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湾见闻思录之二 颜亮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23 16:27: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孝高陈材信 于 2014-1-9 00:44 编辑

          台湾见闻思录之二:风物(上)
                                                     颜亮亨

                            三  慈湖與角板山


    9月12日,外甥阿華駕車帶我們和我大姐到慈湖去。慈湖是桃源縣中部石門水庫旁的一個小湖。當年老蔣逃到臺灣後,見這裏依山傍水,略似故鄉,表示懷念母親,改名“慈湖”(李敖曾譏之為偽孝子)。他去世後,經國暫寄其靈柩於此,幻想終有一天運回奉化去。
    車剛停下,見一廣場,背著青山,面前一條清清的小渠。这广场約有兩三個足球場大,赫然豎著上百座老蔣的塑像。雜亂無序,百態紛呈。或端坐或站立或騎馬,或大理石或石膏或金屬,或小如真人或高達十米,堪稱“中正雕塑大雜燴”。據說三十年前的臺灣各縣市各學校到處都有老蔣的各種塑像,陳水扁當政時期,唆使人們肆意損壞搗毀;國民黨重新執政後又把倖存的收集攏來,雜陳於此。最可笑的是有一最大的金屬坐像,殘臂斷腿,胸部也缺了一塊,聽說是原在“中正廣場”被綠營破壞的,放在這裏也沒修補。說是記錄一段歷史,以存其真。
     出此廣場沿幾米寬的小道往前走,兩旁茂林修竹,涼爽清幽。行幾百米,右邊一個小湖,約幾百畝,碧波微蕩,這就是“慈湖”了。再走半裏,就到老蔣厝靈處。門口左右分立衛兵兩人,鋼盔海軍裝,持槍挺立,巍然不動,連眼皮都不眨。疑是蠟像,別人告訴我們,這是真人,再細看,果然不錯,也真難為他们了。
    正逢換崗儀式(據說是一個小時一次)。六個陸軍裝的士兵正步走來,門口兩人走下,八人分立,然後左轉右轉,手中的槍,時而劈刺,時而舞動。整齊威武,頗覺身手不凡,不復是內戰時敗北的狼狽相了。觀者如堵,轟然叫好。此時我感到很新奇。以後在臺北中正紀念堂、國父紀念館和忠烈祠看到的都是如此,就不感到詫異了。
    停靈的屋不大,只百許平方米。門外看去,是一個花崗石棺,不透明的,不似毛主席的玻璃棺,見得到遺體。門口一牌提示:瞻仰者必須肅靜、脫帽、鞠躬。我雖姓共,但是入鄉隨俗,何妨逢場作戲,也就草率地點一下頭。
    離了此處,出口處有一飯店,居然命名為“黃埔餐館”,可見這些蔣家嫡系,還念念不忘老蔣發跡之處。
     阿華驅車直往桃源縣復興鄉的角板山行館。據說全台老蔣的行館共有十多處,如陽明山、日月潭山上的廬山溫泉、高雄的海邊等地都有。這裏離慈湖較近,山水也美,他住的時間長,最後他又是在此升天的,所以留存的印跡不少,遊人也多。
    一座座別墅,散落於綠樹叢林裏青山碧水間。都不高,大致是二三層,玲瓏別致,原是日本人消閒之處,卻成了他父子愴惶辭廟之後悠閒憩息之所。住在這麼美的地方,與他叫嚷的“臥薪嚐膽”頗有點不相稱了。
    在主展覽室門口,豎著他一幅幾米高的放大照片。身著長袍馬褂,頭戴禮帽,背著雙手,悠然自得。門口寫著:暫歇 悠閒  覺板山行館。裏面的展品,不是撕殺的戰爭場面,倒掛滿了許多與愛妻兒孫山間水面遊嘻,享受天倫之樂的情景。特別使我驚異的是美齡的字與畫,想不到這從小受美國文化薰陶的女子何以有此工力。一幅小楷,是西安事變時寫給夫君的信,娟秀工整,書法水準遠 遠高於她二姐。她的國畫,山水花鳥都頗為傳神。聽說她在臺灣拜張大千為師,照例是要跪拜的,因為是第一夫人,不好屈尊,只讓她三鞠躬了事。
    出得門來,看到電視中播映的老蔣的生平事蹟。從北伐直到去世,當然都是長篇的頌歌,但也不乏部分的真實歷史。例如關於1927年的四一二政變,解說詞稱:北伐進軍上海之後,美英日認為共產黨將損害他們在華利益,乃支持蔣總司令清党。這樣看來,老蔣是秉承帝國主義的意旨行事的了;屠殺共黨的場面,也未隱飾。1960年大陸大饑荒,他調兵遣將即將反攻大陸,美國政府還是認為不可能成功,害怕捲入,不予支持而不果。這些都是歷史事實。這片的末尾高唱:“總統蔣公,歷史的偉人,民族的英雄……”我們聽來,太可笑了。但這首歌猶如大陸的《大海航行靠舵手》,那時是家喻戶曉的。以後我叫外甥女阿霞再唱給我聽聽,她唱後大笑,說:什麼偉人英雄,敗軍之將,豈足言勇?
     離此展覽室幾十米,有一座“思親亭”。據說蔣經國彼時朝夕伺奉,衣不解帶,而其父終於不起。憂思難忘,乃建此亭以寄哀思。如此說來,小蔣也是孝子了。

