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书法艺术中墨法意识的产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10 20:35: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书法艺术中墨法意识的产生
       要研究书法艺术中的用墨之法及其意识的产生,我们首先要考察用笔,找到毛笔作为工具广泛书写的初源,同书法意识的形成一样,书法艺术中墨法意识的产生也有其发展的历程。
        从文字学和书法史学的立场上来看,并非一开始就有了用墨的意识,在距今四五千年的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和1993年在江苏高邮龙虬庄出土的属于龙山文化的陶片上,我们发现了一些刻划符号,应该属于早期的抽象文字符号。这些所谓的“准文字”,不是用笔书写的,而是用比陶坯硬的石子或硬器或利器刻划而成的,其本意在于突显文字的表意功能。
        殷商甲骨文的出现,为我们找寻用笔起源起到一定作用,从有些残留未被契刻的朱红文字上,我们依稀可以判断为笔书,尽管我们还找不到笔类的实物佐证,但是从经验和推断上看,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然而用墨的历史在此时仍然没有奏起序曲,因为在甲骨片上作字,开始也不是用墨的,而是以氧化铁等矿石涂朱以便产生一种与龟甲古片对比效果。即便是以后产生的碑刻文字,填朱书丹,填金,涂白等,均未涉足到墨,显然黑色的墨因其特殊的色彩视觉效应,并不能与石色产生强烈的对比,据此,我们也可能认为,此时的文字书写仍然是以表现其文字含义为目的,属实用立场。
       真正意义上的墨色书写,应该是在简与帛出现以后才开始逐渐登场的。直到各种纸张的出现,用墨书写才被固定下来,并开始了它不断的发展与创新。不过,我们觉得有些奇怪的是,为什么在漫长的中国书法史中,有近两千余年,一直以黑色的墨作为书法材料呢?再纵观我们身边诸多的印刷品,为什么也均以黑色呈现在我们面前?或者说,用墨作为书写、印刷材料的心理基础是什么呢?我认为,这首先与用墨书写的黑白反光大,对比强烈,利于突显其内容用很大关系。因为,墨有其特殊的视觉效应;其次,我以为与中国古代文人的哲学思想有着或多或少的同构关系,从物理学上看,黑色是一切色光的吸收,故可谓“无”,而白色刚好相反,它是一切色光的综合显现,有可谓“有”,这种“有”与“无”的并存,互相依托的关系,不正是道家哲思的最佳体现吗?
        不过,黑色虽然单纯,但这绝不意味着简单。因为在书法艺术实践中,墨的运用,总是与用笔相关联,同时也与书写材料的选择有着相当大的关系。作为帛与简来讲,墨色运用于其上,至少可以有浓与淡,干与湿的变化。同一种黑色,即可出现丰富的层次;而若以用纸而论,谴笔用墨更是有奇妙的变化,如后世的“飞白书”,王铎的“涨墨”之妙,清代土人的“浓墨宰相”与“淡墨太守”之誉,可以窥见不同的纸材与质材对墨的承载与发挥作用。
        在书法艺术的表现意识与自觉性演化中,我们认为墨法与笔法意识几乎同生同息,而且这要早于对于书法章法的构筑,因为除了刻划陶符和钟铭石刻,只要有以笔书写的情况,就必然会有对用墨的要求,故此,我们一再强调,用墨是与的出现同步。对于用墨的主动追求或者说书法中墨法意识的产生来讲,至少有两个演化阶段与笔法意识类似,第一阶段即表现在对书写的实用追求上,所有的用笔用墨均在于突显出文字的表意性,发挥文字的表意功能,追求文字与存在载体的对比效果,以便于识别与阅读。第二阶段,即有了简帛纸绢以后,文字的书写有了更高的要求,有了更多的审美意识与对这种意识的追求,

        不过,中肯的说,这种墨法意识的自觉不仅仅与材料有关。其实,从本体上讲,对墨法意识的追求与字体本身也存在着关系,如草书就比楷书的墨法意识要相对主动和强烈,狂草比章草的墨法意识就要更深一层。而且,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书法个体和风格趣尚也或多或少的制约着墨法意识的发展。
         
                                                                                                                                          王    景
                                                                                                                     二零零四年十一月五日于堰逸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 19:05 , Processed in 0.09560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