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孩子提供阅读路线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19 04:57: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孩子提供阅读路线图
 2007年05月31日   作者:丁筱青  
    在这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里,你会找到纯良的心境、丰富的想象和飞翔的心态——

为孩子提供阅读路线图


小小的生命在阅读中悄然成长,缺少了阅读,那个童年是不完整的。本报记者樊世钢摄

  受教育者一开始就被规定在一个规范的模式中,稍有偏离,就会被召唤回头,学习成了没有个性的苦工———这在教育的现实中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片必须面对的现实。而儿童的阅读是他们成长中绝对不应该缺少的,但常常被忽视。事实是阅读不仅关系到儿童的人文素养,在一些新的研究成果里,阅读又关系到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走进《儿童阅读的心灵地图》,会在许多方面给学生、家长和老师乃至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以启迪

——编者

  教育不能只关注孩子的成绩与将来,却忽略了孩子的心灵、感受与现在

  最近大陆的股市疯狂得令人发痴,似乎连地球都失去了吸引力。有人评点这种怪现象并提醒广大股民要有风险意识,防范肯定要来临的风险。似乎很多股民并不在意,依然勇敢前行。巨大的利好吸引着他们,诱惑着他们,让他们无视也不愿意注视潜在的危险。这让我想到教育,想到那些奋勇向前的孩子、家长、老师,每家的孩子就是他们心中希望的绩优股,他们没有选择的可能,他们愿意付出最大的代价,努力使自己家的这只股成飙升趋势。

  谁都明白,分数依然是学生的命根。只有好的分数你才能考上好初中、重点高中,才有希望考上重点大学,而一旦考上了重点大学也就意味着你可以获取一份好的工作,过上一种“幸福的生活”。这让我想起那个曾经很流传的一个故事,一个放羊的孩子关于理想的描述,一个几乎重复的循环状态,表明了这是一种没有文化意义的生活,但当我们回头审视这个学生命运的循环时,从某种意义来说,两者几乎有着惊人的一致。而且这样的“幸福生活”还没有放羊的孩子那样自由自在,它牺牲了孩子幸福的童年,况且还不一定就能实现这样的理想。那么我们到底要给孩子什么?

  即使是我们的教育,也越来越偏离了教育的本真,变成了一种知识的灌输,而不是文化的传承。现在有句话在流行,那便是“有知识没文化”。这样的话看似荒诞,却很有现实感。

  大量充满教化和说理的文字夹杂在给孩子阅读的文字中,给孩子一种严肃感和森严感。我们的教育太过教训也太过理性,使我们的被教育者一开始就被规定在一个规范的模式中,稍有偏离,就会被召唤回头,学习成了没有个性的苦工。

  当教育丧失了自身的魅力,当读书成了一种痛苦,当家成了一张餐桌一张床,当老师成了一名工匠……当教育忽视了儿童情感的体验、生命的体验,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那些参加完中考、高考的孩子会疯狂地撕碎他们的课本,付之一炬;为什么那么多成绩优秀的孩子进入高校以后会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什么离开父母并没有什么忧伤,父母成了很多孩子的取款机;为什么同学之间稍有不合就会引发战火,遭遇一点小小的挫折就轻易抛却自己的生命……因为原本该灿烂的年华却因为这未来的锦绣而灰暗,而到手的东西也许根本就不是孩子自己真正需要的。关注的只是孩子的成绩与将来,我们却忽略了孩子的心灵与现在,如同忽略了股市里的巨大风险。

  一个不关注儿童精神世界的民族,一个不注重儿童文学建设的民族,是一个不可能强大的民族。

  如果一个孩子不能按其年龄特征,满足他当时的发展需求,那么他就会被困在那个发展阶段

  看过一本图画书,叫《等一会儿,聪聪》,它讲述了一个看似荒诞却与现实很相类的故事。大人们忙着做自己的事情,孩子做什么、想什么都不重要。故事里的孩子一次次呼唤自己的爸爸妈妈,得到的回答总是“等一会儿,聪聪。”结果聪聪不仅被怪兽吃掉,而且怪兽还看了聪聪的图书,玩了聪聪的玩具,吃掉了聪聪的晚餐、睡到了聪聪的床上,到这时候妈妈还很认真地对怪兽说:聪聪,晚安。这样的情感疏忽不能不说是一种伤害,而这样的情感疏忽在大人看来很平常。难道孩子对我们来说,除了身体重要,就只有学习成绩重要了吗?

