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班主任真经(11)--------转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22 18:45: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班歌
        班歌在许多人看来,有它也五八,没它也四十。事实上并非如此,一支《国际歌》唱响了世界,使许许多多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们团结起来为共产主义努力奋斗。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激起了中国人民为新民主义革命而奋斗的激情。作为一个班级,班歌决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有的,它的作用也是无穷的。也许若干年后,学生能够忘记曾经教他的老师们的名字,决不会忘记曾经唱过的班歌。音乐的育人功能是无形的、愉悦的,寓教育于乐的。美国桑塔亚那曾说:“一个文明开化的民族,在其良好的工作技艺中,势必辅添完善的娱乐艺术。”
       班歌就在枯燥的说教教育中增添“完善的娱乐艺术”。
班歌的格调必须高昂,催人奋进。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热爱生活的人,只有那些格调高昂的东西才能熏陶出热爱生活的强者,因此班级一定要格调高昂,催人奋进。
       班歌的内容要符合具体教育的对象,因为班歌的主题一般都是对未来的一个美好设想,通过这个美好设想激励学生努力奋斗。因此针对不同的班级,班歌的主题要有所不同,让学生感觉到这个目标就在眼前,只要努力就能达到,而不是遥不可及,一但遥不可及了,班歌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
        如在半路接了一个问题班级,为了改变他们的精神状态,我决定写一首班级来激励他们的势气。由于我不懂乐理,不识乐谱,再加上这个班级也没有懂乐理、乐谱的人,我就把《义勇军进行曲》的内容改变了一下,成为这个班级的班歌,具体内容如下:
         高一二班歌
起来!不愿沉沦的孩子们!
用我们的意志,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人生旅途到了最关键的时候,
每个人都必须做出最后的选择。
拼搏!拼搏!拼搏!
我们师生同心,
迎着夏日的酷暑,努力!
冒着冬天的严寒,努力!
努力!努力!努!
  当我带加强班的时候,由于班内学生的素质较高,其中的文艺委员,钢琴考试已通过了八级,于是我就在全班征集班歌,然后由文艺委员谱写曲子。班歌的内容如下:
                          BBF(永远的八班)
                       Unite for me easily BBF
                       一段青春缔造了未来的梦
                       宽广的大地重复着快乐时光
                       我们都为之而战
                       不后悔不流泪要勇敢去面对
                       携起手肩并肩齐奋进
                       我们放飞热情张扬个性去追逐梦想
                       勇敢面对不会逃避燃烧骄傲的心
                       绽放笑脸迎着晨曦我们去飞翔
                       相信梦想就在远方
   总之,班歌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它在增强班级凝聚力、激发学生斗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班主任一定要认真对待。
2#
 楼主| 发表于 2008-7-22 18:48:38 | 只看该作者
(四)标语
        标语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具有宣传、激励、告诫等作用的短语。班级标语是一个班级静态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其实质应该是班训内涵的延伸,终极目标仍然是育人。因此作为班级标语,应该具有独特的特点:
班级标语应该拒绝功利,重在育人。
        经常在一些班级看到这样的标语--“苦拼百日,幸福一生。”作为班级标语功利性太强。班级标语应该是以培育文明的高素质公民为导向的,因此作为班级标语应该是具有厚重的人文内涵的语句。比如,厚德载物、天道酬勤等。让这些具有浓郁的人文内涵的标语与学生相伴,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的志向远大起来,意志坚强起来,心胸宽广起来。
班级标语应该因时因象而不断的变化。
