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五届“两岸三地散文教学主题报告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3 17:52: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校语文教师参加第五届“两岸三地散文教学主题报告会”
http://www.jpgjzx.com/bencandy.php?fid=103&id=2355
作者:吴晓燕发表时间:2013-05-14
513日,我校语文教师前往南师附中,聆听上海师范大学语文课程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南京市教学研究室联合举办的第五届“两岸三地语文教学圆桌论坛”暨散文教学主题报告会。
5月的校园,郁郁葱葱,甚是好看。来自内地、香港、台湾的600多名教育战线上的老师们早上早早来到南师附中的艺术厅,探讨散文教学。简短的开幕式之后便是南京大学王彬彬教授《现代散文的创作、解读和评论》、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散文的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台北教育大学孙剑秋专家《台湾的散文教学》三场精彩的报告讲座。
中午短暂的半小时用餐时间后,三节研讨课正式开始。
第一节是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特级教师张悦老师的《我读散文——以〈想北平〉〈听听那冷雨〉为例》;第二节是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王君老师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节是台湾国中领域特级教师陈静仪老师的《油桐花编织的秘径》。
三节课各有千秋,让在座老师情不自已鼓掌称赞。三节课之后专家的点评更是让人顿时有豁然开朗、醍醐灌顶之感。
活动最后是互动交流。老师们很激动,有激烈批评的,有感动赞扬的,也有向偶像说明心声的等。无论怎样,大家不辞劳苦,从四面八方赶来,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使我们的散文教学,语文教学变得更好一些。诚如王荣生教授所说,我们不是来批评的,也不是来赞扬的,而是来找问题的,在寻找问题,解决问题中不断提升散文教学的水平。
    江浦高级中学是一所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学校,散文正是能充分体现人文性、情感性的一种文体,散文教学亦义不容辞成为江中语文教师极其重视的教学部分,江中语文组在很多次的集体备课中都曾讨论过散文该如何教的问题,而听这样的一场报告会,胜读十年书。