  他们的情感长期处于一种疏忽状态,他们不能理解成人的世界,但他们又必须是个小大人,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状态,他们为成人活着,而不是为自己活着。他们没有童年,更没有童年该有的乐趣。

  去读一读《长袜子皮皮》我们就该明白,为什么皮皮成了孩子心目中的偶像,为什么他们不愿意长大,因为那才是一个孩子真正向往的自由的生活。

  等到我们的孩子成了大人,他们的回忆里会有什么?

  美国的约翰·布雷萧是位著名的心理辅导工作者,他通过大量的心理治疗实践得出了一个结论:孩子需要坚定的指导来学会各阶段的发展工作。如果一个孩子不能按其年龄特征,满足他当时的发展需求,那么他就会被困在那个发展阶段。

  而孩子的发展一旦受阻,情感一旦被压抑,很多东西就会扭曲着被带进今后的生活中,并时常会寻找机会浮出地表,很多人根本无法适应生活、无法与他人交往、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越来越多的人享受不到生活的乐趣,在他们心里,生活只剩下了乏味与明争暗斗。那时候,这些曾经用分数浇铸他们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的人,生命中的欠缺又怎么才能弥补?这样的人又怎么能算是一个健康的人?

  197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通过的《阿拉木图宣言》,将健康分为生理、心理、道德和社会适应四个层次。健康的标准不仅仅是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结构完整、功能正常,还应该包含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道德。

  要想让我们的孩子成为健康的一代,现在就该将目光更多地去关注孩子的内心,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因为珍视童年就是珍视人类自身的前途。

  只有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开始接触我们民族以及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我们的孩子才能在一个人文素养丰厚的平台上成长,也才能够有真正辉煌的未来

  文学是沟通人类心灵的桥梁,阅读是一条极佳的路径。“在所有无生命的物体中,在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事物中,书离我们最近,因为它包含了我们的真实思想、我们的志向、我们的愤怒、我们的幻想、我们对真理的忠诚。”(英国康拉德语)书籍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尤其对精神世界的构建作用不容忽视。

  只有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开始接触我们民族以及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我们的孩子才能在一个人文素养丰厚的平台上成长,也才能够有真正辉煌的未来。

  在实践中,我们越来越认同这样一个观念:孩子们从小就应该多读书、读好书、读最适合他们的好书。

  中外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世界文学名著中的一部分,是适合儿童阅读,能为儿童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文学作品,适应儿童的年龄和生理特点,也适应他们的智力、兴趣和爱好,这些作品是孩子生命中的重要食粮和必须营养。

  孩子来到世上,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和渴望,他们渴望快快长大,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渴望尝试许多不知道的感觉,渴望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生活中他们有太多的期待也有无数的疑问。儿童文学作品中描述的世界丰富多彩。这些作品,给孩子打开了了解世界的窗口,蕴含着的美好情感也给他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使他们能缓释现实世界里的压力,获得心理上的慰藉。大量阅读儿童文学作品还可以柔软孩子日渐坚硬的心灵,寻找到一种情感的参照和寄托。有个儿童文学作家不无自豪地说:儿童文学默默承担着人类熟悉而不察的美德善行的传播——公理与正义、光明与黑暗、爱与牺牲、勇敢与谦让。事实上,在孩子非常纯真的年代,我们给孩子什么,将来就会收获什么。

  走进《儿童阅读的心灵地图》,让孩子们通过这样的地图找到他们喜欢的景物

  所幸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儿童阅读,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很多家长、老师、孩子会问我,该给孩子读什么书?我们该让孩子怎样读书?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一个关注儿童阅读并倡导儿童阅读的人,我努力地为这些询问提供答案,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儿童阅读的心灵地图》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应广大家长、教师、孩子的需求而出现的。

  在这本书里,我没有选择很高远的目标,我只是选择了与孩子的个性心灵发展角度相关的内容,诸如自信、乐观、分享、接纳、勇气、坚强等,循着这个视线,去为孩子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都与孩子的生活、个性发展息息相关。德国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国际安徒生大奖得主凯斯特纳说得好:“在我们当前这个世界里只有对人类持有信心的人才能对少年儿童有所帮助。他们还应当对诸如良知、榜样、家庭、友谊、自由、怀念、想象、幸福与幽默……的价值有所了解。所有这些就像恒星一样在我们上空闪耀,并一直存在于我们当中。谁能把它们展示给儿童并讲给儿童听,谁也就引导儿童从沉寂中走出来,跨入充满友爱的世界。”中外优秀的作家们创作了大量经过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我们有责任把他们介绍给大家。

