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儿教师业余生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27 21:18: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幼儿教师业余生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新蕾幼儿园工会)
一、  业余生活——幼儿教师生存与发展研究的一个必要视角。
业余生活是指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可以自由支配的生活。对幼儿教师的业余生活状况进行调查与研究,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
其一,现有的教育研究对幼儿教师的业余生活关注不够。幼儿教师业余生活作为幼儿教师生存需要的重要因子,反映出幼儿教师的物质、精神生存状况,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有不少学者关注教师这一职业的业余生活状态的研究,而对幼儿教师这一特殊群体关注的比较少。
其二,幼儿教师生存与发展研究需要新的视角。近几年,我国的幼儿教育处于“春风吹拂”的境地,自纲要颁布、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政府部门对幼儿教育空前重视,教育行政部门也积极开展针对幼儿教育发展的各项研究,然而,目前有关幼儿教师生存与发展的研究尚不够全面,例如,对幼儿教师的工作状况关注较多,而对工作以外的状况关注较少;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关注较多,而对文化品位的提升则关注较少等等。
业余生活是综合反映幼儿教师生存和发展状况的载体,业余生活的质量与健康程度不仅直接反映其生存状况,而且折射出其对社会使命的态度、反应与作为。       因此,对业余生活的关注可以为幼儿教师生存与发展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正是基于对幼儿教师业余生活的关注,我们近期对北仑区幼儿教师的业余生活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调查的方式是在随机抽取了几个不同性质的幼儿园的幼儿教师,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了解他们的业余生活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二、  现状、成因及影响:

(一)幼儿教师业余生活现状分析
1. 幼儿教师业余生活的时间不足。
调查发现,,幼儿教师除去工作、吃饭、睡眠和必要的家务之外,可供自由支配的业余生活时间平均每天不足1小时的占59%,不足2小时的占26%;经常加班的有38%,偶尔加班的有56%,认为自己业余时间不足和严重不足的教师占69%。希望利用部分上班时间开展员工文体活动的有59%,可见幼儿教师的业余生活时间得不到保障。
究其原因,幼儿教师工作负担重,挤占了非工作时间。外人所看来只需“唱唱跳跳”的幼儿园老师,除了日常带班、管理孩子之外,有不少笔头工作要完成,如幼儿成长记录、教学反思、论文、各型活动的准备等等,晚上回家有的还要在网络上与家长交流。
2.幼儿教师的业余生活缺乏规划。
幼儿教师对自己的业余生活评价一般,认为有时丰富有时平淡的占62%,平淡无奇的占28%,枯燥无味的占10%。对于年轻人占大部分的幼儿教师群体来说,有91%的教师上网是为了查找资料和备课,仅有4%的教师是用来聊天,4%的教师用来打游戏休闲。而对单位期待组织的小型文体活动,48%的教师选择了“健美操”,29%的教师选择了卡拉OK。反映了以女性为主的有良好基本功的幼儿教师爱美、爱运动的心理倾向。在访谈过程中,不少幼儿教师对自身的业余生活缺少规划,认为业余生活除了家庭照顾、休息之外,想不出有什么好做的,或者说心有余而力不足,想做也没有条件就不了了之。
这一点,从表面上看,是幼儿教师对自身业余生活的态度和质量文体,事实上体现了幼儿教师的文化品位。文化品位是指人的素质或某种活动所蕴涵的文化分量。业余生活的方式和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人的文化品位和精神追求,是衡量业余生活健康与否和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从上述调查的情况看,目前幼儿教师业余生活的文化品位有待提高。造成幼儿教师业余生活文化品位不高的原因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
客观原因:
1.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所致。进入二十一世纪,幼儿教育快速发展,教师们的节奏也随之加快了。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的业余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白天工作的精神压力和脑力劳动,身心素质在悄悄地下降,这方面的调查报告和统计数字很不少,这无疑对教育工作是有深刻影响的。
2.社会快餐文化的影响。随着电视、电脑的普及,教师同其他人群一样,即使偶尔有点闲暇,也没人再去读书、下棋、练琴了,而是打开电视、电脑、享受快餐文化,甚至有少数老师也参与到打麻将、打扑克的行列中去。
主观原因:
大多数幼儿教师缺乏提升文化品位的自觉性。他们安于现状,缺乏改变自身生活的动机。
3.幼儿教师业余生活的倾向性明显。
