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决农村教师生存困境的实践诉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27 21:30: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解决农村教师生存困境的实践诉求


江苏教育科学研究院
方健华
当前,政府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之一是农村教育,而农村教育的最大问题和最大希望是农村教师。农村教师在我国教师群体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仅就我们江苏而言,根据省教育厅编制的2005年版《教育年鉴》统计数据表明,我省在职的农村教师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占在职教师总数的57.3%。他们的生存状况到底怎样?我们以苏北部分农村学校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对农村教师最关注的、最满意的、最苦恼的工作和生活的各个侧面,如福利待遇、社会地位、工作条件、工作压力、事业目标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分析了当前农村教师的生存现状以及教师自身对生存的体验和感受,以求对农村教师的人生状态和专业成长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并以人生关怀的态度和视野,对农村教师的生存处境做出价值判断,期望为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以利于进一步发现农村教师管理中的存在问题,调整和改善农村教师政策,为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争取更为有利的条件;同时,也为农村教师更全面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进一步明确专业发展的目标与方向,主动地调适自身的人生态度和专业发展策略,促进专业的自主成长,提供相应的启迪。为农村教师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更大的贡献。
问卷调查是本课题研究开展的基础。在研究中,我们主要通过结构式问卷进行调查。一是通过把问卷上挂苏北某县教育网,通过BBS板回答问卷,以期发挥网络的“隐蔽”功能,更为真切地了解农村教师生存的实际情况以及个人体验。共有953次点击,有效问卷的回收率100%;二是以某高等师范学校组织的省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中来自苏北各县的农村教师的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全面了解了苏北农村教师的生存状态。有效问卷的回收率83%。研究中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样人数虽然不是很多(N=71人,30,符合有效统计的要求),但其中大多数为农村教师中的骨干或正在成为骨干的教师为参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调查结果应该是体现了农村中主流教师的感受和认识,有一定的代表性。综合考察两种调查,我们发现无论是网络调查,还是直接的书面调查,二者的回答具有较强的内在联系和一致性,应该说具有较为可靠的教育科学研究价值。
理论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升华。首先,通过理论研究对调查研究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思考,深入把握农村教师的生存状态及体验对其人生发展和专业成长的深层次影响,正确认识农村教师生存状态的存在问题。其次,针对新时期农村教育发展的新形势,针对农村教师的生存状态对其专业发展的恶影响,提出改善农村教师生存状态,促进其专业发展与成长的对策和建议。
一、
农村教师:太阳底下无奈的职业
(一)农村教师的待遇虽然有所改善,但仍是教师最为关切、急需提高的方面。
调查对象中有11%的老师认为待遇越来越好,而事实上,由于近几年来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政府在农村教育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农村教师的物质待遇应该有所改善。但是,从横向上来看,农村教师待遇与这几年农民收入的增长相比并不存在多少的优势,有63.38%的老师感到待遇没有什么变化,有83.09%的老师认为自己的生活水平与周围的家庭相比差不多,处于社会的一般水平。因此,在最关心的问题的调查中,有78.9%的老师选择了教师待遇,教师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加工资,改善生活”排在第一位,占47.9%。这应该是道出了农村教师的心声。
表一:关于农村教师职业待遇的感受
对教师职业待遇的感受
待遇越来越好
待遇没什么变化,
待遇差
选择人数
11
45
15
百分比(%)
15.4
63.38
21.12
表二:关于农村教师生活水平与周围家庭的比较:
与周围家庭相比,对生活水平的感受
很好
较好
差不多
较差
选择人数
4
4
59
4
百分比(%)
5.6
5.6
83.09
5.6
表三:关于最关心的问题(按照关心程度,排出前五个问题的序列)
最关心
的问题
教师
待遇
心理
负担
健康
问题
工作
负担
教师
地位
子女
教育
选择人数
56
42
31
29
25
25
百分比(%)
78.87
59.2
43.6
40.8
35.2
35.2
表四:关于农村教师目前最迫切的需要(按照需要水平,排出前五个选项的序列)
教师态度
加工资,
改善生活
学习充电
有足够时间
调节身体
还给教师
工作自主权
选择人数
34
26
10
30
百分比(%)
47.9
36.6
14.1
42.3

(二)农村教师的工作压力较为沉重。
调查对象中有80.3%的农村教师每天工作的时间在10小时以上。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外,有不少学校存在着留给教师的名目繁多的“额外任务”。有35.2%的老师反映需要经常应付学校给教师的作业,如摘抄教育笔记、写心得体会等;有21.1%的老师反映,学校会经常举行一些名目繁多的技能知识考试。这些都人为地加重了教师的工作压力。然而,就是这样超过《教师法》每天工作8小时的规定之外的2小时,工作还不一定能获得相应的报酬。加班但不发报酬的现象达到33.8%。
表五:关于每天的工作时间
每天工作时间
10小时以上
8小时
选择人数
57
14
百分比(%)
80.3
19.7
表六:关于扣发工资津贴、罚款现象
扣发工资、罚款现象
没有
偶尔有
经常有
选择人数
28
27
16
百分比(%)
39.4
38.02
22.5
表七:关于自己的身体状况
对身体状况的感受
很好
一般
亚健康
较差
选择人数
0
32
38
1
百分比(%)
0.0
45.1
53.52
1.4
表八:学校中存在非正常教师工作任务的现象(可以多项选择)
学校存在的不正常现象
加班,但
不发报酬
布置大量
的教师作业
举行名目繁多
的技能知识考试
根据学生成绩对教师排名并张榜公布
选择人数
24
25
15
19