2#
 楼主| 发表于 2014-4-23 17:58:35 | 只看该作者
第四届“两岸三地语文教学圆桌论坛”暨散文教学主题报告会   
邀请函
                  
  “两岸三地语文教学圆桌论坛”,是由上海师范大学、香港教育学院、台湾师范大学共同发起的连续性年会,主题是“散文的解读与教学设计”。
由《语文学习》编辑部参与合办的第四届“两岸三地语文教学圆桌论坛”暨散文教学主题报告会,定于 2012年5月10日—11日在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举行。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时间和地点
1.报到时间:5月10日。地点:1.上海居逸宾馆(青浦区沙埭浜路35号,电话:021-69716971);2.上海居礼酒店(青浦区青安路58号,电话:021-69726222)
2.会议时间:5月11日(8:00-17:00)。地点:上海市青浦区青浦高级中学(青浦区公园东路1100号,联系人周丽君,手机15900599399)。
二、论坛议题
1.现当代散文理论与散文作品。
2. 古代散文的解读方法与教学策略。
3.中学现当代散文的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4. 小学语文的散文教学问题。
三、与会专家
中国社科院明清文学研究专家王达敏教授,福建师范大学著名学者孙绍振教授,复旦大学修辞学专家刘大为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散文研究专家谢飘云教授、陈剑晖教授,苏州大学散文研究专家范培松教授、曹惠民教授、张修龄博士、陈国安博士,杭州师范大学语文教育专家倪文锦教授,江苏师范大学语文教育专家魏本亚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专家王意如教授、倪文尖博士、郑桂华博士,上海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专家王荣生教授、吴忠豪教授;香港教育学院梁敏儿博士、白云开博士,台湾东吴大学散文研究专家郑明娳教授,台湾师范大学国学研究所王基伦教授,台湾成功大学中文系许长谟教授,台北教育大学语文教育专家孙剑秋教授,澳门大学教育学院郑振伟教授等。
四、会议议程及安排
时间
内 容
主持人
8:15-8:25
开幕式
姜虹
8:30-9:10
9:10-9:30
主题报告:郑明娳教授(台湾东吴大学)
专家评议:孙绍振教授(福建师范大学)
白云开
中场休息
9:40-10:20
10:20-10:40
主题报告:王达敏教授(中国社科院)
专家评议:王基伦教授(台湾师范大学)
倪文锦
10:45-11:25
11:25-11:45
主题报告:陈剑晖教授(华南师范大学)
专家评议:梁敏儿博士(香港教育学院)
11:50-12:40
会议提供工作餐
中学专场
12:45-1:25
研讨课:郭初阳《天鹅与蟋蟀》(列那尔)
谭轶斌
1:30-2:10
研讨课:魏新磊《滕王阁序》
2:15-2:55
研讨课:孙建国《端午的鸭蛋》(汪曾祺)
中场休息
3:10-4:30
专家评议:谢飘云(华南师范大学),范培松(苏州大学),张修龄(苏州大学),许长谟(台湾师范大学)
步根海
4:30-5:00
与会代表和专家互动讨论
倪文尖
小学专场
12:45-1:25
研讨课:蒋军晶《祖父的园子》(萧红)
薛峰
1:30-2:10
研讨课:卢雷《天窗》(茅盾)
2:15-2:55
研讨课:孙俐《红樱桃》
中场休息
3:10-4:30
专家评议:刘大为(复旦大学),曹惠民(苏州大学),魏本亚(江苏师范大学),郑振伟(澳门大学)
吴忠豪
4:30-5:00
与会代表和专家互动讨论
陈国安
五、报名方式
1.本届报告会,外省市预留参会名额200名,欢迎省市区教研室、各级语文工作室集体报名。
2.会议协助办理住宿,交通住宿费等由所在单位自理。
3.外省市与会代表收取会务资料费200元,开具正式发票。
4.联系人:《语文学习》编辑部陈力勇
电话:021-64373598  手机:15216690546 电子邮箱:15216690546@163.com
六、交通路线
由虹桥机场、虹桥火车站前往:轻轨2号线徐泾东站,换乘公交青徐线(约10分钟一班,路程40分钟)。
                                               《语文学习》编辑部
2012年4月7日
回执(请务必发送邮件,以便安排住宿)
单位
与会人数
联系人
联系电话
邮件地址
备注
  


