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露天电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19 18:13: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露天电影

(作者/珠子醇)






    60年代上中期,公园晚上都放露天电影。我们住的家离公园很近,吃过晚饭,胡同里的大人们提着马扎,孩子们蹦蹦跳跳跟随着一起去公园纳凉、看电影。记得那个时期上演的电影有《阿诗玛》《李双双》《刘三姐》《五朵金花》等等。大人们在屏幕前面看,孩子们就跑到白色的幕布后看倒映,其实就是边看边玩。那时没有什么娱乐,所以晚上看露天电影是最快乐的消遣。

    70年代,在边疆营部看露天电影。夏天蚊虫叮咬,抓耳挠腮很是难受,有光亮的地方飞舞着成群的大个扑腾蛾子,我们都要在露着肉的地方涂上避蚊剂和虫咬止痒水,才可以消停的看场电影。寒冬,在空旷的雪地里看电影,附近的人会站在自己带的长条木凳上,远道来的只能伸长了脖子,垫着脚尖挤在人群里。

    寒冷的天气,鼻子、耳朵都冻僵了,手脚早已没了知觉。三里五里的人都赶来看电影,一演就是两场。每次中间换带子的时候,就会听到所有的人都在原地跺脚,因为脚早已冻僵了。清楚的记得雪地里那众人齐跺脚发出的声音,等放映员把带子换好,大家就又安静下来。

    有时风大,那白色的屏幕布单被吹得乱晃,里面的人物都变了形。即便如此,大家兴致不减,因为看一场电影很不容易,除了看电影,就再没有动态的娱乐。那时收音机、半导体都很少,只有连队的广播喇叭经常播放着上级指示和好人好事的报道。

    看完电影,大家还要走几里路各自回自己的连队。借着月光,走在雪地上,大棉胶鞋踏着厚厚的积雪,发出吱吱声响。为了看一场电影真是很辛苦,其实我们常常是重复看那几场电影,八个样板戏和渡江侦察记、春苗、南征北战、青松岭、艳阳天、列宁在十月等等。重复看也非常高兴,平日的生活实在是寂寞枯燥,所以看露天电影是我们的精神享受,无论春夏秋冬,只要放映就会有众人追捧。

    70年代末期,在京郊山区插队看露天电影,记得是电影越剧《红楼梦》。公社大院里挤得水泄不通,山区条件艰苦,放映一场电影更是不容易。徐玉兰、王文娟主演的红楼梦,62年上映,中间停演了13年,直到75年才重新上映,所以大家人人争看。我在山区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身旁站着一位乡村教师。看到“慧紫鹃”上演“情辞试莽玉一幕”,那位老师问我,知不知道紫鹃为什么这样替黛玉着急?我疑惑地望着他。他说那是因为宝玉如果娶了黛玉,紫鹃自然就是小妾,也就是二房,所以紫鹃比黛玉更着急。当时我正沉浸在宝黛爱情悲剧的伤情中,听他这一说我都笑了,这位老师可真敢想,哪有的事啊。

    红楼梦早已读过,我还是第一次听人这样说那善良聪慧,温柔贴心的紫鹃争着想当二奶的谬论,正是因为有了句话,一直记忆非常深刻。

    蓦然回首,往事如昨。那些旧日的记忆依稀存在,露天电影也依然在悄悄地进行着。一天,打开窗户,听到外面音响声音很大,整个上空都回荡着那特有的、熟悉的声音。下楼一看,楼区里一个宽阔的地方在放映露天电影。久违了的感觉,不由得走上前去看个仔细,原来是在为社区里孩子们播放故事片。这个社区每逢寒暑假期都会给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安排各种活动,虽然看电影早已不再是奢望,电影院很多而且环境极为舒适。音响设备先进,加上3D电影、国产大片、国外大片,足以让我们目不暇接。

    偶尔在社区里放一场露天电影,孩子们还是感觉亲切和新鲜,都会坐在小板凳上认真的观看,大人们也来助兴,也许他们是在寻找过去岁月的痕迹。

    露天电影在我们过去的岁月里,留下的是辛苦、无奈和快乐。劳动之余不辞辛苦,走上几里路去看场电影,每一部电影里的人物对白都成为了大家平日的笑语闲谈,正是因为电影少才记得深、记得牢,那些故事清晰的印刻在脑海里,那些人物都已成为固定模式的样板,无论正面的还是反面的都让我们怀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25 05:56 , Processed in 0.07460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