百分比(%)
33.8
35.2
21.1
26.8
(三)农村教师的心理压力较为沉重。
在沉重的工作压力之下,农村教师还要承受相当大的心理压力,工作当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扣发应发工资津贴和罚款。调查对象中偶尔和经常遇到这种现象的占到了60.5%。调查对象中反映经常根据学生成绩对教师进行排名的现象的有26.8%。这虽说可能影响到的是少部分人,但这样的做法冲击到的可能却是所有老师的心灵。在对老师最关心的问题的调查中,有53.52%的老师对心理健康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
调查对象中只有22.53%的老师支持推行的末位淘汰制度,有39.4%表示无所谓,表示反对的38.02%。正因为如此,农村教师工作中面临的较大压力,也导致53.52%的教师认为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与表三中反映出的农村教师最关心的问题中,“心理负担”和“健康问题”分别排列第二、第三位是相一致的。可见,但至少有半数人在工作中时刻担心着自己的身体,这农村教师的工作压力由此可窥一斑。
表九:对未位淘汰制度教师人事改革的态度
对末位淘汰制的态度
支持
无所谓
反对
选择人数
16
28
27
百分比(%)
22.53
39.4
38.02
(四)农村教师的业余生活较为单调贫乏。
农村教师的业余生活方式较为简单,调查对象中有39.43%的老师在业余时间仍要经常进行备课、批改作业;36.6%的老师会开展自主阅读,读一点自己想读的书;14.08%会利用这一时间来搞科研;45.1%的老师的基本上是看电视、上网;21.1%的老师经常打打牌;43.6%的老师辅导孩子、忙家务;1.4%的老师健身娱乐。
不难看出,在这些业余生活方式中,备课、批改作业与搞科研本身就是教师工作的内容,只能看作教师工作的生活延伸;辅导孩子、忙家务基本上属于生活必须,而真正的能有利于教师身心放松的业余生活方式就局限于看电视与上网、打牌、健身,业余生活方式较为单一。
表十:关于农村教师的业余生活方式(选择二项自己工作之余最经常的生活方式)
业余生
活方式
备课、批改作业
看书
搞科研
看电视、上网
打牌
辅导孩子、忙家务
健身
娱乐
选择人数
28
26
10
32
15
31
1
百分比(%)
39.43
36.6
14.08
45.1
21.1
43.6
1.4
(五)农村教师对当前新课程改革表现出较大的热情和适应性,同时也表示有很多困惑。
在对农村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的调查中发现,调查对象中的69.4%的老师认为自己的课堂有变化,能够主动根据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改进自己的教学。其中有50.07%的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有36.6%的老师在课堂上经常开展小组讨论;有7.1%的老师经常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在觉得自己能否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调查中我们欣喜地发现,直接表示能的占到33.8%,基本上能的占到了63.3%,而表示不能的则没有。也许是因为调查对象大多为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的因素,农村教师对适应新课程改革表现出了极大的自信,这项调查也一个侧面表现了农村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接纳和认可。同时,调查中,相当多的教师表示,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课程改革困难重重,有2.8%的老师表示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相当部分教师觉得传统的课程要求不能丢而新课程不能正确把握,又学不像,很困惑,急需要具体的帮助,而不是空泛的新理念轰炸和口号的呼喊。
表十一:关于农村教师对新课改的适应
适应新课改
基本能
不能
选择人数
24
45
2
百分比(%)
33.8
63.3
2.8
表十二:关于农村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化

教学方式
经常指导自主学习
经常开展小组讨论
经常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选择人数
36
26
5
百分比(%)
50.07
36.6
7.1
(六)农村教师普遍渴望专业发展,同时也有很多面对现实的无奈。
在自己最值得骄傲的事情中,调查对象中有32.3%的农村教师认为是教学质量高,有15.4%的老师认为自己有科研论文发表。对最盼望的事情的调查显示,有49.3%的教师盼望成为学科教学骨干,有28.1%的教师表示要有进修的机会。在对专业提高方式的调查中,有67.6%的老师表示要参加课题研究;25.3%的老师表示要参加公开课。作为专业素养提升重要方式的读书活动,调查有83.1%的老师表示只是偶尔进行。面对身处农村学校这样的现实,对自己的专业发展,相当多的教师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在教研氛围、信息交流的途径与渠道、图书资料及出差经费等方面的物质支持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农村教师个人的主观努力程度不够。用访谈中一些教师的话说,精神上也处于“亚健康状态”。他们表示,刚毕业时也想尽办法积极参加各种学历进修和非学历培训,时间一长,觉得没劲了,因为虽然自己红本子拿了好几本,但对自己的工作境况的改变也没有多大实际帮助。加之,周围的人大多处于“几十年如一日、得过且过”的生活状态,逐渐地也就消解了自己专业发展的志气和热情。
表十三:关于教师生涯中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最骄傲
的事情
学历层次提高
工资
提高
爱情婚
姻美满
教学
质量高
职务、职称晋级
获得荣誉、奖励
科研成果发表
选择人数
4
9
3
23
7
14
11
百分比(%)
5.6
12.6
4.2
32.3
9.8
19.7
15.49
表十四:关于最盼望的事情
(可以选择二项自己最盼望的事)

最盼望的事情
成为学科
教学骨干
有安稳
的生活
职务提升或职称晋级
加工资,
发奖金
取消考
试排名
有进修
的机会
选择人数
35
12
8
24
7
20
百分比(%)
49.3
16.9
11.2
33.8
9.8
28.1
表十五:关于专业提高水平的方式
对专业提高方式的认识
不知道
参加课题研究
参加公开课
选择人数
3
48
18
百分比(%)
4.2
67.6
25.3
表十六:关于有没有足够读书时间
读书时间
有足够时间
没有时间
偶尔有时间
选择人数
1
11
59
百分比(%)
1.4
15.4
83.1
(七)农村教师培训活动增多,实际效果不容乐观。
调查发现,老师们普遍认识到培训工作意义的重大,有78.7%的被调查者认为培训对当前农村教师要成为学科领域内有影响的专家型教师非常必要。近年来农村教师接受培训的途径丰富,级别多样。其中接受过校级培训的有33.8%、镇级培训的有23.9%、县级培训的有46.4%、市级培训的有59.7%、省级培训的有55.6%。在这些接受培训的老师认为培训工作的成效显著的为29.6%,一般的为64.8%,认为没有成效的只为5.6%。事实上,各种培训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注重了量而忽视了质。
