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理论探索
来源:新浪城市 www.sina.net 作者:毕日升
世界城市,是全球经济社会文化活动的制高点,在全球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建设世界城市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重大主题。2009年12月,中共北京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审时度势,提出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瞄准建设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加快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以更高标准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中国的世界城市,是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是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必要方式。
对于北京来说,世界城市的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由金元浦教授主编的《北京:走向世界城市——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以下简称“报告”)对这一崭新课题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索。这部长达60多万字的长篇研究报告,对于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这一理论课题的研究乃至北京走向世界城市的建设实践,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报告》编写的指导原则、体例安排、内容特点、语言风格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理论研究与建设实践紧密结合。
全书编写的指导原则之一,就是要将关于世界城市的理论研究与北京市走向世界城市的建设实践紧密结合。这一指导原则不仅体现在《报告》整体的体例编排上,更体现在每编的具体写作过程中。
全书的编写体例体现了理论探索与建设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报告》第一编和第四编侧重理论探索,分别是关于世界城市理论概况及世界城市测评体系建构。在梳理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第二、三编则侧重建设实践,对于北京走向世界城市的基础优势及未来的建设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分析和研究、探索。理论探索部分涉及世界城市理论研究史(第二章)、世界城市发展史(第三章)、国际上著名世界城市和新兴的世界城市的建设经验总结(第四、五章)、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模式、路径与对策研究(第六章)及世界城市测评体系(第二十三、二十四章)等内容。建设实践部分包括北京要建设世界城市已经具备的基础和已经取得的成就(第二编),对于北京如何建设世界城市,《报告》第三编给予了初步的探索,分别从宜居环境、两型城市、人才汇聚、品牌构建、公共艺术、和谐社会和国际文化交流等各个方面论述了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宏大战略,以及实现这一战略的方法和策略。
在每一编的编写过程中,同样也体现了理论探索与建设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例如第一编总体上侧重理论探索,但其中的第四、五章则又分析了国际著名世界城市的建设实践经验。第二编总体上是对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基础和优势的总结,但其中也有对具体问题的理论总结,如北京的创意产业、金融业、会展业、休闲娱乐业等行业,已经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等都进行了概括和总结。第三编体现得更充分,分别从宜居环境、两型城市、人才汇聚、品牌构建等各个方面进行理论探索,然后又从建设实践上提出具体的建设意见、措施和方案等。
二是本土实践与全球视野相结合。
建设世界城市是北京参与全球化世界城市竞争的时代需要,因此,北京要建设世界城市,必然具备全球化的视野与眼光。本书的编写的又一指导原则就是一定要具备全球化的国际眼光和视野。这不仅是全书的指导原则,同时也对每一个写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之一。因此,在《报告》开篇第一编首先放眼全球世界城市,对其理论研究史、发展史及实践经验进行了梳理、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国情,找到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模式、路径选择和实施对策。此后的第二编在分析北京已经取得的成就时,也要以国际世界城市的标准和经验来分析这些成就取得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第三编更是以国际世界城市的眼光,结合北京的实际,提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可行战略方案。第四编也是首先着眼世界城市的国际测评标准,然后提出了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一套指标体系的设计。
三是关注当下与着眼长远相结合。
全书的又一指导原则就是关注当下与着眼长远相结合的编写思路。理论总结、梳理及总结北京已经取得的成就时侧重于对当下现实的关注,而对于实现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又是着眼于长远的规划与设想。例如《报告》的第二编和第三编的设计安排上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第二编着眼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的要求,对北京当下已经取得的成就、现状和不足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总结。而第三编则是指向未来,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方面,探索北京实现建设世界城市的伟大战略目标应该采取的方法与策略。《报告》将成就总结与未来建设相结合,将成就与问题相结合,将当下现状与未来方略相结合,充分体现了《报告》的可行性与前瞻性。
四是资料的当下性、权威性与丰富性相结合。
全书的资料来源注重当下性、权威性与丰富性。理论梳理部分,注意吸收国内外关于世界城市的最新研究成果。从最新的国外研究专著、论文,从国际权威部门的门户网站,从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国内的政府网站、政府文件中搜集资料,许多统计数字都来自政府网站或政府文件中,体现了数据来源的权威性与真实性。同时,参考文献和统计数字、图表等,尽可能采用的是最新的数据。例如全书中涉及到的各类统计图表,涉及到首都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大到国民经济总产值,小到网吧数量、网页个数,从宏观的人口数量,到街头的数字北京服务亭统计,所有这些数据都是近两三年的内统计的最新数字,还有许多章节的各类数字都是截止到2009年底的最新数字。这些最新研究资料和最新的统计数字充分体现了《报告》资料来源的当下性和丰富性。
五是可读性与可行性相结合。
最后,《报告》在写作风格上,注重语言表述的可读性与报告内容的可行性、可操作性相结合。全书语言简明、精练,通俗易懂,同时注意了作为战略报告写作必须具备可操作性与可行性的基本要求,《报告》写作中注意体现情况概括的准确性,措施、方案的可操作性,报告内容的可参考性等特点,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理论研究探讨和具体实施决策都将提供可资借鉴的重要参考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