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加坡教育部教研员洪先生做的写作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17 00:59: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加坡教育部教研员洪先生做的写作课


唐建新




        洪瑞春先生是新加坡教育部教研中心的教研员,前年在两岸四地暨新加坡语文交流活动中已经有过一次做课《藤野先生》,当时的一节课是将《藤野先生》的九种主题,抛给学生,让大家去根据资料谈自己的看法,很注重学生的思考能力的训练。这一次的写作课,则又一次充分体现了洪先生等新加坡写作教学非常重视理性思考重视阅读写作的转换能力的培养。这里特别要提及的是PEEL的教学模式,这是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共同认可与实施的议论写作教学模式,即一定要求学生在议论时按照此模式进行,先主句,次说明句(有时可以略去),再举例句,最后总结句。当然,这不太符合我国的重点中学超常班的特技正高教师使用,面对天才学生,这未免太小儿科了。但是,对普通国民教育或者是真心实意要搞均衡教育的学校,这是非常实用的也是非常严格的思维训练理性训练。初中这一训练过关切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以后的学习与写作就容易得多了。
       下面是写作课上做的记要,透过不连贯的词句,也可以窥见洪先生的写作教学的一些基本点观念以及操作的一些基本的模式。
       附 第六节 从阅读到写作  洪瑞春 初中二年级
      一开始就询问课前的小纸条调查,各自认为的难点是什么(一共设置了六大难点)
       难点 男: 作者 主旨     男 框架 修辞 文字
        六句诗  路边的那一滩死水   不甘于平庸的生活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幻灯片)
        思维导图 作家生活感受 写作 作品 阅读 读者 理解赏析感悟
        写了什么 怎么写  转化为自己的作文  深化理解与感悟 写作
        阅读的三层次 浅阅读 理解 基本信息扫描 低阶思维 理解应用
                     逐步引导 理解层次临界跨越
                     深层次理解  欣赏 品味
        内容的深度广度  表达的流畅  篇章结构 严谨有条理段落清楚
                        表达的手法
        上课前小纸条 六选二 统计 开头 结构 结尾 难丰富 手法运用
                     后二者均 26。8%   最低 开头10%
        国外退出新一种教学模式 PEEL  四个手段
                     主句/观点局  说明句/描述句  例句  总结句
       哪一项最难  其实没有唯一结论   很有程序化操作性
       阅读 不是看自然段而是看意义段  
       务必学会使用说明句以及例句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阅读 托尔斯泰的一段话 画出四句话
            主句 没有热情一事无成 说明句 责任感热情 例句詹天佑 总结句
       文章开头方式示例  开门见山 设问  引用  排比  实景描写 遐想 悬念
       老师的讲解对自己有用吗?  老师看的太多一有新奇就加分  平时积累
       不见呢全靠老师来教,要自己积累学习整理开头方式   问还有多少时间 10分钟
       文章结尾 示范 1前呼后应 2 引用作结 3 诠释作结  4排比  发文 点题
       范文:善败者不亡  缺乏自制力  学然后知不足  坦然面对乞丐
       阅读是你的老师 是你的泉源  能够承受得起就不痛苦  
       看 不如试试   成功是试出来的,不是看出来的。


洪瑞春课后的陈述
       勤劳忠实地展示,虽然不能够聪明智慧地展示。   下笔如有神
        要跟学生的能学和想学有关  针对性 有无实用性 系统性
        所设计的六项是针对初一学生 而往后则有立意等  
        自学的三种方式 规划 引导 放任  有用——无用
        知识—— 知道—— 智慧
       知道且会使用  学以致用 拖着很多数的骡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3 06:09 , Processed in 0.07537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