表十七:关于培训的级别(可多重选择)
培训级别
校级
镇级
县级
市级
省级
选择人数
24
17
33
43
40
百分比(%)
33.8
23.9
46.4
59.7
55.6
表十八:关于培训工作对教师成长的影响
培训对教师成长影响的认识
非常必要
无所谓
没必要
选择人数
56
8
7
百分比(%)
78.7
11.2
9.8
表十九:关于培训工作的成效:
培训成效
显著
一般
没有
选择人数
21
46
4
百分比(%)
29.6
64.8
5.6
(八)农村教师对教师职业的感受不容乐观。
调查对象中经常感受到成功的仅占2.8%,53.5%的老师只是偶尔感受到成功,有43.6%的老师感受不到成功。在关于重新选择职业的调查中,表示将“不放弃教师职业”,为21.1%;22.5%的老师则表示有机会找到更合适的职业;56.3%的老师表示如果有机会,可能会跳槽;在对教师职业的感受的调查中,有53.5%的老师,认为农村教师只不过是一份普通的工作而已,而有16.9%的老师表示不喜欢教师,有些厌倦。而喜欢教师职业,是一辈子的追求的只有29.5%。访谈中,有相当多的教师明确表示,决不会让自己的孩子继承自己的教师“衣钵”。
表二十一:关于成功的感受
对成功的感受
感受不到
偶尔感受到
经常能够感受到
选择人数
31
38
2
百分比(%)
43.6
53.5
2.8
表二十二:关于重新选择职业
选择情况
不放弃教师职业
会找更合适的职业
不排除跳槽的可能
选择人数
15
16
40
百分比(%)
21.1
22.5
56.3
表二十三:对教师职业的自我感受
对教师职业
的自我感受
喜欢,是
一辈子的追求
一般,是
一份普通工作
不喜欢,
有些厌倦
选择人数
21
38
12
百分比(%)
29.5
53.5
16.9
二、农村教师生存状态的多维分析
(一)社会学取向的分析
从社会学的层面来理解教师的生活与工作世界,解析教师的生存状态和行为方式,常常是与教师的社会地位联系在一起的。可以通过教师的经济收入、职业声望和权力地位这三个主要方面来分析。
经济地位。毫无疑问,经济收入是影响教师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农村地区特别是苏北教师的工资拖欠问题已经得到很好的解决,国标部分的工资都能及时发放。从纵向上来看,农村教师的物质待遇已经得到改善,但是从横向上来看仍然处于社会的一般水平,与周围农民家庭相比,农村教师的生活水平并未有明显的提高。而且,农村教师还承受着较为沉重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业余生活单调,农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明显下降。由于农村教师面临着比其他人多得多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这就使得农村教师职业相对来讲,并不比其他职业具有待遇上的优势,这也导致了农村教师在社会上并不具备与其教书育人事业相称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当然,我们认为一个人的经济收水平并不绝对反映着其生存状态,更重要的是他对自己生活的感受如何。某种意义上,农村教师自己对生活的满意度、对生存状态的总体判断可能更准确。鉴于此,调查中,我们并没有过多地关注当前农村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是多少,而把目光更多地关注于农村老师自己的幸福指数和生活满意度。访谈中,相当多的农村教师表示,对从事教师职业缺少应有的幸福体验,并不能感受到多少人生的快乐。他们觉得自己的生活状态某种程度上还不如左邻右舍外出打工的人,看到周围的人纷纷盖起楼房,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他们普遍表现出一种心理不平衡。总体上,由于经济收入相对较低,工作量却很大,每天早出晚归,工作时间长、压力又大,导致农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处于下滑的态势,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
职业声望。一般是指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评价,与老师的职业环境、职业功能、任职者的条件、专业化程度等因素相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天地君亲师”,教师具有相当高的职业声望,然而,曾有学者调查,当今社会,家长最不希望孩子从事的职业中,教师处于第三位。至于农村教师的职业声望则更是可想而知。本次调查中,我们不少农村教师自己也明确表示,将来决不让自己的孩子也当教师。特别是在当前讲究“社会关系”、官本位盛行的市场经济社会中,由于农村教师不占有社会的重要的权力资源,不能给家人或亲友带来“方便”和“好处”,所以,农村教师的职业地位常常在人们势利的眼光中备受歧视,职业声望是很低的。这一点,从很多身处村小的青年男教师找对象难这一问题中可略见一二。虽然近年来,一方面由于小学适龄儿童减少、学校拆并等因素导致教师岗位超编、过剩,另一方面高校扩招导致师范类毕业生相对过剩,从而形成了师范生就业难,甚至在苏北农村学校新教师招考过程中,也出现了几百个师范毕业生争相报考几个教师岗位的现象,但这并不能说明农村教师的职业声望已大大提高,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了。事实上,用访谈中农村教师们自己的话讲,“在农村做教师,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农村教师仍然是一个太阳底下无奈的职业”。
权力地位。所谓教师的权力,主要是指教师在学校中对学生、班级和课程等教育资源所具有的专业权力,是体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相对于学校和教育行政管理权力的独立性,并通过这种独立性形成的对学校各种教育资源的控制和对班级、学生的影响。应该说,农村教师真正是“戴着镣铐跳舞”的弱势群体。即使在国家推行新课程、下放了部分课程开发权力给地方和教师的今天,农村教师也仍然受着课程计划、教学管理制度特别是教学评价制度的严格限制,无论是参与学校管理和学校重大事务的决定权,还是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形式和教学评价方面,他们往往都是身不由已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村学校的民主风气远不及城市学校,小学不及中学,村小不及城镇中心小学,相当一部分的农村学校由于校长家长制作风严重,管理方式简单、专制,导致学校的科层化加剧,官僚主义盛行,普通教师受到束缚、压制和轻视,根本无法发挥出自己教育、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心理学取向的分析
对农村教师的生存状态,我们既要看到外显的又要看到内隐的方面。尤其应该深入到农村教师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体验他们的内心世界。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农村教师的职业心理压力和职业心理倦怠是最值得关注的。
