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管季超07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向推广阅读的那份坚持致敬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0-5-2 09:02:59 | 只看该作者
■读书故事

  我是农民的儿子,父母都不识字,不知何故,我却从小喜欢读书。但小时候爱书却几乎无书可读,真正读点书还是读师范时。学校有个图书馆,我几乎每周都去借,渐渐熟悉了图书管理员,聘请我担任班级图书管理员。从此我借书不受规定限制,别人一次只能借两本,我却能借很多。

  参加工作后,读得最多的是教育杂志,浮光掠影,泛泛而读,只是偶尔读些教育名著,其中对我影响至深的是《给教师的建议》。靠这本书,我的教育工作逐渐“入门”,受到同事和领导的夸奖,也因此被评为市优秀教师和省教坛新秀。

  离开教育岗位后,我与书本渐行渐远,一度心浮气躁、无所适从。重燃我的读书热情,是听了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的报告之后。2005年12月3日,朱永新教授应我的邀请来我区为700多名学校领导和教师作了《新教育实验的理论与实践》的报告,主题之一就是强调读书。他说:“书香社会的建设首先从书香校园开始,只有从中小学学校的读书活动开始,才能培养人的读书习惯,才能逐步让读书成为我们真正的生活方式。”

  在朱永新教授的思想和行动感召下,我真正意识到读书的意义,开始重新捧起书本。同时我更将这些收获落实到我的本职工作中:建设书香校园、鼓励教师读书。每次召开会议或者到学校进行调研,我都不会忘记与校长和老师谈论读书的话题,除本区外,我还应邀到洛阳、萧山、江苏等地讲课,播撒“读书的种子”……

  这条阅读之路,是我的人生之路,它让我逐渐远离浮躁、拒绝平庸,让我的心灵平静、生命丰富。
22#
 楼主| 发表于 2010-5-2 09:03:24 | 只看该作者


  
■获奖感言

  读书是我的最爱。如果说我近年来思想上有所提升、工作上有所创新的话,可以肯定地说,是书给我以启示与引导,伴随着我一步一步朝前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书是我的财富,是我的家园,是我的挚友,是我永远的导师!

  作为秀洲区书香校园建设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从2007年开始,1000多个日子的读书之路,留下了我与老师们、孩子们共同走过的足迹,也记载着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我享受着自己阅读的愉悦,也享受着老师和孩子们因阅读而获得的幸福。特别让我欣慰的是,在我的提议下,秀洲区全民阅读节已经成功举办两届,全民阅读的风气正在秀洲大地形成。

  阅读,使人的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人的生命深刻而阔远。走在阅读的路上,让我远离浮躁,拒绝平庸,走向高贵。因而,阅读,是我心灵的安顿,是我精神的呼吸,是我幸福人生的不竭源泉。
23#
 楼主| 发表于 2010-5-2 09:04:03 | 只看该作者
           阎衡秋:最有魅力的图书馆馆长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图书馆原馆长,为了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首创了“寒暑假无限量借书制度”,每年都会进行学生阅读状况调查。

  ■推荐理由

  很多人认为图书馆的工作微不足道,但在很多教师眼中的边缘岗位上,她的工作获得了众人的肯定。

  在上海复旦附中新建成的借阅中心里,阎衡秋亲自设计了一个巨大的“知识魔方”,并将它悬挂起来,使每个走进这里的学生第一眼就能看到。魔方的各面雕刻着人类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思想结晶,例如,共产党宣言、独立宣言、相对论等。

  为了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阎衡秋首创了“寒暑假无限量借书制度”,规定阅览室周末、节假日全部向学生开放,与学校教研组联手推出“读童话”、“国际物理年”等关于学生阅读的专题寒假作业,并与兄弟学校联手定期举行专题读书联谊活动。她觉得,没有什么比看见人头攒动的图书馆更令她感到满足。

  每年复旦附中的新生入学时,阎衡秋都要对他们进行入学教育,让学生明白三个问题:“为什么要读书”、“你会读书吗”、“怎样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源”。在电子阅览刚兴起时,她率先进行了学校基础教育数据资源库建设,使学生的阅读视野更加广阔。

  在复旦附中图书馆,阎衡秋以书为媒,引导着学生的成长,通过分析学生的阅读记录,了解他们的兴趣、特长和思想动向。那些喜欢阅读、善于阅读的学生被鼓励,走进了学校的明星社团“书迷会”。每年年终,借阅图书最多的前十名学生还会获得图书馆授予的“阅读明星”称号,并获赠100元购书券。