3#
 楼主| 发表于 2014-4-23 17:59:40 | 只看该作者
报告现场
    时针指向八点。报告厅座无虚席。主题报告会准点开始。报告会由杭州师范大学学科教学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教授倪文锦先生主持。首先是十分钟的简短开幕式,接着首场报告就开讲了。主讲人是台湾东吴大学的郑明娳教授。她虽然是著名思维研究专家,著有《现代散文欣赏》《现代散文纵横论》等近十部思维专论,但她并没有鼓吹她的思维理论,而是从琦君的《髻》、陆蠡的《红豆》、郭沫若的《芭蕉花》说起,通过具体的文本解读来阐述她的散文教学主张。郑教授认为,《髻》反映了母亲对子女的教育,思维的“点”是“母德”,并据此推出琦君所有的作品都温柔敦厚;《红豆》是一篇哲理小品,说明了人都是有缺点的,所以要“降低自己,提升对方,共同成长”。(因为每人限时发言,《芭蕉花》只提了一下,没有详细讲。)我据此推想,郑教授还是主张散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台湾称“公民与道德”教育)。随后是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教授的点评,他在肯定郑教授散文教学分析主旨(母教、母德)的基础上,提出了散文教学还要注意“意脉”的问题。接下来登台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博士王达敏,他从“桐城派”的散文创作主张“神妙(气)说”谈到散文鉴赏如何进入“神妙”境界,并以姚鼐的代表作《登泰山记》为例,从“格调客观冷峭、空灵、浩气、着色凝练”等四方面,给与会者作了散文文本解读示范。随后是台湾师范大学著名古典散文研究和国语教学研究专家王基伦教授的点评。他认为,仅仅谈姚鼐还不能全面了解“桐城派”,他又补充介绍了“桐城派”延续的时间、参与的人数以及另两个代表人物方苞和刘大櫆。最后一位报告者是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华南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中心主任陈剑晖。他报告的题目(三个报告惟一有题目的)是《解读散文文本的两个方法》。这两个方法是:其一,散文文本的双重解读。主要讲了语境、语调、语感三个问题,然后具体分析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第一部分(重点是三处写景文字)独特的语境、语调、语感。其二,散文文本的比较阅读。基本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并具体讲解了龙应台的《目送》、朱自清的《背影》、林非的《离别》等三篇散文的比较阅读方法。内容要点如下:异中有同,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即人类共有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取向、题材相近与感情真实、都写到“背影”。异中有同,主要体现在四方面,即题目词性不同与含义不同、情感抒发方式不同、哲理意蕴不同、语言表达不同。香港教育学院文学院副教授、西方文学理论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专家梁敏儿博士对此报告作了点评。她认为,报告专业术语较多,不利于一般人的理解。理解了语境、语调、语感这些概念,对散文文本的解读有多少帮助很难说,更何况这几个概念本身有理解难度。
     我觉得,这几个报告,对开拓中小学教师散文教学的视野是有帮助的,至少为散文文本解读打开了另一扇窗。因为他们大部分时间待在“金字塔”中,与中小学学生接触较少,他们的一些说法和中小学教学实际还是有距离的。我感觉,大陆学者与港台学者报告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港台学者从具体文本推导观点,大陆学者用具体文本印证观点;港台学者点评以质疑、补充相关内容为主,大陆学者点评以强调肯定为主。是不是可以以此推想,港台学者更为务实一点?
课堂再现
    报告会后,分中学、小学进行教学观摩,各三节课。中学教学观摩由上海教研室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谭轶斌主持。以下是中学三节课的基本情况。
    第一节课是被誉为“新生代语文教师”的杭州越读馆语文教学负责人郭初阳执教的《天鹅与蟋蟀》。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都可以用简单来概括。目标:通过课文学习能仿写。步骤:读(指名读、齐读、自由读);议(小组讨论:① 天鹅脖子与女人手臂有什么相似点?② 怎样理解描写蟋蟀叫声的三个句子?③ 观察两则短文,找出异同点。讨论后自由发言);写(仿照课文,在《蜘蛛》《蜜蜂》《蚊》任选一个写一篇短文后班上交流)。但多数同学没有写完就下课了,仿写的整体情况就不甚清楚了。
    第二节课是曾赴香港、江苏、新疆等地讲过学的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学院教研员魏新磊执教的《滕王阁序》。魏老师以清朝诗论家叶燮的“才、识、胆、力”为由头开讲本篇课文,主要就是让学生通过本文体验王勃的“才、识、胆、力”。首先是学生自由读课文、标段落,然后是女生读1—2自然段、男生读3—4自然段、男女声齐读5—6自然段、班上朗读最好的一个学生(班长,男生)读7—8自然段。接着探讨:① 本文的核心事件是什么?    ② 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这情感有无变化?如果有,分水岭在哪?③ 作者为何写作本文?师生互动、教师点拨,我觉得当是教师讲解为主。
    第三节课是上海市青浦区学科带头人、青浦华新中学的孙建国执教的《端午的鸭蛋》。课前投影展示教学目标:通过诵读、品析,理解课文平淡而有味的语言,体悟作者热爱家乡的深厚情感。上课伊始,老师先给一男生一只装在络子里的鸭蛋,引出“鸭蛋络子”后设问:课文围绕“鸭蛋络子”写了哪些内容?四个学生回答后老师又问:最后一节写什么?投影一闪而过后引导学生回顾、归纳:散文的情感。共涉及《背影》《散步》《安塞腰鼓》等三篇课文。以上共用时10分钟。剩下的时间“细细品味课文平淡而有味的语言”。小组讨论近两分钟后共有7位同学交流发言,第8位同学提出了一个质疑:“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么?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有没有批判性?5位同学的回答都否认了批判性,老师也认为:“表达的是童年的趣味。”最后讨论的是“为什么题目是《端午的鸭蛋》?”3位同学回答后老师用两分钟作了小结。
专家视点
    课堂观摩后,三位专家对三节课进行了点评。点评活动由上海教研室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步根海先生主持。首先发言的是苏州大学教授范培松先生。范先生点评了《天鹅与蟋蟀》《端午的鸭蛋》。他在肯定两节课都能抓住重点这一相同之处后,提出了建议:《天鹅与蟋蟀》看起来是写“捞云”,实际上是写捉虫子,但有没有“戏云”的成分呢?蟋蟀三声叫抓得好,但其中的分量、声音不同,这一定要讲。《端午的鸭蛋》前面是“面的交待”,后面是“点的介绍”最后的结尾和《父亲的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样,本文有回到现实的意思。言外之意,并没有讨论的必要。
    接着,苏州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张修龄点评了《滕王阁序》一课。他认为,用叶燮的理论照应课文很好,学生回答问题也很准确。他的困惑是,这么一篇名文,一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否把握得了?一些名句是否要突出说一下?是否强化一下技能(注释、典故、对偶句等)?
     最后,江苏省教研室资深语文教研员朱芒芒先生的点评肯定了三节课的价值。他指出,三节课都能做到:① 帮助学生走进散文世界。《天鹅与蟋蟀》一课,老师带领学生逐步探索,《滕王阁序》一课,用叶燮的理事情总领全文,《端午的鸭蛋》一课,用传统的教法----品味语言。② 帮助学生走进阅读世界。《天鹅与蟋蟀》一课,集体细读--- 个体细读--- 交流(细读的深化),《滕王阁序》一课,打破常规,整体把握,《端午的鸭蛋》一课,抓住品味语言的三个节点,鸭蛋络子--- 鸭蛋吃法抄录--- 鸭蛋吃法。③ 帮助学生走进语文学习世界。
4#
 楼主| 发表于 2014-4-23 18:00:55 | 只看该作者