调查发现相当的多的农村教师在沉重的工作压力下感到心理压力也相当沉重。相当部分的教师对自己的身心的亚健康状态表现出普遍担心。而访谈中的一名学校校长所说的“农村教师大多处于精神休眠状态”,也从另一个角度佐证了由于当前农村教师的身心负荷太重,导致精神紧张、过度焦虑等,甚至精神极度疲劳。
农村教师沉重的职业心理压力既有来自于自身之外的外压力,也有来自自身的内压力,与诸多因素相关:首先,社会的变化所引起的教育政策、观念和制度等方面的层出不穷的改革和变化给农村教师带来较大的精神压力。比如,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对农村教师的教育理念、行为方式等提出了新挑战;教师专业化的呼声日益高涨,农村教师面临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等教育改革的新制度、新措施的挑战,等等,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的生存境遇日益艰难。其次,来自于社会舆论、家庭期望的压力与日俱增。社会对学校培养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家庭对独生子女成长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这些都附加在农村教师这一角色身上,其精神压力是不言而喻的。第三,竞争性的评价制度压力给农村教师带来的紧张感。在当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农村教师面对名目繁多的量化考评体系,面对按绩(分数)取酬的奖惩性评价制度,面对日益减少的教师岗位职数和以“轮岗制”、“淘汰制”为代表的竞争性教师聘任制度的改革,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第四,农村教师自身的生命个体意识淡薄,职业主体性迷失,缓解外在压力的能力薄弱,他们中相当部分人仅把教师职业只当作自己挣得一份工资养家糊口的工具途径,缺乏应有的职业主体性,工作中受领导和社会的控制约束太多,表现出过多的屈从意识,不愿意规划未来,也没有改变自身现状的能力。毫无疑问,这些因素不同程度上湮灭了农村教师的职业自主性,农村教师群体性的心理问题不断出现,成为自由精神失落的社会弱势群体,这显然是不利于他们的职业成长和职业专业化的。
所谓职业倦怠,是指在长期的工作经历中滋长职业的厌倦、懈怠心理以及由此而失去专业发展的兴趣和热情,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可能的职业心理现象。农村教师的职业心理倦怠是显然易见的。从前文的调查结果描述中我们发现,相当部分农村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感受不佳,没有成就感,普遍感到厌倦,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满意度很低,表示如果可能重新选择,决不再做农村教师。访谈中,一些农村学校的校长也表示,农村教师的确很忙,很累。但作为管理者,他们最大的苦恼是:无法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并帮助他们进行业务提高。用他们的话说,农村教师整体精神状态不佳,得过且过的人越来越多,年龄越低,情况越严重,女教师比男教师工作积极些,中年教师的比年轻教师的积极些。而导致这样情况的原因固然与农村教师经济待遇低有关,对工作抱功利性目的,因为没有看得见的直接好处,于是就敷衍了事。但是,更关键的是农村教师中相当部分人没有崇高感,没有荣誉感、责任感,缺乏工作热情,这就是典型的存在于农村教师中的职业倦怠。这种职业倦怠,直接影响到农村教师的心理、生理健康,使其工作热情和创造激情备受损耗,并成为导致农村教师厌教、教学水平不高甚至教师人才资源流失的重要原因。
导致农村教师职业满意度低下、职业心理倦怠的原因很复杂:1、可能与农村教师的家庭生活负担普遍过重有关,农村中小学教师由于职称、学历较低因而工资水平偏低,诸如各种岗位津贴、住房补贴、午餐补贴等福利性补贴和资金很少,工资难以及时足额发放,家庭收入少开支大,子女上学难(一般教师都希望将子女送进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市学校)等,从而影响了农村教师从教的热情和积极性;2、可能与工作负荷重有关,如前所述的学校工作压力,扭曲的教师评价机制,复杂的学校人际关系,落后、蔽塞的教学工作环境,过多的检查、评比,过重的教学工作负荷,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加重了农村教师的精神压力,令教师感到厌烦和倦怠;3、可能与社会过高的期望值导致农村教师所承担的心理负担加重有关;4、可能与农村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缺失有关,由于身处农村学校,觉得自己的人生价值无法实现,不能从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成就感的满足,从而长期处于心理焦虑、疲劳的亚健康状态,日久而生倦怠。5、可能与农村学校的教师文化生活相对贫乏有关,文化设施落后、交通不便、信息蔽塞,教师业余生活贫乏,课后无所事事,多都以赌博或上网聊天等为乐,没有精神寄托,使农村教师感受不到教师职业的乐趣。
调查发现,由于农村教师物质和精神的双贫乏,导致了农村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而由于职业倦怠,又导致少部分农村教师的跳槽改行,大部分教师的心理失衡和心理倦怠的加剧。近年来苏北农村教师跳槽改行的较多,凡是有点关系和有点社会背景的人都想方设法调进城里的学校,个别地区出现县城管执法大队面向社会招考时,几十名青年骨干教师竞争报考一个执法队员岗位的奇怪现象。农村学校大部分留下来的教师的失落感特别强。特别是农村青年教师普遍表示出“人往高处走”的向往城市生活而又无奈的心理。其中对一名1984年师范毕业、已是县学科带头人的农村初中教师的访谈很具有代表性:“农村教师,这个称呼让我感觉自己是二等公民。“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些称谓对于今天的我已经不再具有当年的诱惑。我做过村小教师,到镇初中工作快十个年头了,刚工作的头几年,我们大多能认真地钻研教材教法,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那时候做教师也很清苦,守住清贫,做精神上的富有者,是我们相互间自我解嘲、自我安慰的话。事实上这种精神胜利法是不能持久的。我们青年教师是学校里工作最辛苦、收入最低微的阶层。而且农村的文化娱乐设施又相当落后,远远无法满足年轻教师的精神生活需要,这对于我们这些活泼好动、血气方刚的人来说更是难以忍受。长期在超负荷、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身心得不到放松和调节,处于一种精神疲惫状态,早没有了年轻人的青春活力,一个个都像二号老头子。同时农村学生生源的差异、教学条件及教学设备与城里的差距,上面只管统考、排名次,也不管实际情况,更不关心我们一线教师的生活,逐渐使自己的工作热情丧失殆尽。消极、彷徨袭上我们的心头。年轻的女教师希望能嫁一个城里的好老公或者嫁个其他行业的,不愿嫁给农村的同行,结果我们男教师连找对象都很困难,于是就成天喝酒、打牌。现在条件好了些,大家就上网、看电视,消磨时光。对学生也失去了应有的耐心,动不动就发火,甚至惩罚学生。调到中学后,我才有了一次参加青年教师教学比武的机会,先是片里比,然后是县里比,片里第一名的才有资格去参加县里的比赛,到了县里面,同样是并列第一名,我却没有被派上,而是让其他人上了,因为他是城里教师,有关系,而我是农村教师又没有什么关系。在我们苏北,有关系的找关系,有熟人的托熟人,有条件的人都削尖了脑袋往城里钻。城里的教师不但工作条件好,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还可以享受现代文明的繁荣和欢乐;城里教师的地位都比较高,至少城里的年轻教师更容易找对象;城里教师还能得到比工资更高的报酬(城里的各种补课收入以及家长的请客送礼等)。实在没有门路的就去考研,考研有困难则纷纷跳槽到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去,或者下海,另找一片天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好教师走得都差不多了,剩下的我们这些守望者,都是些老弱病残或者没有出息的人,就这样过吧。”  

