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著名作家,《边城》作者) 针对性的评语分析必不可少 沈从文经常在学生作文后面写很长的批语,有时甚至比原文还长。这些批语有时评析该文得失,也有时从这篇习作说开去,谈及有关创作的问题,见解精到,文笔讲究。 此外,他还会针对学生的作文,介绍一些与这篇作文写法相近的中外名家作品,让学生去品读;他还把学生的作文修改后,推荐到熟悉的报刊上发表,以此来激励学生。而介绍沈从文这一教育方法的得意弟子,就是日后的著名作家汪曾祺。 ![]() 梁晓声(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写作重点不同 我想,小学生与作文的关系以单纯为好——兴趣写作应是宗旨。而到了中学,应该通过议论文接触思想,学会分析思想、区别思想、整合思想。这种训练应一直持续到高中结束;进了大学,则要面对思维训练了。 所以小学作文应该是兴趣写作,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写什么快乐就写什么;初中生应该是感情写作,文中应该有好恶;高中生的作文则应该有思想含金量,有价值观、有批判立场、有作品意识。不要觉得这个要求对高中生来说太高了,歌德在16岁就写了《少年维特之烦恼》,很多作家在你们这样的年纪已经崭露头角。 相应地,为了更好地认识作文与孩子关系的发展,老师们最好能多少了解一点人类从小到大脑活动方面的基本知识,尤其要重视想象力。想象是人类的本能,在小学时期普遍活跃。用文字将自己的想象内容描写出来,这是符合人类愉快感受的事。 ![]() 章红(曾获冰心文学奖,著有“章红‘时光’系列文集”) 首先要唤醒孩子的写作欲望 教孩子们写作,首先要具备的态度就是尊重他们的表达。重要的不是“文末点题”、“首尾呼应”之类的技巧,不是好词好句的套用,重要的是启发他们去找到自己的语言,而不是大人们要他说的语言。 我们可以设法唤醒孩子们写作的愿望,写作是表达思想的技艺,而所有的技艺都是可以教的。事实上,所有的孩子都是艺术家,要教会孩子们写作,我们就要设法回到写作的初心。 我女儿一岁半的时候,指着傍晚的天空愉快地大喊“星星鸟鸟塔!”——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际,蝙蝠在头顶飞翔,不远处电视塔通体透亮地矗立在那儿,她用三个名词就把眼前的景象描述出来了。我非常惊喜地说,“秋秋,这就是诗啊!”
![]() 肖复兴(作家,出版50余种书,多次获全国性文学奖项) 学会引导孩子走进生活,观察生活 “写作是很多孩子最头疼的事儿,其实它一点也不难,作文就是孩子想啥写啥。” 肖复兴说,儿子肖铁小学时写一篇描写冬天天冷的作文,“滴水成冰,朔风刺骨”之类的词语贯穿了整篇文章,对此他很不满意。他让儿子走出家门,自己去观察。 当儿子告诉他“等车的人冷得在台阶上直蹦”,“挤满了人的公共汽车一开门,就会有一团白气冒出来”,“大风吹跑了骑车人的帽子,骑车人去追帽子,大风又吹倒了他的自行车”。 肖复兴告诉儿子,这就是作文,就这么简单。“一味强调语言优美,我非常反对这样的做法。其实,作文不是从书本到书本,而是从生活到生活,孩子的观察能力决定了作文的好坏。” ![]()
毕飞宇(作家、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黄蓓佳(作家,中国作协第六、七届全委会委员) 给自己和孩子准备一支红笔 在一次毕飞宇和黄蓓佳关于如何批改作文的对话中,两位作家都指出:老师和孩子都应该准备一支红笔。这两支红笔分别用来做什么呢? 毕飞宇说,语文老师给每一个孩子都发一支红笔,和学生交流的同时,引导学生自己对文章进行修改。改作文其实是一件“两难”的事,一方面不能伤害学生写作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却“必须改”,所以“改”的主动权应该交给学生。 黄蓓佳说,语文老师的手里也应该握一支红笔,老师们的这支红笔应该多给学生的文章‘圈红圈’,多多鼓励学生。学生时代,我的作文上就满是红圈,老师的鼓励最终引导我走上了文学道路。 ![]() 张抗抗(作家,第七、八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最基本的应用文写作不能遗忘 语文和文学不是同一回事。语文课人人要上,学的是语文的基础知识,包括如何运用文字,顺畅表达意思,连字成句写出文章。表达清楚意思、要求和想法。 学语文最基本要学会写应用文:日记、收条、请假条、工作报告等,范围很广。大学写论文,工作写总结,这些基本常识都得学会。 马伯庸(作家,曾获人民文学散文奖、朱自清散文奖) 像王熙凤一样出有创造空间的好作文题 好的作文题目,字数越少越好,一个词、一句话,不要做任何解释,不要给考生带来暗示,让考生完全发挥自己的独创性。要知道,阐释题目破题,也是一个人作文能力的一部分。 我认为,好的作文题目应该像在《红楼梦》里王熙凤起的作诗题目头‘一夜北风紧’那样,给其他人留下大的发挥空间。就拿四川省2015年语文高考的作文题目《关于老实与聪明的讨论》来说,这个题目出得一般,虽说角度自选,但本身的倾向性明显,考生可选角度不多,不易发挥。因为,老实、聪明这些词很狭窄,已经隐含了固定的结论,相当于出题者已经破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