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就当作儿子在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3 18:2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就当作儿子在场
(福建福州鼓楼鳌峰坊教育学院二附小 何 捷)

记得年轻的时候,肝火旺,教学中常因为小事而发怒。自己也为此感到苦恼,询问一些老教师,得到一个“偏方”——就当自己的孩子在场。这是什么怪招?血气方刚的我不能理解。
时间能消磨一切,意气、锐气、怒气,也消磨了那个“偏方”,它因久不用而被我逐渐淡忘。刚过而立,欢喜地有了自己的孩子。一次周末,我有几个学生要到校补缺漏,儿子没人看管,只好带在身边。那几个孩子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做起作业来又拖泥带水,一道简单的题讲了又错。终于,在一个孩子屡做屡错后,我发火了,对他大声呵斥。说到面红耳赤时,我习惯性地瞥一眼儿子,突然发现儿子瞪着澄清的大眼睛看着我,眼中有恐惧、猜测,还有许多我读不懂的信号。我猛然醒悟,从他出生以来,没有人对他这么大声说过话,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被我这种“恐怖的声音”吓懵了。就在那一瞬间,我顿悟了,“就当自己的孩子在场”真的是克制怒火的良方。我赶紧收敛,又低声和孩子讲解起来。此时的讲解,我倒像那些淘气的顽童,心不在焉。
每一个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都是不折不扣的宝贝。他们先是在父母亲的呵护下成长,接着来到学校。这里应当是一个让人身心愉悦的乐园,应该有慈母般温和的老师,丰富宽泛的知识,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更应该有诲人不倦的师道良心。所以,父母和孩子们带着成长的渴望和百分百的信任来了。不管他们的天资是否聪颖,他们都有权和天下所有的子女一样,在父母长辈的呵护下成长。所以,如果每一个教师都当自己的孩子在教室中,那么,传递知识的时候,你会多一份耐心。当孩子幼小时,为了教会他喊“爸爸”、“妈妈”这些简单的叠词,你甚至趴在地上不厌其烦地重复过数百次;施与品德教导他时,你会多一份温和,你清楚地记得为了让儿子改掉揉眼睛的毛病,你曾经查阅了多少书籍,和孩子“摆事实,讲道理”,俨然一个耳鼻喉科的权威大夫;孩子下课时,你会多一份童真,你应该不会忘记自己曾经放下手中重要的工作,只为了陪孩子在草地上打滚……当儿子在场时,你会时刻提醒自己为人父母的职责,你的情商与智商会被最大限度地开发、调动起来,这时候,还有谁会用发怒这种低级方式去传情达意?更不会有人奢求发怒后能达到教育效果。因为你清楚地知道,孩子在愤怒中学到的只有蛮横,而在温和中才会变得理性。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知书达理,温文尔雅呢?
说些自私的理由吧。儿子在场,你不愿让他看到父亲狰狞的面目,听到粗暴的声音,你不会愿意在顷刻间摧毁自己好不容易在他心中建立起来的亲善形象;你会担心自己的言行对儿子有恶劣影响;你会害怕孩子从此不敢亲近你;你会觉得儿子没有犯错却在旁听你的呵斥是不公平的;你会认为让他被迫因怒斥声而打断了思路,会浪费了时间,这是愚蠢的行为;你会为此感到羞愧、后悔,会反复责怪自己为什么这么冲动,有事好好说,没看到儿子在场吗?所以,请当作儿子在场吧。这确实是制怒良方。
还没有孩子的青年教师们怎么办?办法很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我相信,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只是一种“技术性控制”,有效周期短,容易“复发”。最为有效、彻底的办法还是加强自我修养。不过当你们有了自己的孩子后,可以尝试这个“偏方”。你会发现,“当作儿子在场”真的是一种长效的良方。它不依赖“技术”,靠的是人类本真的良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9 11:03 , Processed in 0.08976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