常百姓又可以自由自在地写日记了。甚至还可以广而告之,把日记写到网上。
一年以前,我还在问别人一些不屑一顾的问题:什么是斑竹?什么是博客?现如今我也弄了百十篇大杂烩上网,俨然是博客了。
正所谓革命不分先后,上网也难分伯仲,草根博客也是博客。莫扎特4岁开始作曲,7岁便创作了他的第一部奏鸣曲,从此便一发不可收。女风俗画家摩西80岁才开始学画,凭着1500余幅画作也成为蜚声画坛的著名画家,其中有400多幅竟是百岁之后所作。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虽然没有莫扎特的天分,不能聪慧过人,一鸣惊人。也没有摩西的后劲,厚积薄发,雅俗共赏。但是我们有百折不挠的韧劲,有滴水穿石的执着,有且行且歌的浪漫,有采撷百花的辛勤。我们可以不问收获,只管耕耘,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仰望苍天,我们是茫茫宇宙的一粒细小的尘埃;俯瞰大地,我们是滚滚尘世的一支飘摇的红烛。每一片树叶都有它绿色的积淀,每一抹阳光都有它五彩的斑斓,每一缕秋风都有它独特的历程,每一朵雪花都有它迷人的晶莹。
俗语云: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只要我们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我们就是天地间那一颗剔透的晨露,那一抹灿烂的晚霞,虽然我们不能改变明天的风云,但是我们能够折射时代的阳光。
不经意地回眸,时光的彩练已划过长空,像如烟的往事,轻歌曼舞;像山涧的飞瀑,飘然若梦。我们曾经的欢笑,曾经的互助,曾经的感叹,曾经的期盼,都化作滴滴清泉,流淌在记忆的小河……
——我们不可能像超级女声一样放开歌喉,想唱就唱,唱得响亮。但是我们可以声音小一点:想写就写,写得随意,想哼就哼,哼得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