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小博物馆如何做好青少年教育工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10 06:56: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小博物馆如何做好青少年教育工作2011-07-22   卜珩一   中国文物报
——益阳市博物馆开展青少年素质教育工作的几点做法

对青少年开展素质教育是当今全球博物馆共同关心的一个话题。目前,各国博物馆都通过举办特定活动、设立特殊展厅等多种形式对青少年开展素质教育,这些做法和宣传方式很值得学习和借鉴,但是对于小型的地市级博物馆而言,一味生搬硬套,依葫芦画瓢,并不科学,只有勇于探索,积极创新,才能开辟出适合本馆的为青少年素质教育服务的道路。下面笔者就谈谈益阳市博物馆多年来开展青少年素质教育工作的几点做法和举措,以供大家互相探讨和交流。
一、争取教育部门支持,打造素质教育基地
开展青少年素质教育工作是当今博物馆和教育部门的共同责任。对于地市级博物馆而言,知名度不高、各项设备设施不很完善,导致主动上博物馆参观和开展活动的学校不多;而教育部门管理各级学校,开展课外活动,外出参观学习,可直接向学校下发通知,但苦于没有合适的学习和活动场所。如何找到这二者之间的平衡点,让广大青少年都到博物馆来呢?益阳市博物馆首先想到的是争取教育部门支持,创建学生素质教育基地。为此,该馆首先向益阳市教育局书面提出创建素质教育基地的申请,并陈述申报理由,同时将负责此项工作的同志请来博物馆参观、考察,当面汇报和洽谈,获得教育局的首肯和认同,并同意授牌益阳市博物馆“益阳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之后,该市教育局经常组织学校到博物馆参观和开展各种活动,博物馆的知名度得到很大提高,并与多所学校之间形成一个良好互动的合作平台,各个学校都主动上门与博物馆联系,开展活动。如该市朝阳国际实验学校就把博物馆定为该校开展团、队活动的场所,每年都在博物馆举办新生入队仪式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创建素质教育基地为益阳市博物馆开展素质教育工作打开了局面,为该馆进一步发挥教育职能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二、多方开拓思路,举办特色展览
在众多博物馆的参观群体中,正处于人生成长期的青少年占据了50%~60%,他们思想活泼、富于想象力,对什么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为牢牢把握住这一特殊群体,益阳市博物馆开拓思路,在陈列展览选材上下了大工夫。为了解学生们的兴趣和爱好,该馆工作人员以“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为内容专门对各大、中小学校开展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再决定展览题材。近年来该馆针对广大中小学生引进和举办了一系列具有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特色展览,如“洞庭湖野生动物标本展”“为了明天,救救孩子——青少年法制教育展览”“蝴蝶标本展”“识鸟、爱鸟、护鸟摄影图片展”等。特别是该馆2010年引进举办的“海洋生物展”将生长在大海里的数十种海洋生物近距离呈现在观众面前,学生们特别喜欢看,在开展第一天就接待了参观学生3000多人次,从9点开馆到5点闭馆,整个展厅就没空闲过,创造了该馆自开馆以来日参观人数最多的历史记录。
三、摈弃传统和单一,创新展陈模式
创新展陈模式是益阳市博物馆对青少年开展素质教育的又一有效方法,对思想跳跃、喜欢新事物的青少年而言,灵活多变、富于创意和挑战的展陈形式更容易吸引他们的视线,被他们接受。为此,该馆展览主创人员对几个基本陈列的展陈模式进行了多次讨论和修改,最后确定从多方面入手,包括对灯光、色彩的运用、场景和模型的复制、展品的摆放以及对文化层次、韵味的体现等多种元素的综合运用。如“益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即结合了在展厅现场播放录像、邀请传承人进行表演以及传统的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动、静两种展示方式。同时同学们还可自己参与操作皮影戏表演、参与剪纸艺术创作、花鼓戏表演,当累了的时候还可坐下来静静地品尝益阳黑茶,在轻松、娱乐的气氛中充分体味益阳历史和文化的无穷魅力;“竹艺之美——益阳竹文化展览”则复制了小桥、流水、竹林、书斋的中国传统园林布局,展出了许多精美的竹制生产生活用具和工艺品,让青少年朋友们在一种幽静、舒适的环境中了解竹子的历史、用途和审美价值,也体会到益阳竹文化历史的源远流长;“国际正义人士何凤山博士‘生命签证’事迹展览”展厅进门就是一段模拟复制的以色列耶路撒冷哭墙,墙壁被分割成若干方格,每个方格里点亮一盏灯,一盏灯代表着一个逝去的犹太亡灵,让观众在“二战”时期环境的展厅空间特征下,了解和体会“生命签证”的意义和真谛,带给了学生朋友们与众不同的感受,为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条件。
四、开展多元化宣教手段,让学生走进博物馆
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离不开多元化的宣教手段。每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和文物宣传周,益阳市博物馆都精心策划、准备,制作宣传板面、设立咨询台等在学生比较集中的校区展出,对学生开展文博综合知识宣传和教育。同时在现场还举办历史文物知识抢答赛,由博物馆提供奖品,带动了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六一”儿童节前夕,该馆还请来民间表演艺术家在“非遗”展厅连续3天表演皮影戏、花鼓戏、剪纸等民间技艺,极大地满足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文物是博物馆开展宣传教育必不可少的工具,直观、形象的文物代表历史的直接记录和见证,是任何教科书所不具备的特殊的形象语言。为充分发挥这种自身的教育优势,益阳市博物馆积极与学校联系,结合学生当前所学课程,开展“把课堂搬进博物馆”的活动。如该市的第一初级中学就把历史课的“史前文化”放到了益阳市博物馆来上,博物馆提供了许多打、砸、砍、刮削等石器作为教学用品,老师现场讲解它们的用途和特点,学生可近距离触摸、观察祖先们使用过的生产生活工具,通过让文物“说话”,使学生们在生动的现场教学和对文物的历史真实感和直观的感性认识中了解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增长了知识。
此外,为扩大学生受教育范围,益阳市博物馆还积极创新,打破传统的等观众上门看展览的方法,主动送展上门,举办巡回展览,让远离市区的县、镇学校学生都学到了来自博物馆传送的知识,特别受学校欢迎。
总之,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也是每一个博物馆应尽的责任。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前进中,益阳市博物馆将进一步立足本职,开拓创新,为青少年搭建一个学习、交流、汲取素养的平台和乐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26 09:31 , Processed in 0.09611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