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言写作: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17 01:09: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文言写作:非不能也,乃不为也作者:郗晓波

数日前读雁落平沙君博文《高考语文何妨增一文言文习作》,颇有同感。因高考真个把语文抬到了龙头老大的位置,据说要多加30分。但问题又来了,这30分要加在何处,是大伙儿最关心的问题,就像高考奖了高三年级组10万元,大伙儿最关心的就是这钱怎么个分法,分在自个儿头上是多少。雁君主张加在文言文写作上,尽管今年是马年,但要让如今的考生马上用文言写作,目标过于理想。大多考生,高考翻译文言句子都很困难,阅卷时读那些翻译的句子就如大雨天走山路,几步路都磕磕绊绊走不下去,端的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啊,更遑论用文言写作文了,但我还是很赞成给文言文多加点儿分,故而想说说在这方面我的看法与做法。

我们现在一直强调课改,强调教学现代化,强调转变老师的观念,似乎文言文是旧东西了,在网络上生活里经常可以听到不喜欢文言文的声音,理由无非是时代久远、学了没用、枯燥乏味之类。但现实状况是我们的学生在语言运用上越来越“略输文采”了,甚至大输文采。我们一直提倡白话文写作,似乎只要能把文章写的通顺流畅明白易懂就可以了,故而我们很赞赏白居易使“老妪能解”的作诗标准,但“老妪能解”的结果是不少学生的作文都写成了一杯白水,且越来越白,成太白金星啦!苏东坡就不买白居易的账,批评老白的诗是“白俗”,也就是说老白写的东西太俗啦!事实许多好诗好文章,别说老妪不能解,就是学富五车的人也争论不休,如李商隐的“无题诗”即如此,你能说李商隐这些诗写得不好么?

学生写作文也是使用语言的艺术,余光中讲:语言是有质地的。所谓质地,是指构成全篇文章的个别字或个别词语的品质。这种品质几乎在先天上就决定了一篇散文的趣味甚至境界的高低。譬如岩石,有的是高贵的大理石,有的是普通的砂石,优劣立判。同样写一双眼睛,有的作家说“她的眼中悄悄流下了眼泪”,有的作家说“她的秋波暗弹一滴珠泪”,有的作家说“她的瞳中溢出一颗哀怨”,意思差不多,但是文字的质地有细腻和粗俗之分。读读《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阿房宫赋》,会发现我们的词汇是多么贫乏,语言是多么苍白。我们现代学生识字量越来越少,文章写出来都是极为常见的熟字,俗字,几乎没有几个雅词在作文里,所以,那作文就显得没有一点质地。

网上曾有湖州某物业一名保安李云舟写的辞职信,被称为“最牛辞职信”:

某某物业红丰家园管理处:

李云舟者,蜀中高隐,川北野儒也!浪迹江南,栖滞湖州。虽有经天纬地之才。而奈时遇不济,命运多舛,冯唐亦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心比天高,身为下贱!自是口吐珠玑,腹罗锦绣,虽无徐儒来下陈蕃之榻,却有文光可射斗牛之虚也!文采风流已临精神世界之绝顶层巅;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古今才大难为用。文章增命达,魑魅喜人过。吾如屈子之忧时伤世,离骚九歌,离风飘零!世人瞽瞽盲盲,徒留汩罗之憾也;更加深陈老杜,胸怀尧天舜日之志,指奸斥倭,与世不偕,直落得身世浮沉,屑小共怒。可堪千古一慨!

吾之品格精神,如临风之玉树,又如当空之明月浩然,怎堪与俗流共舞哉!可叹屈身于湖州某某物业,为一小小秧护员。诚如伏枥之骥,纵有千里之志,而奈缚手缚脚,无所可为,混迹于碌碌无为中矣!鉴于此,特向公司主管大人先生们引咎请辞!从此踏破樊笼飞彩凤,顿开铁锁走蛟龙。好比那万里白鸥鸥驰,驰骋于浩荡云海之间,谁复可训也!

