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8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旬老翁借曲谱出灿烂“夕阳红” 学生记者张坤 孙珮云 杨艳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11 16:55: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孝高陈材信 于 2014-1-8 10:44 编辑

七旬老翁借曲谱出灿烂“夕阳红”

学生记者 张坤 孙珮云 杨艳萍

    从事古典诗词谱曲二十多年,发表作品270多首,年过七旬却还孜孜不倦地进行着谱曲创作并欲通过出书来推行诗教。如今已经76岁的老翁劳在鸣是美学副教授,退休前为我校艺术美学教研室主任,退休后应聘为国务院语言司中华吟诵学会专家组成员,他一直坚持为诗词谱曲,借曲谱出自己的“夕阳红”,用行动诠释着对古典诗词音乐的热爱。
    初见劳在鸣,是在他的家里,进门便见一深色古木书架,《当代诗歌美学》、《辞海》、《中国古代词曲精华》……满满的一书架都是收藏。劳老身穿休闲夹克,外着宽松牛仔,脸色红润,身体硬朗健硕,乍看很难相信这是位年过古稀的老翁。
    劳在鸣是湖南长沙人,退休前从事“音乐欣赏课”教学。1986年,他作为中方代表之一,和日本大分市的吟诗舞剑代表团一同在汉作诗词吟诵交流,而这次交流会正是他努力创作的契机,“那时我想连外国人都在研究我国的古典诗词,为什么我不可以呢?”同一年,他的第一首谱曲作品《雨霖铃》问世。并于1990年荣获“北京国际吟诗节”诗词音乐优秀创作奖。也正是这首作品,让他与徐州师范大学的学生们结缘。2009年,他在北京参加由教育部语言司语言现代分会主办的大型文化活动“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系列活动时,一群陌生的年轻人的一声“劳老师”愣住了他,当他问到这群年轻人为什么会知道自己名字时,年轻人笑而不语,随后一同吟唱他的谱曲作品《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没有想到年轻孩子竟会这样喜欢我的作品”,劳老在回忆时笑着说道。
    在“中华吟诵周”上的经历让劳老对“年轻人”这一群体产生了兴趣,他希望将音乐美学在年轻人中普及开来。在谱曲时,他将更多的现代元素融入到音乐中,致力于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让他们来将这一艺术传承下去。近些年,他更是走到了大学生当中,面向全校的学生开办诗词吟诵的讲座。此外,劳老还指导我校笛箫协会的工作,在劳老和笛箫协会的共同努力下,由我校笛箫协会主办的“丝竹之路”、“国乐风华”、“流音水韵”等大型民族音乐会顺利举行。笛箫协会现任会长隋雪潺说:“每次举办音乐会,我们都会邀请劳老师作指导,从中我们也获得了许多关于音乐诗词谱曲方面的教益,很感谢劳老师!”
    劳在鸣表示,近来,正专注于撰写自己的第四本古典诗词吟诵专著。取名为《金声玉振——古典诗词吟唱》,化用自李贺《李凭箜篌引》中“昆山玉碎凤凰叫”一句,意喻‘美妙的音乐’。 浙江著名学者兼诗人王留芳曾写诗对劳在鸣的作品赞美说‘雅韵华章久绕梁,诗词谱曲醉周郎。人间最美此宫商,造化在鸣天籁动,神州喜见古风扬,高山流水共绵长’ (浣溪沙),劳老在1992年和2000年分别出版了《古典诗词吟唱》同名不同内容的两本书,劳老还是百合奖获得者沈祖芬的热衷习读者,2007年出版了沈祖芬《涉江诗词选唱》,为沈祖芬的34首作品谱曲。
    二十余年来,劳老始终保持着创作的热忱,“现在年纪大了,但感觉经验积累得更多了,谱曲也更成熟了。”劳老笑着说,“以前几个星期才熬出一首曲子,现在只要两三个小时就可以了。”为了精益求精,一首曲子,劳老会反复修改十几次。正如他的原创诗词《临江仙》中“尔操童子业,我练白头功”所言,劳老“一根筋”地坚持自己认定的目标,谱曲二十载,苦练“白头功”。
    除了为诗词谱曲,劳老还有诸多的爱好。钢琴、京剧样样都爱。“我每天都会弹上一个多小时的钢琴,这不仅有助于我理解音乐,还能帮助我活动手部关节”。此外,他十多年来对京剧的热爱如一,老生、旦角都很在行,堪称我校第一“男旦”。
    每天一小时的锻炼也是劳老的“必修课”。闲余时间,他会打理打理自己种的花草,来充实自己的老年生活。“扬鞭勤策励,莫负夕阳红”,劳老用诗词道尽自己的老年生活。 “这是一种寄托,我不安分的,前面有个目标,认定了就要坚持到底!”
    让我们以劳老近作《踏莎行·练琴》作结:
   古寺闻钟,激流观瀑,指飞键走金蛇舞。朦胧醉意赴瑶台,鹊桥霞染银河渡;
   雁阵排空,娇莺绕树,半生风雨归尘土。老夫爱练白头功,放歌纵酒青春路。


                     下面是长沙市周南中学网上发布的劳老师的诗词谱曲近作

                    来源:周南中学66届初46班 发表时间:2011年07月24日
      
             
    图片来源:HUdong图片(上传作者:桥康达夫人)
   


   劳再鸣教授的古典诗词吟唱,自弹自唱,余音绕梁(照片来源:长沙周南中学初46班集体60寿庆):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1 17:38:19 | 只看该作者
   读了几位学生记者对劳老师的介绍,非常钦佩。百闻不如一见,请允许我从
长沙市周南中学的校友论坛上,转发劳老师的一篇诗词谱曲新作,以飨读者。

                    曲作者:劳在鸣 来源:66届初46班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4日


3#
发表于 2011-11-12 17:03: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4#
发表于 2011-11-12 17:21: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5#
发表于 2011-11-12 17:55: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 02:36 , Processed in 0.14540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