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记叙文写作讲座:写人叙事中适当穿插抒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4 14:21: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记叙文写作讲座:写人叙事中适当穿插抒情作者:
记叙文写作讲座:写人叙事中适当穿插抒情

抒情,就是作者在写作叙事的过程中,用饱含真情的语言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中有了充沛的感情,才能打动人,感染人。写人叙事中适当穿插抒情,可以表达感情,营造氛围,烘托人物,突出文章的主题。总而言之,抒情是为表达中心而服务的。
  抒情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抒情,一种是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直接抒情一般用在人物情感的高潮或者事件激动人心的时刻,强烈的感情喷涌而出,动人心魄。
  间接抒情,就是通过记叙、描写和议论来抒情,情感渗透在字里行间,分为下面几种情况:
  寓情于“叙”。如鲁迅先生的《风筝》中:“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这一句在叙述之中流露出对小兄弟做“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的愤怒之情。
  寓情于“景”。如《羚羊木雕》中叙述“我”从万芳家要回了羚羊后走在回家路上时,作者描写月亮的语句“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正是把内心的痛苦寄寓在清冷的月色之中,令人顿生同情。
  寓情于“议”。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结尾段:“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议论中洋溢着自信和坚定。


  互动平台


温暖的微笑
汤静宜


  “刷刷刷……”那熟悉的扫地声又准时在楼下响起。我朝楼下望了一眼,依旧是那个熟悉的身影,依旧是那一串连贯的动作——她身穿醒目的环卫工作服,手执大扫帚,弯着腰,正卖力地清扫着道路两旁的落叶及生活垃圾。【先声夺人,由扫地的“刷刷刷”声引出主人公“她”。】
  我像往常一样背着书包走下楼,然后和她相视一笑。她笑起来很好看,洁白而整齐的牙齿,还有一对浅浅的小酒窝(这里加一个修饰语“灿烂明媚”)。每天早晨上学时,她的微笑也便成了我一天的开始。【描写“她”的笑容带给人好心情。】
  她是一名环卫工人,也是一个聋哑人。她无法用语言表达出任何情感,只有用手中的扫帚,将自己对城市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展现出来。一年四季从未间断。(这里应具体描述四季的景象,如“当初春的鸟儿站立在高高的枝头啼啭着动人的旋律时”等语句。)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可她从未表现出厌倦和疲惫。【补充交待“她”对工作的热爱,对邻里的热情。】【以上三段,均是为下文作铺垫。】
  又是一年隆冬将至,狂风呼啸而过。我仍旧背着书包走下楼,耳边依旧萦绕着爸爸妈妈愤怒的争吵声,还有昨天老师责备的话语,好友因误解而递过来的冷眼……此刻,种种不快全都化作了劲厉的寒风,和我撞了个满怀。【天气寒冷,“我”的心也冷。】
  突然,那个熟悉的身影闯入了我的眼帘,她仍然穿着醒目的橙衣,用力挥动着手中的大扫帚。“刷刷刷”,发出有节奏的声音(改为“有节奏的声音仿佛催人奋进的鼓点”)。她看见我之后,依旧露出那个标志性的微笑。这微笑真让人温暖!(改为“这微笑仿佛春风,融化了我心头的冰凌。”)【“她”的微笑准时出现在“我”的视线中,让心情低落的“我”受到了感染。这里是全文的高潮,应该浓墨重彩地写。】
  那个隆冬的清晨,因为有她温暖的微笑,而成为我最温暖的记忆。【结尾点题。】
           (作者及评点同学均系湖北荆州市沙市第六中学学生,旁批、指导教师/梁吴芬)


  教师立场


  “温暖的微笑”这个标题中的“温暖”一词,已经暗含着一个要求:即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抒发“温暖”的感受。所以,在写作过程中穿插抒情句,可以起扣题、点题的作用。
  在哪里穿插抒情句比较好呢?当然是“动情”的地方。文章的“动情点”在倒数第二段,“我”心情低落地去上学时,看见了“她”那和往常一样明朗的微笑,因此阴霾一扫而光。在此处,应该尽情倾吐内心的感情。此外,在文章第二段介绍“她”的微笑时,也应穿插抒情,以突出“她”微笑的魅力,为下文“她”的微笑驱散“我”心头的阴霾作铺垫。在介绍“她”热爱工作时,不妨也穿插一点抒情,强化对“她”的赞颂之情,因为心怀敬意,所以“她”的微笑才能改变“我”。


