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寻找小学作文教学的真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11 16:11: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寻找小学作文教学的真意
2007年03月09日作者:张滢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周古凯 摄
  2006年12月8日,本刊围绕“小学作文教学与生命教育”这一主题刊登了教学话题《一堂作文课能否承载生命之重》。文章刊出后,引起了广泛讨论,许多老师各抒己见,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学生心理等不同角度,或反对或支持,对这堂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归根结底,这堂备受争议的课,它的形式还是作文课,这是我们探讨问题的立足点。我们需要更多地站在作文教学的角度来展开我们的讨论。当前语文教学界公认,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一些专家学者更是把作文教学当作语文教学的“积弊”来炮轰。学生说起写作文就“头大”,看到作文题直摇头,提起笔来直犯困,对待老师布置的作文东拼西凑、敷衍塞责等现象屡见不鲜。而“如何让学生用源于日常生活的真情实感写作”更是难点中的难点。有些老师忽视了对作文教学本身的反思,把学生写不出好作文的原因简单归结为:学生的经历有限,家校“两点一线”的生活空间狭窄,致使学生对生活的体会和感悟不深切。姑且不论王崧舟老师这堂课的效果如何,实际上,王老师的教学出发点也正是在对作文教学的困境和误区进行一次有意义的尝试突围。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对学生在写作能力上需要达到的水平做了如下规定:“(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从中不难发现,作文教学的目标简易平实,并没有为学生设置太多“高不可攀”的门槛。为什么我们许多老师的作文教学离学生那么远呢?

  近期诸多媒体热议的新闻“百字作文获冰心作文奖”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浙江省诸暨市一名三年级小学生凭借一篇两年前写的仅107字的短文,从海内外五万多篇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首届“冰心作文奖”一等奖。在评委眼中,这篇文章的致胜秘诀在于其“自然率真,素面朝天,充满童趣,非常清馨”,而这,正是现在中小学生作文所普遍缺少的。“冰心作文奖”的评审专家一致同意把作文是否表达真情实感置于技巧是否成熟、语言是否华丽、形式是否新奇等因素之上,并以此作为评奖的首要标准。浙江大学中文系吴秀明教授认为,这样的一篇小文获奖,其实就是一种启迪,启迪作文教学应该让学生以“我手写我心”。

  一篇在一般老师手中也许很难得到高分的作文一举获得了如此高的奖项,确实值得我们深思。“我手写我心”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教师的细心引导与呵护。小学阶段是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小学阶段的写作学习是在为学生一生的写作能力打基础。作为关注作文教学的研究者与实践者,我们需要回答的问题是:今天,老师们应以怎样的观念进行作文教学才能让学生以“我手写我心”,并最终寻找到小学作文教学的真意呢?(作者系《中国教育报》实习生 张滢)

  附:首届“冰心作文奖”一等奖获奖文章

妈妈回来了

  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

  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东小学一年级 郦思哲)

  【专家点评】

  一年级小同学的作文,也许还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作文,而只是一种“说话”。郦思哲同学的这一段话之所以让我们眼睛一亮,并且隐隐有一种感动,就是因为作者真切地表达了“妈妈回来了”这一生活片断所带给自己的温暖和喜悦,以及曾经有过的伤感和思念。作者用自己纯真的感受,带领我们重温了“母爱”的温馨及其无所不在的美丽。(浙江师范大学教授 方卫平)(来源:2006年11月27日《解放日报》)

  《中国教育报》2007年3月9日第6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 08:46 , Processed in 0.13216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