                            四  臺北故宮博物院
  
    9月15日,外甥女阿霞帶我們到故宮博物院。
    這座博物院位於臺北士林區外雙溪。1965年落成。面積約為北京故宮的四分之一,這規模也算宏偉的了。前有牌樓,入牌樓後是一個大廣場。廣場四周有豔麗的花圃。門前是左右對稱的甬道,遊人可拾級而登,也可乘車從兩邊盤旋而上。主體是四層的宮殿式高樓,兩廂伸出,略如倒置的“凹”字。橙黃色宮牆,白色斗拱,碧瓦紅頂,高可三十余米,甚是富麗堂皇。四面都圍繞著漢白玉攔杆,更添华贵。主館兩側,左右還有兩座大樓,也是宮殿式的三層樓房:一供研究人員使用,另一則儲存暫不展覽的藏品(藏品太多,不可能同時展於主樓)
    進得大門,一樓是購票處。大陸遊客甚多。票並不貴,合人民幣約50元,老人半價。旁有出售紀念品的地方,各種紀念冊,玉石翡翠書簽和銅器小模型,形形色色。
    二樓曰“文明曙光”(西元前2600---西元前2000年)。分四室。依次是:一室,東北地區;二室,黃河下游;三室,長江下游;四室,華西地區。多為“河姆渡文化”“龍山文化”時期的石器和陶器。據介紹,最珍貴的是民國十五年在山西夏縣西陰村發掘出來的半個已經切割的蠶繭,顯示五千年前中國絲織業即已產生,足以證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此外玉器甚多,蓋殷商之人信鬼,以為人死後升天,玉可以使肉體不朽,因而王公貴族多以玉器殉葬,祭祀時則以玉器作為“禮”的載體。
    三樓是“青銅時代”(西元前1600年----西元前221年),即從夏商周到戰國。收藏至豐,據記載達5338件。我最高興的是居然看到了最著名的毛公鼎和散氏盤。毛公鼎于道光末出土於山西歧山。有銘文497字,記載周宣王褒獎其臣下毛公事,為現存銘文最長的青銅器。散字盤有銘文350字,記述矢人將大片田地移付於散氏時所頂之契約。這兩件都是上古時代經濟、文化和文字學的實證,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堪稱“國之重寶”。與之並駕齊驅的是“司母戊大方鼎”則還是在北京的中國歷史博物館。
    四樓叫做“從古典到傳統”(西元前221年---西元220年)時跨秦漢兩代。青銅時代已近尾聲,取而代之的是實用而多樣的物質生活用器。玉器、漆器、釉陶、灰陶等等。這樓另有一室專門展出清室收藏的歷代傳世書畫名作及珍玩象牙檀木雕刻等小巧藝術品。王羲之《快雪時晴帖》、顏真卿《祭侄文稿》、懷素《自敍帖》、蘇軾《黃州寒食帖》……琳琅滿目.美不勝收。名畫則有董源、范寬、郭熙、趙子昂、唐寅、徐文長等等幾十家,更感到目不暇給。更令人驚喜的是初中課本中的〈核舟記〉竟在這裏找到實物。清朝魏學咿所記的“蓋大蘇泛赤壁云”的細節與此物絲毫不差。
    參觀完後直下到負一樓。這裏是咖啡廳和西點處,小霞請我們略進食,即出,左邊就有公共巴士了。
    這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之富,現在可謂甲於中國。據統計,諸凡器物、書畫、圖書文獻總計共568382件。實已代表北京故宮博物院、瀋陽故宮和承德避暑山莊之多數文物。從此三地輾轉而集中於此,並非易事。千多年來,歷經浩劫,散失者不可數計。從靖康之難直到八國聯軍以至日寇蹂躪,遭搶掠焚燒者不知幾許。賴有無數仁人志士,冒死護之,十餘年中顛沛流離而將倖存者遷移至此。這是民族之不幸,而又是不幸中之大幸。
    宋初文物收藏甚夥,北宋末之徽宗所集最多。此後南宋之高宗、清之乾隆亦廣為搜集。末代皇帝溥儀出宮前多有盜賣,流落民間。1931年九一八之後,日寇進逼北平,國勢日危。從1933年開始,北平之文物即分批南遷。 魯迅詩韵云:“寂寞孤城在,倉皇古董遷”即記其事。那時以中研究院院士李濟為首的一批文物考古學家,帶者四批文物,船載驢馱人挑,歷經磨難,顛沛流離。經上海、貴州、直到四川;抗戰勝利後又運回南京,本来是打算还运回北平的,怎奈忙于内战无暇它顾,1948年末则解放军兵临城下了。老蔣潰敗逃台,只好以軍艦運送至台,他们曾电令北平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将所藏悉数南运,马衡受中共影响,借故拖延而未果。几批国宝运台后,無處可藏,暫置於台中縣之北溝山洞中。直到1965年此博物院落成,這幾十萬件國宝,才算有了安身立命之所。然而兩岸之兩個“故宮”之寶物們仍然隔海相望,如兩岸之人民之難於合為一體。非民族之不幸與?
    今年二月與三月。兩岸故宮的院長,臺北之周功鑫、北京之鄭欣淼,已實現兩宮互訪。十月中旬,雍正帝收藏文物亦由兩宮集中展出於臺北。“長河當自滴涓來”。積之時日,不斷交流溝通,寧逐步化解耶?
               