  升格示例


温暖的微笑
汤静宜


  “刷刷刷……”那熟悉的扫地声又准时在楼下响起。我朝楼下望了一眼,依旧是那张熟悉的脸,依旧是那一串连贯的动作——她身穿醒目的环卫工作服,手执大扫帚,弯着腰,正卖力地清扫着道路两旁的落叶和生活垃圾。
  我像往常一样背着书包走下楼,然后和她相视一笑。她笑起来很好看,洁白而整齐的牙齿,还有一对浅浅的小酒窝,如春阳般灿烂明媚,让我一整天都充满着自信。
  她是一名环卫工人,也是一个聋哑人。她无法用语言表达出任何情感,只能用手中的扫帚,将自己对城市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表现出来。当初春的鸟儿站立在高高的枝头啼啭着动人的旋律时,当夏季的朝晖出现在东方美丽的天幕演绎着生活的美好时,当秋天的晨风吹过光秃秃的树梢带来丰收的喜悦时,当冬日的暖阳携带着金色的温情穿梭于这座城市的楼宇之间时,她,都在人行道上工作着,无论风吹日晒,从未看到她厌倦或是疲惫。
  又是一年隆冬将至,狂风呼啸而过。我仍旧背着书包走下楼,耳边依旧萦绕着爸爸妈妈愤怒的争吵声,还有昨天老师责备的话语,好友的误解……此刻,种种不快全都化作了劲厉的寒风,和我撞了个满怀。
  突然,那个熟悉的身影闯入我的眼帘,她仍然穿着醒目的橙衣,一双手已经冻得发紫。她看见我之后,依旧露出那个标志性的微笑,一瞬间,一股奔腾的暖流直涌心头。她如此辛劳,却总是将最美丽的微笑展现给别人,给予人明朗和温暖。而我为什么要为一点点的不如意而兀自伤感呢?
  那个隆冬的清晨,她温暖的微笑,成为我最温暖的记忆。


  个性体验


  这一次,老师把我的文章作为例文来讲析,我有不少收获。我之前写的那个微笑太平淡了,我为什么感到温暖的原因没有揭示出来,文章显得头重脚轻。现在,我用“一瞬间,一股奔腾的暖流直涌心头”直接抒发内心所受到的触动;然后用“她如此辛劳,却总是将最美丽的微笑展现给别人”这样一句议论来抒发对她乐观的精神的赞扬之情,从而自然联想到我自己,引出我的心境的变化。 (汤静宜)


  同窗视点


  在最初讨论的时候,我在文中第二段描写“她”的笑容的句子后加了一句“灿烂明媚”,没想到汤静宜这么聪明灵秀,她在“灿烂明媚”的前面又加了一个比喻“如春阳般”。春天的阳光是多么温暖。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动,却能够很好地抒发对人物的喜爱之情。(罗心宇)
  我最欣赏她修改后的那一组排比句。原稿中的“一年四季”四个字实在是太平淡了,修改后的这组排比句太精彩了!如“初春的鸟儿”“啼啭着动人的旋律”,这是生机勃勃、令人愉悦的景象;还有“她”用那把大扫帚清扫街道就好像是鸟儿在鸣叫。这样一来,“她”的工作充满了美感,也让人感受到了“她”的快乐。(余春蕾)


