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文教学的一个根本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10 15:05: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文教学的一个根本问题
     唐晓敏
    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是“河北衡水中学必练的40道高考作文及范文指导”。文题有“擦亮心窗”、“选择”、“人生的纱线”、“结束,还是开始?”、“生活中的一朵浪花”、“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呼唤”、“鲫鱼与螃蟹的对话”、“老人摔倒,你会扶吗?”、“老音乐家铡草”、“爬山虎的失落”、“清华校长卡壳之失”、“推一车瓦器过山岭”。往好了说,是丰富多彩,但也可以说是非常杂乱,各个题目之间,没有什么有机的联系。好是作文训练,不应该是这样杂乱而毫无系统性。
     更重要的是,写这些题目,与读书基本没有关系。当然也不能说毫无关系,读书多一点,写那个题目都可能写得好一点,但上述的任何题目,与某一具体的作品有什么关系呢?可以说完全没有关系。这也就是说,什么书也不读,也可以写这些作文。这样的话,学生为什么还要读书呢?
    相比之下,传统语文教学就聪明得多。当时的考试,无论是唐代的诗赋,还是明清的八股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若想写出文章来(诗赋也是文章),必须多读书,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八股文考试,必须把四书读个滚瓜烂熟。不读这些书籍,连文题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无从下笔。这样,每个参加考试的学子,都不能不重视读书。学子通过大量读书而丰富了知识,提升了境界。因此,考上了固然是成功,没有考上也并不是失败,因为该读的书都读了。
    当时的考试,有一种引领阅读的功效。现在的考试,则完全没有这一功效。这是目前作文教学的最大的问题。人不是简单地通过写作而提高自己,根本上说,是通过读书才能提高自己。学生不读书,无论在写作上怎样练习,都没有多大意义。
    当今,教育部也推荐了一些阅读书目,但多是形同虚设。若真是想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其实非常简单:规定100本必读书,高考作文只从这100本著作中“出题”,并且30年或50年不变。这样的话,语文的问题都解决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3 19:16 , Processed in 0.07307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