       班级的标语也应该根据学生的所在的不同年段、不同学情、不同的班级心理趋向作出适时调整。如我带这届学生,在每个新学年开始的时候都会进行班级标语征集活动,进而确定本学年的班级标语。高一时确定的标语是:天道酬勤惟在勤;厚德载物贵于厚。 高二时确定标语是:天行健自强不息立于身,地势坤厚德载物冲云霄。在即将进入高三的时候学习委员又将标语改为:青春由汗水诠释,奇迹由拼搏创造。班级标并非是附庸风雅的装饰物,它应该成为给予学生积极心理暗示的提醒台。
让班级标语活跃在学生嘴上。
        很多时候标语贴在墙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产生熟视无睹的效果。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我将上课前学生们喊的“起立”、“老师好”换成了班训、班级标语的内容。通过先活跃在嘴上,进而实现活跃在心里的目的。
3#
 楼主| 发表于 2008-7-22 18:49:06 | 只看该作者
(五)班徽
    班徽应该是一个班级的价值追求、精神风貌、师生关系等的高度融合。它要求构图简单,内容涵丰富。因此班徽的设计要在班主任充分说明自己在班级管理方法与目标以及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的基础上,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设计。
   下面是我现在所带班级的班徽,这个班徽是将鲁苗苗与蒋雪二人所设计的班徽结合起来形成的,虽然在构图上复杂了一些,但同学们认为这样全面的反映了我们班级的情况。因此我就同意了他们的创意。
                                                                                  班徽解说
   1、班徽的外轮廓是由一条经丝带贯穿下来的,这个红丝带象征班任,他是我们的纽带和方向,引领我们去实现心中的梦想,迈向成功的彼岸,并且还象征全班同学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共同奋进,怀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决心奔向前方。
  2、右边部分是“大本”字样的变形,象征我们心系大本,蓝色的星与黄色的“X”组成了“加”字,绿色部分可看成一个行书变形,组合起来就是“文加”,同时绿色部分也有“211”字样,这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3、粉色的“PK”有双重含义:第一,它是北京大学的缩写,代表着我们的雄心壮志;第二,暗示竞争,也就是我们是在竞争中前进的。
4、蓝色的星星代表着地理、绿色部分是象形文字中的“跑”代表历史,“X”代表数学,“PK”代表着英语、“文”代表语文,这几部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充分体现出了政治的精髓。
4#
 楼主| 发表于 2008-7-22 18:50:30 | 只看该作者
(六)创意墙
    创意墙是一个综合性的动静结合的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班级文化建设项目。它主要是由传统的学习园地与团体活动园地组成。它集宣传功能、激励功能、学习指志功能于一体。严格地说,它既属于班级静态文化建设又属班级静态文化建,因为创意墙的基本栏目是固定的,而他的内容却是不断更换的。
    我班级的创意墙共分为以下几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功能是激励全体学生积极进取,取名为“励志专栏”。励志专栏之“星星之火”,当中贴有班级名星照(即班级德智体综合测评前五名,每半个学期更换一次)与后起之秀照(班级德智体综合测评进步更大的五名,每二个学更换一次),同时下方还有与班委会成员拟写的推荐词。如,李刚推荐词:儒雅仁爱班之大者,独占鳌头,无洋洋自得之色,有兢兢业业之神,吾班之标兵是也。励志栏之“荣辱栏”当中班集体与班内成员奖罚记录,如参加学校活动集体获得的奖章,也有在学校违反纪律记录。
第二部分,主要是宣传学部、学校相关校纪校规的条法,通知,此外还有校团委开展的一些活动以及新团培养情况说明。栏目的名称叫“晓闻天下”
第三部分,主要是各科知识专题、方法规律总结以学习时文展览等。栏目的名称叫“自己动手”。本专栏的内容由学习委员会负责。每周更换一次。一个学期下来把各知识专栏的内容复印出来再下发到每个学生的手中,是一本重点突出,总结全面的笔记本。时文展览更有意思,现在一文供大家点评:
                         寻找失落的“老牛”
    最近几天,老牛是一天比一天狠,他的脸一天比一天阴,有很多同学都是敢怒不敢言。怒在心里,却不敢表现在脸上,当然我也属于这种虚伪的人,我承认我虚伪,但是我们的虚伪都是因为老牛实太过分了。
    我不是在这里吹捧老牛,他以前对我们真的是挺好的。我班同学要是犯了错,他会先问理由,然后再谈话,最后再使出杀手锏。可是现在二话不说臭训一顿,要不就拿出他那“索命尺”,“啪、啪啪、啪啪啪”的几下。
    这个世界太可怕,小绵羊也变成了大灰狼了。
    老牛的改变是从他出差回来之后发生的变化的,他一口一个为我们好,可是整天拉个大长脸,谁能受得了。他不让我们耍小脾气,可就他那暴脾气,一个顶我们十个。想骂他,没那胆量;想打他,没那力量,真是无语啊!