对于农村教师来说,物质条件的贫乏是导致职业心理倦怠的一种不良刺激,而精神生活贫乏、缺乏专业成长的机会则是更为严重的刺激因素。如何让农村教师在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中感到有希望,有成就感,从而保持应有的职业效能感和职业热情,是很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三)专业发展取向的分析
社会学研究认为,一种职业的专业地位与这种职业的独特性、垄断性、专门性和科学性高度关联,以从业者接受专门的学习、训练获得专门性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因而有学者指出,由于缺乏深奥复杂的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知识及教育实践能力和奉献的服务精神,职业内涵比较肤浅,仍然停留在随意化和经验化水平上,从而导致了我国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低下。

事实上,我国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而农村教师的专业化程度的低下更直接影响了农村教师的专业地位。以我省为例,江苏是一个经济发达、教育先进的大省,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也采取了各项措施大力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但在调研中我们还是发现,总体上我省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还不高,农村教师的知识水平起点较低,知识技能状态地区差异很大,职业素养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实际的教育教学能力更低,与统计出的学历合格率不相符合;教师自身对教师专业化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教师的专业化尚处于低级阶段;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化训练不够,教育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受到影响;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落后,知识面狭窄;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漠,与社会对教师的道德期待和要求有一定的距离。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地域优越吸引教师,造成了普遍的教师不愿滞留农村的现象;二是名校和重点学校吸引教师,造成同一地区学校教师质量的差异;三是私立学校的增加,吸引了农村部分优质师资,导致了师资力量的不平衡;四是农村中小学的撤并及幼儿园的改制,引发了师资分配的新问题。导致上述情况的因素主要是教育的政策和法规,一方面,地方财政薄弱或主观上不能切实落实政府的教师待遇问题,造成了我省教师待遇巨大的南北差异和城乡差异,同时,私立学校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对公办教师,尤其是地方政策难有保障的公办教师造成了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宏观政策上未能干预学校间“品牌”的竞争、生源的竞争,以及农村教育区域规划与改制问题缺乏经验,无法可依,造成了农村教师沉重的精神压力,不能安心工作,出现了厌教情绪。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苏北一些落后地区的学校,还存在着相当比例的代课教师。一方面,正规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就业难,找不到工作,一方面,事实上还存在代课教师的现象,原因究竟何在呢?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由于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的逐渐减少,教师需求总体趋于饱和甚至过剩,但存在学科的结构性缺编,更重要的是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管理者算经济帐,觉得使用一些代课教师比正式录用一个师生毕业生合算,而且将来一旦学校事业规模缩小而缩小教师编制时,代课教师好处理,至于代课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否适合承担教育教学的任务,他们不太重视,似乎只要有文化,农村教师人人都可以当,在他们的思想认识根本上不重视教师的专业性问题,因而,也就造成了农村教师的专业地位低下,相应的职业声望根本无法与社会其他职业相比。
正是由于农村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应有的专业地位和专业权力,也就无法分享社会权力资源,无法获得更多的社会回报,处于窘迫的生存状态,从而影响了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农村教师的职业声望对社会优秀人才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不能及时补充进农村教师队伍,这就使得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更为困难,与教师的生存状态处于一个恶性循环之中。
