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课题研究理论培训资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12 11:31: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题研究理论培训资料[zt]


  教师的成长有一个过程,由新手向能手转化,再由能手向研究型教师转化,是教师成长的一般历程。每位教师不仅要把书教好,还要懂科研,会课题研究。只有通过科研,才能将自己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性,也才能将个人的经验变成社会的财富。一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要过好“三关”。
  一、过好“思想关”。
  课题研究需要讲究方法,也需要必备的物质条件,但如果老师们思想上不重视,再好的方法,再好的条件也不能起作用。我们不能把课题研究仅仅当成一种任务和负担,而应把它当成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乐于学习、思考和探索。
我们要消除除两种不良心态:
  (一)将课题研究神秘化。课题成果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宏篇巨著,也可是一篇调查报告、一篇小论文、一个案例分析;可以是对宏观教育的探索,也可以是对微观行为的反思;可以是成功的经验,也可以是失败的教训。有很多东西不是我们不能做,而是我们不相信我们能做好,我们往往被自己打败。只有具备了必胜信念,才能搞好课题研究。
  (二)将课题研究简单化。课题研究虽不神秘,但不是随心所欲的。没有周密的计划,没有脚踏实地的实验,没有资料的日积月累,寄希望于一时的灵感或顿悟,是不现实的。伪造数据、拼凑甚至抄袭论文,更是不应有的行为。
  二、过好“程序关”。
  (一)精心选题
  (二)周密计划,课题计划,既要有长远的计划(总计划),又要有阶段性计划(学期计划)。
  (三)搜集材料,搜集材料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可通过亲自实践直接获得,也可通过报刊书籍、网络间接获得;既可从校内获得,也可从校外获得;既可从课堂上获得,也可从课外获得;既可是学生在校期间搜集,也可是假期集中搜集等。不管是通过哪种形式或途径,搜集的材料必须真实、典型、丰富。虚假的材料或是不典型的材料,推出的结论必然信度不高。
  (四)加工材料,感性材料本身并不是成果,只有对这些零散的表面的材料进行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才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而悟出观念,形成教育思想;悟出方法,形成教育智慧;悟出体验,形成专业精神。也只有这样的成果,才有普遍指导意义。
  (五)形成成果。即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书写结题报告,形成文字的过程。成果形式一般包括:调查报告、总结报告及论文著述。
  结题报告必须回答如下五个问题:你做了什么研究?你是怎样做的这个研究?你得出了什么结论?取得哪些成果?有什么意义或推广价值?
  (六)考核验收,教科所课题组一般是怎样考核验收的呢?
  一是检查各种资料,目的就是为了验证结题报告所述研究过程是否真实,研究数据是否可靠;
  二是审阅结题报告,目的是为了验证推理是否科学,结论或成果是否必然;
  三是现场观摩,目的是为了验证实验效果及推广价值。
  四是综合评价,对课题组及成员进行绩效考核表彰。
  三、过好“方法关”。
  1、课题研究的方法很多,基本方法如下:  
  ⑴ 观察法  ⑵ 调查法  ⑶ 测验法  ⑷ 行动研究法  ⑸ 文献法⑹ 经验总结法  ⑺ 个案研究法  ⑻ 案例研究法  ⑼ 实验法。
对我校的课题而言,主要研究方法为行动研究法。
  2、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其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
  基本模式是:计划——行动——反思---调整----再行动----总结评价。
  行动研究法具有明显的动态性,无论是总体设想,还是具体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都可以修订更改。行动是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行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某一设想或计划,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反思是整个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无论是行动的过程,还是行动的结果,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值得也需要认真反思。在反思中调整,在反思中提高。
总结评价是行动研究法的归宿。即通过反复的实践或反思后,形成相对完善的结论。
  四、注意的问题:
  1、狠抓阶段性研究计划的落实。阶段性研究计划是从实验方案总目标中细化出来的。坚持从易到难的原则,把总目标细化成几个阶段计划,完成了每个阶段的计划,总目标也就完成了。阶段计划内容:一是研究计划(做什么);二是研究策略(怎么做);三是成员分工;四是预期目标。
  2、课题研究要与教学常规紧密结合,贯穿整个课堂教学,避免出现课题研究和教学脱节的现象。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3、每周的教研活动要紧紧围绕课题展开。组长对每次活动要作详细的记录。
  课型研究课的操作流程:备课-----说课-----上课-----反思-----改进-----再上课-----总结评价
  反思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教学反思包括:
  1、上这节课你要解决什么问题?
  2、用什么方法解决的问题?
  3、问题是否解决?
  4、下一步准备怎么做?
  上完课型研究课后需认真整理以下资料:教案、说课稿、评课记录、教学反思。
  4、做好资料的归档。
  文字资料,是验收、评估的重要依据。各位实验教师应增强档案意识,搞好各种资料的管理。这虽是形式,但这种形式必须搞,你做了很多事,如果没有有形的材料来证明,就显得苍白。
  我们应归档哪些资料呢?主要包括:
  (1)研究计划(总计划及阶段计划、某具体活动的计划等)、
  (2)研究总结(终结性总结、学期性总结、某项活动或研究的总结);
  (2)研究成果(结题报告、论文、论著、调查报告等);
  (3)研究过程性的材料(如教学措施、教学现象、教学变化、教学组织管理、教学效果、存在问题、典型个案、教学反思、活动照片、调查数据、问卷表格、访谈记录、实验日记或心得、经费开支凭证等)。
  这些资料一定要注意平时及时收集,及时分类整理,及时装订、汇编成册。资料要尽可能规范,一般应有封面、时间、目录、页码等。各课题组组长需经常抽查,督促落实,要保证随时能应付各种交流和检查。
  课题研究是一门学问,大家还需要找一些课题研究的专业书籍看看,也可以上网查一查有关课题研究的知识及案例。只要我们肯学,肯钻研,我相信我们学校的课题一定能做好。也希望通过课题的开展,能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提升学校在全区的形象作出一定贡献。
  谢谢大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1 16:32 , Processed in 0.12281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