    寻找丢失的老牛。
    姓名:老牛。
    职业: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特点:对人和善,带了一付眼镜,走道摇晃幅度大于180度,像个胖胖熊。
    丢失的时间:2008年3月某日。
    注:若的知情下落者请与大杨树林中高二八班全体现学联系。
    网站:WWW.SOLAONIU.BBF.COM

                                                     鲁苗苗
    总之,创意墙应该成为一个班级学生发挥聪明才智的天地,进而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同时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班级学习、心理变化的一个显示板。每一个班班主任都应开动脑筋,让那堵不会言语的墙变成一堵寓知识与人文为一体的活的墙。
5#
 楼主| 发表于 2008-7-22 18:52:09 | 只看该作者
(七)值日制度
          “大行不故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对于教育而言是错误的,教育是“大”、“小”都要抓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细致而科学的值日制度,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又有利于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还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意识。
           值日制度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坚持承包制原则
           值日制度要避免相互推委、相互依赖的现象发生。俗话说:“一个和没挑水,二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有水吃。”因此在值日时应该施行“定点承包制”。即将班级需要清扫的地方分别承包给每组值日生当中的一名。如我将班级每天的卫生清扫工作划分为十一项任务:擦黑板、扫地、讲台(包括讲桌)、窗台、门、扫地、拖地、打水、垃圾分类、倒垃圾、多媒体。
       二、 坚持不影响教学的原则
卫生固然重要,但教学更重要。因此卫生扫除坚决不能以影响教学以代价。所以我们班级规定凡值日生都要提前15分钟到校。一个值日组如果每周累计有三人次迟到,该值日组下周仍然值日。
        三、实行周值日原则
    班级值日最好采用周轮换的形式进行,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应付现象的出现,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四、标准明确的原则
   卫生清扫应该达到什么程度,一定要标准明确。在开学初就应该将卫生清扫标规定出来,生活委员会每天按标准进行检查。不要随心所欲。我班的卫生清扫标准是这样的--总体原则: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窗明几净,用手摸不能有灰尘沾手。具体要求如下:
1、黑板不能出现若隐若现的字迹,黑板下方的木框上不能堆积粉笔灰。擦黑板时要轻缓,粉尘不能飞扬。
2、抹布用后要洗净晾晒,不能随意堆放。
3、拖布用后要洗净拧干,不能有味,每两天用洗衣粉清洗一遍。
4、打水桶内不能存有脏水。
5、洗手盆要保持里外清净,不能有污浸。
6、讲台上的粉笔盒不能超过两盒,彩色粉笔与白粉笔不能混装。
7、垃圾袋里准备利用回心的废纸要整洁,饮料瓶要压扁存放,并将瓶内剩余物清倒干净。
8、教室内各种文化布置不能堆积尘土,随时要粘贴、清扫。
     
     细节决定成败,不要小视值日这一小问题,卫生清扫这一工作可以培养学生许多优秀的品质。

6#
 楼主| 发表于 2008-7-22 18:53:27 | 只看该作者
(八)作业制度
        作业是巩固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渠道,所以每位教师都十分重视作业问题。然而正是每位教师的重视,造成的直接后果----学生的作业堆积如山。而学生态度是或难以完成;或敷衍了事;或根本不顾,或只做有兴趣的几科…         
        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有下列几条:
        每位老师都各自为阵,从自已的科目本位出发,认为作业越多越好越多越有利于学好本科知识,进而体现自己的教学水平。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得,作业多容易引起学生对这科的反感与厌恶,进而对科任老师产生反感与厌恶之情,“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一旦对教师产生反感,后果是难以设想的。所以多留作业并非是巩固教学效果的最好手段。
       留作业时不分对象,一概而论。所有的教师都知道,每个班级的同学智商和情商是不尽相同,因此我们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用同一个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其结果只能是缘木求鱼,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进而不能实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不分主次,作业的内容太多,以致于学生无法完成。教学效率的巩固不在于做题的多少而在于学生领会程度的深浅。因此老师应该在启发学生的环节多下功夫,而不应该寄希望于作业内容的多上。
留作业的频率太高,致使学生作业太多无法完成。
        这类现象多发生在自然科学的学科上。很多理科教师为了学生能够熟悉地运用一些公理、定理,寄希望于题海战术上。
苛刻要求,错误处罚
        一些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作业要求太苛刻,一但发生错误,以多次重复做这道或这类题来解决此类错误不再发生。实质上重复做这些需要时间,对一个学生而言,一天的学习时间又是极其有限的,多次重复需要时间,事实上这又是一种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无用功,但迫于老师的威严又不敢不完成,完成这些其它科目就没有时间完成了,这样就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谁监督的严,谁处罚的力度大,就先完成谁布置的作业。