第五届“两岸三地语文教学圆桌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 2013/5/20   



    由上海师范大学语文课程研究基地主办的第五届“两岸三地语文教学圆桌论坛”于5月12至14日在南京召开。“两岸三地语文教学圆桌论坛”是由上海师范大学、香港教育学院、台湾师范大学等发起并主办的连续性年会。本届年会由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南京市教研室等承办,来自港澳台与大陆的专家和中小学语文教师1000多人与会。

年会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高层圆桌论坛。圆桌论坛紧扣中小学散文作品解读与教学设计,多学科专家进行学术交流与讨论。著名学者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教授,台湾东吴大学郑明娳教授,台北教育大学孙剑秋教授,香港教育学院梁敏儿博士、白云开博士、何文胜博士,南开大学刘俐俐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杨启亮教授、黄伟教授,上海洋泾中学李海林教授,我校教育学院王荣生教授、吴忠豪教授等作专题发言。

第二段是面向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主题报告会和专家教师的研究课。南京大学王彬彬教授、台北教育大学孙剑秋教授和我校教育学院王荣生教授,分别主题报告。下午的研究课分中学和小学两个专场进行,由台湾地区和大陆的专家教师执教,与会高校专家对研究课进行了精彩评议。

第三阶段在南京晓庄学院举行。台湾地区中小学专家教师,香港教育学院梁佩云博士,香港公开大学黄自鸿博士,南京师范大学黄伟教授和我校教育学院王荣生教授,分别向晓庄学院200多名本科生主题报告,报告赢得阵阵掌声。

据悉,下一届“两岸三地语文教学圆桌论坛”将由台湾成功大学承办。
(供稿人 黄金丽)


圆桌论坛现场

年会第二阶段的主题报告会开幕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3 14:15 , Processed in 0.96156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