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杨锁强的书法研究与创作之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13 07:00: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艺交融 书道共舞
——杨锁强的书法研究与创作之路


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中国传统书法的传承记录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程,中国传统书法的演变象征了中华文明历史长河的进步。从古至今,书法都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文化艺术经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书法得到了空前的复兴、繁荣与发展,其所呈现出的艺术特征,所涌现出的风格流派,远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丰富。同时,由于书法已由精英文化走向了大众文化,随之而来的,亦是对当代书法家的艺术成就与历史地位的严峻挑战。如何解决?学者型书法家杨锁强以其书法研究与独特的创作实践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蕴书以文 攫法于心


杨锁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书法系教授,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将书法学术研究和书法创作相互融通,且皆有重要建树的学者型书法家,杨锁强认为,书法凝聚了中国文化的大智慧,应该坚守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注重内外兼修,书法研究与书法创作亦应融会贯通、相得益彰。


传统性、个性、学术性、时代性,是杨锁强在书法研究的基础上,对当代书法提出的四个评判标准,并以此作为自己书法创作的准则。他追求书法道体的旨归与人书合一的境界,在他的笔下,一撇一捺的线条化作了一个个心灵律动的精灵,展示着他对书法艺术的个性追求与表现。


杨锁强一贯主张从“再现”到“表现”的美学思想,他将篆、隶、行等书体融合、提炼,进而在不同书体的创作中互为作用,其碑帖相融的风格无异于中国绘画的写实和写意之分,展现出古典哲学的思辨精神。


“书者天命之性与所抒之情的阐发,应合中和为妙。纵观世间万物,性之所发皆合中节,其与道合,以彰天地之德。余之审美,呈现多维。既向往碑骨帖意,雄强灵动;又崇尚浑朴大气,气韵高古;亦陶醉冰清玉洁,不染一尘,皆与自己不同生命阶段的文化皈依有关,亦是自己生命状态的写照与外化。”杨锁强的话亦是他自己的写照。他的楷书以颜鲁公为宗,雄浑开张,朴厚大气;他的行草书苍朴、虚灵而清健,尽显碑骨帖意。而其用心最勤、致力最久、收获最大的篆书和隶书更得融会贯通、相互生发,通过帖学提升其境界,由此形成了三种主要风貌:从经典金文中脱胎而出的写意大篆,方圆并用、藏露结合,逆锋、直行并施,圆劲、率意、沉着而苍茫;融会汉隶与古隶、行草笔趣为一体的隶书,自在、浑朴、高古而神清;而融甲骨文、秦诏版、汉瓦当与镜铭于一体的独特风格,更表现出他立足传统经典、突破创新的审美追求。其作品清劲、灵动的线条,寓万千姿态于平静简和之中,或烂漫恣肆,或简质苍古,或平和意永,或流动情飞,一股清逸雅健之气充盈其间。



承之于史 弘之于世


“理论研究匮乏和文化储备不足,使当代书法步入大跃进式的无序发展之中,中国书坛呈现出整体性‘文化贫血’症状”。杨锁强关于“中国书法患上了文化贫血症”的呼声曾经瞩目书坛,亦是表达了他作为一己书家的文化焦虑。


“书法家要纯艺术化”还是“书法家要学者化”,是当下书坛的两种不同思想。前者认为书法就是纯艺术的表现,主张书法家要走与传统的书法实用性彻底割断的“纯艺术家化”的道路;后者认为中国历代书法大家都具有高深的学问,并且非常重视人文品格的修炼,“学者化的书法家”才是未来书法艺术的发展方向。


书法艺术的形式与流派,我们无以评判。但从杨锁强身上可以看到,他持续不断地积蓄着自己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修养。他将书法艺术置于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的特质上去认识、去研究,不但继承了古人书学研究的文人情怀和严谨态度,更融入了当代学术研究的国际规范、逻辑、严谨与科学。杨锁强的学术研究立足书法本体与民族特质,面向当代,他的学术研究更是在国际顶尖级学术会议上大放异彩,成为国内首位真正让中国书法学术走出国门的著名书法学者。


2009年12月杨锁强作为中国唯一代表出席了在希腊雅典召开的第七届国际史学大会,并做了重要的学术发言。2010年6月,他以“The wisdom of Chinese Calligra-phy Imagery”为题,在日本大阪召开的亚洲首届艺术与人文会议上做了三十分钟的专题学术报告。同时,杨锁强主持并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陕西省社科基金等37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在《中国书法》、《书法》、《中国书画》等众多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学术研究论文80余篇。他的书学研究以中国书法的意象本质为切入点,把中国书法意象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并在中国书法的美学、史学、教育诸多研究领域都留下了他思考的印记:他对中国书法的审美境界、审美意识与方式、审美的言意论、鉴赏的原则、方法、程序以及审美表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套契合书法艺术本质特点的书法审美与鉴赏理论;他开创了周原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的先河。在殷墟甲骨文与周原甲骨文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从学术上首次解决了周原甲骨文的分期和契刻工具的难题,确立了周原甲骨文的中国书法史地位;他对金文、北朝摩崖刻经、古玺印与当代楷书的发展及书法教育的研究上亦多有建树。


杨锁强不断探索,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上继承与发展书法艺术,不断地挖掘书法文化更深层次、更具体的内涵,坚持将学术研究与书法创作并举。当众多书法家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之间游离抉择时,他不流于世俗,而是将书法实践建立在文化深度之上,更维系了中国书法艺术的传统,继承了前人优秀技法和文化精神,在现代学术理论研究中拓宽眼界,探究书法艺术的内涵,从而使他的书法艺术与学术研究具备更恢弘的文化视野与历史担当。




杨锁强教授书法作品选登


(信息来源:交大新闻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 19:40 , Processed in 0.06808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