  要让图书馆发挥更大的作用,就要将图书馆工作主动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于是,2000年,阎衡秋勇敢地走上了教学一线,在高一年级开设了“信息利用基础课”,并自己编写了校本教材。随后,又尝试开设了“科学与艺术”和“影视鉴赏”课,指导学生阅读和使用信息,拓展学生的科学与艺术视野。一名学生在送给她的贺卡上这样写道:“虽然您不是我的任课老师,但您开设的选修课陪伴我度过了有意义的一年。”

  在许多老师的眼里,阎衡秋和她所打造的现代化图书馆已成了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帮手。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为充实教案,成了图书馆的常客。当语文教研组对一句诗的解释争执不下时,就会通过图书馆向高校的教授求助。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随时阅读有益且实用的图书,阎衡秋主动与各学科教师联手,列出推荐书目,重点采购这些书籍。这些年来,图书馆还积极参与区、学校重大课题的科研工作,其中,有关图书馆建设的两个课题——“中小学开设文献检索课的探索”和“论新课改形势下中学图书馆教育职能的拓展”,均已结题并获奖。

  从2000年起,复旦附中图书馆每年都会进行学生阅读状况调查,到现在已坚持了近10年。
24#
 楼主| 发表于 2010-5-2 09:04:29 | 只看该作者
■读书故事

  自幼时阅读第一本连环画起,我就讶异:世间竟然还有如此快乐的事情!从此我与阅读亲密结缘,至今记得一些可圈可点的阅读收获:在小学时被俄国科普作家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深深吸引,在中学时被《青春之歌》深深打动,在青年时代陶醉在众多经典文学作品中,步入中年以后,除了继续徜徉在墨香书林中外,更是借助银幕和视屏窥探到了大千世界的全部精彩。

  感谢阅读,使我这一生如此快乐多彩。但是也有些许的遗憾,那就是记忆深处时常跳出的几节有关阅读的时光片断:那是在“文革”中,整个社会变成了一片文化沙漠,除了《毛主席语录》和“毛选四卷”,找不到其他书看,我们只得在私下偷偷交流个人藏书。有一段时间实在交流不到书看,只好将一本《袖珍数学手册》研读了十几遍。还有一次,如获至宝般借到了一本《红与黑》,但只给我半夜12点到凌晨4点一共4个小时的时间阅读,我偷偷摸摸地以空前绝后的速度飞快地看着。没料到3点45分时,下一个性急鬼就砰砰地敲响了我的门……“文革”时的阅读饥饿感使我至今想起来心有不甘!
25#
 楼主| 发表于 2010-5-2 09:04:57 | 只看该作者
■获奖感言

  去年,我看到了《我与父辈》,阎连科用平淡的笔墨讲述了父辈对子女浓浓的亲情,讲述了自己在温暖的亲情之下获得的滋养,以及对这种亲情的真诚感恩,使身为人子之人读之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诚如阎连科所述“这本书是写给我家族的‘80后’的孩子,更是写给整个社会的‘80后’和‘90后’的。每一个孩子不能不知道他的父辈是如何走过来的,不应漠不关心父母曾经的生活与经历。我希望他们看后能认识父辈,重审亲情,考问自己面对父母,索取了什么,付出了什么,又承担了什么。”

  在现代人生活中,尽管有着文字、声、光、电等不同方式,阅读已然成为如呼吸一般自然的生存必需了。我们今日倡导的应该是会阅读。看着孩子们在如洪水般的信息浪潮中翻卷沉浮多有溺水时,我们还能心安理得地以“开卷有益”、“让孩子自由阅读”为借口而放弃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吗?我崇尚为批判的阅读,倡导让孩子学会选择性阅读。看着孩子们在信息大潮中淡定若水、摒糟取精将是我最大的欣慰。
26#
 楼主| 发表于 2010-5-2 09:05:40 | 只看该作者
           张凤兰:行走书香世界的智慧人生

  北京八中初中部校长,在工作中将阅读与教育结合起来,在自己的教育事业中创造了一种阅读式教育的模式。

  ■推荐理由

  凡是接触过北京八中初中部张凤兰校长的人都会对她优雅睿智的谈吐以及深厚的阅读功底留下深刻印象。在不同的场合,张凤兰随口而出的名言警句、信手拈来的名人轶事、成语典故,总是那么令人折服,让人沉思,发人警醒。

