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实用作文教学模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12 11:42: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实用作文教学模式
<TBODY
作文教学,历来就是非议颇多,不管怎样,对于中学老师而言,作文课还是要上的,到底怎样指导学生作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下面就从实用的角度,向老师们推介十种较为实用而且极具可操作性的作文指导方法。期望对老师们的作文指导课能有所帮助。
一、大语文育的作文教学模式。
邢台八中特级教师张纯孝老师的说写教学模式有五个重点:注重积累、表达真实、训练思路、坚持自改和讲求序列。如果概括其说写教学模式,可简述为:积累——构思——起草——修改——评价。
积累:生活积累、材料积累、语言积累;构思:写真实、立主旨、选题材、理思路;起草:认认真真、规规矩矩,草稿一起上交;修改:本人自改、教师选择典型习作集体修改;评价:自评、他评(师或生)和共评(大家一起共同参与)。
二、螺旋式上升训练模式。
兰溪一中王良谷老师设计的螺旋式上升训练模式可简述为:
在整体背景下的单项训练构成整体的单项训练整体训练的较高级阶段
说明:
1 这一模式在整体指导下,要完成由低级结构到高级结构的训练过程;
2 整个训练是不断反馈、不断调整、开放可控的系统;
3 单项训练须在整体背景下进行,整体既是各种单项训练的出发点,又是它的归宿。 三、悟仿式
1、理论依据。古人云:悟,心解也。我国古代评论诗文,就常有顿悟领悟等说法。并且有人强调指出,学贵心悟识文章者,当如禅有悟门。”“悟仿式作文模式试图把我国古代这语文教育理论和思想运用于指导学生的作文实践。
2、实践依据。下水仿写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行之有效的途径。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说:教泳者必先泳。
3、优点难点。
优点:一次成型率明显提高,很少有重做的,符合最优化的原则;可充分到语文教材中寻找合符作文训练的范文,可在作文训练前就结合阅读课进行渗透;特别是自己写出一篇成型的文章后对学生作文指导更有切身的心得。
难点:教师要写下水文,对不少教师是一个挑战;对语文教材要重新筛选并归类。
对策:经常自我练笔;教师建立自己的文库,以备选用;收集历届的学生作文,身边同龄人的优秀作文学生往往有极大的兴趣。
四、作文微格训练教学法
哈尔滨市动力区教师进修学校项志伟老师将自己20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写作实践理论相结合,进行微格作文训练,效果较好。
1、
什么是微格作文教学?
所谓微格作文教学,就是将写作知识系统分解为若干个有机的部分,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进行分解教学的方法。如从体裁上分,中学生可以重点分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板块,即三个大的微格。从表达方式上可以分为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个微格。每个大的微格还可进行小的切分。
2、
兹以书面作文微格训练系统简述如下:
作文过程微格训练系统化:
①
审题——构思——行文——修改;观察——分析——表达。
分格训练系统:
①
材料:收集材料、选择材料、用好材料;主题:主题提炼及怎样确定主题;表达: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结构:层次、段落、过渡、照应、开头、结尾;语言:规范(做到信、达、雅);修改:主题、材料、结构、语言、修辞、文面;文风:文风的要素,对文风的要求。文体:记叙文(简单记叙文和复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
综合微格训练系统:即上述微格训练根据需要进行综合。
五、二时、三环、五步作文训练教学法
李淑英老师提出的这一模式是以学生自改为中心的作文教学法。
二时:二课时。
三环:全过程为:1、教者指导,书面成文(第一课时);2、互相批改鉴赏比较;3、宣读范文,领悟其妙(第二课时)。
五步:整体过程分为五个步聚:1、导思;2、批改(自批);3、荐文(小组推荐,作者宣读);4、评论(自评、互评、教师点评);5、后记(写心得体会)。
可以说,这一做法的全过程都是学生在做主角,把老师解放了出来,而学生又得到了全方位的训练。
六、实景、模仿、创造三步作文法
湖北新洲九中周英杰老师在作文训练中设计的这一模式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实景。
实景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自然实景:即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选定的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和存在的景物,包括学校和社会上的各类活动。
人工实景:即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特意制造的事件或创设的景物。包括电影、电视、唱片、图片及各种有助于教学的器具。
实景是学生作文的材料仓库,它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步。
模仿
模仿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选定的范文,并把教学目的贯穿其中对学生进行讲解,学生以范文为标准做模仿练习,创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10 10:55 , Processed in 0.08780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