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玉军:我在“科研”的路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6 10:59: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玉军:我在“科研”的路上

■本报记者 徐启建 实习生 易全勇
    在大连市教育系统里,李玉军绝对算是一个“名角”。2000年,年仅27岁的李玉军就成为中山区最年轻的小学校长。两年后又被调到地处大连市中心商业区的青泥洼桥小学担任校长。李玉军出色地完成了当时被誉为“市长工程”的青泥洼小学校园改造项目。2009年,李玉军再次调任大连市中山区解放小学担任校长。作为大连市的窗口学校,解放小学是一所拥有51年辉煌历史的学校,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被确认为辽宁省重点小学。
    上任伊始,李玉军对解放小学的校情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研究,也对自己以往的办学经验进行了深刻的总结,理清了自己的办学理念的脉络体系:在葵英小学,是以“需求教育”研究为龙头,进行了整体实践性改革,为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青泥洼桥小学,是以“博智教育”研究为主题,在教育资源的利用、教师多元智能开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学科教学多元智能开发等方面创新办学策略。
    最后,在“需求教育”和“博智教育”的基础上,李玉军融合解放小学的历史文化,决定把“科研兴校”作为切入点。
    在接下来的两年中,李玉军大刀阔斧地开展了各类科研活动,通过多种形式构建研究型学校文化,让“研究”氛围弥漫整个学校,使教师能以研究的思维和方法开展工作。通过形成研究型的文化形态,为教师开展研究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搭建了平台。


    制度体系也是一种生产力


    “制度体系也是一种生产力。”如何让这种生产力焕发新的活力?如何消减教师的科研倦怠感?李玉军认识到,要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形成和谐的科研生态和科研兴校的文化氛围,必须从学校体制改革开始。于是,李玉军带领全校教师精心策划,构建了“科研三体系”来涵养学校的科研生态。
    针对解放小学原有中层组织结构分散,研究职能不明确,权力容易出现重叠的现象,他重新组建了德育部、教学部、研训部、心理健康教育部、资源开发部。各部门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学校管理目标得到了有效落实,科研职能也得到了强化,管理绩效大大提高。
    教育科研不是学校的应景之作,也不是学校装点门面的花瓶,而是学校强盛的基石,是学校完善自我的法宝。为了实现“科研兴校”的目标,李玉军把行动研究作为突破口,通过建立“课题树”的方式,组建学校课题、学科课题、年级课题、个人课题4种梯次的研究团队,把科研与教学,管理与科研很好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立体的科研网络。
    管理体系重组、科研网络搭建之后,李玉军面临一个更大的难题,那就是如何把“科研兴师”、“科研兴校”转化到日常管理和教学中。“再好的东西不能只挂在墙上。”在李玉军看来,要想使口号从墙上走入学校的日常管理,最重要的方法是形成制度。在与教师和专家进行研讨的基础上,学校出台了《教育科研机构管理制度》、《科研课题管理制度》、《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科研管理条例。为了减轻教师们对制度规范的抵制情绪,李玉军都是通过共同协商,以公约的形式发布各种制度。教师们很快就融入了学校的科研氛围,争相参与课题的申请,推动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


    打通教师专业发展的经脉


    解放小学的办学思想是“依靠人、为了人、成就人”,即要坚持以人为本、开发人的潜能、促进终身发展。在李玉军眼中,学生是主体,是一个个鲜活的“人”,教师也是主体,是一个个大写的“人”。“一所优秀的学校必定有一群优秀的教师。”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学校教育的质量。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李玉军可谓煞费苦心。在多年积累的教学与科研经验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卓有成效的“五步五化”法:教学问题化、问题专题化、专题课题化、课题科研化、科研常态化。
    教学问题化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教师只有发现问题才能用心去研究问题,科研敏感性才能生成。为此,李玉军经常组织教师开展全校性的教学诊断活动,鼓励大家敢于提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自我进行剖析,形成问题意识。
    问题专题化有利于集思广益。针对教学诊断中发现的问题,李玉军通过网络讨论、专题座谈等方式组织教师进行分析、梳理和反思。鼓励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分享自己所思、所感、所悟。通过专题的形式,实行头脑风暴法,在教师共同讨论中,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体验思维碰撞的快乐,激发教师对科研的兴趣。
    专题课题化有利于形成合力。在教师确立专题后,李玉军一般会要求教师们撰写研究计划,让专题课题化。学校根据教师的研究专题内容组合成不同的研究团队,以科研组为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行动研究。
    课题科研化有利于专业发展。李玉军把这个策略细化为“设计—实践—研讨—再设计—再实践—反思”的过程。“教师的研究过程就是专业发展的过程,教师的研究能力直接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这是他常说的一句话。
    科研常态化有利于丰富教育智慧。学校中的问题层出不穷,因此把科研常态化就显得至关重要。李玉军的探索是简化研究文本,淡化研究成果,深化研究过程,做到“六结合”:科研与学校管理相结合,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科研与教研相结合,专题内容与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相结合,研究过程与教学活动相结合,研究成果与教改成果相结合。经过几年的努力,教育科研的气息弥漫了整个解放小学,教育科研的步骤在润物细无声中稳步实施。


    为教师成长提供新鲜空气


    只有清新的空气,作物才会健康成长。只有完善的评价体系,教师发展才会形成和谐有序的氛围。
    李玉军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他通过建立教师研究绩效评价体系和发展性评价体系使教师研究评价既关注绩效,又关注发展。
    绩效评价主要对研究的计划、过程、结果以及内容、方法作出明确的规定,以量化的形式进行评比,确保研究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发展性评价主要方式有聘请专家引领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袋、制定“魅力教师评价标准”等,主要体现教师研究的创造性和发展性,鼓励教师大胆地开展工作,促进教师在原有研究基础上有新突破和新发展。双管齐下的评价体系,既体现了公平又注重了效率,既促进了竞争,又兼顾了发展。
    经过几年的努力,李玉军入主后的“老资格名校”解放小学又开始了新的突飞猛进。当年冷嘲热讽的教师现在都成了他的得力助手,当年消极懈怠的教师现在也都生龙活虎了。连周边的居民都惊叹学校变化之大:“以前的一潭死水终于焕发生机了!”
    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能带出一所好学校。”李玉军说:“我不是那种全才的好校长,我只是那种把休息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的笨校长。‘科研兴校’之路漫长而又艰辛,我将会一直在路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21 01:53 , Processed in 0.08920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