                             五   101大樓

    9月17日,阿霞帶我們去逛101大樓。
    這座大樓建成於2003年,是王永慶等很多大老闆以股份制集資修建的。它是臺北市著名的標誌性建築。位於臺北市信義路。
    它的正面有一個很大的廣場。走出百多米,仰頭觀看,難及其頂。其狀如很高的寶塔,但又不完全像。因寶塔是八角形或六邊形的,而這是四邊形;但又不是正四邊的長方體。從1—34層是下寬上窄的四邊形錐體,從34—91層則是下窄上寬的8個四邊形錐體,猶如8個方形的籮筐疊在一起。
     這座大樓 總高度508米。2004年世界高樓協會認證為世界最高建築物,現在不知有超過了否?乘坐世界最 快速電梯37秒即可到達高382米的89層的 全景觀景樓;樓呈圓形,其雙層帷幕钢化玻璃面積達116000平方米,每面帷幕玻璃可 承受8噸的 重力。全程觀景,劃分為16個介面。每一介面有一個與外面的 景象相應的立体 模型,還設置了投幣的望远鏡。更使遊客感到方便的 是給了每人一個影音導覽解說器,共有八种语言供游客选择:“親愛的 遊客,現在您已來到某某區,您從左邊望去,外面是,,,,,”聽它這麼一解說,依次辨認,外面的景物,可謂一目了然了。我們是從4介面看起的,順時鐘方向轉到1介面,更使人驚奇的 是:“親愛的遊客,我是臺北市市長郝龍斌,歡迎您來臺北旅遊。臺北市是、、、、、、”解說的 同時出現這位市長的 音像,使人感到親切。上海的 東方明珠雖然同樣有全景俯瞰的功能,但沒有面前的 模型,沒有耳邊的 解說器,更沒有市長親自出面解說。其效果就差得多了。
     再搭電梯到91層,則是戶外觀景台,可以感受到全然不同的觀景體驗。遊客可在超高大樓的頂端感受高空風力,雲霧圍繞以及寬闊的視野,並以最近距離仰望大樓最高點508米的 塔尖。
     92層---101層是體積小得多的通訊層,遊客不能去。在其上則是塔尖,用於避雷的 吧?
    下來到88層,是精品寶石藝術館,集結著臺灣特有的天然珊瑚、藍寶石、臺灣玉石等珍貴寶石製成的藝術精品。內藏有6只萬年海蝦化石的巨大珊瑚烽火樹,全球最大的赤血珊瑚項鏈、寶石地球儀等等。小巧的珊瑚水晶工藝品是作為紀念品供遊客選購的,此外還有鳳梨酥等各種特色食品。我們也買了一些,就依依不捨地出來了。
(未完待续 )


      请点击以下链接阅读《台湾见闻思录之三
http://www.jszywz.com/thread-36731-1-1.html
      请点击以下链接阅读《台湾见闻思录之四》
http://www.jszywz.com/thread-36241-1-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6 14:43 , Processed in 0.07193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