  赏读美文


爱如山路十八弯
丁立梅


  小时,她曾试图用她的优秀瓦解父亲脸上的威严,她努力做着好孩子,礼貌懂事。当她把一张一张的奖状捧至父亲跟前时,她难掩内心的激动,脸上有飞扬的得意。然而父亲只是淡淡看一眼,说:“还要继续努力。”
  如此的不在意,深深刺痛了她。她甚至怀疑自己不是父亲亲生的。她跑去问母亲,母亲抚抚她的头说,“怎么会呢?生你的时候,你爸一高兴,从不喝酒的人,喝掉半斤二锅头呢。”
  哪里肯信?回头看父亲,父亲不动声色在翻一份报,怎么看怎么不像一个爱她的人。
  这以后,她总跟父亲对着干,惹得父亲对她频频发火。她不吭声,倔强地看着父亲,最终,是父亲先叹一口气,转身而去,脚步蹒跚。母亲曾哭着劝,你们父女两个,是前世的冤家么?她想,或许是吧。
  高中分文理科时,父亲建议她学文,那是她的特长。她偏偏选了学理。大学填报志愿时,父亲要她填师范专业,照父亲的想法,女孩子做老师,是最理想的职业了,安静又安全。她偏不,而是填了建筑专业。这样的做法气得父亲干瞪眼。
  大学毕业那年,她有心回到父母所在的城市找工作。如果父亲很温和地劝她留下,她一定会留下。但父亲没有。她一气之下,跑到千山万水外去了。
  一个人在外拼搏,很难。举目的陌生,更是让心多了几层寒冷。好在不久后她遇到好人——在公司看大门的张伯,总对她关怀备至。下雨天他会为她送伞,家里做了好吃的,他会用半旧的饭盒装着,给她带来。她好奇地问张伯,怎么对我这么好?张伯笑笑说,你像我女儿啊,我也有个这么大的女儿,在外地读大学呢。那一刻,她想到父亲,心,突然很疼很疼。
  母亲不时会给她寄东西来,吃的穿的用的,都有。父亲却不曾有只言片语来。她由此更坚定了,父亲,是从不曾爱过她的。她对自己说,不要去想他。
  那日,张伯过生日,喊她去他家吃饭。在张伯家,她受到张伯老两口最热情的接待。她陪他们一起包饺子,热热乎乎像一家人了。吃饭时,张伯一高兴,喝多了,对她说,丫头,你有一个好爸爸啊,他左一个电话,右一个电话来,拜托我要好好照顾你,说你性格倔,怕你吃亏呐。什么时候他来看你了,我一定要和他喝两盅。
  她的惊奇无以复加。她问张伯,你怎么认识我爸的?张伯摇摇头呵呵乐了,说,也只是电话里认识,还没见过面呢。一个真相,让她的心顷刻间翻江倒海起来,张伯,竟是父亲战友的朋友的朋友。
  原来,山路十八弯,通向的,是一个叫爱的地方。千万重山水,也阻隔不了,一个父亲的爱。
  【赏读心得】  这篇文章在抒情手法的运用上最突出的是直接抒情。
  如开头写小时她把奖状捧到父亲面前时,“她难掩内心的激动,脸上有飞扬的得意”,抒写她因取得优秀成绩的自豪之情;而父亲对此不以为然,“如此的不在意,深深刺痛了她”,写她的委屈失望之情;在外地工作了,和看大门的张伯聊天时想到父亲,“心,突然很疼很疼”,抒发因父亲的无情而产生的痛苦之情;张伯生日时道出了她的父亲拜托自己照顾她的真相,“她的心”“顷刻间翻江倒海起来”,抒发的是因以往误会父亲的感动、悔恨、自责等百感交集之情;最后一段中“千万重山水,也阻隔不了,一个父亲的爱”,用一个议论句点题,从而抒发对深沉博大的父爱的赞颂之情。整篇文章因为抒情句的穿插,显得尤为感人。


  析读佳作


秋日里的暖流
罗心宇


  天,忽然冷了下来。
  出乎意料地,前几天还艳阳高照、烈日炎炎的天气,现在忽然就冷了。毫无防备地,刮起了秋风,迎来了秋天。
  秋叶一片接一片地簌簌落下,洒在人行道上。路上人影稀疏,几棵小树也只是孤芳自怜地伫立着,像一个个正等待着母亲的小女孩,安静、孤单。
  我走在路上,迎面吹来了阵阵秋风,好凉啊。踏着落叶,我不禁觉得有些寂寥起来。“阿嚏!”一个喷嚏声传入我的耳朵。我循声向前方望去,一个衣着单薄的小女孩背着书包匆匆走着。秋风不停地往她的衣服里钻,使得那干净纯白的校服胀得鼓鼓的,像迎风的白帆;她的头发也被风吹得乱舞,好像在风中瑟瑟发抖。
  她迎着风走着。风太大,她有些吃力。“阿嚏!”又是一个响亮的喷嚏。我正在纳闷她怎么穿得如此单薄,忽然,前方迎面走来一位阿姨,将一件粉色的外套披在了女孩的身上。只听女孩惊喜地叫道:“妈妈,你怎么来了?我好冷哦!”阿姨低下头,给女孩儿扣好纽扣:“谁让你早上不加件外套?瞧这天儿,多冷呀!”说完,她搂着女儿的肩,一起向前走去。
  我安静地看着这一切,看着这母女俩,心里涌起了一股暖流,我轻轻笑了:谁说天冷呢?有了母亲,又哪里会冷呢?
  “小宇!”我忽然听到有人叫我,一转头,原来是妈妈。“去学校给你送衣服,没想到你先走了。”妈妈紧走几步,上前接过我的书包,把外套给我披上……
  天虽然冷了下来,但心却因为母爱而永远温暖。
  【析读小语】  这篇文章叙述的是一件小事——天气突变时妈妈给女儿送衣服,但是文章读来却觉得饶有情味,原因就在于抒情句的恰当穿插。
  开篇,作者寓情于景:写秋叶“簌簌地落下”,写小树“孤芳自怜地伫立着”,写秋风“阵阵”,这景如此凄清,营造出一片寂寥之情。接着,寓情于叙:描写秋风中疾行的小女孩纯白的校服“像迎风的白帆”,飞舞的头发“在风中瑟瑟发抖”,让人顿生怜爱之情。最后,直接抒发因母爱而产生的感动之情:看到母亲对女儿的呵护和疼爱,“心里涌起了一股暖流”。文章末尾,写妈妈给“我”送衣服来时,“紧走”、“接过”、“披上”等几个动词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细心慈爱的母亲形象,一种感激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


