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双城青年版画家周冬华:从庄稼汉到艺术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29 18:34: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双城青年版画家周冬华:从庄稼汉到艺术家

http://www.hljnews.cn 2009-03-05 来源:黑龙江新闻网-黑龙江日报
  图为周冬华。
  3日,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来自双城市的农民版画家周冬华站在黑龙江日报美术馆宽敞的大厅里,显得紧张而激动。从艺20余载,这是他第一次举办个人画展,从庄稼汉到艺术家,其中要跨越多少沟壑与坎坷啊。
  “今天是你的大日子,怎么还穿这件旧外套啊?”他的画家朋友关切地问。“咱本来就是农民嘛,本色最好。”他憨憨地笑。面对鲜花、掌声和如织的观众,他的朴实无华反到显得亲切而生动。
  春天里的田园小诗
  周冬华的画,仿佛春天里的第一场艺术宣言,宣告着春的复苏:破土而出的嫩芽、沐浴在阳光中的鸡群、草长莺飞的田野、朴实亲切的农家院……流连于他的作品前,人们似乎闻到了乡村泥土的沁人芳香,听到了田野鸡雏的唧唧鸣叫。
  “乡村生活有我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乡村美景是我永恒的创作题材。我在这里找到了生活中最朴素却也是最动人的美。”周冬华说。
  黑龙江是版画大省,有着闻名国内外的北大荒版画。周冬华最早学版画时,也像众多版画新兵一样,搞一些色彩艳丽、场面壮阔的风景画创作,可是画来画去,都像是别人的东西,难以形成自己的风格。他因此领悟到,要画自己身边的、熟悉的事物,才能有细节,有真情实感。憨态可掬的小鸡小鸭、绿油油的庄稼地、秋天熟透了的果子、风中肆意开放的野花……乡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由此走进了他的视线,并在他的作品里焕发了勃勃生机。这些被诗意化、人文化了的农家小景,不仅让周冬华找到了自我,也博得了观赏者的共鸣。他的作品经常在各种展览、画刊和报纸上露面,不断地唤醒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崇敬之心。
  执着耕耘艺术之田
  周冬华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1970年,他出生于双城市前进乡胜利村,他的职业是农民,他的工作是种地、养奶牛、喂鸡和日常劳作。对于一个生长在贫苦农家的孩子来说,绘画是一个奢侈的爱好,没有教材,更没有钱去买昂贵的绘画工具,但是周冬华却坚持下来了。让他坚持下来的原因,除了对绘画近乎成瘾的热爱,还源于他的同族堂兄、著名版画家周胜华的影响和引导。上世纪70年代,周胜华作为上山下乡知青去北大荒参加劳动,后来作为垦区知青优秀版画作者崭露头角,并于80年代中期调入省版画院成为专业画家。
  1989年,19岁的周冬华几经辗转找到堂兄周胜华求教。堂兄是个厚道的人,不但悉心指导他的创作,还慷慨地赠予他各种绘画用具。他在农活业余时间开始学习版画创作,先后刻了20多幅黑白木刻小品,并发表在各种报刊杂志上。1992年,他创作了自己的第一副套色版画——《小推车》,画中的手推车和车板上的群鸡都是他卖豆腐的叔叔的财产,原原本本地来源于他的生活,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朴实、亲切和清纯气息,受到很多画家的赞许。这幅作品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版画展,极大地增强了他持续搞创作的信念。
  十多年来,周冬华先后有7幅作品入选全国性美展、版展。对他这样一位业余作者来说,确是了不起的成绩。要知道他一直是全家的主要劳动力,2000年他的堂兄版画家周胜华英年早逝,2005年他的母亲病故。在业余创作活动和家庭生活方面遭遇双重打击下,他挺了过来,依然奋发进取。困难时,他就靠着为城里的版画家印制版画赚取低廉的费用,来维持自己的版画创作。
  美景定格农业文明
  天道酬勤,周冬华的努力和才气不但换来了黑龙江老一辈版画艺术家的认可,在全国也渐渐有了名气,他的版画作品先后入选全国十一届、十三届、十六届版展,作品《秋阳》入选全国十届美展,作品《闲适》获黑龙江省第六届版展铜奖,作品《落秋》获黑龙江省首届青年美展银奖……
  有了名气的周冬华,他的职业依旧是农民,家里种着20多亩地。双城市有个市书画院,这里只有一个画院院长的编制,因为全市只有他一人是全国美协会员,名誉上他是这个画院的聘任画家,但却不在编制,也不享受任何其他待遇。他除了每天种地、放牛,干着同所有农家子弟一样的工作外,就是利用业余时间搞版画创作。
  回眸来时路,周冬华感慨地说,生活虽苦,但有艺术相伴,我依然其乐无穷,感到很满足。故乡的土地、亲人和动植物,总是以一种诗意的美感走进他的画面,呈现出一种恬静温馨、超越现实的惟美意境。
  著名版画家张洪驯评价说:“周冬华的画其实是对农业文明的一种抢救。虽然东方文明是从农业文明开始的,但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文明已渐被工业文明所湮灭。随着过度地开发和农业文明的式微,人们会逐步意识到我们失去了什么!到那时,我们只有到周冬华这样的画家们的作品中重温农业文明时代的田园诗意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6 15:49 , Processed in 0.18742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