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亟待崛起的“文学陕军”高陵文化现象备受关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10 08:22: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亟待崛起的“文学陕军”高陵文化现象备受关注作者:佚名 来源:转载

【西部风情网讯】在纯文学创作普遍不景气、作家生存状态堪忧的大环境下,位于关中腹地、被誉为“八百里秦川白菜心”的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却呈现出文学创作队伍日益壮大、佳作遍地开花的盎然景象,成为亟待崛起的“文学陕军”的一支斗志昂扬的劲旅,受到文坛的广泛关注,誉之“高陵文学现象”。

高陵自古人杰地灵,文风尤盛。早自上世纪70年代始,该县群众自编自演故事活动即红火一时,800多名故事员活跃于广大城乡,其中45人曾出席地区一至四届故事调演会,27人获地区表彰奖励,30人出席全省一至四届故事调演会,6人被评为“优秀故事员”,3人被选派出席全国民间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参加省级故事巡讲队赴祖国各地演出,30多名专业和业余作者创作的48篇故事,在全国报刊发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大名鼎鼎的“吨粮县”再添“故事之乡”美誉。然而近年来,随着纯文学创作在全国的普遍萧条,昔日轰轰烈烈的高陵群众创作亦陷低谷。在出版无资、推介无门及生活的压力下,许多作者将心血之作束之高阁或付之一炬,甚至在群众中流传起“既劳神,又赔钱,再写作,是瓜蛋”的口头语,作者之万般无奈可见一斑。尽管如此,许多作者仍矢志文学,白天为生活操劳,夜晚与孤灯相伴,苦了日子,富了精神。超负荷的体力和脑力透支,使汪运渠、张继光等一些作者被迫住院治疗,但是他们笔耕不辍,衣带渐宽终不悔。

事业图发展,指导是关键。为了有效激发群众创作热情,将文学艺术工作引向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轨道上来,充分兑现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人民鼓呼、为时代而歌、为社会服务的历史使命,高陵县委、县政府站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决贯彻党的文艺方针、全力推动文学艺术事业发展的高度,把加强和改善对文学艺术工作的领导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作家广交朋友、深交朋友、倾听心声,政治上充分信任,创作上热情支持,生活上真诚关心,以打造“陕西十强县”、蝉联“西部百强县”、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为契机,大力推进文学艺术创作与人才队伍建设,在全省率先设立了县级“文学艺术成果奖”(每2年一届,每届10万元)、“馆级文学创作奖”(每年一届,最高奖额3万元),初计200万元的“文学艺术创作基金”亦在紧锣密鼓的筹划之中。

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鼓励,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作者的创作热情。短短几年间,58部佳作从各行各业纷纷显山露水,其中:任海涛、任海印兄弟的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西夏春秋》,填补了我国二十四史缺少西夏历史的空白,入编全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系列丛书;汪运渠的散文随笔集《铜铸美文》、《砚边墨花》被学术界誉为“开辟了学者散文之新风”;王燕的长篇科幻童话《大头乌龟与红脸兔》(共3卷),被改编为卡通动漫剧,为当代儿童文学园林添栽了一株奇葩……同样是在短短几年间,58位县作协会员从幕后走向前台,其中,县作协主席甄陵以其突出的创作成绩,获西安市“劳动模范”、西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殊荣;小说家刁枭武成为陕西文学院第二届签约作家;诗人张继光走进人民大会堂,接受全国最高文学机构授奖……
高陵县文化体育广电局薛江南局长激动地告诉我们:“实现从‘故事之乡’向‘文学之乡’的迈进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方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力争在明年内实现完成著作100部的目标;另一方面,进一步拓宽推介平台,使文学与影视、戏剧等姊妹艺术联袂,突出地域特色,让更多作家和作品走出潼关、走向全国。”
令人耳目一新、精神一振的“高陵文学现象”,是高陵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谋事业、不遗余力促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为开创西安文学创作新局面,实现从文学大市向文学重镇的跨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可圈可点,可喜可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24 02:51 , Processed in 0.09141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