鉴于以上原因,教师布置作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作业在于“精”,而不在于“多”
        留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因此教师在留作业时一定要选择,知识点较为全面的题目,而不是不分清红皂白,随意选择,一定要做到让学生做一道题就等于做三道或者是五道题的效果,这样数目既少,学生掌握的效果又好。大家都知道从心理学的角度考虑,如果记忆的内容少、形式又集中的知识记忆起来难度较少,记忆的效果又好。因此教师在留作业时一定要考虑作业题目的质量,也就是说,让学生进题海之前,教师必须先进题海,只有教师先进题海,才能探测出海的深浅,这样指导起学生来才能得心应手。
      2、作业在于“花”,而不在于“统”
        就目前情况而言,大多数的地方都采取班级授课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而每个班级最少50多人。而这50多人的智力水平是不同的,即使我们开始寻取时都是一个分数线,但由于后天的不同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是不同的。因此他们的听课效果显然是不同的,因此作为巩固教学手段的作业,也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一概而论,遏杀学生的个性进行“大一统”的要求。这种做法显然是不科学的。因此教师在留作业之前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在本科目的学习能力,分别设制不同的作业题目。
        3、作业在于“查”,而不在于“罚”;
        留作业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检查学生对本知识的点掌握程度,进而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而不是为了全对的“形象工程”。实际上如果每次作业所有的学生一点错误都不犯那是不可能,也是不实现的;如果真是那样教师就是“神”而不是“人”。只有“神”才能让人不犯错误。因做作业出现错误,而惩罚学生的做法显然与做作业的本质是背离的。
       4、作业在于“纲”,而不在于“全”;
        做作业另一目的就是为了建立学生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留作业时要充分考虑作业题目在所学知识体系中位置,进而让学生通过做作来建立起知识体系。而不是不分主次的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大而全。
       5、作业在于“法”,而不在于“知”。
        高尔基曾言:“最重要的知识,就是方法的知识。”做作业的另一目的就是为了学生掌握解决问题方法,而不是识记所有的知识,“吾生之有涯,而知无涯”。因此教师在留作业时,应该考虑到作业题目的方法性。
   基于以上原则,在我们教学实际中教师应该这样留作业:
    第一、实行作业避让制度
        在我们现实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一天上九节或者八节课,每节课教师都要讲课,每节课都有比较多的教学内容(尤其是高年级学生),根本就没有自己完成作业的时间。即使上晚自习,但最长时间也不超过三个小时,一般也就到了晚上十点半了。如果每科都留作业显然是完不成得,因此我们每个班的教师应该相互协商制定适宜的作业避让制度。如星期一只有语文留作业,星期二只有数学留作业,依次类推。对作业量大的科目,一星期可以留二天的作业时间。这样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各科目的预习与反思,这样的教学效果显然要比每天奔命于各种作业中效果要好。
第二、实行分层作业制度
        每科任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在本科学习上的不同层次,可以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如A层可以确定为能力最强层,要完成能力要求较高的题目;B层可以确定为能力中等层,要完成中等题目的题;C层为能力较弱层,要完成能力要求较弱的题目。教师在检查作业时可以按不同的要求时行对等。同时老师也要鼓励学生,完成较高一层作业;学生也可以根据学生自已意愿,主动完成能力较高一层的作业。教师在留作业时必须考虑到同时满足这三个层次的要求。
第三、实行自主作业与统一作业相结合制度
        每一个学生在一个知识点讲授结束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向老师提出审请,说明自己的掌握程度,然后确定作业的题目。在自主的基础上教师要提出本节知识点必须掌握的重点题,让学生统一完成。
第四、实行错题集作业制度
        教师让学生将每次作业做错的题目整理在一个本上,进而形成错题集。每一个错题都是学生在知识掌握上的漏洞,集中在一块有利于学生经常复习,进行有效地纠正错误。
第五、实行典型例题集作业制度
        典型例题集就是让学生将每个知识点的典型例题集中在一起,所有的典型例题就是所有知识的实例体系,既有利学生掌握知识体系又有利学生的复习。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只有不断的因地制宜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作业问题同样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的研究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以上是我个人在作业方面的一些体会,敬请各位仁赐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 23:59 , Processed in 0.13316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