                                      即此  以致

这封辞职信之所以牛,就是因为它很有文采,而这文采无疑与作者使用的文言词句与骈文形式关系密切。只要是个高中生,熟悉王勃的《滕王阁序》,就不难从这篇文章中看到古人的影子。但作者化用得比较好,即使字面上“公行劫掠”,但用他人之语而翻出新的内蕴,化出了自己文字中的意境。寒哲说过:“早先的作家写一封信所付出的努力,比我们今天写一本书所付出的努力还要大,所以,他们的信比我们的书更接近文学。”这话说得很实在。如李密写的《陈情表》,也是一封辞职信,但写得文采斐然,令我们后人汗颜。写出最牛辞职信的李云舟以及那些用文言文写过作文的优秀学子们,无一不是从小积累了很多文言功底,并不断实践。反观我们现在许多学生写的文章,使用的也是李密曾使用过的语言,文章写出来却如注水猪肉,水份太多,味道不纯!

所以,讲究语言质地,就要从古典汉语中吸取语言之道。要从文体、词汇和句式等方面大面积地将文言文糅进现代汉语。以前的老师看到学生文章里有一个文言词语,就像发现米饭里有颗砂粒,批评叫“文白不分”。文白不分的文章可以是好文章,也可以是不好的文章,有些同学是文得不雅,白得不畅,但这就像初学走路,走的不稳走姿不雅一样,但应当鼓励走下去。而且现代汉语就是从文言文这个母体中脱胎出来的,很难严格划分开。早在80年代,汪曾祺就以实例来总结说:“文言和白话的界限实不好划的。‘一路秋山红叶,老圃黄花,不觉到了济南地界’,是文言还是白话?只要我们说的是中国话,恐怕就摆脱不了一定的文言句子。”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言文是将句子浓缩,而现代汉语则是将句子稀释。“六王毕,四海一”是浓缩,而“六国的君王灭亡了,整个国家统一了”是稀释,后者比前者多出九个字,还不如前者有味道。

我在教学中也断不了指导学生做点儿文言写作的练习,鼓励学生尽可能将所学文言文章中的文言词句套用或化用,既能熟悉课文熟悉文言词句,又能锻炼写作能力。当然,这种套作或模仿还比较幼稚,也可以戏称为附庸风雅,但我以为写文章估摸很难跳跃附庸风雅的初级阶段,就直抵文采斐然的典雅境界。即使一个学生的作文仅仅停留在附庸风雅的初级阶段,那也值得首肯,因为只有向往文采风雅的人,才会成为附庸风雅的写作者。你看现在高考作文流行开篇三个整齐的句子一排比,似乎也增加点儿亮色,这其实也是学生在附庸风雅,风者,国风;雅者,小雅。能尽可能向风与雅看齐,是好事情啊!如某年我教补习班,第一篇作文就是文言写作,借助杜牧《阿房宫赋》与苏轼的《赤壁赋》的形式乃至词句,抒发自己高考落榜的心情。需要说明的是补习班有些我教了三年的学生,他们熟悉我的写作套路,过去的三年中也经常尝试文言写作,故而写这篇作文至少不恐惧,有的还写得有模有样有味道,可以用高端大气上档次来形容。阅毕作文,余有叹焉,很多时候,文言写作非不能也,乃不为也。略举几例如下:

补习赋

高考毕,录取休,高校满,落榜忧。补习十余日,慨叹万千。念往昔欢喜之日,蹉跎不堪;叹今朝辛苦之时,惆怅无限。遥想高中当年,年少气盛,谈笑间枉过三年。故校重返,心头五味俱全。

补习之味难言,夙兴夜寐难见欢颜;怅恨之意千万,朝朝暮暮尽为心酸。但凭他日金榜题名,以补今日之憾。补习苦,苦于莲子心,夜读书灯火独明,宿未眠目光疲倦。一时一刻,皆有书声伴耳;一分一秒,悉为题目连篇。寒窗苦读十二载,换得辛酸泪千行;求学之志终不泯,一举成名天下扬。呜呼!余之志不尽,则难销心之不甘。蜀道虽难,亦有不屈者至矣;补习虽苦,殊不知苦中亦有甘。有志者,不随以止也,亦不泯其志。天下之难易存于为与不为之间: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补习者,不宜妄自菲薄,古之读书者,皆欲位极人臣为天下瞩,故上至七十老翁,下至五尺之童,无一不信心百倍而投科举,然榜上有名者,亦为人中之龙凤,仅数十而已。天下之书生,倘因落榜而丧志,最为后人所不齿。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落榜之生应胸怀大志,以求其名垂丹青之日。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有大志者,皆可声名远播,而况今之莘莘学子?倘落榜之学子皆自暴自弃,则于人为可讥,在己为有悔,古之人不余欺也。