具体地讲,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与生存状态的这种内外交织的相互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机制对教师的要求太高,惩罚性措施太多,激励性措施太少,影响了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积极性,导致了生存状态的恶化。不难发现,农村教师工作负担较重,除了日常的教育教学外,还需要承受学校布置的“教师作业”,由于教学任务沉重,这些本来用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举措,在某种意义上,反而成为了教师的负担,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别是在考核措施中,根据学生的成绩排名来对教师进行认定,加剧了应试教育竞争,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导向不利。有相当多的教师会遭遇扣工资、津贴,因学生成绩不好通报批评等,这一方面说明农村教师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能较多,但另一方面是不是应该考虑我们对农村教师的要求可能存在过高、过严的现象。而且,对工作表现比较突出的奖励性措施显得严重不足,这对于本来就已经开始丧失吸引力的农村教师职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评价机制失去了对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力,导致了农村教师对其专业的成功感受严重匮乏,恶化了教师的生存状态,严重打击了从事农村教育和专业发展积极性,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第二,农村教师对培训工作表现出了很高的期望,教育部门对农村教师的培训虽然有所增加,但培训的质量和实际效果又不能满足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客观地讲,当前农村教师的培训活动显得较为丰富,而且培训的级别、层次较为丰富,这一现象表明农村教师已经被教育部门纳入关怀的视野,体现了国家对农村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视。但是在农村教师培训省市级的培训增多的同时,反而来自地方和学校的针对性可能更强的培训活动相对较少。同时,从质量上来看,各种培训对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促进意义不太大,调查中,很多农村教师反映:大部分培训班开学时轰轰烈烈,培训中匆匆过场,培训后按兵不动。加上培训的内容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得不是太好,大多比较空泛、抽象,缺乏针对性,所以,实际培训效果不甚至明显,对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帮助不大。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在进行自上而下的培训的同时,我们是否还更应该开展丰富多样的针对性更强的与地方教育实际联系更为密切的地方培训、校本培训?针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如何真正从讲究外在的规模、数量到讲究培训的内涵和质量?第三,农村教师对自身的专业发展充满着强烈的渴望,但农村学校显然缺少相应的教科研氛围,缺少农村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公开课等活动的机会,农村老师的专业发展资源匮乏,学术环境不佳。调查发现,虽然农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在下降,不少老师有跳槽的想法和打算,但对于目前正在从事的职业来说,仍表现出了较高的专业热情,有着明确的理想和追求。农村教师中的大多数人都期望着自己能够成为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希望能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和参与公开课活动来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特别是相当部分农村教师在这次新课程改革中,能自觉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表现出了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和发展潜质。也许是对长期以来,农村教育呈现出了较为落后的状况,身处其中的这些教师感受较为深刻,因此,在这次课程改革中,这部分农村教师对目前推行的课程改革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对课程改革、对课程改革中的自己表示出极大的信心,这无疑表明了农村教师虽然身处较为闭塞的农村,但是在教育教学理想和目标的追求上与课程改革的方向一致。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农村学校的薄弱并不仅仅表现地域的限制、经济条件的落后,更主要还是表现在专业发展资源的严重不足上,人们普遍缺乏对农村教师的科研成长的应有关注,教育部门忽视了以农村教师为参与主体的课题研究,不太重视农村教师的公开课活动,不太重视农村教育规律的研究,不太重视为农村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提供帮助和机遇。由于长期缺乏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导致身处其中的农村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惰性,缺少了自觉开展教育科研、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科研意识,更不能体验到在开展教育科研中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不少老师除了完成学校常规工作以外,很少自觉地去考虑和开展专业提升,绝大多数的教师缺少专业的阅读和进修。从这个角度来讲,在提供相应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与平台的同时,如何有效地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自觉性的提高可能是更重要的命题。

三、从专业发展到生命关怀:解决农村教师生存困境的理念与策略

基于上面的分析,我们似乎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一方面,农村教师窘迫的生存状态与经济收入较低、社会地位不高、职业声望低下等因素高度相关,而农村教师的职业地位和职业声望又与他们的专业发展水平低下有很大关系,因而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低在很大程度影响着教师的生存状态。另一方面,农村教师的窘迫生存状态与教师的职业压力、职业心理倦怠高度相关,而农村教师的职业压力、职业心理倦怠与他们的专业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恶性循环,由于有致较高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心理倦怠,影响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低下的教师专业水平又进一步恶化着农村教师的生存状态,进而增大了职业心理压力和加剧了职业倦怠。总之,农村教师的专业展水平与教师的生存发展关系很大。由于农村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必然会导致农村教师的生存状态的窘迫,进而影响教育质量,导致教育问题。鉴于这样的认识,建议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调整教师政策,减少教师职业压力,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教育和培训,努力促进和帮助农村教师提高专业发展水平,是改变农村教师的生存窘境的重要举措。这样的结论,似乎是符合逻辑的推断。然而,这样的分析和判断,仅关注了农村教师生存状态的表层问题及相互间的关系,却没有探及更深层次的农村教师生存方式背后的教师生命意识、美感与幸福感的丢失这一根本原因,缺少从教师自身的生命价值特点去分析教师生命关怀的深刻内涵。
