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波撼岳阳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28 01:43: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波撼岳阳楼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1年10月14日

  作者:艾迪


本文的标题,是引用唐代诗人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的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想必悠然漫步洞庭湖畔的孟襄阳一定是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八百里洞庭湖烟波浩渺,三层岳阳楼时隐时现,顺口吐出的气象竟比捻断数根须还来得逼真形象。
及至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出,光芒就把所有前人的踪迹都遮盖了。且不说全文气势如何雄浑,构思怎样巧妙。只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能穿越时空,永不凋零。
岳阳楼并不高大,也不雄伟,但却吸引着无数文人骚客前往探寻。一篇文章,竟让很多人不惜耗费时间和金钱,一路长途跋涉,趋向心中的胜景。前来游历的人群中,不乏才子佳人,然而再聪慧的目光似乎也不及湖光一闪,再虔诚的脚步好象也攀不上琼楼最高层。岳阳楼如此多娇,引无数才子佳人竞折腰。即便如此,后来人依然乐此不疲。因为只有在洞庭湖畔,秀才们才有机会聆听大音希声,只有在岳阳楼前,秀才们才有能力与古人隔空对话。
这里曾经是三国时东吴鲁肃的阅兵台。当年的洞庭湖里排列着上千条艋艟斗舰,鲁子敬令旗一摆,水军便千帆竞发。而抢占了这个要津,又把它改写成文化名片的,正是后来的岳阳楼。
也正是这座岳阳楼,让赳赳武夫和文弱书生在这里展开了另一场更为激烈的争夺战。然而奇怪的是,这场鏖战既没有赢家,更没有输家。鲁肃和范仲淹成就了岳阳楼,岳阳楼也成就了范仲淹和鲁肃。
岳阳楼虽然名气很大,名望很高,但却与它建筑的巧夺天工无关,不免让我这个外行也多少要替那些楼宇的设计者鸣不平了。设计者匠心独具,运用水生木的五行理论,采用纯木结构建造,把洞庭湖与岳阳楼紧紧地系在一起。设计者也不忘记楼台阅兵的历史,塑造了拱而复翘的古代将军头盔样的顶式结构,以独一无二的设计成就了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典范。
但在许多人眼中,岳阳楼更像那位谪守巴陵郡的京官。时间可以冲淡记忆中的不快乐的成分,忧愁也总会被雨打风吹去。历经这次宦海沉浮,他既没有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抱怨,也没有了天涯沦落人的惆怅。无论心海如何汹涌澎湃,他的身形步法仍旧保持着庄重的冷静;无论内心怎样安如止水,他的眼角眉梢依然保持着向上的微笑。一个人虽然无法改变世界,却可以改变自己。此时的滕子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务实,上任短短一年,就把成政通人和的神话传说版排练成了现实写真版。
当然,洞庭湖盛大到了浩淼,也与它的八百里水域无关。只因这里聚集了数不清的朝廷大员,有中流砥柱的将军,有锐意改革的员外郎,各派思潮纷纷流向这里,终于汇聚成了风起云涌的文化海洋。
如果可以,在洞庭湖的柔波里,我甘愿做一朵跳跃的浪花,日夜震撼在岳阳楼脚下。

2011
101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 11:33 , Processed in 0.11790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