  少年时代即从阅读中大为受益的张校长,把阅读当作了自己一生的精神食粮。博览群书、反思与创新、注重阅读的育人功能是张凤兰阅读的重要特点。她几乎把所有的闲暇时间都用在了阅读上,每年在阅读中做的剪报就有五六大本。她的阅读面非常广,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教育管理到金融知识,几乎无所不包。在广博而精思的阅读基础上,张凤兰始终能用宽广的视野、前瞻的角度、人文的情怀来影响着学校。她认为阅读修心养性,是自我教育的最好方式;阅读成为一个班级、一个学校的风气,就会变成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会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精神气质。所以,她在工作中将阅读与教育结合起来,在自己的教育事业中创造了一种阅读式教育的模式。

  张凤兰用她爱读书的习惯影响了学校的每一位教师。她常常这样对青年教师说,读书是最佳的充电方式,读书是最好的精神力量。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有极其开阔的教育视野,古今中外,天南地北,了然于胸,课堂上才能得心应手,挥洒自如。每年放暑期前,她总会从自己的阅读书目中,精挑细选几本认为值得一读的好书推荐给全体老师。如《追梦人》、《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从清华园到未名湖》、《穿越艺术》、《于丹<论语>心得》等。一位老师写道:“久违了这种平心静气读书的时刻,沉重的心灵仿佛在阅读中得到了释怀。”

  张凤兰不仅培养了一个热爱读书的教师群体,更影响了成百上千的学生。八中教师在一节节课上、一门门学科教学中,不断鼓励学生扩大阅读,学校阅览室、教室图书角每年都在增加新的图书报纸和杂志。校园文学社、阅读节、各种朗诵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更是丰富多彩,还有学生自创的漂流书更是让人耳目一新。张凤兰爱学生,更爱喜欢读书的学生,她说爱读书的孩子肯定不是一个坏孩子。她总是在各种场合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书籍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书香渗入到学生的言谈举止中。
27#
 楼主| 发表于 2010-5-2 09:06:07 | 只看该作者
■读书故事

  那是春天的一个清晨,我走在初一年级的走廊上,两边的教室里传来清脆的读书声。熟悉的课文,清脆的童声,这一切对我这个教育者来说是工作的常态,也是灵魂的寄托。突然,我听到了不同的声音——一个女孩正声情并茂地朗读着,我立刻被她的朗读内容所吸引。她读的是自己和妈妈游览英国的小故事,生动而感人。我马上找到了她,她叫宗冠仪,从小在父母的影响下阅读了很多书,写作能力也很强,她把自己和妈妈暑假游英国的经历写成了很多小故事。我饶有兴趣地看了这些故事,里面透露出一位中国中学生的坚强、勇敢、乐观和上进的优秀品质。对于这样的学生,如果在学校树立为榜样,肯定能对其他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古代学人不就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吗?我们介绍了宗冠仪的读书事迹,号召全校同学向宗冠仪学习。很快,这个爱读书、爱旅游、爱思考、坚强勇敢的小姑娘成为了学校的“小明星”,学校掀起了一个读书的小高潮。不久,宗冠仪同学的《我和妈妈游英国》一书出版了。当我为这本书写序言的时候,我不禁想,希望我们的基础教育中应该多些书香的浸润,少些功利的急进。

  2006年,初中部装饰一新的“心灵憩园”正式向全体教师开放了,目的是让教师们能够在繁重的教学间隙有一个身心放松的地方。但是不久我就发现,教师们只在这里新鲜了一阵,来得越来越少了。我意识到心灵的休憩要靠心灵的交流和浸润来进行。“读书沙龙”!一个想法突然出现在我的脑海。不久,心灵憩园的“读书沙龙”开始了,在那里,老师们就自己的阅读经历、阅读体会展开交流和热烈的讨论。还记得那时我刚刚读完于丹老师的《于丹〈论语〉心得》,感到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马上安排人员购买了若干本放在读书沙龙的书架上。在周五的读书会上,我向老师们介绍了这本书,并谈了自己的阅读体会。一周后的读书会上,大家就《于丹〈论语〉心得》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在北京八中过不了一个星期就尽人皆知了。
28#
 楼主| 发表于 2010-5-2 09:06:35 | 只看该作者