补习赋        

高考毕,招办休,江水落,礁石出。知吾分在线下,名落榜外。因而故校重返,旧书再温。补习十余日,余有叹焉。遥想当年,初入高中,少年心事当拿云。乘长风,破大浪,挥长缨,缚苍龙,指点名校,都在笑谈中。惜三年一瞬:流水落花,春去不返;萧瑟秋风,惆怅无限。

补习之味,酸甜苦辣。当年同窗,智不如我,如今,我凤落桑枝,她鱼跃龙门。见故人之通知,感旧交之绸缪,握笔作文,如口尝梅子,心遭醋淹,岂不怆良。转而又念,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后来居上,自古亦然,忆子牙之为相,看熔基以做官。退一步为更进,抟扶摇而直上。如饮杨枝甘露,似喝农夫山泉。仲秋八月,桃河草长,落花生树,游人如织。我无心于美景,有意以攻读。旧课本,冷板凳,演习题,背英文。上名校之心结,剪不断,理还乱,是深情。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虽无悬梁刺股之罪,卧薪尝胆之苦。然亦挑灯夜读,门虽设而常关;书山题海,有案牍之劳形。上学之心不移,青云之志不坠。咬的菜根,百事可做。不敢仿效蓬雀之啁啾,岂能徒慕鸿鹄以高翔。

嗟夫!补习者,不宜妄自菲薄。当知驽马十驾之理,要有笨鸟先飞之功。攀知识之高峰,入学问之深宫。山因水而灵,夜因月而幽,人因学而慧。天下岂有白吃之午餐,学生焉具唾手之成功。呜呼!小女子当立誓于此:发奋十月,拼搏三中;蟾宫折桂,金榜题名。

补习赋

已未之夏,端午即过。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全国高考,如期举行。然千里萨风,万里菌飘。望长城内外,人心慌慌,煤城上下,人声滔滔。考试之地,查抄非典。健康卡,温度计,准考证,俱不能少。吾与众生同时竞技。思考片刻,笔答如流。走出考场,望蓝天白云,悠然自得。高考,亦不过如是而已。
    然成绩揭晓,吾犹离水之鱼,折羽之鸟,甚难过也。欲去补习,而又踌躇;欲学专科,而又后悔。专科补习,犹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思之再三,拍案而起:大丈夫当补习去!

数日之后,吾重整旗鼓,志在补习,然其异于初学,感触颇深:开卷而阅,诗赋之句,皆可诵之;运算之法,皆可用之;短语之意,皆可晓之;当前之政,皆可观之;中外之史,皆可通之;自然之法,皆可寻之。然闭卷忆之,无影无踪,无处觅之。

嗟夫,学习之法,以勤为先,方可熟知,才可巧用。此可谓熟能生巧。悬梁刺股,非一时之勇;金榜题名,非一刻之功。勤也。愚公移山,非一人之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功也。书山勤为径,学海苦作舟。世无速成法,功到自然成。

至此,吾神清气爽,信心百倍!曰:补习之道,勤与功也。

补习赋

八月某夜,骤雨初歇,抑郁沉闷。于是独自登高,仰望天空。愁云遮月,惨淡肃然,清风徐来,寒意悠然而生。自考分公布之后,心事重重,不知路在何方?自己眉蹙如山,父母心急如焚。念平时小考大考,总列榜前;看现在举国高考,名落孙山。考场上,解读数学,颇多错误;挥笔作文,远逊风骚。亲戚朋友,询问不停;电话铃声,连绵不断。羞见同窗好友,怕闻他人分数。忽发痴想:云中谁寄通知书来?探头窗外,夜拥高楼。

白日邂逅旧友,笑容写在脸上。友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使其先受挫折,此谓之好事多磨。道路是曲折的,补习是光明的。

呜呼!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于是寻觅出路,路在脚下。补习者,盖将自其优者而观之,查缺补漏,犹亡羊补牢,未为晚也;旧书新学,如重逢老友,更深知矣。他人考中,我又何羡乎?

于是乎,询三矿,问荫中,父母议,亲戚论。踌躇数日,三思而行,重回母校,再返三中。补习班内,尽是昔日同学;自习课上,满眼努力之人。我喜而笑,读书作题,相与复习乎室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3 06:24 , Processed in 0.07702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