  我在试图为儿童阅读绘制一张心灵的地图,让孩子们通过这样的地图找到他们熟悉和喜欢的景物,让家长和老师利用这张地图去了解他们未知的风景。如果他们也喜欢上这地图上的风景,并带着孩子一起去游览,那更是我期待的。因为每个人的心灵都在期待,阅读的过程就是丰富自己心灵的过程。

  每一本书都包含着多方面的元素,多方位的精彩,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读出自己的角度、自己的体会和感觉,每一个读者都有个性化的解读。但因为我的出发点的需要,我只是采用了某个角度,但绝不意味着这本书只能从一个角度去感受。

  很多人担心,儿童将本来花费在做习题上的时间现在拿出一部分,读这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确实有好处,但会不会影响他们的成绩呢?其实,童年的阅读经验,常常是培养一个人语文能力的基础。很多孩子经过大量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后,他的审美能力、感悟能力、语言的概括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更接近自然状态,更可爱也更人文化,更有人性的美感,他们的视野、心志、人格、情感、个性等都在发生着变化。这样的重视儿童情感体验的母语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认为:小学生既是儿童,他们的语文课本必需是儿童文学,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阅读,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更有趣的是1932年民国教育部《小学国语课程标准》中就要求欣赏相当数量的儿童文学作品,以扩充想象,启发思想,涵养感情,并增长阅读儿童文学的兴趣。

  当我们将视线转向孩子真正的需求,我们会发现,儿童的世界如此地丰富多彩,儿童的学习也充满了乐趣,他们的未来也就充满了很大的可期待性。

  这样的关注从某种意义来说,对教师与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只有更熟悉孩子的心理,更了解这些中外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才能体会其中的美妙,你的引导才能越来越受孩子的欢迎,你在孩子心中才越来越值得信赖。

  如果你是家长,这本阅读地图会给你提供多个与孩子交往、交流的角度,让你更了解孩子,改变或完善与孩子的关系,让你与孩子的心灵靠得更近,让你与孩子的欢乐更加同步,让你的心灵更柔软,让你回归童年的乐土;如果你是老师,这本阅读地图可以为你提供很多工作上的便利,可以让你更了解学生,可以帮助我们老师形象地把握儿童心理、更新教育观念、甚至领悟到有益的教育方式方法。如果你是一个孩子,这本阅读地图就是一个老师,它会无声地引领你走向美好。

  其实,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你都会在这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里,找到纯良的心境、丰富的想象和飞翔的心态。

  这本书是亲近母语儿童阅读指导丛书中的一本,它只是从一个角度告诉我们该怎么去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而《大声读给孩子听》、《由图画书爱上阅读》、《班级读书会》、《上读书课啦》则是非常生动地介绍了具体的阅读操作方法,借助于这些方法可以更快地进入真正的阅读状态,更快地实现与孩子的心灵沟通。而《我们班的阅读日志》则真实地展现了一个班级孩子的阅读情况,这些文字那么真实、可喜地讲述着孩子在阅读中如何舒展自己、提升自己,如何寻找到生命的趣味与品位。

  很喜欢梅子涵老师为这套书写的卷首语,一个关于光秃秃的高原上,一个牧羊的男子独自种树的故事。我们也在种树,可喜的是我们已经不再孤独,这样的高原上已经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有老师、有家长、有孩子、有社会上的很多很多关注孩子心灵成长的人。确实,这样的高原“不是几个人浪漫的地方。高原就是一个民族的事情,是一个国家的,是以后以后的很多年。”那么,我们必须“让它葱茏!”

  孩子的人生旅行已经开始,让他们带上地图去旅行,让他们在旅行中描画出更完美的人生画卷、更清晰的心灵地图。(丁筱青)

  再回首,所有的坐标都灿烂无比!

  链 接

  《儿童阅读的心灵地图》

  《我们班的阅读日志》

  《大声读给孩子听》

  《上读书课啦》

  《由图画书爱上阅读》

  《班级读书会ABC》

  以上图书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

    《中国教育报》2007年5月31日第11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9 12:48 , Processed in 0.10400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