  写作训练14

曾经有一碗红豆粥,香香甜甜;曾经有一个微笑,暖暖洋洋;曾经有一本小书,破破旧旧;曾经有一句话,平平常常……但,不知为什么,这些记忆中的“曾经”令人难以忘怀。请你以“ ,让我难以忘怀”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作文百宝箱


  【佳作片段】


  1.令人难以忘怀的家常美味——菜肉大馄饨。买菜的路上看见一位老人的筐里有一篮子非常嫩的青菜,不禁怀念起了菜肉大馄饨的滋味。
  小时候馄饨并不常吃。每次妈妈都会做好多,洗青菜,剁馅,拌肉馅,一家人围在一起包,吃的时候再熬点酱油,撒上一把小葱。那时候我记得自己是很挑食的,但吃起馄饨来却是比他们大人还要吃得多。那皮的爽滑,肉的鲜香加上菜的清新让人吃了一口还想吃下一口。长大了妈妈仍然经常会做给我们吃,那滋味还是如此香甜,关于馄饨的记忆就印上了妈妈的爱。
  2.令人难以忘怀的一部电影——伊朗电影《何处是我朋友的家》,讲述在伊朗北部一所乡村小学校,穆罕默德因作业本忘在表弟家,没有把作业写在指定的作业本上。老师警告他说,如有下次,他就会被开除。可是,当天下午,同桌阿默德发现自己不小心把穆罕默德的作业本拿回了家。他拿着同桌的作业本,翻山越岭,四处询问,想把本子还给穆罕默德……朴素简单的一个故事,会让你看完后心情不能平静。
  3.令人难以忘怀的欧洲古典音乐——每次聆听莫扎特,都能得到全身心的放松。如释重负的心灵似乎也能长出一对天使的翅膀,带我飞过高山与海洋,享受阳光的温暖。抑或像是林间快活的小鹿,在自由的天地里驰骋。鸟儿飞翔在理想的伊甸园里,没有烦恼与忧愁。我想大师的心境也正如他的音乐般明亮清澈吧。
  4.令人难以忘怀的旅途——西北观光,不仅大开眼界,玩得开心,而且吃得舒心,大饱口福。吴明一行在一家酒店买了一只8公斤的烤全羊。这是吴明有生以来第一次吃烤全羊。用餐前,酒店六名服务人员身穿民族服装,手拿乐器,举行隆重而热烈的开吃仪式。根据服务人员的安排,在客人中推选出一名德高望重的人,在烤羊身上先划三刀,然后由服务人员进行分割品尝。在吃烤羊期间,服务人员手持乐器,载歌载舞。


打造出美丽的凤凰头

——记叙文开篇技巧训练

一、写好文章开头的意义

1、例证: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在创作《安娜·卡列尼娜》时,开头竟让他前后修改了十二次之多。(“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欧阳修简炼的“环滁皆山也”这五个字的开头,也经过反复的锤炼。

2、元人乔梦符提出“凤头,猪肚,豹尾”的文章标准。所谓“凤头”,就是要使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凰的头一样小巧、俊秀、美丽,产生吸引人的魅力,让读者一看开头就爱不释手。

3、几个比喻:好的开头如百米跑起步,如新春的爆竹。

二、记叙文常用的开头方法及其效果

1、直接叙述法(开头的语言简明扼要,直叙入题,能给人显豁、清晰的印象,此法在时间紧张,开头有困难的时候应该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①简要交待式(交待记叙的要素,如时间、地点环境、中心事件、起因、结果等,或交待写作缘起,叙事的线索)

如:那一年我刚十九岁,大二学生,正是背着包到处乱逛的年龄。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百草园”。

