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是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3 21:46: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是什么
郑小芳
先请大家读两篇文章:
我最讨厌的弟弟
三年级  沈洋
前几天,我的一些亲人来了,有奶奶、弟弟、姨姨。其中我最讨厌的是弟弟邓熠!
他不仅占用我的玩具,还把玩具到处扔,讨厌极了!
他会浪费食物,一碗饭常常只吃几口就不吃了,非常可恶!
他还叫我的妈妈“妈妈”,他明明是我的姨姨生的,却这样叫,真是牛头不对马嘴!
他还不到三岁,却常常说比我大,我马上要十岁了!
他有时对我说:“走开!”我想:“这是谁的家,你走开才对!”
他时常叫:“我要喝酸奶!我要喝酸奶!”喝了又喝,一天可以喝到四瓶,太多了!我一天才喝一瓶!
他也很爱吃面包,他会先说:“我要吃面包。”然后,他会咬一口。再然后,他会说:“我不吃!”好好的食物就这样被浪费了。
他要玩我的玩具,会说:“哥哥,借我玩一到四分钟吧!”然后,四分钟过去了,他说:“走开,是我的!”我的玩具已经被他占的差不多了。
我真是很讨厌他!
点评:天真顽皮捣蛋无理吵闹的三岁弟弟,遇上原则性强耿直不通人情世故的哥哥,于是有了这一幕幕闹剧。
一本书
六年级  黄柏仲
弟弟,送你一本书
心爱的书
上至天文,下至地理
你好好读吧
我可爱的弟弟
点评:读出哥哥对弟弟的一颗真挚深沉的爱心!
从这两篇文章我胡思乱想,感悟到:
1、学会用文字记录人生,文字是成长最好的见证者。过了这个年龄谁还能留下这样的文字。
2、写作是天生的,从小好好呵护,一生就能保持这种能力。
3、语文老师的工作不是教学生写作文,好作文实在不是教就能教出来,更多的是唤醒学生写作潜能,保护学生写作欲望。
4、老师能教的是写作技巧,但往往对写作技巧的热爱大于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这样长期的情感导向,势必造成学生对写作的厌倦。事实上,不热爱写作的学生,再多的写作技巧,都不会内化为他们的写作动力和能力,而热爱写作的学生,即使不知道任何的写作技巧,有时也能够在自己的文章中精妙地运用这些技巧。
5、作文不是作家的行为,不一定要高高在上、神圣伟大,它是生活的、平凡的、实用的。作文和说话是一样的,口语是最生动的语言,口语是一首首绝妙的坏诗。
6、学语文最终目的是人人能阅读理解,能用明白晓畅的文字作文,演说,谈话,自由表示思想情感,没有语言文字和伦理道德上的错误。
什么是伦理道德呢?
如高中材料作文题:
雪纷纷扬扬地下着,树上落满了厚厚一层雪。有的树承受不住厚厚的雪,或整棵树倒下,或折断树枝;雪松却完好无损。仔细一看,雪积到一定程度,雪松的枝丫就会向下弯曲,直到雪从枝头滑落。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落,雪松承受住了厚厚的雪。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许多学生的观点是学会弯腰,释放压力,有两位学生用了这样的事例证明:其一日本二战后对美国俯首美国因此对日本援助甚多;其二用了南宋蟋蟀宰相贾似道如何圆滑欺骗委身卖国登上青云的例子。这两个学生即使语言文字再优美也没学好语文,从小学习了那么多文学作品,却没受到真善美的感召,缺失了最基本的做人的底线,忠于国家。
所以我说语文课教什么?教的是语言文字学和人学。人学就是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读《雷雨》中周朴园探究人性的复杂;读《记承天寺夜游》和现代人心态做对比,体验一种豁然的人生态度;读《伶官传序》领悟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读《离骚》思考屈原为什么不能随波逐流呢而选择死呢?以他的聪明才智自然知道楚国已亡,大局以定,他的死是对人生信念的忠诚,是忠于骨子里那份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著的精神,由此可窥,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崇高或渺小,也就决定着人生的成就与高度。
从这个角度而言,语文在语文之外,作文在作文之外,美丽在美丽之外。
所以我常常给学生说为高考就要学好数学,为考研考博要学好英语,为终生就要学好语文。我们学校不太重视语文学科,但我希望至少不要贬低它。
常有人叹言:“新课改改来改去又改回去了。”我想话不能这样说,时代变化必然促进教育的改变,我们也在探求新时期语文教育的方向理念途径,我身边的许多老师都在默默做着实实在在的工作,想着怎么教才能更有效。让学生“动起来”(学生动起来不仅指在课堂上动起来,还指教学的整个过程。)我心目中的语文是灵动的、情趣的、生活的、哲理的,生活中处处皆语文,处处可以学语文。读、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之道,谁能使学生喜欢阅读,喜欢写作,谁就是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
教师工作的独立性、隐蔽性使许多工作并不能被领导所知晓,语文学科的模糊性特殊性,又使语文作业布置很难量化,更多的是教师的自律、自觉。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创新,总结反思,螺旋式上升,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招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教师的压力已经很大,我希望这种压力主要来自面对面的学生,而不是其它,教师的工作应该是很单纯的,让学生满意,成绩上的来。
孟子:“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做学问没什么大道理,不过是在找寻丢弃的善心。孟子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人之初,性本善。”推而广之,在教育上,这句话也就是说教师要养护好自己的一颗善心,有善心方有责任感和敬畏感。学问之道无他,正所谓无愧于心吧。
曾经听一位语文老专家讲过教语文的是教清贫的,不管在哪里,教数学、英语的老师总是忙忙碌碌,很快开上了四轮,语文老师没市场,依然脚踏厚土,那就享受安步当车的悠闲吧。这好像有点酸葡萄心理。有所得必有所失,喧嚣中是否依然有一段文字让你感动潸然泪下,焦躁中是否依然有一片山水让你荡漾心间,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就靠修行了。语文老师更多的是精神的收获,精神的修行。这条路常常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往往是在孤独寂寞中诞生的。所以我常说语文老师能交给学生的是自己,这个自己包括是内在于自己的读书、阅历、思考、学问、信念、人格,是从教师的心里流出来的,是教师生命的一部分,生活的一部分,渗透着自我的感情,活跃着自我的的灵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23:58 , Processed in 0.14214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