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博物馆与青少年素质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10 06:58: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博物馆与青少年素质教育
2006年08月23日   来源:光明日报


    博物馆(包括科技馆)在当代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中应当扮演重要的角色,这早已是各界的共识。然而,让人难以满意的是,青少年学生在2亿博物馆观众中的比例长期只有不到2%。学校、家长、社会、博物馆以及当前的教育体制对此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里,我想从博物馆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
    我国现有各类博物馆2300多家,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各省的省级博物馆都得到新建或扩建,投资超过1亿元的大馆就有20多家,应该说我国的大中城市基本上都拥有了数座现代化的博物馆。
    在这繁荣的景象背后,青少年观众却对博物馆表现出出乎寻常的“冷”。不仅学校不把参观博物馆列入学生课外学习的主要活动,一般家长根本没有让孩子参观博物馆的习惯!与日益繁盛的各类课外补习班简直无法相比!社会各界,特别是博物馆界应该对此引起关注。试想,国家花费了数亿元建立了博物馆,而我们的青少年却不利用它,这是多大的浪费!
    应该说,博物馆界为吸引青少年观众做了很多努力。北京等地的文物部门联合教育部门推出“青少年参观护照”,鼓励青少年学生把博物馆当作第二课堂。2004年3月19日,国家文物局发出专门通知,要求有条件的博物馆、美术馆向未成年人等群体免费开放。然而,这个“3·19通知”并不为广大观众所知晓。2005年国家文物局的调查显示:超过45%的博物馆观众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免费规定。
    博物馆在我国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作为文明的窗口、传播科学知识的殿堂,她一直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学生科普教育的天堂。经过一百多年的建设,我国的博物馆已经成为当今人文遗产、自然遗产的最集中的收藏场所,收藏着丰富的科学、文化资源,可以满足人们学习、欣赏和娱乐的多种需求。博物馆不受青少年观众普遍喜爱的原因,一般认为有三点:博物馆类型单调、陈列单一而没有吸引力;博物馆以教育者、训导者自居,缺乏平等气氛,不招人喜欢;学习压力太大,没有时间。
    根据笔者的调查,青少年学生“拒绝”参观博物馆的原因主要是:博物馆“不好玩”、“不方便”、“没意思”。这看似平常的话,实在值得博物馆界深思。(中国民族博物馆特聘研究员 潘守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26 08:57 , Processed in 0.0925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