我们认为,对农村教师生存状态进行考察与分析,还应提升到教师生命的高度,从教师自我成长的动力——生命需要的视角来审视,从关注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到给予教师生存状态的生命关怀,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师生存困境的理念与策略。对农村教师而言,自身内部素质的提高和外部环境的改善同样重要,社会理应承担对农村教师进行生命关怀的职责,同时社会也有义务促进农村教师个体的自我实现,个体是进行自我拯救的主体,即教师是关怀自己的主体,帮助农村教师立足于自身的生命成长去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选择和实践自己的职业活动,在活动中实现自身的发展,拓展生命的空间。
我们提倡给予农村教师的生存状态以生命关怀的理念和策略,一方面,是对当前“神圣化、技术化和工具化”的教师价值观对教师生命扭曲的纠偏。否则,单纯地强调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忽视了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命意义,会导致教师的专业化异化与迷失,教师专业化变成了教育教学技术的程式化、专业知识的存储与记忆,而教师生存中应该追求的创造性、审美性、主动性等生命意义丧失殆尽。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当前的教育变革对教师生命关怀呼唤。教育在本质上是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建构人的生活方式、实现人的生命价值的活动,只有教师生命的激扬,以生命为基础的教育变革才能得以实现。同时,也是对基于我们对当前的教师政策、教师管理制度的认识。当前,我们学校教育普遍重视学生的生命发展,但是对教师的生命发展重视不够。我们认为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这样的弱势群体,作为生命的生存与发展,也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的生命,首先是指其个体的自然生命,要保证其基本的生活水平,这应该是最起码的要求。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连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疾病与贫穷一直困扰的教师会真正做到“安贫乐教”,全身心致力于专业发展。当然,应该提倡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要像蜡烛、像春蚕,要讲究无私奉献的精神,但这不能作为每一个农村教师都必须做到的普遍要求,更不能成为我们无视农村教师生活相对窘困,片面强调和要求他们高标准提高专业化发展水平,以适应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需要的理由。一句话,从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到进一步的教师生命关怀,是解决农村教师生存窘境的实践诉求。
实践中,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给予农村教师以生命关怀呢?我们提出如下具体建议:
(一)
坚持以人为本的农村教师政策,关注农村教师的职业生活和价值实现
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不应该只是一个空洞抽象的口号,而应该有着具体的内涵和措施。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我们在制定农村教师政策时,应该在理想和现实间求得平衡。理想的教师形象应该是追求主动发展、专业成长和不断的自我更新;追求教育智慧,拥有教育机智;追求教学个性、教学风格,追求研究性和反思性。但是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是有差距的,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实然状况与我们理想的应然追求相去甚远。这就要求无论是我们的教师策略的制定者还是学校基层的执行教师政策的管理者,都应该正视这种差距,要从了解和满足教师的生存需要入手,将其与理想教师的种种要求结合起来,避免把理想的应然追求变成了教师的不堪重负。应该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寻找一个最佳的结合点和过渡方式,使理想成为教师的现实需要,进而成为他们改变教育现实的内在积极力量。因此,在我们推进各种教师制度改革的实际操作中,无论是教师聘任制、末位淘汰制,还是轮岗制等,都应该杜绝一切违背人性发展的不合理的要求、不尊重教师人格的现象。始终应该坚持人文关怀的精神,要重视农村教师的价值和尊严,要承认农村教师的潜力和权利,特别是要在物质生活条件上要进一步关心农村教师,继续改善农村教师的待遇,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从财政制度上给予保证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尽可能改变地方财政决定地方教师工资状况的局面,如有可能,应该尽量缩小全省城乡、地区、校际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差别,积极尝试全省教师工资统一标准的操作模式。同时在保证地方教育正常化的前提下,采取放宽对农村教师的职称评比的要求,在论文发表等教科研要求和政策上适当向农村一线教师倾斜等做法,保护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另外,要积极创设良好的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减少过大的外部压力,增强农村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和满意度。要有利于农村教师的职业生活的改善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激发农村教师的主体意识,培养自省、自觉、自我关怀的主体精神
