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面对学生的过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12 13:48: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何面对学生的过错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有效体现。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老师的胆子却变小了。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对于学生的过错,教师总是一味容忍,不再严厉地批评学生了。在一些文章中,大部分老师都认为:对于学生的过错,我们不要当面指出,只要我们耐着性子,慢慢地感化和引导,他们一定会改正错误的。我们姑且不去分析这种说法的正确与否,我想,老师们也不会是信口开河,他们说得有一定道理。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把主人的地位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给他们更多的,给他们更多的信心是必要的。但我们不能矫往过正,刚从保守封闭的泥潭里挣扎出来又掉入放任自流的深渊里去。
有些学者对中国与日本的教育进行对比研究时,发现了一种有意思的现象。举个例子来说,同样是对于婴儿学步时被桌腿绊倒的情况,中国的长辈最经典的做法是:快步冲上前,抱起孩子,不管前后左右,先乱揉一通,如果这还不足以止住孩子的哭声,便马上追究起桌子的责任:看你怎么这么不小心,绊倒我家小宝贝……”边说还边对着桌腿作出拳打脚踢状。日本家长的普遍做法是什么呢?跌倒了自己爬起来!我想,要是桌子也有生命,有思想,面对中国的长辈们,一定也是欲辩无言,欲哭无泪。在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中,如果家庭教育已经迈出了错误的一步,学校就更不能将错就错,或者将这种错误发扬光大。老祖宗告诉我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错误谁都是要犯的,有的孩子犯大错,有的孩子犯小错;有的孩子常犯错,有的孩子偶尔犯错,但不可能不犯错。英国谚语也告诉我们:不犯错误就是最大的错误。
古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们不但要让学生知道自己错了,而且要让他们懂得闻过则喜见贤思齐更是一种美德。只有让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的错误,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让他们获得长足的发展。实践证明,学生善于发现错误,勇于承担责任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终身受益。如果总是告诉他们你是最好的!你没有错!,那只会使他们在遇到新的挫折和挑战时毫无准备地铩羽而归,然后像那些幼稚的婴儿一样,无理地要求你对着桌子大发雷霆。
面对学生的优点和所取得的进步,我们首当其冲应该给予肯定。但面对学生的过错,我们不应该回避,更应该一针见血地指出其错误,但要注意批评的艺术,不能过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课堂上学生的创造性的回答一定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学生错误的回答,当然要指出其不足,但可以先抓住可取之处给予鼓励,然后再指出其错误。可见,把纠错和激励结合起来何尝不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当学生做得不好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善意的指出他们的不足,只有发现了不足,弥补了不足,才能不断进步。一味表扬,会蒙蔽他,使他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一味的批评,会使他忽略自己的优点。我们只有把这两个极端结合起来,让学生回到褒贬结合的正常轨迹中,他们才能更健康地成长,使他们在充满自信的同时,能理智地看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能坦然面对别人善意的批评、提醒。只有这样,他们的人格才能得到完善,才能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08-11-13 09:36:16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深深思考的一个问题.
       学生的过错不少,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有自主的,还有不自主,也就是自己出现的错误,还有就是在其它人的引诱和威逼下出现的错误,如果不能分清学生的过错,如果不能学生的过错加以分析,如果不能友善地对待学生的过错,只是一味地怨悔学生,就会使师生间的关系形成敌对,长而久之,就没有教育学生的平等空间,没有了友善的气氛,就不能形成教育学生的良好合力和氛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4 11:57 , Processed in 0.121496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