作为女性为主的幼儿教师群体,对家庭有着深厚的感情。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业余时间与家人、爱人在一起的有85%;80%的教师认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庭。在事业成功与美满婚姻之间,76%的幼儿教师选择了后者。而在“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工作压力你会跳槽吗?”的项目上,97%的幼儿教师选择了“会”或者“有可能会”。
这一调查从侧面显示了幼儿教师的人生观倾向。我们在这里读出了以下意味:
1.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对职业者本身来说,尚缺乏足够的职业魅力。不少教师仅仅把它当成一份工作,而非人生的追求。这恐怕与长期以来,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有关,从“幼儿园阿姨”到“专业化的幼儿教师”,中间的跨越恐怕不是短短数十年就可以达到的。而当前,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教育的业务要求越来越高,各类评估五花八门;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幼儿教师的“高要求”甚至是“不合理要求”;幼儿教师的待遇却处在较低的水平。多重压力之下,很多人有跳槽的想法就不足为奇了。
2.除了传统的“相夫教子”的思想的影响之外,幼儿教师由于自身对幼儿成长规律的把握与了解,更重视家庭的和睦,更关注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访谈中,已有孩子的幼儿教师谈到,在工作繁忙时无法陪同孩子,会感到非常歉疚;不少老师经常会在孩子入睡后再起来工作。她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不可以再来,所以要珍惜陪伴孩子的分分秒秒。
三、对策思考:幼儿教师业余生活质量的提升
1.改善生存环境,为幼儿教师的业余生活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
(1)减轻幼儿教师的工作负担。其一,建议有关部门减少各级各类评估,减少幼儿园教师除了教学之外的劳动量,将幼儿教师的工作量控制在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之内,让幼儿教师把力气使在当口上;其二,管理者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指导教师有效率地工作,避免随意延长教师工作时间,尽量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2)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目前幼儿教育快速发展,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相应的工资待遇的提高速度却一直跟不上。期待政府部门能稳步提高幼儿教师的收入,使这一职业的“社会期待”与“职业回报”成正比。
2.整体推进幼儿园文化建设,为提高教师业余生活的文化品位营造良好环境。
(1)培育幼儿园校园文化。在管理幼儿园的过程中,必须重新定位幼儿园的文化功能:幼儿园不仅是对幼儿教育的场所,也是幼儿教师与家长共同成长的场所。幼儿园,应发挥其文化辐射、教化、凝聚功能。在不影响对正常教学活动秩序的前提下,幼儿园可以有组织地在教师中间开展文娱、体育活动,也可以自由地从事健康的娱乐、休闲活动,更可以带领老师们一起读好书、品美文。这既为有幼儿教师提供了一个健康的业余生活环境,也可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教师业余生活质量提高。
(2)加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这既是教育部门的工作,也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部门在教师专业成长的培训方面,要注重实际,做好园本教研,提高教师素质。切实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建立科学的机制,为幼儿教师提升业余生活质量提供制度保证。
(1)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将教师的业余生活纳入幼儿园管理的范围。加强对幼儿教师业余生活的管理并不是要幼儿园干涉教师的业余生活,而是要为教师业余生活尽可能地创造较好条件的同时,重视规范和引导。就规范来讲,幼儿园要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之上,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制定出业余生活管理的有关规定,促进业余生活健康、有序开展。就引导来讲,一方面,幼儿园要组织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的文娱、体育活动,另一方面,幼儿园管理者要努力将幼儿园改造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形成学习的氛围。
(2)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全面地评价教师。就评价标准而言,要改变目前的做法,注重对教师的素质和工作过程的评价;就评价的内容而言,既要注重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评价,又要注重教师整体文化品位的评价;就评价的范围而言,要全面考察教师工作、生活的情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 13:27 , Processed in 0.21518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