  
■获奖感言

  温家宝总理今年在国家图书馆参加世界读书日活动时说:“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读书应当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态度。

  我一直相信这样一句话:优秀的作者在每一页书本里都放下了思想的翅膀,打开书本就是为了找到这双翅膀。

  作为一名教育者,要通过阅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与时代保持同步。虽然声光电的阅读适合开阔知识面,但要提高自我心灵修养和专业修养,书本阅读不可替代。

  阅读是一种力量,千万人的阅读力量将改变中国人的精神气质。让阅读成为生活的常态,我们的生活将因此而改变。
29#
 楼主| 发表于 2010-5-2 09:07:13 | 只看该作者
                李士杰:带领师生爱上阅读

  河南济源市高级中学校长,针对山区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提出了“教师备课资料库”建设工程,要求老师必须每月读一本书,每天整理教学资料不少于500字。

  ■推荐理由

  1998年,李士杰到位于河南深山区的大峪镇中心校任校长。当时,辖区设初中4所,小学38所,学校偏远闭塞,学习资源贫乏,教师数量不足且素质低下。怎样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办好教育,李士杰想了很多办法,在那里工作的6年间,李士杰投入精力最多的就是让老师和学生读书。

  要读书,必须有书可读。李士杰到任后,出台了《大峪镇学校购买图书补助方案》,规定学校购买的图书中心校补助50%的费用,此举极大地激发了各中小学校购买图书的积极性。同时,李士杰到处争取资金用于补助学校购买图书,每年还亲自带领校长和老师们去省城郑州挑选图书,几年来中心校补助学校购买图书的资金达40多万元。

  针对山区教育资源匮乏、教师素质低下、培训困难的现状,李士杰提出了“教师备课资料库”建设工程,要求老师必须每月读一本书,每天整理教学资料不少于500字。

  积极的措施带来了全镇教师买书热、读书热、抄书热,也产生了每一个教师都珍爱的、为之付出和提升自我的读书笔记和备课资料。

  读书活动悄然提升了老师的素质和内涵,几年内李士杰所在的中心校教育质量得到了快速提升,中招成绩一度超过市内名校。

  《大峪镇中小学生诵读活动方案》把推动学生读书作为中心校的重点工作、长期工作,率先在全市明确规定各年级学生的阅读量和背诵量,并把学生的阅读和背诵按30%的比例计入学业成绩。诵读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摘抄本和背诵本,也诞生了五彩缤纷的教育奇观:小学生口头作文语惊四座,故事、童话续编纷至沓来。深山区的孩子们开始不断在市、省和国家层面频频获奖。

  读书创造了闻名遐迩的“石板文化”:栗园小学坐落在黄河岸边风景秀丽的小山村,村边小河两岸石板错落有致,学生们将诗词名篇、名言警句、寓言故事等创作在石板上,在近一公里的小河两岸童趣、文化、美景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2007年,李士杰到位于中心城区的济源市高级中学当校长,第一项活动就是“开展快乐阅读,构建书香校园”。教师“每天读一小时书、每学期读两本理论书、每学期写一篇高质量的读书体会或教育教学论文”。
30#
 楼主| 发表于 2010-5-2 09:07:40 | 只看该作者
■读书故事

  我是出生在大山里的孩子,靠读书走出了大山,上师范,当教师、中心校长、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如今是济源高级中学的校长。读书成就了我,也成就了我周围的人们。

  回想我的读书生涯,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89年以前,我是率性读书,中小学阶段着迷小人书、连环画。高中、师范时期接触名著、了解名家大家。

  参加教育工作以后一阵子读诗歌,一阵子读哲学,还有散文、流行小说、人物传记,甚至于民俗术数、收藏鉴赏,等等。真正有目的的读书,则是从1989年开始的。当时我被调到一个深山区的乡镇做教育管理工作,我感到了使命与责任,随即开始定向阅读教育类书籍。准确地说,主要是读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书,包括教育理论、管理类、方法学、励志甚至于教科书。

  如今,赠书和荐书几乎成了我的爱好。每遇好书,我总要多买几本与朋友分享。我的朋友遇到困难了,我就送给他相关的书;我所在的学校,我所知道的问题学生,有不少在看了我推荐的书之后,慢慢地在改变。

  热爱阅读,已成为我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5 11:31 , Processed in 0.07415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