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在对教师的管理中,似乎普遍忽视了教师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他们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能力,教师工作不只是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同时也是在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而教师群体,特别是农村教师群体也习惯于从公众利益出发,习惯于以外在的社会规范而不是立足于自身的发展来决定自己的职业活动方式,缺少生命本体意识。事实上,教师在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只是为了完成外界交给的任务,也不仅仅是向学生作出的单向付出,还应该是为了自身的发展与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 因此,我们的相关教育法规的建立、教师政策的制定、学校的教师管理行为等,都应该努力克服官僚制和等级制,充分激发起农村教师的主体意识,使他们能发挥出积极参与农村教育改革的自由的创造精神,更要鼓励农村教师具有自觉、自省精神,给予自己的职业以自我关怀,不断地反思的批判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和知识,努力克服重复性、固定化和模式化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地创生出新的价值和目标追求,以克服可能出现的职业倦怠。
(三)缓解农村教师职业压力,提高教师心理调适能力,帮助他们调节好的自己精神生活
从教师职业压力源来看,一方面,要求社会、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调整政策,减少对农村教师的过高的要求,切实帮助教师减少职业压力。特别是教育改革,作为导致农村教师生存心理压力的重要原因,其改革后果的不确定性,改革的外在强制性以及农村教师对改革的应对能力有限等,均会导致教师的职业压力。而要缓解这种来自教育改革的压力,需要从影响教师对改革情境的评价因素入手,要努力让广大农村教师明确教育改革的目标,尽量减少教师的不确定感和不安全感;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改革;为教师参与改革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持;培养教师应对压力的能力;给教师以积极的反馈,增强教师的教育责任感。另一方面,要帮助教师学会关怀自己,主动地从精神上解放自己,改变一味被动地要求来自外部的关怀,使农村教师自己成为具有自由精神的个体。同时,帮助农村教师做好自身的心理保健,努力提高农村教师的心理调适能力,帮助农村教师自己调节好自己的生活,特别是调节好精神生活,化职业压力为动力,克服职业疲劳和倦怠,主动地将教育教学活动作为自己生命活动的一部分来设计和规划,努力实现由传统的经验型、苦干型教师向科研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以利于提高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增强职业成就感。
(四)
重视农村教师文化建设,提高教师生活质量,增强农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应该承认,相对于以前,我省农村教师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有所提高。但时代在变化,人们的观念在变化,特别是价值观在变化。决定生存状态的精神因素显然占更大的比例,拥有了一个好的情绪状态,教师才能更好地工作,并从而感染学生,由乐教转化为学生的乐学。相反,当教师甚至还不知道什么是幸福,怎么去寻找幸福时,寄希望于他们去关注学生的幸福和成长,那无异于异想天开。农村教师工作毕竟不同于一般的体力活,需要获得精神上的理解与认同,才能更快乐地工作、学习与生活。而且,教师职业原本是准自由职业,有比较充分的自由享受教育工作,享受生活、享受人类文明成果、享受纯真的师生交往的乐趣,但现在的事实却是农村教师被牢牢地束缚在了讲台、作业本、教案纸、试卷上,直到心力交瘁;量化的、呆板的、僵硬的管理以及激烈的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关系,使得学校失去了和谐和安宁;更糟糕的是,农村教师工作的自由空间已经被挤压到最小,以致于教师几乎没有实现个人价值的余地了,教师业余生活相当贫乏。大多数学校对教师更多的只是“使用”,很少去关心他们的发展。长期以往,农村教师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会进一步下降。倡导“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必将成为一句空话。而且,教师生活得不幸福,也很难培养不出幸福的学生。因此,努力提高农村教师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重视农村学校的教师文化建设,积极引导农村教师的健康娱乐和休闲,增强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是努力改变农村教师的精神面貌的必然抉择。
(五)
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培训质量和实效性,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素养
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农村教师培训的方向问题,要强调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农村教师要具有必备的专业素质,就必须接受专门的培训和教育,在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必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师培养训练的一体化,不断提高农村教师培养培训的质量和水平。其次,要坚持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实践研究,坚持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科研与进修相结合,革新培训内容,探索新颖有效的培训方式,强调实践、体悟、对话与反思,从行动到行动回顾,到分析评价,到重建教育理念。第三,要重视农村教师的自身成长规划,为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和阶梯,提供切实有效的专业支持,构建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长效动力机制,以激励和维持农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热情。第四,加大校本培训力度,创造农村教师培训的新模式、新途径。同时,要加强培训者的培训,加强对培训者的素质考评,适应新形势下的培训要求,努力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4 07:58 , Processed in 0.21327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