我有一支普通而又有价值的钢笔,它是妈妈送给我的,钢笔上刻着一行字:“时间就是生命”。

②高度概括式(对人物、事件作概括介绍,交待全文的纲,文章按此记人叙事,在总—分—总中用的多)

如:我的好友张纯细高个儿,平常总是笑呵呵的,对待同学可热情了,每当我遇到困难时,她总是向我伸出援助之手。

③直奔情节式(直接叙述故事情节,不做任何铺垫,不作任何渲染,截取生活片断,别开生面,引人入胜)

如:弟弟奔进厨房,大叫:“线!我们还要很多线!”那天是星期天,家里照例很忙,可是男孩子仍却溜到后面的空地放风筝了,现在又派弟弟回来要线。

④倒叙开头式(开篇先写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感人的部分,或先写一件能勾起回忆的物品,由此引出对事件的叙述)

如:在我的书柜上,摆着一艘小红帆,那是纸折的,并不精致,但做得挺精细,船身有一行小字:“小姐姐,你说白云美,还是红帆美?”

如:《第二次考试》先写声乐教授发现了奇怪的事。奇在何处?考生陈伊玲前后判若两人。

如:有着多年吸烟历史的爸爸这几天忽然对香烟毫无兴趣,这是为什么呢?

又如:我们班过去是全校出名的乱班,上课像开联欢会,有说的,笑的,有唱的,热闹得很。现在可完全变了,上课的时候连一根铅笔掉在地上都能听见响声,这个转变是怎样产生的呢?

2、议论抒情法(抒情具有感人的力量,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议论能表达作者独特的感悟,加深思考,但要注意形象,富有哲理,饱含感情,为全文定下基调)。

①借助排比

如:每一片白云飘过,都是一个纯洁的遐想;每一束阳光的照射,都是一个梦幻的境界;每一个大胆的念头,都是一位浪漫诗人的抒情。啊,这就是中学时代!

又如:痛苦的时候,你会回家,用眼泪尽情发泄;心烦的时候,你会回家,让家的温暖驱散心中的乌云;家——融进去的是悲伤,化解出来的是快乐;家——接纳的是难过,释放的是开心,家真好!

②借助比喻

又如:当一只脚踏在紫罗兰的花瓣上时,它却将香味留在那只脚上,这,就是宽恕。

如: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直接揭示主题或开宗明义点题)

③借助引用

有位哲人说得好,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经过几番起伏,我终于理解了这一句话。

④借助心理描写

3、环境描写法(开头先进行一段简洁的环境描写,为文章提供一个特定的背景,又能使文章形成一个特定的氛围,可以烘托人物的心情)

如:教室外,呼啸着的北风挟着密集的雨点扑打在墙上,“嚓,嚓”地响,教室内,一场全能竞赛进行到白热化的程度。

又如:晚风习习,夕阳挂在地平线上,闪烁着温柔的橘黄色的光,炊烟袅袅,徐徐轻舞,小草和女孩坐在山头上,欣赏着这人间美景,女孩的眉间隐藏着渴望与无奈。

4、人物刻画法(简炼生动的语言对人物的心理、肖像、典型的行为神态作出描写,突出特点,加深印象,较多的是肖像)

①描写人物外貌

我的爸爸天生一头大波浪的卷发,有人说有点费翔的风度,算说对了,他是摄影艺术家,可没有费翔那么潇洒,他的汗水全部洒在三峡的山水间。

②描写人物典型的行为举止

如:《卓越科学家竺可桢》的开头。

③描写人物的心理独白

如:哎,这下该怎样向班主任说呢!

④描写人物的语言(对话),先声夺人

5、综合运用法

三、记叙文开头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

1、总的要求是简洁明了,入题迅速,生动合体。文章的开头不仅要根据文章体裁,风格来选择适当的形式,还要切合主题,不落俗套,能引起读者“尝了一口想得一杯”的浓厚兴趣,以短取胜,以新取胜,还要力求开头与下文的和谐完美。

2、常见的不当开头:

①关门式开头。开头便将中心事件和盘托出,不留余地,以致叙写下文写不下去,走进死胡同。

②无目的式开头。写作目的不明,头绪杂乱,叙写时信马由缰,写到哪算到哪。(放羊式)

③审题式开头。把审题时的一些想法写入开头。

④大帽式开关。词句华美,写起来花哨,细品觉得空洞无物,且占去全文大半,待叙到重点时,又大帽子底下开小差,写成虎头蛇尾式习作。

⑤粘贴式开头。生搬硬套,与下文联系不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4 10:07 , Processed in 0.11086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